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阿里巴巴新成立的「阿里文學」 ?
是在下一盤什麼樣的大棋?
會給網路文學的格局帶來何種巨大變化?阿里巴巴將成立「阿里文學」 發力移動閱讀
謝邀。首先我們先確定現在網文圈的一個大背景:騰訊文學(和盛大文學合併後的「閱文」)一家獨大,盛大文學已在2013-2014年與騰訊的博弈中灰飛煙滅,百度文學當初收購縱橫的時候氣吞萬里如虎現在半死不活。
接下來進行案情回顧:
4月22日晚間消息,新浪科技獲悉,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將發布網路文學新業務「阿里文學」。阿里文學主要負責的業務將以內容生產、合作引入以及版權產業鏈的雙向衍生為主。
從目前的架構來看,阿里文學隸屬以UC優視為基礎組建的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據了解,阿里文學將獲得阿里旗下UC書城、書旗小說、淘寶閱讀等入口資源支持,其中UC瀏覽器作為移動承載端,其日活躍用戶已經突破1億,書旗小說在移動閱讀類App中也是排名前三的應用。
在4月29日GMIC2015大會上,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將宣布新戰略,屆時或將公布更多關於阿里文學相關信息。
這是新聞的第一部分,大家注意我加黑的內容。
移動事業,UC平台,俞永福。這裡我們分析可以得出阿里這次要試水的主要對象是移動端閱讀,而不是PC端閱讀,立足的平台是UC瀏覽器。UC瀏覽器是個什麼鬼?手機盜版大戶。俞永福何許人也?UC的創始人,UC是他的親兒子也是命根子,沒了UC,或者說UC貶值,那麼俞永福在阿里就什麼都不是了。UC在幾年前被阿里收購時,估值是40-50億美金,業界龍頭盛大文學去年被收購,估值才8億美金。為何俞永福會在這裡突插一腳?要知道,阿里這個公司的氣質就和網文不符。騰訊有娛樂基因,而且建創世收起點之前,曾經幾次試水網文,最終才決定入局。百度的貼吧和引擎,掌控網文流量入口,本來比騰訊更適合做網文的,也有能力打造出一個強大的移動書城,因此幾次試水,甚至跟騰訊力爭起點,可見也曾下過很大決心。但,最終報價輸給騰訊,吞掉盛大文學之後的騰訊,氣候已成。百度從起初野心勃勃,到現在的果斷放棄,迅速淡出競爭,再沒有繼續投入網文,沒有移動閱讀大動作,甚至連縱橫都束之高閣,其實是很理智的,因為百度很清楚突圍的難度和代價,那是與收益完全不符的。
但是阿里是做互聯網金融和商務的,不像騰訊和百度,很少能與文學互相促進,形成閉環的業務,可謂無根浮萍,一點基礎都沒有,網文這點利益,還真不放在眼裡。而且,目前移動閱讀格局已經很難被打破,砸大把錢進去,不一定能做出市場。所以,俞永福不可能會破壞UC的利益去做網路文學,而且俞永福是被UC被收購之後才進阿里的高層,阿里真正決策層要是不重視網文,再怎麼折騰都是白搭。 ——————————————————案情分割線———————————————————我們繼續回顧案情:入局:阿里文學直指IP資源
今年3月16日,騰訊文學和盛大文學合併成立了的全新公司「閱文集團」,也意味著此前在網路文學領域騰訊、百度、盛大文學三足鼎立的局面將發生本質變化。
不過,業內也有觀點認為,雖然閱文集團獲得了領先的地位,但是網路文學的市場足夠的大,騰訊不可能壟斷內容產業。並且一家獨大的話,對於網路作家而言也並非是好事。
據新浪科技了解,在內容布局上,目前阿里文學已經和天下書盟、微博有書等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在網路文學最重要的IP的衍生渠道和方式上,阿里巴巴集團和阿里投資以及阿里控股的夥伴公司的下游版權衍生渠道十分豐富,在影視改編支持上,阿里文學可與阿里影業、光線傳媒、華誼兄弟等公司達成合作關係,遊戲改編資源則包括手機網遊聯運平台九游等。
或推開放共享策略
