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可讀性大么?

雖然它是名著,但是我粗粗翻了一遍,除了芸娘的一些生活方式還能看,其他大都看不下去。沈復此人感覺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之買了此書很後悔。


2017.8.16更新

浮生若夢 | 為歡幾何(下)

上期說到沈復和陳芸的閨房樂事讓人欽羨不已的夫妻二人生活,這期則要回歸到現實中來,如果說閨房記樂是這場夢裡最繁華的盛宴,那麼坎坷記愁就是這場美夢的終結者,半生皆漂泊,浮生為幾何……

坎坷記愁

——他生未卜此生休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說過,如果我遇到沈復我只會是寧負他的深情,堅決不會做陳芸是有原因的:沈復有才華不假,對陳芸情深意篤不假,但是他絕對不是一個好的丈夫好的父親。作為一個男子,他性格太過孱弱,終日沉迷詩詞歌賦侍弄花草,一遇到事情就只知道一味的逃避和四處求助,他在書中誇讚陳芸「纖悉無怨尤」,意思是說在日子那麼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陳芸都不曾有過抱怨,誰知這可能是無奈的隱忍呢?他倆的一雙兒女早早脫離父母的懷抱,只能寄人籬下,兒子逢森半夜囈語:「我母不歸矣」,令人為之心疼。終上,沈復得芸娘這般善良的女子該是何其幸也!

此生休矣

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最害怕的事情莫過於往日的言語盡會一語成讖。節選閨房記樂里這一為之心痛之語,「他生未卜此生休」,在這裡,沈復首次提到了陳芸和其緣分已盡,不得不讓人感慨美好的時光總是如此短暫。

陳芸和沈復伉儷情深,二人志趣相投,常常「察眼意,懂眉語,一舉一動,示之以色,無不頭頭是道。 」 因為彼此相互了解,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便足矣了解對方的意思。 兩人相談時,沈復希望能夠攜手同游多地,卻感嘆怕是等到陳芸兩鬢斑白才能同游,陳芸則很坦然道:「今世不能,期以來世。」 沈復則戲言道,來生陳芸做男子,他來做女子,再續今生的緣分。

為能再續來生的緣分,二人祈求藉助神力獲得成全,每逢朔望時,焚香拜禱掛於室內的月老像,只是因家庭變故後來畫像卻丟失了,不知落於何處。似乎冥冥之中在預示著,二人終會風流雲散,相失於塵世之中……

失歡於姑

這裡的「姑」是指翁姑即婆婆的意思,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都是難以處理好的。聰慧的陳芸因其能筆墨代沈復母親轉述事情於沈復而遭人嫉妒,「後家庭偶有閑言,吾母疑其述事不當,仍不令代筆」,常有人在其婆婆面前對她落井下石,一來二去婆婆對她的印象自然不好,即便她再和順和體貼也難以討得婆婆和公公的歡心。

沈復其弟啟堂向鄰人借貸因沈復和其父不在家,讓陳芸作擔保,因對方催債啟堂無錢歸還,陳芸寫信和沈復商議舉措,未曾想到信落到沈復父親的手上,其父不分青紅皂白斥責陳芸「背夫借債,讒謗小叔」,將陳芸和沈復趕出家門。自此,沈復夫婦漸失於父母寵愛,二人日子開始顛沛流離,後因憨園之事而再次惡化與公婆關係,也引發陳芸病重,為其之死埋下禍根。

母子永訣

沈復和陳芸在被趕出家門後,日子過的窮困潦倒、入不敷出,沈復靠著賣字畫為生,屋漏偏逢連夜雨,沈復幫人做擔保結果那人挾資逃跑,年底,討債人上門,沈復父親也在,他不僅沒有幫沈復,還痛斥沈復「我輩衣冠之家,何得負此小人之債!」「若置汝死地,情有不忍。姑寬三日限,速自為計,遲必首汝逆矣!」 他甚至還威脅沈復如果自己不在三天內把這筆債務還上就要去官府告他忤逆不孝,絕情到這種地步,不得讓人感到親情涼薄無情,在沈復父親心中,親情道義哪有衣冠之家的面子來的重要呢?

