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美貿易十大禮包?


傳一個口風。

通過進口外國廉價產品,防止熱錢在國內亂竄,炒食品引起結構性通脹。

當年控制兩白一黑,逼死上海奸商的手段,反過來用了。

房地產逐漸鎖死,日用品增加進口,外逃通道收緊,逼熱錢只能進實業。

當然,肯定會有炒原材料,炒其他還沒「放開」的日用品的事發生。

看起來是有形的手下了重手,然而通過買洋貨抵消國內炒作壓力,實際上是市場勝了政治一子。

如果實業能起來還好,如果這計劃也失敗了...前有進口洋米洋面吃外匯,後有農民破產失業工人沒後路,說不定就要默許「價格闖關」既成事實,靠「衰退」實質上降低人力成本了。


在農產品進口方面,中國是世界最嚴格,沒有之一,是的,傳說中的日本歐盟農產品進口標準都沒有中國嚴格,通俗來說就是,按照中國的進口標準,全球農產品全部處於疫區,事實上根本無法自由進入中國。因此開放美牛算是作為平衡貿易的一個手段,中國出口的雞肉產業么說實話基本就是為顯得對等而列入的,個人感覺不算很重要。

天然氣更簡單了,這個是中國本來就要買的,在俄羅斯故意卡著不給和沙特要減產的背景下更重要。

金融是一直就準備開放的,目前這個規模還不算大。要注意一點的是儘管WTO中對於中國的金融業保護條例已經到期,但中國事實上並未敞開金融國門,所以這裡面還有很多可以和美國交易的空間。

綜合來說,目前是先拿出個結果給兩邊過目,距離老大們的期待還有距離,但也可以算好的開始,要知道這是一個月的時間談出來的東西。總體來說讓美國政府方面對國會有所交代,可以避免國會對於對華貿易戰的施壓。而且這個也不是最終結果,所以也不能看成是中國吃虧。

最不起眼的美國派團參加一帶一路,這個是很有潛力的東西。我在別的回答里說到,一帶一路的本質是建議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巨型工業體,美國在此之前的態度是不支持不參與,這就存在著搞破壞的可能。但現在美國派團參與,說明美國就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開始進行合作試探,未來如果加入的話,無疑會將中國為核心變成以中美為核心,而且美國的高科技技術會極大彌補這個工業體的科技不足。這對中美關係以及地緣政治、國際經濟關係帶來的可能性是非常值得想像的


中美貿易有逆差。川普上台的承諾是要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川習會的核心內容之一。川習會談的成果之一是川普不再談匯率操縱國了。

但貿易從來不是一廂情願的事,是要談判的,談起來時間是沒準的。但只要願意坐下來談就說明雙方都有需求。目前這個「百日計劃」展示的是中美參加談判的雙方:1)很務實,2)很有耐心,3)先定下一個小目標。

這一輪美國收穫暫時大於中國,但也不能理解為今後也如此。雙方都是試試看的風格。

比如美國牛肉進入中國是定了的事,但中國熟制禽肉出口還是沒準的事。美國農家將會因此給川普點贊,川普在農業州得分飆高。

生物科技產品是美方單向輸出,但屬仍未敲定的事。由於是中國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在審查,可以認為事涉美國的轉基因農產品。如果談成,美國農業口將進一步受益,川普將繼續在農民中漲分。但從連具體什麼產品都沒透露這點看,這事還有得談。

天然氣只是美方單方面表達的意向。到美方的具體開價才是實質性的開始,「將不低於給其他非自貿協定貿易夥伴的待遇」還沒到開價的地步。對此中國可以要也可以不要。如果價格不錯,中國當然拿下。多一個能源渠道就多一個談判籌碼,對急需能源進口的中國是好事。中國市場大,對美國也是好事。這事搞成,川普在能源口又得到加分。

除了上面的農產品和能源,剩下的大致是金融業了。但其動作仍屬試探性的,有限的。

中國的對外貿易的方針政策是尋求互惠雙贏,商人出身的川普也諳熟生意之道,由此我感覺這屆中美政府貿易的前景是樂觀的。


中國對美國這麼多年的巨額貿易順差累積下來的巨大勢能,大部分都被國內持續上漲的房價吸收了。但房價增長畢竟不可能比居民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長背離太多,到今天這個時候,如果再不放開對美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限制,每增加一美元貿易順差,已經漲無可漲的中國經濟氣球里就要再注入6元人民幣的水... 每一分鐘泡沫都有可能爆炸...

個人理解:現在放開對美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限制,緩解對美貿易順差,對中國的意義已經不僅僅是雙贏,而是雪中送碳了,雖然看起來好像是被川普逼的...