在網路文學PC原創網站時代,即盛大文學一家獨大的時期,網路作家對連載平台的選擇空間其實並不大,主要收入也來源於電子訂閱稿費,還包括少量的實體出版收入。
這幾年隨著網路文學作品在公眾媒體面前的曝光度持續增加,除了動漫、影視劇等藉助互聯網的傳播效應越來越火外,各種跟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相關的大眾娛樂形式如手機遊戲、網路劇等也在不斷興起。
正所謂「千金易得,IP難求」,對好故事、好劇本、好腳本的渴求,使得網路作品的IP衍生得以創造出更多價值,成為了眾多娛樂資本眼中的「香餑餑」。不過網站平台與網路作家在作品版權歸屬和收益分配上也存有不小的爭議。網站平台希望竭力從合約上長期控制作者,甚至希望從作者身上賺取更大的版權收益。
而大部分作家自主意識卻開始覺醒,希望獲得平台方更公平的對待,更希望能夠參與甚至掌控自己「心頭肉」的衍生進程,最終獲得更大的收益。
據新浪科技了解,阿里文學將在內容合作上採取開放和務實的策略,不強調絕對控制版權,提倡版權共享,不要求掌控IP產業鏈的所有環節,願意拿出資源與合作夥伴共享收益,而不論其合作夥伴是來自於一個人,還是某家公司。
另一方面,網民的碎片化閱讀需求更加強烈,更願意為移動終端上的精彩內容付費。在百度發布的首部網路文學白皮書中,移動閱讀端的搜索指數佔比已經超過80%。用戶網路文學消費在往移動端轉移的趨勢非常明顯,並還在持續增加中。
這是新聞的後續內容,大家注意我加黑的部分。
加黑的部分翻譯如下:一個個牛皮吹的,反正就是要盜你版,腫么樣!有人覺得大力發展文學,是為若干年後的阿里遊戲、阿里影視獲取IP而做準備?
這種理由,很難服眾。且不說網路文學已經發展到瓶頸,各渠道流量分散流量之後,很難孕育出優質的頂級IP,網文IP虛高的狀態不一定會始終維持下去,網路文學IP影響力與動漫或傳統文學來說,壽命短,做速成頁游勉強尚可,其他的就很難了。即使排除這些不說,突圍騰訊封鎖也基本無望,就得捨得砸血本,沒有移動閱讀基因,即使砸個十幾億幾十億,也很難打造一個QQ書城火和閱讀一樣龐然大物。因此,這次阿里文學成立,很可能僅僅只是為試水,大家最好不要抱太大期望。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百度不就是前車之鑒么?但,除非是阿里正式宣布具體投資金額和詳細戰略布局,否則就靠派一個核心業務之外的高層出來搖旗吶喊,這種情況之下,大家觀望就好。信息來源:新浪新聞、龍空論壇,轉載請註明。不要看了,沒戲。
就說阿里下面的書旗吧,男蘋的就是什麼兵王、農民、醫生。
我看了看火的那些書,全部都是這個類型,看了10幾本吧,全部看一章都看不下去,尷尬的要死。
現在網文的步調開始從小白往老白過度,而現在阿里的清一色這種類型,拿什麼去談未來?這些一天之內突然一塊冒出來齊刷刷100贊的回答到底是不負責任的水軍還是高級黑我真的看不懂啊別找了我就是不用標點啦啦啦
看阿里文學準備怎麼做吧。從運作IP來說,阿里文學需要的資源很多,而且獲得的成本很高。比較快的做法當然是簽作者搶作者,那就是之前17K,縱橫,乃至於創世做過的事情。而且,搶了作者之後,作者會不會繼續生產足夠質量的IP,這也是有風險的。或者,用足夠長的時間去培植IP,培植作者。阿里有沒有足夠強的編輯團隊,對內容有足夠研究的團隊來做這個事情呢?我不覺得有呢……
阿里目前不掌握內容原創的前端資源,光靠著出口端和資源端,怎麼做事就很糾結了。要麼是一部分作品先來打通上下游合作的鏈條,磨合團隊和流程。這部分作品未必是全新原創的,可以採用一部分已經成名的作者甚至是他們的單部作品來進行合作,主要用於解決的是內部整合的問題。同時,靠著有能量的作品,來嘗試在夾縫中掙出一條路來。和各種平台的合作,和各種渠道的溝通,都是需要作品去沖,去嘗試的。而且,這部分作品的運作,可以避免後端的資源和出口端在等待作品產生的過程中喪失熱情、耐心和對行業的期待。
還有,就是要看阿里到底想做什麼,以及想做到什麼程度吧。比如是想要成為能夠分庭抗禮的大勢力,還是有自己獨到的地方,能夠畫出領域來深耕的一方諸侯?還是說能在行業里分一杯羹就可以?