走入絕境的沈復夫婦要投奔友人,卻無法帶一雙兒女同行,無奈之下,只有將女兒青君作為童養媳嫁給表兄懦弱無能的兒子,而小兒子則跟著人家當學徒。一雙兒女,跟著父母默默無言的顛沛流離不曾想到這番遠去最後卻成為絕別。逢森似乎感應到與母親將無法再見,直呼「噫,我母不歸矣!」無奈,陳芸只能忍痛撫慰逢森不要哭,當自己登上船遠去的時候,再也忍不住悲痛大哭。此情此景我不得不為母子絕別流淚,世間別離之痛尤其是父母子女骨肉別離之痛是錐心刺痛的。我真的不相信,此時此刻,陳芸心中沒有不抱怨沈復的,究竟落魄到何種地步連自己的孩子都不能要。讀到此處,我真是對沈復恨鐵不成鋼!

玉碎香埋

陳芸斷斷續續的生病,終有煙消雲散香消玉殞時候,在最後彌留的階段與沈復這一番剖心對白令人動容,我甚至為沈復這一段深情而感動,余曰:「卿果中道相舍,斷無再續之理,況『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耳。時嘉慶癸亥三月三十日也。當是時,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曷其有極!好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好一個此恨綿綿,好一個孤燈一盞,絕無續弦之理,芸娘和兒子逢森一死就笑納小妾,說是一入春夢不醒,我為芸娘一哭,曾與你相約來世再為夫妻的人轉身將你忘記,曾在你病床前發誓不續弦的男人轉身擁她人入懷!這些誓言是不是隨著芸娘之死也如同白骨一般沒入黃土之中 !

「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如余者,可作前車之鑒也。」陳芸逝去後,沈復回想自己和陳芸的一生,嘆道世間夫妻不要仇恨也不要相愛,說是無法到頭。倘若沈復真的不愛陳芸,那為何期盼陳芸魂歸之日能夠再得相見,見鋪設宛然而音容已杳,又害怕眼淚模糊了眼睛看不清陳芸的面容,「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我寧可相信沈復是情痴,後來之人不過是為了混沌度日而已。