看來組織對川普是正面評價,認為他願意搞生產起碼是偏積極解決矛盾的思路


進口美牛是雙贏。本來中國就進口美牛因為瘋牛病停掉了,中國牛肉質量和數量根本不夠吃,很有可能有幫助改善中國養殖業和老百姓飲食結構。

美國制定進口中國家禽標準。這個其實對中國而言暫時認為雞肋。但與牛肉表現對等讓步。

生物技術這裡面門道就多了等專業人士評論不過中國讓步不大

天然氣這一點知乎上還有國內一直的觀點一致,要減少煤炭使用中國必然要進口天然氣加大綠能投資但放棄煤炭是否會降低能源安全甚至對依靠煤炭經濟的區域造成傷害影響經濟還不好說。又不要污染又要便宜又要這麼多人使用能源不是簡單的事情。

其他幾項都是金融希望專業人士分析

總體感覺中國稍有讓步,主要就是金融上更加開放了,但這與政府常說的金融改革方向是一致的。中美經濟貿易如果能相對平等的這樣談判下去對全世界的和平是天大的好事。


這個問題回答好少,可能是目前沒有細節,難以評價。我就瞎說拋磚引玉了。

1、牛肉進口:中方將在與國際食品安全和動物衛生標準一致的條件下,並與1999年《中美農業合作協議》相一致,儘快允許進口美國牛肉,最遲不晚於2017年7月16日。

2、熟制禽肉出口:中美雙方將儘快解決中國自產熟制禽肉輸美未盡事宜,儘快實現中國禽肉出口美國。

看起來對等,但美國牛肉比中國雞肉產業大。而且雞肉只限於熟制,牛肉沒這個限制。

美國大賺,中國倒也不虧。中國牛肉缺口很大,貴的要死,不從美國進口也要從巴西澳洲進口。

3、生物科技:中國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將對美方提交的8項生物技術產品申請就其預期用途安全性進行科學評審。

轉基因的問題,沒細節,但明顯是單方面的,美國轉基因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非常讓人擔心。尤其國內這方面落後明顯,有大豆的前車之鑒。可憐現在還有抑鬱症患者一天到晚搗亂希望讓中國在糧食問題上永遠落後。

4、天然氣:美國歡迎中國和其他美國貿易夥伴,自美進口液化天然氣。美國給予中國的待遇將不低於給其他非自貿協定貿易夥伴的待遇。

這個互利,沒啥好說的,美國開始出口能源了,能源消費大國中國多了個潛在賣方,和斯坦們以及俄羅斯交易多了點籌碼。

5、信用評級服務:中方將在2017年7月16日前允許在華外資全資金融服務公司提供信用評級服務,並開始申請徵信許可程序。

這個也是沒細節,但看起來非常危險。

這裡說的評級機構應該不是芝麻信用這種針對個人的,而是穆迪之類針對企業的。如果讓美國評級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壟斷中國企業的債券和權益評級,意味著中國企業的發債定價權交給了美國機構。而且是一幫在08年前給次級貸評AAA級(比中國國債等級都高)的機構。

好不誇張的說,這比石油定價權,大豆定價權全在別人手裡還要危險N倍。N絕對大於10。

(想像一下,中石油,中國移動,華為,大疆,騰訊,阿里巴巴發行債券的利率,有一大部分因素是由幾個美國機構說了算。)

權益市場也就是股市也會受到影響。先開幾萬手空單,然後在上證50裡面隨機抽取20個下調評級,那畫面太美…

目前信息太少,只是指出最糟糕的前景。如果真的是這樣,只能說非常危險。

6 、跨境結算: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在適合且符合無行動豁免條件情況下,計劃在2017年7月16日前延長給予上海清算所無行動豁免6個月時間,並可進一步延長豁免期限至總共最長3年時間。

這個不太懂,看起來好像是中國的期貨交易所佔了點好處,不過不知道這好處有多大。求解釋。

7 、電子支付服務:中方將在2017年7月16日前進一步頒布必要的服務指南,允許美國全資的電子支付服務供應商申請許可證,實現全面和及時的市場准入。中方將繼續允許中資銀行發行允許美國電子支付服務供應商處理外幣銀行卡交易的雙標雙幣種銀行卡。

這個應該是針對paypal和visa,mastercard的,對應中國就是支付寶和銀聯吧,影響不大,但是似乎沒有對等條款。不過支付寶和銀聯好像本來在美國也沒遇到政策問題?國內支付市場大局已定,支付寶和銀聯受到的影響應該很小。