定位不同決定了做事的方針方法,決定了阿里也許會投入多少資源,和耐心。尤其是耐心這回事……在現代商業環境里,尤其難得。在文學領域,目前還沒看到真正在耐心方面做得足夠好的。真不知道都在著急什麼,著急的都不是地方呢。
想想天蠶土豆吧,人家部部小說都讓當紅小星拍,這麼火為什麼還要離開閱文?閱文能給的都給的,但是土豆就是有想法,他要讓全網推自己的小說(除了閱文,笑而不語)。這是為什麼?因為土豆知道一家獨大沒有好處。
如果你讓我給騰訊選一個對手,那肯定是阿里巴巴別忘了,我們的馬雲爸爸最愛武俠小說,他要搞小說可是帶著情懷來的有錢+情懷
就算不能勝騰訊半子,也能分庭抗禮吧三個字,不看好。阿里文學遲早會跟已經完蛋的阿里手游一樣。
從2014年開始,隨著手游和電影市場的躁動, IP 的價值也狂飆突進。阿里文學此次入局算是在意料之中。
就現在的競爭態勢而言,談阿里文學佔據多少份額沒什麼意義,看它如何思考產業的未來才更具價值。阿里文學總編輯周運費了很多力氣談「開放合作」、「共享版權」,「分享收益」和運營模式的願景。這些都是商業鏈條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問題是,網路文學的基本立足點是作家積累和內容儲備。在這點上,周運並沒有拿出什麼解決方案。
內容產業不外乎「製作-渠道-消費-IP衍生」四個環節,這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也沒什麼改變。阿里談到了很多渠道和政策領域的優勢:我擁有UC、塔讀、微博這麼多好渠道,我放出了這麼多有利於作家的政策……但指望通過這些帶來好內容只是願景——還是那句話,內容是時間的果實,急不來。
從編輯的培育到大神的養成,從前期的推廣到後期的衍生,哪一塊不耗費耐心和財力?哪一塊不歷經坎坷?極富經驗和號召力的吳文輝到有錢有渠道的騰訊做文學業務,一大幫大神給其站台,吳都感慨內容積累需要時間,勢單力薄的阿里文學又有哪些資本證明自己的內容號召力?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電商業務做得太久,「流量萬能」思維深入骨髓的緣故,阿里在開拓新業務的時候,一直把渠道和政策當成核心籌碼,而忽略了與業務匹配的核心能力。想起2014年初,阿里進軍手游的時候,信心爆棚,一方面指責其它平台的分成比例過高,一方面宣揚自己強大的渠道和有誠意的分成比例,試圖以此吸引 CP。但在邀請韓國人朴舜優加盟負責手游業務後,阿里手游就沒有任何聲音了,直到阿里數娛把這塊業務切割給 UC 九游。
說遠一點。阿里巴巴是一個很喜歡談破舊立新的公司,很多時候它成功了,它打敗了 eBay 、用餘額寶顛覆了基金行業、並繼續用 O2O 在改變線下商業的規則。但在電商之外的領域,阿里則鮮有成功的挑戰案例,比如手游和社交——它們是去年和前年互聯網領域最熱門的兩個板塊,但阿里切入之後卻屍骨無存。
這些失敗的產品有頗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面對強大的競品,盲目跟隨而非創新;依賴強有力的營銷和推廣,但產品本身的品質卻有待提高(丁磊曾給來往打負分) ;更糟糕的是,它們準備的時間相當倉促——據說阿里手游用半年時間即完成團隊和產品籌備——這讓它們看起來像是盲目的防禦、卡位產品,而非真正有意識的去填補空白需求。
