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坂道上的阿波羅》這部動畫?
怎麼評價2012年的四月番《坂道上的阿波羅》?
故事可以分為幾個方面理解。青春線,場景學校,故事的開始,男主西見薰,一個寄人籬下的少爺,也許因為自尊心,在遠方親戚的家裡過的小心翼翼,對周圍的環境適應能力很差,常常會因為壓力讓自己嘔吐,就會逃避到學校的天台去,只有那個地方才讓他覺得能自由呼吸。然而,就這一片小小的寧靜也被人侵佔了,川渕千太郎,同學眼中的小混混,打架,逃課都少不了他。兩個性格迥異的少年,卻因為音樂走到了一起,成為知己。慢慢的,熏也了解到,這個外表放蕩不羈的少年,也有著令人暖心的一面。因為音樂的牽引下,唱片店的老闆,班長律子,淳一,百合香,形成了這個以爵士樂為中心的小團體。每天放學後,安靜的午後,唱片店的地下室里,一段看似悠長又安逸的時光……當然,這樣的青春,又會讓人覺得少點什麼,然後,就會自然而然的出現情感線…
情感線,首先,律子,唱片店老闆的女兒,班長,千太郎的青梅竹馬,也是連接在兩位男主的紐帶,也就會有老掉牙的情節,男一喜歡女一,女一喜歡男二,加上後面出現的百合香以及淳一,又變成了,男二喜歡女二,女二喜歡男三的,看似複雜又可以想像的多角戀愛關係。和許多校園戀愛一樣,有人懵懂,有人陷入苦戀,也有人身不由己。但又因為時代背景的不同,幾段感情的發展,也會給你帶來一些期待之外的小驚喜。如富家少爺衝破內心禁錮,勇於表白心儀女子的場面(強吻的場面,真的是有種和女主一樣的驚詫,少爺怎麼轉性了呢),百里香那場送別的場景,也會讓觀眾覺得心中有種如釋重負的感動,最後的結局,也會讓你有種,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的感覺…… 音樂及時代背景,全篇是一種以音樂為媒貫穿整個劇集(雙男主的情節,這樣形容有點……但不知道為什麼腦海中就是揮之不去的音樂為媒,哈哈)。爵士樂,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南部路易斯安娜州的一個亞熱帶城市,新奧爾良(NewOrleans Jazz),原來新奧爾良不止烤雞翅哈 。1945年美軍登陸日本,美國文化席捲日本全島,其中就包括爵士樂。劇中以1968年為背景,是爵士樂在日本消逝的一年,也是東京學生運動的一年。音樂是主線,學運是隱線。在劇中有幾句類似地下工作者的談話,含糊不清的解釋,引人深入故事的背後(我也是看了幾次不明白,去求助了搜索引擎大神之後才明白),這個看似簡單的校園愛情故事,也有一個沉重的社會背景。 關於名字,坂道上的阿波羅,坂道,通往學校路上的一條長長的斜坡,曾經是熏覺得壓抑的一條路,每天要爬坡才能到學校,這段長長的路,讓他覺得很累,也像他的顛沛流離生活,看不到頭,找不到方向。一說到阿波羅,就會想到那個凄美的愛情故事,也預示了故事的結局,男女主角的愛情無疾而終……看這部動漫,是一個非常偶然的偶然,應該是14年,一個非常非常劇荒的時期,說實話,這個片子的畫風不是我的風格,對於劇中的爵士樂也是一知半解,看了幾集也沒有吸引我,但不知道為什麼還是耐著性子看完了,因為周圍也沒有二次元的小夥伴,所以看完之後也沒跟任何人討論過,昨天看到這個問題,看過的畫面又瞬間清晰起來,全篇偏黃的色調,不太符合亞洲人的審美觀,卻也給人一種類似古老膠片電影的既視感,這只是一場在動蕩時期的青春經歷,想留下,卻也經過歲月的洗禮漸漸發黃了……
可以說這是一部適合各個年齡段看的作品,老人看到那個時期的動蕩,也會想起曾經的歲月,年輕人也能從片中看到不同於現在的愛情觀。隱藏著壓抑,尋求著自我的複雜社會背景的,以音樂為媒介的青春校園愛情。個人觀後感,不喜勿噴今天剛剛重溫了坂道,打算好好來答一下這題...