8 、銀行業:美國相關聯邦監管機構繼續承諾,對中國銀行業機構,在相似的情形下按照美國法律,適用與針對其他外國銀行業機構相同的銀行審慎監管標準。

說了一句廢話。(我以前承諾過不會搶你的錢,我繼續承諾以後依然不搶你的錢)

9、證券結算:中方將在2017年7月16日前向美方兩家合格的金融機構頒發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承銷牌照和結算代理人業務資格。

不是太懂這個,應該不會影響金融安全。求懂行人解釋。

10、一帶一路:美方將派代表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我給你一個面子」

簡單一個不負責任的結論:就實質利益最重要的是3和5,中國都是吃大虧的。中國得了一個一帶一路的面子(多大還不清楚),把糧食安全和金融安全放在了比較危險的境地。


農產品和天然氣都是中國(吃貨)需要的,起碼這兩方面不能說中國吃虧,多個賣家多條路。美國國內產業集團受益,也有利於在關鍵時刻穩定中美關係。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牛羊肉現在基本被清真壟斷了,你們說,放開牛肉的進口會不會有利於打擊清真泛化?!畢竟美國的牛肉不需要清真認證


雙贏個蛋,傻子都能看出是單方面得益,估計是有桌下交易。


我不是專家,不過我想大家也都同意——真正關鍵的兩個議題是金融和一帶一路。

和很多人的觀念不同,中美主要矛盾是中國對金融資本第一大國美國,在金融領域上的挑戰。近年很多事件的背景都是如此,包括東北亞局勢。

在具體協議條款沒出來前,建議大家不要一廂情願的樂觀。

最後推薦一個講座:

【溫鐵軍】全球危機與中國轉型 20170415


中美能源大單不是簡單的經貿合作,極有可能撬動美國對華戰略由「硬」趨「軟」,國際能源供需格局從「東」移「西」,中東局勢從「動」至「亂」,中國能源格局由「困」變「活」

特朗普總統訪華,能源領域合作是重頭戲。

中國企業對西弗吉尼亞州頁岩氣、阿拉斯加州天然氣項目投資1267億美元。

上期文章中,我就將普京宣稱「不屈從外部壓力」和阿拉斯加天然氣總裁在《新聞聯播》中發聲,聯繫起來,預判中國將平衡與美、俄之間的能源合作。

但如此大的數額和如此深度的合作,還是遠超預期。

這不是簡單的經貿合作,而是一個里程碑式,可能帶來一系列的撬動效應。

第一,撬動美國對華戰略由「硬」趨「軟」。

地球人都知道,美國視中國為戰略對手是根深蒂固的,基本上屬於鐵板一塊。

但這次能源大單給了一個撬動的支點。

作為非再生能源,油氣能源領域的市場開放,在很大程度上牽涉到國家安全。投資涉及的雙方都會非常慎重,能達成這項協議,說明中美雙方都下了極大的決心。

而美方尤甚。

因為就中方而言,除了俄羅斯,買哪家的油氣,美國只要真心阻撓,都會被攪黃。

美方卻是一直對中方緊閉合作大門的。

20年前,阿拉斯加北坡剛開始發展天然氣時,中國希望參與投資北坡氣田,美國公司參與投資中國東部沿海液化氣接收港建設。

但柯林頓政府不同意。

奧巴馬時代,頁岩氣革命後,中國企業試圖介入美國市場。

但美國能源部以「政治方面」的原因,不予批准。

此屆特朗普政府做出合作決定,雖是經濟挂帥,背後也肯定是有一番曲折的。

這中間折射出,美國的敵視心理降低了。

這還只是起點。

國家安全問題,從來不是臨時買賣,都是從長計議。

也就意味著,中美能源合作的決定曲折,但一旦啟動了,合作的慣性也比較強,輕易就不會改變。

並且,合作態度還有傳導性,「此安全」問題上的合作,就會影響「彼安全」問題的態度。

極有可能,美方會降低在其他國家安全問題上,對華的敵視心理。

還不僅如此,我們要看到一點,美國是典型的財團政治。

油氣生產財團肯定不是吃素的,即使將來出現變數,他們也會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極力推動中美關係的正常化。

如此一來,前期敵視心理降低,中間合作慣性傳導,再加上商業夥伴出力協調,美國對華鐵板從此變軟是有這種可能的。

這與前文所說,「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大」的邏輯,是一脈相承的。

不可忽視的是,隨著能源輸送不斷增加,美國也將對中國擁有更多制衡力量。

當然,中俄能源合作也沒拉下。

11月12日,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全線貫通,年輸量由1500萬噸增至3000萬噸。