阿里文學的發展路徑,現在看起來和手游業務沒什麼不同。
往大處說。2013年開始,阿里就不斷拓展內容領域的版圖,從影視、遊戲、傳媒到今天的文學,與其相關的公司包括華數、優酷土豆、文化中國(阿里影業)等等。這看上真有點「帝國」做派——把旗幟插到每一座「山頭」,為未來謀劃最大的可能。這種「疾如風掠如火」般的反應讓人佩服,也讓人困惑——阿里依靠資金堆砌起內容模塊,但你不知道阿里是怎麼理解內容產業的,你也不知道阿里怎樣才能把這些自己投資、控股亦或是自建的版塊整合起來。
拿文學來說,文學業務在閱讀層面上的收入相當有限,一年不過幾十億元。它更大的價值在於孵化IP ,和影視、遊戲業務結合,切入千億級的市場。這也是騰訊等公司力推「泛娛樂」的理由。目前,騰訊在「泛娛樂」上並沒有拿出多麼經典的案例,但好在思路和組織架構上較為清晰。反觀阿里,文化娛樂模塊是是鬆散而無邏輯的,以阿里文學後端對應的阿里影業為例:它是一家相當傳統的香港上市公司,看上去跟本土的網路文學毫無交集——要知道,阿里影業去年簽約的導演是周星馳、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清一色的港台導演。
當產業鏈上的企業心思各異時,你很難想像他們能彼此融合。
阿里內部經常提到的一個詞是產業終局,這次阿里文學的成立又讓我想起這個問題——如果說騰訊眼中的內容產業終局是泛娛樂,那麼阿里眼中的產業終局又是什麼?它在這個「局」里的自我期許又是什麼?
寫到最後,看到知乎上的一個問題——「阿里文學成立了,淘寶閱讀app是不是可以重新上線了?」這真是個苦澀的問題。你能想像騰訊把 QQ 閱讀解散之後再成立騰訊文學嗎?阿里巴巴就是這麼乾的。2014年12月,阿里巴巴解散淘寶閱讀團隊。2015年5月,阿里文學成立。
祝阿里文學好運。作為一個網路小說寫手,我是希望阿里能夠起來的,因為如果起不來,那整個網文界就是閱文集團一家壟斷,壟斷對於整個市場來說是惡性的。
阿里巴巴做文學有其邏輯。
2016年6年,阿里巴巴成立阿里大文娛,包含:阿里文學、阿里遊戲、阿里影業、合一集團(優酷土豆)、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數字娛樂事業部。
阿里巴巴在移動端核心淘寶和支付寶,月活4億多,應該沒有幾個人懷疑其影響力。操作也是,用淘寶、支付寶帶淘票票,時不時補貼優惠,用戶吃這一套。用淘票票切入電影票購買後,再往電影上下游延伸:
上游,網路文學、動漫、影視製作,衍生遊戲;
下游,在線視頻、遊戲分發、電影院線。
在上下游延伸過程中,阿里文學(孵化爆款小說動漫,搶佔初始版權)、阿里影業(上游製作電影,下游與院線合作發行)、阿里遊戲、優酷土豆(影視劇製作、在線發行)就共同發揮作用。
應該說,阿里巴巴想做文娛上下游,排兵布陣邏輯毫無問題,而且大有可為。原因在於:
1. 內容行業的分散性
網路小說跟、電影、電視劇、遊戲類似,每年都會有爆款,而且你完全無法預測爆款來自哪。電視市場中,前些年的《泰囧》《捉妖記》難以預測,今年的《戰狼2》同樣超乎人想像。