寫到此處,未免有些難過,我為二人情深意篤所感動,也為二人悲劇命運所傷心,只願世間有情人終成眷屬,也願世間相愛之人互相珍惜!

~~~分割線~~~原答案~~~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上)

我在寫《浮生六記》的短評的時候僅用了這八個字「寧負深情,不做陳芸」,拋開文學家對三白文學地位的評判,拋開世間行徑的約束,我只想聊沈復和陳芸的愛情,僅此的小女兒情態也沒辦法。想起讀《浮生六記》的時候,皆是因為夏日陣雨過後,漸復甦於耳邊的蟬鳴,半空低飛黑壓壓的「吸血鬼」,以及不時從院中悄然竄出的蛙,陡然想起那段內容,「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網上搜索而來重讀頓覺有趣非常,將孩童中的樂趣寫的極有意思,同時也發現了當初課本里的刪減版本,不覺興趣大增,立刻買來大快朵頤,可惜,因個人原因拖拖拉拉的很久才讀完。最後讀完,不想正是如同書名一般,「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便是東坡的一句「事如春夢了無痕」概括罷了!原想讀個樂趣,最後卻讀了個傷心。

《浮生六記》共分為六部分,最有可讀性的分別是閨中記樂和坎坷記愁,前者有多甜的化不開糖,後者就有多痛苦。因為書中內容實在有趣,我便分上下兩個部分來寫,一起和大家分享下書中的故事。近來,好多購書網站又把《浮生六記》拿出來作為推薦讀物,如果你想讀點能讀的懂的古文,那這本書是最適合不過的了。如果你想知道究竟什麼才是情比金堅的愛情,那你便能夠為沈復和陳芸而心痛。如果你想了解清代名仕風流瀟洒歸何處,那你便可以從沈復優美的文字中瞥見一番天地。

閨房記樂——事如春夢了無痕

在古代,沒有幾個男人會真正愛自己老婆,也沒有幾個男人能夠記錄和自己老婆的閨房之樂,而沈復就是其中之一。沈復與陳芸是青梅竹馬,沈復驚羨其才華,一心娶陳芸,對其母親說,「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倘若為我娶妻,我非淑珍(陳芸的字)姐姐不娶。

沈復摯愛的陳芸,「兩齒微露」,長著兩顆小虎牙,從傳統美女的角度而言,卻乎算不上一個美人,「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令人之意也消。」但正如沈復所說,陳芸眉眼間的靈氣是怎麼也掩飾不住的,這樣一看,還生出了些溫柔纏綿的感覺出來,我喜陳芸,也便是她溫柔繾綣里的絲絲靈動,端莊不失有趣,正經而不失可愛,體貼而不失自我。

卷一的閨房之樂。寫盡了小兒女恩愛非常的情態,簡直字字句句都要羨煞旁人,滿篇滿篇散狗糧秀恩愛,發糖發的根本停不下來,我一個現代人都被甜的濃的化不開眼,我在想,這要擱現代,沈復的朋友圈日常應該是刷爆了各種恩愛。許是越是甜,才會到後來越是疼的難受吧,開篇的「了無痕」我起初並未在意,只是通篇讀完,這三個字如同一把利劍直刺心中,以致頃刻間窒息,某些時刻,我寧願一直看著他們甜蜜到老。

一、藏粥贈婿 二人從小相處,青梅竹馬、親密無間,自然要生出許多樂事出來,沈復堂姐出閣送親後,夜深疲勞,三白(沈復的字)肚餓難耐。陳芸偷偷帶他到自己閨房中,將自己藏起來的熱粥和小菜端出來給沈復食用,三白正欲酣吃之時,堂兄玉衡擠門而入,調笑於陳芸道:「頃我索粥,汝曰『盡矣』,乃藏此專待汝婿耶?」剛才我找你要粥喝,你說沒有了,原來是藏起來給你的夫婿吃的啊!這一追問可是讓未出嫁的陳芸羞紅了臉,恨不跌的要逃跑對沈復也羞得避而不見。想想學生時代,懵懂曖昧的青澀少男少女也曾有過多少次被同學這樣吵鬧過吧,充滿著羞澀卻又隱隱的期待吧!

二、鐫章為信 七夕佳節的時候,沈復找人鐫刻了兩方圖章,圖章寫著「願生生世世為夫婦」 ,他自己執朱文,陳芸執白文,(朱文和白文是印章兩種不同刻法,朱文突出,白文凹進去)用來寫信時來用。可以說,我一個現代人都被感動到了,古代能有幾個男子在成婚多年後還如此浪漫的贈予自己妻子東西,並且作為二人情深意篤的紀念之物。即便現代,被柴米油鹽打磨多年的夫妻恐怕早已淡然夫妻之間的浪漫,只能為家庭奔波吧。