第二,撬動國際能源供需格局由「東」向「西」。

2013年,頁岩氣技術得到突破,但出於環境影響,美國對頁岩氣開採進行了限制。

此次大單的簽署,說明特朗普已決心放開開採環境限制,勢必極大增加頁岩氣產量。

生產解決後,接下來是出口。

美國對天然氣的出口限制嚴格。

按照規定,美國只能向與本國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出口天然氣。

2014年烏克蘭危機時,美國政府就曾考慮向烏克蘭出口天然氣,以緩解俄羅斯的「斷氣」威脅,但最終國會沒批准。

這次向中國開啟出口大門,就是一種突破,下一步必將向更多國家出口,尤其是籠罩在俄羅斯「斷氣」威脅下的東歐諸國。

這將對國際能源格局產生極大影響。

首先,是直接對中國的天然氣進口國帶來衝擊。

尤其是排名前五位的澳大利亞、卡達、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

隨後,會對世界主要天然氣生產國帶來衝擊。

2016年世界天然氣產量中,美國21.1%,中東18.7%,俄羅斯16.3%。

美國有著較大的價格優勢。

在此前與中國簽署的4000億美元供氣協議中,俄羅斯天然氣的單價約為2.19元/立方米;而美國今年上半年出口到印度的均價只有1.03元每立方米。

未來的衝擊可想而知。

最後,間接對世界主要能源生產國產生衝擊。

美國天然氣的低價位,不但會拉低天然氣價格,還會拉低世界能源總價格,進而逐步擠占其他能源輸出國的市場份額。

這對主要能源輸出國的經濟來說,無疑是重創!

沙特將首當其衝。

迪拜會不會淪為「鬼城」,我們拭目以待。

除了價格與份額衝擊外,美國以LNG 為主的靈活出口模式,正在打破以管道天然氣為主的貿易方式。

天然氣貿易再也難維持以往地區自成體系的格局。

一言以蔽之,世界油氣生產中心逐步西移,美國將一統天然氣市場,自當龍頭老大,其他能源大國要悲摧了,中東將逐步邊緣化。

第三,撬動中東局勢從「動」至「亂」。

自打我們記事起,中東就是《新聞聯播》的常客。我們可能不知道省長、書記是誰,但中東主要勢力的領導人卻熟捻於心。

原因就是中東長期動蕩,吸睛世界。

但美國出於穩定海灣能源生產的考慮,一直花大力,把中東局勢控制在動而不亂的層面。

你們相互之間掰一掰手腕可以,我在中間調停,更能彰顯話語權。但控制底線,不能大打出手,不能讓我用油有困難。

美國在歷史上是吃過虧的。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1978年伊朗推翻巴列維王朝革命,1990年海灣戰爭,都導致海灣石油產量急劇減少,從而嚴重影響了美國經濟。

而現在情形變了,頁岩氣、頁岩油革命後,美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份額逐步降低,甚至不排除零進口的可能。

美國的最終目標,是走向能源獨立。

傳統的世界能源政治版圖的核心——中東地區,已經對美國不重要了。再投入大量資源維護這一地區穩定,就有點不值當了。

這就是美國中東戰略收縮的深層原因。

現在中東亂局已現,世界上有實力控制局勢的,只有美國和俄羅斯。

但中東戰亂,對這兩個國家,都有油氣和軍火出口的雙重好處。

我不知道,他們還有多少驅動力,會強力干預中東局勢。

尤其是俄羅斯,極有可能還會背後使絆子,因為他正要渡過難關。

中東將進入多難之秋。

其實,沙持前期開展的反腐活動,除了民心、財政方面的原因,可能還有藉機調換軍方將領,做好備戰工作的考慮。

第四,撬動中國能源格局由「困」變「活」。

我們的能源有兩個困局。

一個是能源安全困局。

能源安全一直是中國的心腹大患。

目前,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65%,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30%,並且還在繼續走高。

我國原油進口60%以上又來自於局勢動蕩的中東和北非。

運輸需經過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等運輸要塞,沿途的動亂、海盜、國土爭端等問題,稍有風吹草動,都會波及中國。

而中國原油儲備只相當於不足40天的石油凈進口量,距離90天的國際標準差距頗大。

提升能源儲備的量與能力,又無法一蹴而就。

分散對外依存對象、選擇靠譜保障對象,就成了當下提高能源安全的不二法門。

所以,我們增加了美國這一個進口源。

美國無論是政策的延續性,還是運輸路線的安全性(中美相隔的是廣袤的太平洋),都要優於中東諸國。

最重要的是,我們不是單純的購買,而是合作開發。

不要忘了,中國的頁岩油和頁岩氣儲量是全世界第一的,問題是開採技術達不到。

我們完全可以從合作項目中,學技術積經驗,然後移植到國內開發。從而,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能源自主。