網路文學類似,每年都有很火的小說,前幾年是《盜墓筆記》《鬼吹燈》,現在又有新作品誕生。中國作協公布了2017年中國網路小說排行榜半年榜,阿里文學有兩部上榜,其中多一半的《第五名發家》高居「未完結作品」榜單第一。
對於網路小說,你很難事前判斷什麼會火,只有等它部分火起來了再跟進。至於明年又有什麼現象級爆款從哪冒出來,我們不知道。
所以你別看閱文旗下網路文學佔據優勢,其實內容行業的特性是難以壟斷,只要給後來者幾個爆文機會,就可能逆襲。
2.上下游聯動
前面已經說到,阿里文學屬於內容行業上游,有潛力作品產生,可以進一步加工製作成影視劇、電影、遊戲,通過阿里巴巴相關渠道分發。在這個角度,阿里文學與UC、阿里遊戲、阿里影業、合一集團(優酷土豆)等可以產生資源協同、價值創造關係。
比如,阿里文學聯手優酷、阿里影業,推出網路電影HAO計劃,「三方共同投入10億資源賦能網路電影內容生產者,提供集IP衍生、項目融資、內容製作、電影宣發在內的全鏈路支持。阿里文學將開放IP資源,鼓勵更多作家投入創作,提供創作環境、內容扶持和知識產權保護。」HAO計劃第一步作品《西河口秘聞》已經上映,目前點擊量突破2500萬。在網路電影里,《西河口秘聞》無論口碑還是投資回報,都屬於排名靠前的作品。
還有今年優酷熱播的《軍師聯盟》《白夜追兇》,如果你想看了電視劇再看看原版小說,因為有版權,只有到阿里文學去看。這就是大文娛協同優勢。
3.移動端實力
阿里巴巴在移動端布局不可小視,淘寶、支付寶、天貓、優酷、UC幾大拳頭應用;阿里雲OS的預裝;阿里文學的渠道——書旗小說,UC小說,優酷書城,pp書城;以及投資的微博、陌陌等,都是可能的內容分發渠道。
拿UC來說,根據易觀智庫數據月活超過1.5億,正在發力內容生產分發,不僅是圖文內容,還有短視頻生產分發。在多個方面影響力僅次於今日頭條。以後阿里文學旗下作品一旦接入,你想想超過1.5億活躍用戶,轉化率1%都是多少?
4.細分機會
內容市場有很多細分方向。對老年人、中年人、兒童等不同人群來說,喜歡的小說、影視劇類型各不相同。這也是一家人看電視總搶台的根本原因,因為各個年齡段喜歡的東西各不相同。
老年人可能喜歡抗戰劇、上山下鄉等等,兒童和年輕人喜歡二次元、日本動漫、玄幻小說。特別在針對年輕用戶方面,在對話體小說、動漫等方面,還未形成絕對勢力,後來者很有機會。
有了熱門二次元、動漫、玄幻懸疑小說版權,可以借阿里大文娛進一步深加工成電影、電視劇、遊戲作品,IP運作前景更大,再造幾個《戰狼2》也有可能。
所以阿里巴巴做文學,未來有看頭的。對於用戶來說,有了滴滴壟斷後漲價的經歷,誰也不想網路文學行業形成滴滴一樣的壟斷勢力——看1頁網路小說收費1塊,高峰期加價20%。後來者多來點,來猛點,最終受益的是廣大用戶。
謝邀
先拋答案,我看好阿里文學
作為一個久經考驗的撲街作者,阿里文學好才是網文市場好的方向,閱文一家獨大能有什麼好處?無非就是榨乾作者,福利越來越少,想出頭越來越難。
中國網路巨頭BAT里的B百度已經灰溜溜走了,現在只剩下
阿里巴巴和騰訊在網路文學這一塊有機會較較勁,既然馬雲爸爸下場了,就不會輕易收手,既然馬雲爸爸想玩文學這一塊,就有人相信阿里文學能成功。
至於能成功多少,要看阿里後面加多大注碼,和阿里大文娛其他兄弟姐妹給不給力,畢竟阿里勝在兄弟多,一部小說第二天就拍成當紅網劇了。因為我本人就算是以寫字為業的作者,所以對阿里文學最近的勢頭的確是有自己的看法。