這一年,兩人結為夫妻已經有23年,用沈復自己的話說,年俞久而情俞密,兩個人即便成婚多年在家裡相遇也常有這樣的一副場景,「家庭之內,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問曰:何處去?私心忒忒,如恐旁人見之者。」在封建禮教嚴格的古代,不要說是夫妻在公共場合握手笑談,即便是在私下場合也講究男尊女卑,沈復夫婦偏反其道行之,打破常規,情深意切還如同做賊心虛。

三、雖丑不嫌

陳芸喜食腐乳和鹵瓜,沈複比較討厭這兩樣東西,便調笑陳芸和狗與屎殼郎一樣不知其臭還反以為美味。余笑曰:「卿陷我作狗耶?」芸曰:「妾作狗久矣,屈君試嘗之。」以箸強塞余口。聰明的陳芸則反調笑沈復,認為這兩樣東西與無鹽女一樣貌丑而德美,而沈復愛吃大蒜也是一樣,夫妻二人互相調笑對方為狗,其樂融融,沈復最後無奈,在陳芸的影響下最後反倒是愛上了吃腐乳和鹵瓜,夫妻二人還發明了鹵瓜與腐乳相拌的吃法,取名「雙鮮醬」,隔著書都能聞到這股子味道了,只能說兩個人真會吃。

沈復起初很厭惡這種味道最後還是愛上吃,自己也不能理解為什麼。陳芸說,「情之所鍾,雖丑不嫌。」其實,我是不曾想到,原來,在古代,夫妻可以這樣相處,似乎我們被舉案齊眉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給騙了,這樣的互相調戲取笑才是古人相愛最正確的打開方式,好一個情之所鍾,雖丑不嫌,很是有趣。

四、我亦女子 電視劇裡面女扮男裝看的不少,都是為了讓小姐偶遇良人,但是像這樣婚後為看廟會卻是第一次見。適逢洞庭盛會,沈復回來和陳芸描述盛會的熱鬧非常,惹得陳芸感慨自己身為女子不能一同出來觀看,沈復一拍大腿,讓陳芸「冠我冠,衣我衣,亦化女為男之法也。」於是陳芸便束髮穿衣跟著沈復學著男子拱手闊步走了好一會兒,突然害怕被自己婆婆發現,沈復則很放鬆地說道我媽現在在親戚家,我們快去快回,誰知道啊。

而後二人攜手相看廟會,陳芸為人熱情,女扮男裝後也積極與人打招呼,居然沒有人發現她是女子,結果她一激動不小心在貴賓台按到一個少婦的肩膀,旁邊奴婢就要開口罵她輕狂了,沈復剛要解釋,誰知陳芸「脫帽翹足示之曰:我亦女子耳。相與愕然,轉怒為歡。」陳芸的迅速機敏,在沈復筆下,一個活脫脫的可愛任性不顧禮教的女子躍然紙上,即便害怕婆婆責罵,還是想要出來欣賞廟會盛況,還是要冒險女扮男裝。讀到此處又好笑又心疼陳芸,只這樣任性可愛的陳芸也沒法不讓我喜歡了!

如果你看到這裡,證明是對我的文字是個認可,不喜歡給自己打廣告,開心就關注,不開心就不關注啦~答主不愛強迫人~總之,謝謝享用啦!

微信公眾號:書里的那些事兒(sldnxs1)


謝邀。題主有這樣的感覺很正常,《浮生六記》里最精彩的就是閨房記樂部分,一是塑造了芸娘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女性形象,其穎悟、通達、深情讓人掩卷難忘,二是寫夫妻之真摯深沉情感在文學史中甚少,陳寅恪就說過:「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係,而於正式男女關係如夫婦者,尤少涉及。蓋閨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鹽之瑣屑,大抵不列於篇章,惟以籠統之詞,概括言之而已。此後來沈三白《浮生六記》之《閨房記樂》,所以為例外創作。」

《浮生六記》大抵算不得名著,只能算是明清隨筆中比較傑出的。文學活動四要素中讀者居其一,同一本書,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看法和感受,題主覺得不好很正常,《紅樓夢》也會有人覺得讀不下去。《浮生六記》除了《閨房記樂》,剩下的部分多是士大夫日常生活趣味的記敘描寫,和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些隔,沈復之「趣」在題主看來也許就並沒有什麼「趣」了。