另一個困局,就是能源結構困局。

我國能源結構非常不合理,概括起來就是「煤多、油少、短氣」。

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佔比6%。國家的規劃是2020年達到10%,2030年達到15%。

但是實際過程中,交通領域的「以氣代油」做得最好。

多數城市的計程車、公共汽車均已使用壓縮天然氣來替代汽油,大型船舶採用液化天然氣作能源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建築體內的天然氣替代也在穩步推進。

但工業領域的「以氣代煤」卻推進緩慢,究其原因就是成本問題。

在美國,天然氣的價格只有中國的六、七分之一。即使加上關稅、運輸成本,到末端也會便宜不少。

成本問題可能就此迎刃而解,轉型之路當然就「活」起來了。


這篇文章是評特朗普訪華的,發在這裡也可以。

一、中國主導下的再平衡之路:中美關係的新篇章

一直在關注至道學宮文章的讀者,應該還會有印象。在一年多前,很多人都在炒作中美關係崩盤,中美大戰的時候,學宮已經提前預料到,隨著美國對華遏制政策的流產,接下來中美關係會進入下一個友好周期。我們把中美關係所表現出來的這種周期性規律,稱之為中美關係的周期律。這個周期律,大致是以十年為節律的。詳細的論述,可以參考學宮早前的文章《中國經濟的血火奔流六十年》

美國為什麼要遏制中國呢?因為大國與大國之間的實力出現了失衡。作為現任全球霸主,所以美國人覺得中國的強大,挑戰了他們的霸權地位。所以才會不遺餘力地對中國進行全面遏制。

遏制的目的,而削弱中國的實力,使得中國在現在和未來,都無法構成對美國全球統治的威脅。無論是前面的南海危機,還有半島危機,以及中印邊境衝突等等,這些戰爭邊緣行為,目的都不是真正的要發動戰爭,而是以戰爭作為手段,脅迫中國屈服和妥協,接受美國主導下的中美關係再平衡。

除了軍事上的戰爭邊緣行為,還有更可怕更危險的金融戰爭。美國以股災,房災和匯災作為金融攻擊手段,策動了對華金融戰爭。目的是洗劫中國過去幾十年所積攢下來的財富。讓中國人一夜之間,一貧如洗。如果這場金融戰爭得手的話,也可以實現中美關係的再平衡。不過美國人策動的金融戰爭,同樣受到了挫敗。

既然美國主導下的中美再平衡,沒有出路,沒有答案。那麼刀把子就回到了中國的手裡,美國不得不接受,由中國所主導的中美再平衡。在上一次出現這種大的轉折,是尼克松訪華。這一次,則是特朗普訪華。雖然,特朗普訪華,在深度上,和意義上,不如尼克松訪華那麼影響深遠和意義重大,但是,它們的性質都是一樣的,都是美國不得不接受由中國所主導的中美再平衡。也都會掀開中美關係的新篇章。

特朗普和奧巴馬的最大區別,是特朗普這個人比較務實。而奧巴馬呢,則是滿腦子的意識形態。主席說,我喜歡和右派打交道,右派只講利益,而左派還要講意識形態。在這一點上,特朗普是一位和尼克松類似的人。

特朗普和奧巴馬的最大分歧是,當美國無法主導中美關係再平衡時,美國是接受由中國主導中美再平衡操作,還是對選擇掩耳盜鈴,用一無是處的意識形態自我麻醉。尼克松說,在生存和意識形態之間,必須得做出選擇。聰明的人往往都會選擇生存,而愚蠢的人,則往往選擇為虛無縹緲的意識形態殉葬。

聰明的人,都是相似的。而愚蠢的人,則各有各的愚蠢。所以,特朗普和尼克松是那麼的相似。而奧巴馬、希拉里和安倍們,則各有各的不識時務。他們感覺不到歷史的列車正在轉彎,所以他們註定不能成為歷史舞台上的主角,而註定只能成為被未來的大時代所遺忘的龍套演員。

在這個大爭之世,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那些滿腦子意識形態的人,滿腦子感情用事的人,以價值觀和好情感惡來甄別敵我的人,都會被時代所淘汰。都會被歷史所羞辱。