我的讀者受眾群應該多數是因為最初連載的《夜話港樂》和《大開耳戒-陳奕迅歷年專輯回顧》而關注到我的,當時寫作的時候其實也有幾個平台邀請我,包括我的圖書經濟人也建議我不要在網上放了而直接做成實體書,但我還是願意在微博、豆瓣、天涯(那個時候還沒知乎)等好幾個平台更新,為什麼?不是因為我想要當全網大V或是從不同的平台吸取流量,而是因為我覺得在任何行業,如果某個領域做到了最大而第二根本沒有生存機會的話,那麼這個領域就離死不遠了,所以雞蛋放在幾個籃子總是沒錯。
在文化娛樂行業里這一點尤其明顯,舉個例子,曾經美國遊戲行業有過一次「雅達利大暴死」,雅達利是當時北美最大的遊戲主機和遊戲本身的廠商,在微軟、索尼和任天堂這些巨頭出現之前,雅達利在北美的遊戲市場達到了壟斷的局面,世界上第一個遊戲《Pong》就是出自雅達利之手(如下圖)。
而正是因為這種壟斷埋下了美國遊戲產業消亡的禍根,1983年對自己過於自信的雅達利發行了一款名為《E.T.》的遊戲,做出400萬份拷貝的雅達利最終只售出了150萬份,這款被寄予厚望的遊戲最終銷量大暴死,甚至讓北美玩家對電子遊戲這件事本身喪失了信心,此後的思念無人敢談及遊戲這件事,甚至任天堂後來進入北美市場用的也是家庭電腦而非遊戲機的名義。
在文化圈和遊戲圈都被津津樂道的Atari Shock(雅達利大崩潰)其實說明的道理很簡單:這個行業的任何領域靠寡頭是撐不起來的,必須雙強對峙、三足鼎立或是群雄爭霸,一個行業才能欣欣向榮。問題回到評價阿里文學上來——在網路文學這個領域,這個道理也是通用的。
對現如今的作者來說,最重要的無非兩樣東西:一樣是流量;一樣是收入。除此之外平台也需要在作者作者被侵權時做出有力的保護,而能兼而有之提供這些的平台並不多,晉江頻頻出現的作者被抄襲和維權的事件就說明了哪怕是作為最著名的網路文學平台之一,還是不能將自己的觸手深入到影視行業。而目前真正能做到為作者提供強有力保障的,只有騰訊和阿里兩家。騰訊通過背靠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的QQ閱讀已經較為成熟,而有著阿里大文娛支持的阿里文學也來勢洶洶。
首先是流量,阿里手握UC這個擁有眾多流量的入口,又有月活用戶達到了2300萬的書旗小說這種比較核心的網文愛好者所鐘意的平台,還有優酷書城,PP書城,包括阿里電商的天貓圖書。而在傳統文學領域,其實磨鐵現在也是阿里陣營之一了,對,就是你們很熟悉的磨鐵,都跟阿里文學有很緊密的合作。這些平台作為阿里文學的分發渠道把持了眾多流量。所以不管是在傳統文學行業,還是喜歡看網文的核心用戶亦或是只喜歡網上隨便瀏覽的普通人都是阿里旗下產品的受眾,作者都能得到不少流量
而至於收入,阿里文學對新人作者扶持力度很好。尤其是近年來最賺錢的影視改編。阿里文學的影視改編是82分賬,作者拿走8成,平台2成。之前鬼吹燈版權或者平台綁卡作者的事,阿里文學目前為止從未發生過,可以想見未來致力於把大文娛真正做起來的阿里也不會讓它發生。而《白夜追兇》的成功也說明阿里要在IP的影視化開發上開始下功夫,做文學與影視的雙向輸出。
阿里文學背靠阿里大文娛,是大IP孵化的源頭,有很多空間,這一點和騰訊類似,豐富的資源、流量、收入和機會也是這兩家註定會成為中國最大的網路文學基地的原因;騰訊已經開始了動作,收購起點中文網、開發QQ閱讀就是如此,而阿里有著不輸給騰訊的平台、資金和資源,相信成為網路文學的巨頭也是必然。
