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瑪麗·安托瓦內特「人民沒有麵包,就吃蛋糕嘛」 的傳言是否可能源自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這一典故?

因為啟蒙運動時期有過「中國熱」。


終於又有問題撞到我的槍口上了,我今天就不安利韓國女團啦!

通常認為,這個故事是1789年大革命爆發後,巴黎的饑民來凡爾賽懇求國王施捨。王后Marie Antoinette看到窗外都是窮鬼,就問怎麼回事。下官回答,這是饑民,他們抱怨物價飛漲吃不起麵包了。於是,王后說了這句名言:"Sils nont pas de pain, 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字面翻譯就是「如果人民沒有麵包,就讓他們吃[布里歐麵包]」。

這裡的brioche,是這種加了很多黃油特效,很亮,很閃,很duang的糕點:

國內可能叫軟吐司?黃油吐司?而第一個麵包,則是充饑果腹吃的麵包。最初的譯者,可能考慮解釋brioche太麻煩,直接換成[蛋糕],也能達成效果,方便讀者理解。

這段故事在法國家喻戶曉,時至今日,尤其是後半句,已經成為一個成語。這句話的確與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是一個路數的。然而,問題在於兩點:

- Marie Antoinette是否真說過這句話?

- 就題主所問,這句話是否來源於中國?

遺憾的是,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第一個問題,雖然這段故事在法國人盡皆知,但是,大家也都清楚這是演繹性質的,而非史實。事實上,法國網上到處都有闢謠介紹。把這個當真,無異於拿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看作是歷史上真的魏蜀吳。你再傳一遍,等於……你也有責任吧?你問我有沒有實證,這很簡單。盧梭的《懺悔錄》成書於1767年,比1789早了22年。書中有這麼一段:

Enfin je me rappelai le pis-aller dune grande princesse à qui lon disait que les paysans navaient pas de pain, et qui répondit : 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

一目了然,總不可能是盧梭時光旅行,提前22年抄了後人的句子吧?其實,這句話就是當年的法國流行段子,大家都在講。只不過Marie Antoinette倒霉,大革命需要一個不顧民眾死活的君主形象,於是這鍋就背了兩個多世紀……

第二個問題,有沒有可能這句話來自於中國?因為法國啟蒙時期有「中國熱」呀。我就明確地告訴你,不是。事實上,這個段子是由下而上傳播的,其根源來自民間閑談。而非文人聽了外國故事,由上而下傳播。不光法國,在歐洲各地都有類似的民諺。德國當時的民諺似乎是沒麵包何不吃香腸,義大利與更遠的東歐也有「沒麵包何不吃XX」的民諺。

究其原因,世界各國農民在封建/專制時期都是同樣的辛苦。君王不問民間疾苦,而饑民連麵包/稀粥都吃不上,自然會產生類似的諷刺段子。

最後多說一句,啟蒙時期的「中國熱」,不要片面地理解為對中國多麼「熱愛」。其實,一部分人是指桑罵槐,好比美分精日,月亮總是外國的圓。其中伏爾泰是傑出代表,法國好公知。還有一部分人,非常清醒地發現了當時中國的缺點,提前一個世紀看到了中國落後的景象。其中孟德斯鳩是傑出代表。

這部分內容,本來我是要給學生開一門課的,三言兩語講不完。就先這樣吧。

PS:我最喜歡的女團Fiestar的rapper Yezi今天發了新單曲!朋友,不去聽聽嗎?

????(牽著走)


這句話實際是路易十六的奶奶,瑪麗萊辛卡王后說的


這個話題很有代表性。多年以來我經常用這兩個歷史案例告訴很多朋友為人處世一定要注意。

目前地球有70億人,科學已經證明這些人的大腦容積基本都是平均差不多。所以你能想到的道理別人一樣能想到。

不過這個話題也又一次證明了就是白痴我們中國也比他們早誕生千年


人民沒有房子住,那就住遊艇房車啊


其實她說的那個蛋糕指的是當時的一種麵包邊,也就是當年被用作擦改炭筆繪圖用的麵包邊(那年代沒有橡皮)。


推薦閱讀:

法國大革命前夕法國平民的素質是個什麼水平?
汪有的 Live ——啟蒙時代的絕響:從《百科全書》到化學革命
盧梭的布爾喬亞問題 | 城與邦
後現代主義哲學有未來藍圖嗎?
有哪些冷酷且精闢的名言?

TAG:啟蒙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