誰是我們的朋友?能為我們所用的,在某一個時期,有利於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的生存發展的國家,才是我們的朋友。在某一個時期,不能為我們所用,並且會損害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的國家,才是我們的敵人。

之前學宮就朝核問題,提出在中美關係的框架下,解決朝核問題。很多喜歡感情用事的人,如喪考妣,覺得是和敵人做朋友,出賣自己的朋友。這都是天真幼稚的感情用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過去是,現在是,未來永遠是另一個國家的朋友或者敵人。凡是看不到這一點的人,都是因為傻。

中美之間,到底是朋友還是敵人呢?非敵非友,亦敵亦友,可敵可友。只要中美關係一搞活,那麼全球一盤棋,都會水落石出。可見,中美關係是全球問題的總鑰匙和總答案。在全球一團糟的情況下,特朗普接受由中國主導下的中美再平衡,他順應了歷史的進程。

二、美國的前途,是成為一個大號的澳大利亞

在學宮的往期文章中,除了預判中美關係會陰轉晴,還給出了另一個重要的判斷:美國未來的前途,在於成為一個農業國和資源國。參見學宮文章《當史無前例的危機到來時》。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美國的再工業化操作,是不可能的。工業有它自身的發展演化規律。到底為什麼不可能呢?學宮之前的文章中,早已做過論述。具體可參見學宮之前的文章《中美之爭,其實已經失去了懸念》。

美國的再工業化,從奧巴馬的時候,就開始提,結果不了了之。到了特朗普依然還在提,結果還是會不了了之。

目前全球製造業中心在中國。美國想要再工業化,必然的就繞不開中國。而一旦美國放開中國企業到美國的投資,用優厚的招商引資條件,給予中國的工業企業超國民待遇,或者國民待遇,很有可能會導致,美國的再工業化進程,就是一場被中國反向的經濟殖民。美國目前的心態,比較矛盾,所以才對中國的赴美投資處處設防。

僅僅一個中國,就已經導致全球產能過剩。可見,全球根本不需要存在兩個工業中心,所以,美國的強行再工業化,不僅違背工業發展的規律,更違背經濟規律,和自由貿易的規律。

要同時挑戰工業規律,經濟規律,貿易規律,如同挑戰三重不可抗力。可見美國在成為一個新興的農業國和資源國的道路上,已經不可避免,已經沒有了回頭路。

在全球經濟版圖中,賣礦的,賣羊的,賣大豆的,這種比較典型農業國和資源國,有加拿大,澳洲,巴西等。未來這類經濟生態的國家,還會再加上一個新興的農業大國和資源大國:美國。

在特朗普訪華期間,中美達成一些了經貿談判,簽署了史無前例的巨額貿易合同。有人看了這麼個談判,覺得憂心忡忡,是不是我們要吃虧了?實際上並不是我們吃虧,而是凸顯出來了美國經濟能力的疲弱。

三、史無前例的經貿大單,看點在哪裡?

中美兩國之間的失衡,尤其表現在貿易失衡上。在2016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有3500億美元左右。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結構,全面開花,以工業品產成為主。而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則集中表現在大飛機,旅遊,大豆,汽車,等幾個稍微有點優勢的產業。

在工業文明時代,兩個國家發展貿易,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能力,出口全品系的工業品給另一個國家的話,那麼貿易失衡是必然的。而貿易再平衡,則是困難的。越來越高的生產效率,和越來越廉價的商品,只會讓逆差國的逆差越來越大。

這份2000多億美元的空前經貿大單,能解決中美的貿易失衡嗎?答案是,只能暫時紓解問題,而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因為中美之間的貿易失衡,是結構性的問題。並且,這2000多億美元的合同,又不是一年內的貿易額,而是很多年的貿易額。分攤到每一年上,用來平衡每年3500億美元的逆差,是杯水車薪。我們通過分析這份經貿大單,可以看出來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能源。在這份大單中,能源貿易的比重,達到了800多億美元,占合同金額的三分之還多。這說明什麼?說明中美兩國為了貿易再平衡,都花了很多心思。中國原本就是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進口國,而美國要平衡和中國的貿易,缺乏足夠的工業品賣給中國。那麼要實現中美兩國的經貿再平衡,只能在能源這些領域做文章。

有人覺得,我們吃虧了。實際上並不是我們吃虧了,而是中國把本來需要購買沙特等國的生意,轉給了美國人來做。也就是說,我們本來就要進口能源,不買這個國家的,就得買那個國家的。把生意轉給美國做,只能說是傳統的石油出口國吃虧了,因為美國出口的多,他們出口的就少。