綜上,我是看好阿里文學的,正如當初看好的騰訊現在已經在網路文學領域開始漸漸開始了圈地運動。
其實,除了騰訊和阿里這兩家之外的其他平台受限於資源,渠道,更適合做單純的數字閱讀。所以,作者如果想做衍生,阿里,騰訊無疑是首選。如果只是寫網文當愛好,晉江和縱橫也是選擇之一。但對於如今作者變現的願望和對流量、收入的要求,能夠真正成為巨頭的,目前來看只有阿里和騰訊。對於已經做出成績的騰訊來說,正如開篇提到的一家獨大只會加速這個行業的消亡,所以阿里文學的崛起不僅對於整個網路文學市場,哪怕對於它的對手騰訊,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我有個朋友是阿里文學的作者,她經常能有編輯的關心,旅遊活動,開年會等等,別的不說,阿里文學在關懷作者這一塊是做的不錯的。反正我個人覺得作者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平台,起點有自己的優勢,但阿里文學也有自己的特點,主要根據自己作品做出選擇。
另外,可能正因為阿里文學沒有起點多年的積累和沉澱,他們才選擇從其他方面對作者好,對作者好的平台現在很難得了先不管這是不是軟文,本人就是一名網路寫手,入行八年了吧,圈內小有成績,談談自己的看法。阿里文學的成立,倒也未必真想干出什麼大成績,比如乾死閱文什麼的,我想更大的原因,在於阿里的大局觀,就是「你有的,老子也得有,萬一火了呢?「。此外,阿里影視應該是比較有前景的,網劇大火之後,會有越來越多優質內容出現,阿里此時不出手,更待何時?至於樓上所謂的時間積累,個人以為任何時候入局都不晚。當今的閱讀形式已經和當年大不相同了,當年PC端造神,討教認人多於認書。當下無線橫行,人們更認作品,對於作者本人關注反而不多。所以,我認為有足夠的流量導入,造出有價值的IP並非難事,道理很簡單,看的人多了,影響力大了,IP值也就高了。鬼吹燈,盜墓筆記,不都是口口相傳,看者眾多嗎?至於阿里的未來,個人並不十分看好,它可能永遠做個老二,甚至連老二也做不成。但這應該不妨礙阿里的投入,因為本人認為,未來十年,中國的動漫產業,會把日本甩在後面,原因無它,因為我們有那麼多的優秀IP。未來,如果審核不那麼刻薄,影視也一樣會瘋狂起來,你們覺得美劇很腦洞很優秀?那麼我告訴你,網劇的腦洞一樣很大,一樣很優秀。總之,網路文學還是前期,正如當年的台灣武俠,香港電影一樣,未來的幾十年,將是中國文化衝擊世界的時候。
我覺得阿里文學的出現是因為阿里發現了還沒有被他們染指的行業,阿里主要做的是電子商務,在門戶或者是社交上面一直有勁使不出來的感覺,所以阿里文學可能是阿里的一種試探性探索。
現在的互聯網行業裡面不是像以前一樣,誰先誰就佔據主導地位。無論是從資金量還是從決策層來看,阿里文學是有可能打破閱文壟斷的情況。
舉個例子,當原來滴滴和快遞,易到多家打車軟體相互競爭的時候,網約車的競爭力已經快擠死計程車的生存空間了,而網約車的競爭力是什麼,就是多家網約車之間的競爭,從用戶體驗,價格等多方面進行競爭,搶奪客戶群。然而等到滴滴,快的,Uber們競爭完了,互相吞食完了作為消費者得到的情況是什麼?發現現在的網約車並不如以前有吸引力了,而網約車之前隱藏的各類隱患和問題也都顯露出來了。
