觸覺和反饋系統
今天去斯坦福的教室里聽了個"EngX: The Digital Sensory System"的講座,算是了卻了自己一直的一個心愿:坐在斯坦福的教室里像模像樣地聽一堂課。建議大家如果有機會來矽谷出差,可以先看看http://event.stanford.edu,有沒有中意的seminar。
整個seminar共分為三個環節:Seeing (computer vision), Touching (haptics), learning (Texts are knowledge),各個都講得非常精彩,尤其頭兩個(也許是因為第三個我聽不太懂),而最引發我思考的是第二個主題:touching。我先大致講講這三個環節都講了什麼,然後再談談我對觸覺和反饋的感悟。
第一個是Associate professor Feifei Li講的計算機視覺,對我啟發最大的是:
- Cambrian explosion (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及其合理解釋(著作:In the blink of an eye)
- 人類大腦對3D/2D的處理(視覺假象)
- 計算機視覺的巨大挑戰
演進之路:
- To see is to recognize object(如何正確識別對象,涉及複雜的分類學)
- To see is to recognize people(人臉識別,動作識別)
- To see is to tell the story of the complex visual world(計算機如何像人一樣詳細描述一張圖片所表達的豐富內涵)
第二個是Associate professor Allison講的計算機觸覺,稍後再表。
第三個是Professor Chris Manning講自然語言處理。Manning教授在coursera上有NLP的課程(已講完),感興趣可以去看回放。這個topic我最感興趣的是他講如何從少量上下文信息中獲取語言想要表達的情感,這裡面有相當複雜的模型,需要為每個單詞構建感情色彩強度,還要從整個語法樹中判斷句子的感情色彩,還要懂得理解寫句子人的幽默,比如這句:For the love of God, the cameras are on, give me something? 做自然語言處理真心不容易。作為小白,我表示要好好補習這方面的知識了(coursera的那個課程我entroll了,但一直沒怎麼聽)。
我們再回到第二個topic:計算機觸覺。題圖的問題來了:如果你不得不一個個失去感官(假設沙加使出了天舞寶輪),你希望哪個能保留到最後?
大多數人,包括我,第一反應都是視覺。但其實,沒有了觸覺是最可怕的,因為你得不到任何反饋,而人類的很多行為都基於反饋。她舉了個例子:大多數患有觸覺喪失症的病人終身只能躺在床上,但有一個人例外,他堅持著通過自己的視覺來幫助自己獲得反饋。為了能夠正常走路,他必須訓練自己眼睛盯著地面,然後通過「看」了解自己的腳著地,然後邁另一隻腳。有時候他路上見到美女,忍不住看一眼(男人的正常反應),然後就撲騰摔倒在地。故事好笑又讓人心酸,觸覺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說到這我基本已經開始遊離了,我想:如果反過來看待這事,如果我們做得各種設備能有效地給大腦傳達合適的反饋,那就意味著眼睛可以擺脫正在做的事情,而做別的了,比如看美女。^_^
汽車的整個駕駛系統就是很好的反饋系統。一旦你熟悉了這種反饋,你踩離合掛檔不必用眼睛盯著也能完成,轉方向盤,踩剎車,加油門都是如此。如果開車的每個動作環節都需要眼睛,那這車沒法開。
計算機鍵盤F/J上的兩個小點也是很好的反饋系統,手往那裡一擺,不看也知道要敲擊的方位。
建立合適的反饋系統能構建良好的用戶體驗。如酒店的床燈,書包的拉鏈,包裝袋便於撕扯的開口等等,一旦你熟悉它,就能脫離眼睛的幫助自如地使用。
如果我們的手機,還有身邊的各種所謂「智能設備」能夠更大程度地解放眼睛就好了。比如說iPhone不光具備多點觸控(這雖然操作很便利,但不能根本解放眼睛),當手指觸碰到不同地區域時產生合理的反饋讓用戶知道自己幹了什麼。這裡,「合理的反饋」很重要,不要動不動就是震動(遊戲手柄就只會這一招所謂力反饋,不好玩),比如說有的地方按下去屏幕會對手指有點吸附感(參考手動擋汽車掛空檔的感覺),有的地方會有推出感等等。
想來想去,覺得這個方向會有一些類似多點觸控這樣顛覆性的技術產生,我們拭目以待吧。
if本文不小心激發了你的靈感,歡迎給我留言討論。
如果你對本如果你對本文感興趣,歡迎訂閱公眾號『程序人生』(搜索微信號 programmer_life)。每篇文章都力求原汁原味,早8點與您相會。
推薦閱讀:
※[職場] 設定目標
※[雜談] 如何選擇工作
※Promise: 給我一個承諾,我還你一個承諾
※閑扯設備廠商的轉型
TAG:迷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