讀書要入得其中,與作者共情方可體其深情。不知道題主是否還記得初中語文課本中《童趣》一文,就是選自《浮生六記》中的《閑情記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這樣的場景,讀到的時候應該會會心一笑吧,炙熱的夏天,電扇晃晃悠悠發出嗡嗡聲,小小的孩子在竹編的涼席上翻來覆去不睡覺,百無聊賴盯著蚊帳的洞眼,甚至看偷鑽進來的蚊子飛來飛去,這難道不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嗎?還有「張目對日,明查秋毫」,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這麼干過。聯繫自己的生活,相信題主會發現更多趣味的。

最後,從個人的感受來說,《浮生六記》真的有些像《紅樓夢》,沈復和寶玉都是生於繁華,終於淪落。三白和芸娘相偕相伴有多幸福,後面三白生活窘迫,妻兒死去就有多凄涼,這種把美好撕碎給人看的悲劇感和《紅樓夢》是不相上下的,從這個角度看,把《浮生六記》當一部沈復的自敘傳小說來讀能更好地體會、理解甚至熱愛這部書的。


四卷讀其三,尤以《坎坷記愁》為我心意所鍾,作嘆《浮生六記》數句,聊表心意。

滄浪亭,廝磨耳鬢

閨房裡,身同形影

閑暇間,花草伴伊

浮生數十載,果報莫若三娘情

伴君側,了君心

坎坷路,苟不棄

才學過士,懷內滄溟

無奈犯,堂上意

偏逢芸妻多刻己

古來久矣,紅顏薄命

憨園背離,啟堂工計

白衣蒼狗,早卧夭壽機

血疾復,下世須臾

尚難忘,惟芸齒遺句

死生有命,無多慮矣!

嘆《浮生六記》

文筆拙劣,權當消遣,或呼《嘆芸書》更妥當。


某剛讀完

可讀性強!

強!

強僅在《閨房記樂》和《坎坷記愁》,這兩卷是本書精華所在,可讀性強。其他兩卷其實並無趣味,只是給你補充了沈復這個人的幾個側面而已。

再就強在今天網路發達,隨便你查。

閨房記樂,這卷對於我這種「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之人來說,是需要讀一讀,停一停的。有不忍讀之感,有不願讀之感,有不敢讀之感,只因「芸」此人太美好。

坎坷記愁,讀到其妻遺言,已幾乎流淚,情縱於字,殊為難得。

話說回來,雖然是好文章,但實在難與紅樓夢相提並論,前面的答主未免誇大其實。


如果要說所有那些我看過的書、文章中最喜歡的,那應該非歸有光先生的《項脊軒志》莫屬了。高中時的語文課文中讀到,便覺得深深喜歡。它寫小閣子的景緻,寫聽聲辨人、分家的一些小細節,寫祖母、母親的一些小事。短短的一篇文章,卻讓人很動情。文最後一句,「庭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今已亭亭如蓋矣。」讀之令人慾泣,是公認的膾炙人口的名句。

我很佩服那麼短一篇文章,文字也很質樸,寫的內容也是生活小事,卻能讓無數人感動唏噓。同時的還有一篇姚鼐的《登泰山記》中有一句「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那樣生動的描述,總讓我想起,冬日下過雪後的黃昏,山坡上覆滿積雪,小城鎮安靜祥和的樣子。

因為《項脊軒志》和《登泰山記》,所以對明清散文很有興趣。後來去讀那些明清散文的書,無論是歸有光的《震川先生集》或是李漁小品文《閑情偶寄》等集子。收錄的大多數是為別人寫的序、墓碑記、朋友間往來的書信等,真正寫景寫情的散文很少。最近偶然讀到沈復的《浮生六記》和袁中道的《游居柿錄》,才又找到了當初讀明清散文的快樂。

《浮生六記》分六卷,其中《閨房記樂》講述沈復與妻子陳芸伉儷情深,情投意合的回憶,《閑情記趣》寫在生活中,養花、選石、畫畫的一些樂趣,《坎坷記愁》寫妻子不為父母喜歡、功業不如意、人生坎坷的經歷,《浪遊記快》寫遊山玩水,入深林訪古寺的遊記。 《中山記歷》《養生記道》,疑為偽作,文亦大不如前。

《游居柿錄》是袁中道的日記,大多記錄旅途遊歷,文字略不如《浮生六記》,但因多是旅遊遊記,寫景寫的很好,也頗有意趣。