汽車減稅。美國的汽車,其實已經失去了競爭力。之所以要苦苦撐著,因為汽車工業是軍工工業的根基,所以這是千萬不能丟的。已經喪失了競爭力,又想多賣一些汽車,怎麼辦呢?就需要中國特別照顧,對美國汽車減稅。這樣吃虧的,是和美國汽車存在競爭關係的日本汽車和德國汽車。對國產汽車的衝擊力並不是很大。因為國產汽車,和美國汽車的目標市場重疊度不大。

農產品。農產品,也是這份大單其中的大頭。這個其實沒什麼看點,因為中國最近這些年,一直以來都在進口美國的大豆。而美國的農產品出口額,全部加起來只有900多億美元。即便全部賣給中國,也不足以平衡中美之間的貿易失衡。這次中國增加了美國大豆的進口規模,那麼吃虧的是阿根廷。因為美國大豆和阿根廷大豆之間,存在競爭關係。至於對中國大豆的衝擊,中國國產大豆產業,很多年前就已經失守陣亡了。所以也談不上巨大的衝擊。

開放金融領域。我們前面說了能源,汽車,農產品這些美國還能拿出來賣的東西。除了這些,美國還有一個優勢產業,金融。看到金融開放,很多人覺得特別可怕。其實開放金融產業,並不是多麼可怕的事。很多人覺得可怕,大概是把開放金融產業,和開放資本賬戶混為一談了。金融產業開放,不等於開放資本賬戶。只要不開放資本賬戶,美國的金融企業,在中國也掀不起什麼浪花。

高通晶元,以及高科技產品。美國一直擔心,中國進口美國的先進晶元,會用于軍事領域。關乎國家安全的核心科技,是美國維護全球統治的命根子,一直嚴防死守不準吃出口,尤其是不準出口到中國。這次美國開了個口子,對中國的高科技產品的出口,有所鬆動。這也可以看出來,中美兩國,為了經貿再平衡,都已經做出了最大的誠意,和最大的努力。

美國能賣給中國的,也就這麼些東西了。這些東西,可以平衡中美之間的經貿失衡嗎?依然是不夠的。甚至可以說,還遠遠不夠。儘管兩方面都做了最大的努力,但依然無法解決貿易失衡的根本問題。這真是一件令人憂傷的事。

可見,這份經貿大單,並不是很多人所想像的那樣,狼來了,中國輸了,中國吃了大虧。而是凸顯出,美國能賣給中國的東西,十分有限。隨著中國的科技大爆炸,大飛機和汽車,晶元領域的發展,未來美國能賣給中國的東西,只會更加的有限。所以,美國正在一步步的,無可避免的,滑向成為農業國和資源國的深淵。

四、一個空前的大時代,由中國所主導的全球再平衡

在二戰後,有三件大事,深遠地影響了戰後秩序。第一重要的大事件,是雅爾塔三巨頭,擬定雅爾塔協定,奠定了戰後秩序的基本格局。第二重要的大事件是主席訪蘇,左右了冷戰格局。第三件大事,則是尼克松訪華,左右了後冷戰時代的格局。

這三件事,直到現在,還在一直影響著全球,可見其意義之深遠。現在全球政治的基本問題是,戰後秩序,是不是已經終結了?為什麼說呢,因為美國國力衰微,連主導中美再平衡都力不從心。所以更不要說由美國主導來全球再平衡了。

為什麼說,這是一個大時代呢,因為隨著美國的衰落,那麼美國所主導的戰後秩序,也必將隨之瓦解。舊的秩序瓦解,世界需要形成新的秩序。所以這是一個空前的大時代,百年級別的大事件。

特朗普訪華,翻開中美關係新篇章,這次談的經貿再平衡,只是一個序曲。因為貨幣體系的再平衡,安全體系的再平衡,政治體系的再平衡,文化體系的再平衡,都還沒有深入涉及。相信在未來的十年里,這些更加深入的問題,都會被提上議程,擺到桌面上來。

未來的新秩序,是什麼樣的?是中美俄新雅爾塔秩序,還是中美共治,還是中國主導下的歐亞一體化,自然形成全球秩序?中國傳統的藩屬國,比如朝韓,比如日本和琉球國,比如東南亞諸國,西域各國,他們何時會被納入新朝貢體系?現在都還是未知數。

美國統治力的衰退,想要進行全球再平衡,有心無力。而一個混亂的世界又不能沒有秩序。人類應該怎麼辦,世界向何處去?這些擔子,就落在了中國的肩膀上。這是中國的歷史機遇,也更是中國的責任和挑戰。

五、如何應對美國的印太戰略?

