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事角度講,定都長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北京等地各有哪些優缺點?
重點是冷兵器時代的軍事,當然也可以用現代軍事來作對比
加上沒做過首都的別的城市也可以,比如廣州、成都或遷都謠言里經常出現的南陽之類的
長安的優點是有安全的地形,周邊一圈有潼關、大散關、武關、蕭關,加之「八水繞長安」,定都這裡易守難攻。而且在秦代之前,八百里秦川有鄭國渠,關中地區比較富庶。缺點是從漢代開始,中國經濟中心已經轉移到河北河南地區,進而在魏晉之後轉移到江南地區,長安距離全國經濟中心比較遠,維持成本太高。
洛陽的優點是位於中原國家的相對地理中心,道路四通八達,交通方便。缺點是不夠險要,位於河谷平原上,雖然也有山水掩護,但沒法和關中相比,防守難度大。
開封的優點是交通便利,在大運河改道後,開封成了新的航運中心。由於宋朝奉行「強幹末枝」,數十萬禁軍是職業化軍隊不事生產,加上家屬,補給全部依賴漕運,維持成本低。再者,開封城防堅固。缺點很明顯,防守難度比洛陽還大。
南京最大的優點,在古人看來是風水好,諸葛亮認為南京「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而且南京背靠紫金山,面向長江,易守難攻,加之江南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基礎很好。缺點是處於整個中國的東南一隅,長江一方面利於防守,但另一方面與遼闊的中原地區隔斷,易於偏安苟且,缺乏開拓進取雄心。
北京優點是北向大漠,南向中原,連接關內關外,地理位置重要;外圍有太行山、軍都山和燕山,易守難攻。缺點是離游牧民族太近,雖然強盛時便於出擊,但中原王朝偶爾也會打個盹,也需要于謙、袁崇煥。
最後,杭州不是真正首都,人家是行在(就是暫住),法定首都開封在淪陷區呢……題主給的這幾個都城可以分為成功的都城和不太成功的都城。
長安,洛陽,北京屬於前一類,開封,南京,杭州屬於後一類,長安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都城,最多的朝代在這裡定都,而且很多是著名朝代(西周,西漢,隋,唐等,如果把不遠的咸陽算上還有秦,逼近地理條件上兩者類似),洛陽可以算得上是長安的伴星,很多定都長安的朝代同時或之前之後都在洛陽定都(周,漢,唐等),在長安作為首都的地位衰落下去後,北京繼而崛起成為中古晚期以後都城的最佳選擇。金朝和其後幾代全國性政權(元,明,清,北洋)均在此定都,包括現在我朝。那麼考察這幾個都城的共同點,就是險要的地理位置。西安居渭河平原,東有黃河和潼關,南有秦嶺山險,符合地緣政治上「金角銀變草肚皮」的說法,在給定的地圖上,中央位置是四戰之地,居於中央地帶的國家可能遭受任何方向的攻擊,最不容易崛起,最容易被攻滅(參見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德意志和義大利)古代中原乃群雄逐鹿之地,除去東臨海濱,西,南,北三個方向的割據政權就是這隻「鹿」的有力爭奪者,所以我們才看到,楚王問鼎,秦掃六合,五代更迭,都是「逐鹿」的表現。當然,關中防禦的弱點在於西北方向的少數民族,所以才有犬戎滅周,才有秦長城。相對於胡人,關中的地理位置又居於被「逐鹿」的中央,但作為華夏各國內鬥的基地,長安的位置無疑是理想的。洛陽,相比於長安,已經出了潼關和黃河位置更靠近中原,但處豫西,屬於中原的邊緣地區,多山地關卡,險要程度比不上長安,但要強過其他中原城市。至於開封的崛起乃是拜通往洛陽的運河淤塞,物資無法運抵所致。可是開封的地勢險要程度無法與長安洛陽相提並論,所以在定都的短短几代里多次被悲慘地攻破,於是在五代北宋之後,再也沒有什麼王朝選開封做首都了。南京,龍盤虎踞之地,憑長江天險,從地勢險要程度上來說應該也是很適合建都的,但事實是南京十次作為都城的歷史除了東晉勉強超過一個世紀,其他均不到一個甲子。可謂名副其實的短命都城,這就和南京在戰略上的位置有關係了,中國歷史上,南方開發得比較晚,南宋以後南方才逐漸超過北方,即使是這樣,在冷兵器時代戰馬為王的大環境下,缺乏馬匹的南方政權也不具備北伐逆襲爭天下的資本。歷史上南北爭霸南方只有元末和清末兩次南方成功反殺,還要拜這兩個少數民族政權離心離德所賜,其他N次北方無一例外取勝。南方水網密布,可為本土防衛提供一定的優勢,但也僅僅是遲滯北方虎狼之師的攻勢,國防之本,不在天險在人心,否則即使以潼關之險,不照樣被安祿山攻破,玄宗也落得個敵人還未兵臨城下就倉皇逃命的下場,長江之險,也最多不過讓南京被攻破的時間往後推幾年,否則東吳南唐這種朝代早就被滅了。杭州和南京情況差不多,而且還需要提到的一點,歷史上在這兩處定都的朝代基本是偏安政權,東晉和南宋還是被北方少民打得丟了全國政權的盧瑟,精氣神首先就沒了,來這就想著過安穩日子,南京是書卷氣和脂粉氣很重的城市,缺乏尚武精神和杭州更奇葩,西湖暖風熏熏,「天堂」完全就會個給人享樂的地方,哪適合作政治中心!所以在此定都的朝代,也只有南宋一個罷了。北京和寧杭恰恰相反,是個戒備很嚴的城市,首先地勢上往北有重重山險防備,向南對中原則一覽無餘,坐北朝南,從風水上講就具有帝王之氣,其次北京很早就作為軍事重鎮,處在對抗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一線,對中原來講也多是實力較強的節度使的根據地,因此在防禦上做足了文章,帝王離前線不遠,也有利於監督軍事建設(傳說中的「天子守國門」)。所以我們看到北京和南京一樣雖然離北邊國境線不遠,卻不像南京那樣經常被來自北方的打擊摧毀(倒是東南方向的威脅更大點,朱元璋洋人什麼的233),在加上古代長時期北方對南方如猛虎下山洪水出閘一般的壓力,北京的優勢就更大了。