有人點評明清散文的特點為,「雅潔」,我覺得概括的很恰當。《浮生六記》和《游居柿錄》文字質樸,並不華美卻很優美流暢,文字多用四字成句,如月白風清、風日晴麗、松陰滿徑,簡潔的語言卻能營造出當時的環境和情緒。

書里的情感也很克制,卻讓人感慨唏噓。《浮生六記》里沈復在經歷亡妻之痛、人生坎坷之後,感慨道「奉勸世間夫妻,切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與「今已亭亭如蓋矣」異曲同工。

寫的內容也都是平常的真實生活。不得意的文人,情深的夫妻,兩三知己的好友,寄情於讀書寫字作畫,閑時便遊山玩水,邀朋訪友,宴飲作詩,用心經營生活的樂趣。在這些明清散文中沒有文人刻意的豪邁奔放、沒有慷慨悲歌,也沒有太多的家國情懷,關注的都是身邊真實的生活。

這樣的生活,如《浮生六記》里說的「布衣飯菜,可樂終生,不必作遠遊計。」或是《游居柿錄》里「靜居數月,忽思出遊」,都覺得是一種恬淡自然的生活,都可以作為一種簡單雅緻的方式度過一生。


特別是當你看有林語堂翻譯版本的時候,左邊文言文,右邊英文。看不懂文言可以看英文,還可以看各種古代情感,物品的英文翻譯。有趣。


正如題主所說,正因為沈復此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所以這本自傳性質的散文才具有可讀性。沈復從頭到尾都在以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單純地寫自己的生活。

與同時期、同類型的《香畹樓憶語》、《影梅庵憶語》、《秋燈瑣憶》相比,《浮生六記》的文學價值也許沒那麼大,但這不代表它的可讀性不強。

沈復只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沒想過自己的散文會流芳百世,只是單純記錄自己的生活,將那個時代普通人的生活展現在我們面前。雖然沒有涉及到明末清初那個時代的國恨家仇、時代變遷,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是它的敘述方式更加貼近生活,也更加真實。

如果說《香畹樓憶語》、《影梅庵憶語》、《秋燈瑣憶》是大家之作,《浮生六記》就是普通人的隨筆日記。

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種風格,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看到的,只有「真實」二字。「真實」的記樂,「真實」的記愁,個人非常喜歡這個風格的書。


書是給自己讀的,自己認為有趣就讀,自己認為無趣就不讀。還需要徵求別人的意見然後硬著頭皮看下去?


年末讀的最好的一本書了


在迷茫無助時偶得此書隨手一翻一段落就像答案之書已經給了自己肯定。讀書無謂功利說一定要得到什麼才行,而是豁然開朗不枉此行的獲得感


坎坷記愁可讀性強,人生可以如此之艱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慶幸呢~共勉


正在讀前兩篇可讀性還是可以的,沒多少語文功底都讀得懂


我正在看,可讀性很強~~推薦


好奇大家為什麼喜歡說「可讀性」,可讀性高,不就是「真TM好看」嗎?說「值得一讀」也行啊。是不是還有什麼可看性,可笑性,可玩性,可坐性,可吃性。。。


推薦閱讀: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 里陳芸幫丈夫找小妾是怎麼樣一種心態?是現代的愛情觀變狹隘了嗎?
浮生六記陳芸的印象?
浮生六記里的沈復和陳芸經歷了哪些事情而生活落魄?
浮生六記里,他們有一間軒房叫「我取」,這個名字是怎麼跟「清新濯纓,濁斯濯足」聯繫在一起的?

TAG:中國文學 | 中國古代文學 | 浮生六記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