圖:印太兩洋核心區域

前面我們說了,中美之間,非敵非友,亦敵亦友,可敵可友。所以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會時刻的做著兩手準備。偉大的國家之所以偉大,都是因為他們對生存和強大的機會,如饑似渴。隨時都在計算自我利益最大化。

事強攻弱才是縱橫之道。只有傻瓜,才會把強國變成自己的敵人。我們懂這個道理,美國人也懂。所以中國兩國,這些年一直心照不宣地斗而不破,便是因為中美兩國都很聰明。

我們有我們的準備,美國人當然也有他們的準備。所以美國人現在開始提印太戰略。用印太的概念,取代亞太的概念。亞太是指環太平洋的國家和區域。印太則是指上圖中黃色區域。

美國人為什麼要用印太概念,取代亞太概念呢?

第一,這反應的是美國對後霸權秩序的不適應,出現了戰略迷茫。對未來的世界如何發展,缺乏比較明晰的研判,也沒有新的全局應對戰略。所以才炮製出來了這麼個概念。

第二,從亞太到印太,這反應的是美國的戰略退卻,從島鏈圍堵,退卻到了外圍設卡。從主動安全,退卻到了護守海權命門區域。美國的全球霸權,仰仗于海權制霸,而兩洋貿易的海路咽喉要道,則是美國全球霸權的重中之重。

第三,美國所控制的兩洋貿易,和中國所主導的海上絲綢之路,在海路貿易咽喉要道上,是重疊的。丟了這個地方,美元所統治的貨幣殖民地,就會像英國當年所統治的商品殖民地一樣,土崩瓦解。美國為了捍衛它的核心利益,所以必然的要針鋒相對的和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形成競爭關係。

我們應該怎麼應對美國的印太戰略呢?

第一,印太戰略,只是美國島鏈圍堵戰略失敗後的替代產物。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印太的核心,不是印度,而是兩洋貿易。所以一些人一聽到印太,就覺得印度是中國未來最大的挑戰,這是用沙子揉自己的眼。印度只是印太概念中的一個煙霧彈。

第二,兩洋貿易的核心又在哪裡呢?在南海。從圖中可以看出來,如果中國的軍事力量,可以控制南海,那麼就可以把兩洋貿易,攔腰斬斷。

第三,印太戰略的核心國家,是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如果我們要分化美國的印太戰略。應該從日本下手,如果我們的海軍,還在兩洋和美國競爭,日本是印太戰略的頭部,並且剛好處於我們的後方。

我們要避免腹背受敵的話,得先保護後自己的後背。如果中國海軍要控制兩洋貿易,而日本恰好就是中國海軍的後背。美國主推印太,中國也可以主推中日韓正常化,東北亞一體化,進行反制。保護好自己的後背,拿掉印太的頭,控制南海,斬斷印太的腰。這樣的話,美國所經略的印太,不過就是南柯一夢。

第四,只有強大的海軍,才是控制海權的真理。只有強大的海軍,才能保護我們巨大的海外利益。所以強軍是必由之路。

由特朗普訪華,所翻開的中美關係新篇章,會給世界格局帶來怎樣的變化,未來中美關係,會有怎樣的深入發展,世界大勢又將如何?作為龍的傳人,天命所系,我們在這個空前的大時代,能不能擔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讓我們拭目以待。

總之,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有意思了。我們這代人,正在親歷著一場大時代巨變:由中國所主導下的中美再平衡,與全球秩序再平衡。不管是不是有人還在渾然不覺,可是這一切都正在發生著。


中國又又又又又輸了,行了吧,人總是相信自己相信的答案,我給就是了。


川普拍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的凝視凝噎道:

「兄弟,我得考慮連任啊,嗨......」


美國是後工業化國家,同時他農業發達能源豐富,和中國挺互補的。技術繼續對中封鎖的話,最拿出手的就是金融和互聯網了。facebook Google twitter等 指日可待啦,好興奮


如果能搞成中美聯手侵吞其他國家份額就亦可賽艇了。


我們是不是太看重川普了……他能對中國經濟有威脅嗎?就他這種行事方式?


應該只是前戲 大菜還沒上


內容覆蓋廣且深刻,至於效果嗎?等好人分析


送美國大禮包


在朝鮮問題上天朝被美國狠狠地敲了一筆


推薦閱讀:

如果美國放棄保護日本,日本自己發展軍事多久能與中國抗衡?
如何評價川普接受華萊士採訪時對台灣問題所站的立場?

TAG:貿易 | 中美關係? | 唐納德·約翰·特朗普DonaldJTru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