水平有限,事實錯誤在所難免,僅供參考。與其說是從軍事角度上講,不如從地緣政治角度講。最近在看天涯上一個不錯的帖子《地緣看世界》,按照地緣的角度說幾句吧。一、都城的大致搬遷路線:西安(秦、西漢、隋、唐)→洛陽(東漢、隋、唐)→開封(北宋)→北京(元、明、清)。地名我只寫現在的,古稱我就不一一考了。春秋戰國的時候,南方還是相當落後,經濟發達地區在黃河中下游地區。關中是四塞之地,易守難攻,同時極易順黃河而下,對山東(崤山以東)各國和長江中下游的楚國有地緣優勢。關中是秦龍興之地,統一之後,西安沿渭河、黃河,糧草人員水運方便,對黃河中下游很好控制。西漢也是類似的,高祖以漢中為根據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拿下關中。東漢都洛陽,洛陽也是依山傍水,易守難攻。和西安相比,洛陽更靠東。能更好的控制黃河下游,但是防守卻不如關中牢固。所以,好多時候都是西都咸陽,東都洛陽。隋唐都西安和洛陽,和秦漢又略有不同。
中國古代很長時期內,經濟重心一直在黃河流域,北方的經濟比南方進步。但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400多年的混亂使北方經濟受到嚴重的衝擊,與此相比,南方經濟獲得迅猛發展,成為全國經濟重心。隋統一全國後,格外重視這個地區,但隋定都長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隨經濟重心的發展變化南移。因此,國家需要加強對南方的管理,長安需要與富庶經濟區聯繫,需要南方糧食物資供應北方,不論是中央朝廷還是官僚貴族或是北方邊境。同時,長時期的分裂阻斷社會南北經濟的交流,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發展到這一時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經濟加強聯繫。(參見百度百科《京杭大運河》詞條。)
隋末李淵一族太原起兵,先奪關中。沿用前朝也好,龍興之地也好,還是西安(洛陽)。開封在洛陽以東,位於黃河和大運河交匯處。宋太祖黃袍加身,發動政變,沿用前朝的都城。開封位於華北平原上,不依山只傍水,沒什麼防守能力。不過就南方糧食物資沿運河供應北方來說,開封、北京都在運河邊上。開封要比洛陽更近些。北京就是天子守國門了。除了漢唐這樣的盛世王朝,北方的農耕民族時刻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擾。宋朝以來尤甚,石敬瑭把幽雲十六州割給契丹後,黃河以北無險可守。這麼說來,宋都開封也是類似的守國門,不過守得並不好。靖康恥,猶未雪。北京的防守優勢在春秋時的燕國就有體現,置塞上五郡,為周王室守衛北大門。明朱棣北京舉兵發動靖難之役,滅了南京侄子朱允炆的政權。遷都北京也是自然的事了。另外,北京近海,江南的糧食物資沿海運往北京也很方便。最後說一句,沿用古都好像是一項傳統呢。南京依山傍水,也是都城絕佳之地。不過有一點不好,歷史上向來北方統一南方。南京只適合偏安半壁江山。中國歷史上為什麼大都是從北方統一到南方? - 地理杭州,我會說杭州是南京的備胎嗎?(並沒有對杭州有任何偏見,天子守國門就好,蘇杭就別消磨帝王意志了。)二、
成都,成都只適合四川分裂政權建都。和其他地區的聯繫太少,適合阿斗之輩。你想秦國都能隨便滅了蜀國,當然蜀奸也起了重要作用。廣州,廣州和成都類似。一個是四川盆地的中心,一個是嶺南的中心。能成為一省之都起碼在省內是有地緣優勢的。南陽就算了。古南陽包括現在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和關中四塞之地相反,南陽可是四戰之地。方城夏道,隨棗走廊,漢江通道,這幾條路都從南陽過。親王已經講的很清楚了。武漢都比南陽、襄陽地理位置要好。阿斗都不會建都這裡的。現在雖然不講究這些了,但南陽除了位於中國地理中心附近,並沒有什麼優勢。體量太小,撐不起一個千萬級的都城。襄陽為什麼在古代軍事中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 - 歷史三、現在中國哪裡做首都最好?南京,理由我就不說了。畢竟國父先生也是費了心思的。我猜的。樓主這個不好分析,範圍太大,不好說。有的時候,優勢會慢慢喪屍,劣勢慢慢補回。
比如關中長安(西安),適合漢唐,但是肯定不適合宋、明、清。關中地區,在冷兵器時代地理優勢很明顯;經濟基礎也很不錯。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生態、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優勢是慢慢的喪失的。在後面,即使地理條件再好,別的方面比下去了,也不行的。推薦閱讀:
※請教關於北宋勤王軍與金兩次南下間的戰鬥與博弈?
※《資治通鑒》中的那點事之三五:劉邦伐楚
※【且論魏晉】北朝以其制度融合勝過南朝
※【史圖館】中國歷代疆域變化41 陳橋兵變 宋室開國
※【史圖館】中國歷代疆域變化34 貞觀之治 開疆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