第一次看是2012年暑假,要上高二的時候,正是和番中人物相仿的年紀。還記得當時看完以後悵然若失了一段時間,短短十二集就這麼結束了真的很捨不得。
坂道算是比較冷門的番,感覺大家對它的評價也不是很高,可它在我心裡就是第一位的,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動漫作品。
說起坂道就會聯想到四月,四月是去年才看的,沒什麼感覺。客觀的說,人設、劇情、背景,坂道都比四月要好。音樂不好評價,但四月里的演奏總覺得太過冗長,很難讓我靜心聽下去,坂道則不會這樣。把兩部番拿來比較並不是要頂一部踩一部,有那麼多人都喜歡四月肯定是有理由的,存在即為合理,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況且四月也很精彩。只不過那麼多看過、喜歡四月的人都錯過坂道我也實在覺得有點可惜。如果說是畫風的問題,好像有人說看不慣,怎麼說呢,我還挺喜歡坂道的風格的,是很耐看的那種。
高二看坂道的時候,感覺是像看一部加長版的電影一樣,對,就是不像在看動漫,而是一部懷舊的青春電影。
這回再看就沒有出現像在看電影那樣的感覺了..倒是讓我想到了請回答1988(我最喜歡的一部韓劇),感覺很微妙,會有坂道像是日本動漫版的1988這樣的想法,啊,這麼說來坂道如果是叫請回答1966也很合適呢哈哈。
下面內容嚴重劇透,如果還沒看並且有意要看的朋友就不要往下看了,無論是多麼好的番劇,一旦被劇透或者了解到別人對劇中細節的看法都不能好好看下去了!
一、關於名字
一直以來都覺得此番不是很出名的原因可以直接甩鍋給名字。《坂道上的阿波羅》這個番名感覺不明所以,完全不會給人想看的慾望,如果對希臘神話感興趣的話就另當別論了,但也只會讓喜歡希臘古典文化的人失望,因為該番劇情與希臘神話沒有絲毫關係,阿波羅只是一種隱喻罷了。雖然很喜歡這個番但也對番名沒好感的我直到這次重溫,才體會到《坂道上的阿波羅》這個名字取的確實恰到好處,是一個真誠而用心的名字。
先在這裡暫停一下 想要寫的太多 截圖也還沒截會慢慢完成的 –_–_–_–_–_–_–_–_–_–_–_–_–_–_–_–_–_四年後…我依然記得那種…感動…抵擋不住渡邊信一郎+菅野洋子的誘惑,把這個番補完了。
個人評價:
渡邊在混沌武士和星際牛仔中最吸引我的那種電影般的分鏡,在這個番里並不明顯。不考慮劇情的話,視覺上的美感真的沒那麼優秀。不過整個畫面濃濃的20世紀風格還是很棒的。渡邊你果然是個old school啊。菅野大神的金字招牌果然名不虛傳,cool jazz真是棒呆,聽了個爽
【以下內容包含劇透】
剛看第一集的時候真的可以說……驚艷。很多地方戳到我特別怪的點吧。
首先男主阿熏的設定很好啊!!只要跟陌生同學說話就會想吐什麼的,雖然有些許中二,但還是很有趣的嘛。
在本番第一集彈的第一首鋼琴曲竟然是Debussy的月光……聲音一出我立刻入戲了好么!
我覺得最美最打動我的劇情不是演奏或者告白什麼的,而是阿熏唐突又笨拙的一個吻,在飄著雪的冬夜裡,安靜又熱烈。
還有律子驚人的平凡也讓我心裡有點難過。感覺就像從她身上看到了自己吧,普通的姑娘,不像百合香,又是大小姐又畫畫很棒的……只是靠身邊人的出色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趣。當然,我不是說律子不好,她的確善解人意,沒有她阿熏和千太郎也許就不會在一起演奏了。但是……這些都不是自己的,當千太郎出走了,阿熏離開去了東京,她也只能停在原地,什麼都做不了。可是百合香就能靠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去改變生活。我覺得這就是最大的不同吧…
總之就是,作為渡邊+菅野的組合來說,預期的酷沒完全達到,倒是有點少女感。但還是!值得一看的!
完畢。坂道上的阿波羅,不知道是不知道還是忘記這部漫畫已經完結。雖然之前聽說Tv動畫化時很,那時正巧迷戀爵士樂。但最終沒有看動畫,配樂自不必說。今天看了番外,才發現其實我連情節都忘了,只記得當年看漫畫是,淘金般的心情和感動。情節都是噱頭,對人性的理解和描繪才是這部作品最為打動人心的地方。
音樂好,動畫好(人物動作好逼真啊!特別是演奏的動作,一點都不含糊!感動哭了…)動作,劇情好,對情感和人物性格的刻畫也很好,畫風一開始不習慣,但是越看越喜歡啊!有很多細節,仔細看的時候,能感覺到製作者真的很用心!字幕組也很用心地翻譯!很感動!很耐看很精緻的一部動畫!因為這部動畫喜歡上了爵士樂!可能感情線有點老套,但是絕對不無聊!(現在二周目中情緒有點雞凍!)
非常非常非常好看,完全停不下來。
占坑,之後來補圖。初次認識渡邊和洋子和很多人一樣,是在CB這樣超級浪漫的片子相遇的。後來看了道子與花兒、東京殘響(私以為是渡邊洋子組合水平最差一部片子,但也不失為一部佳作)混沌武士則是最後一部看的後來我因為渡邊洋子組合一貫的高水準,看了我很少去看的音樂番,阿波羅。我先來談談阿波羅的原作線條有些粗糙,留白也是很多,人物劇情確實只看作品簡介其實是相當爛俗的。為什麼?因為本身原作就是偏向女性化的作品。但即使談上原作,都不是腐作,是戀愛作品。
動畫改編的確是給這部作品添加了很多魅力。
作品的背景是1966年夏天的日本九州地區,90年代日本經濟衰落,日本失去的十年。在阿波羅的設定里作為才華橫溢的淳一的遭遇,以及千太郎少爺的家庭現狀,白人對黑人爵士的嘲笑,無一不瀰漫著昭和年代的氣息。被現實壓倒喘不過氣的沉重,在本劇的的確確有表現出來千太郎和少爺其實是有共同的心理陰影,都害怕被傷害,家庭的缺失,少爺時常的嘔吐感,千太郎偶爾黯然神傷。是律子將少爺帶到了秘密基地,那邊有音樂有爵士。 我其實看到那裡是突然想到老爺子宮崎駿的側耳傾聽,月島雯在小店裡的歌聲,幾個老爺子和傾心的男主(原諒我忘記了)的小提琴演奏。有了音樂,一切煩惱不翼而飛,千太郎和少爺無數次的和好,也是因為音樂。 在最能夠突出監督口味的節奏控制與情節把握上,渡邊在音樂上的敏感簡直是天生的,節奏和畫面的把控在CB里的體現淋漓盡致,在阿波羅里的確是情景交融以上的水準我相當喜歡交響狗糧夢,其實在一到演奏就十分糟糕(這裡指的是演奏的動作特寫), 演奏常常無法表現演奏著的動態和魅力,在阿波羅里,交握和手部特寫,都相當細膩,少爺的手的卻是相當好看。 在動畫里由於渡邊洋子組合讓整部作品渲染能力變得十分強力,淳一在酒吧那魅力值,三人組的音樂之聲,從來不以像某些動畫完全靠觀眾評委的評論來強行解釋,而是音樂實實在在的表達,有位大佬說這是郭敬明的片子,不好意思阿波羅不怎麼寫作文,別人台詞從來不矯情。
開頭的確有些壓抑,但是幾集的展開之後的確不矯情,而且節奏控制的很不錯,到了結局部分稍微有點亂,很多人說這是一部基番,但是這番的的確確是不賣的,這部番並不是只是用一句輕飄飄的搞基就能夠涵蓋,事實上如果這麼做才真正地小看了這部作品。 大概說是基番的人大概就是不是精神上的低俗,就是大腦的倦怠。「愛情可能會消失,但友情卻是一輩子的事情。」 說到的四角戀,人家從不以此為賣點,在這裡是個人都是的的確確愛了,雖然的確有狗血的味道,但每個人都小心而義無反顧,即使到了最後,各奔東西,少爺快放棄音樂,有了千太郎的消息從而義無反顧去找千太郎,三個人最後的相遇,的確是實實在在讓我感動的。和爵士無關的人是看不懂《坂道上的阿波羅》的。
它給我的感動,應該是一期一會吧!對西見來說,千是表面上與自己截然不同,本質上卻又相似的人,所以互相吸引,互相救贖,是知己兄弟。
看完之後 就對女性向比較 蛋疼
只能說冷門的很有道理…首先說畫面
百分之兩百的上世紀少女漫畫風,不討厭但是不出彩…律子的雀斑時有時無,演奏的動畫幀數偏低。不過整體的氛圍塑造的很好,洋溢著青春和不安的色調。
然后角色,2分。看完能讓人欣慰的只有百合香和淳一這一對,剩下三個人真的太能作了…兩個男主友情被強制賣腐先不說…西見尹志平附體奪完初吻就開始裝可憐…律子一路被動分別拒絕了雙男主最後好不容易表達心意又沒下文了…千太郎堂堂180?的猛男傲嬌到姥姥家…全篇找不到一個性格陽光點的人…看的人心浮氣躁…音樂9分這是唯一的亮點了!全靠音樂!扣一分給砸鼓泄憤的橋段…太吵了耳朵疼。最後劇情0分彷彿看到了漫畫界的郭敬明…頹廢的爵士和無疾而終的青春搭配的無比沉悶…想要為虐而虐,情節卻老套的不行。硬把誤會傲嬌bl全捏在一起,每個人的行動都像被鬼附身了一樣莫名其妙,當人有千萬選擇的時候他們總能選到最差的一條路…作者不是真的心理苦,是真的戲多。另外有人提到了四月這部我心中的神作…起初我看阿波羅的動機就是因為他題材與前者相似,看完以後完全不敢放在評論里比較怕主觀意志太明顯給四月招黑。結果有人先下手黑了一波…這真是忍不了…四月節奏有高潮有過渡,人物刻畫深刻有說服力,音樂好聽到爆炸,台詞文藝的像範文,演奏動畫流暢的飛起,笑容和淚水都深入人心。阿波羅?繼續待在冷門番里吧…浪費時間推薦閱讀:
※去年陪你看《你的名字》的人,今年還能陪你一起看《煙花》嗎?
※2017年10月輕改掃雷之《奇諾之旅》
※女孩與摩托的無盡之旅,再次啟程!
※廢土洛可可:文學角度解讀《少女終末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