所以,在談論到阿里文學和閱文之間的關係也是一樣,不一定阿里文學上來就能夠和閱文分庭抗禮,但是新鮮血液的進駐會讓閱文感到壓力。並且我相信以阿里的讓利力度,用戶體驗等問題,會對閱文產生很大的壓力,競爭使雙方不斷的完善自己,所以站在用戶的角度上來看,阿里文學所帶來的好處還是有的。
再從內容上來看,每一個新生事物都有它的成長階段,雖然說網文屬於快文學,但是文字創作說白了也算是藝術創作,也還是需要耐心和日積月累,現在阿里閱讀看似和閱文的差距還很大,可能現在阿里文學簽約的作者大神很少或者平均水平並不是特別高,但是阿里文學其實提供的是一個平台而並非最終文章的生產者,所以只要平台搭建的好不愁有才華有內容的寫手入駐。
至於將來網路文學的格局會不會演變成一超多強我並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以後終端用戶起碼會多一個選擇權,會得到更好的用戶體驗吧。
阿里真有心做大,就把17k收了,起碼是曾經和起點有肛過的基友站,然後招安幾個大神,讓他們帶粉轉移,把人氣做起來,還要跟閱文集團搞一波福利戰,搞搞噱頭,吸引一下火力。
可現實呢? 阿里文學都搞了1年了,還是起不來,福利垃圾和閱文比都差一點點,原本讀者流量和大作品就少,要攢流量,誰敢去投稿?讓作者玩單機嗎?分成的話,沒人氣要吃土的。
閱文壟斷,好多年了作品福利原地停步,只能拼字數,很多中低小神都有不滿,本來要拉人壯聲勢很容易吧,阿里文學根本就沒怎麼上心。慢熱吧,也只有以後等著出大神,出好作品了,才有看頭了。
什麼UC瀏覽器,書旗,都是垃圾平台。UC越做廣告越多,已經沒人用了。書旗盜版起家,跟掌閱,閱讀星合作都比他強吧。
有優酷土豆,可是阿里自己有什麼IP拍劇嗎?現在熱播的擇天記,不是閱文的作品?搞文學IP的熱情還比不上樂視呢。樂視自己沒文學網,起碼還會熱心的到處買小說版權去拍劇。那天在看《妙手小村醫》的時候才發現是阿里文學給了了一生搞的漫畫,感覺阿里文學想在二次元和動漫這一塊和騰訊、有妖氣較較勁。
動漫這個東西國內基礎還是很薄弱的,最關鍵是有錢,有妖氣那麼多優質漫畫就是比不過騰訊的大製作,阿里文學雖然現在衍生的漫畫不多,但比例高啊,像是劉阿八的《妖精住嘴》,庄畢凡的《諸天紀》這些都在連載,在衍生動漫的比例上遠勝於騰訊吧初中文憑,小學文化,寫作沒水平,長篇大論不會! 粗淺的寫一些自己的認知——————————————————分割線———————————————————
- 阿里文學如果是牛糞,那嗎,阿里影業(當然包括遊戲及其它業務板塊,下同!)就是插在這坨牛糞上的鮮花!
-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年繁榮的淘寶與如今昌盛的天貓不是一回事嗎?最終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必將得到沉澱!
- 阿里文學除了本身作為一個平台吸附流量價值的特性之外,更多的是把有價值的養分輸送給阿里影業這個吸嗜鬼;正如同淘寶與天貓,在阿里的戰略體系之下,淘寶是整個平台的流量池,真正有價值的,能創造高價值的流量才會被被引入天貓,淘寶如果是一片沼澤地,那嗎天貓就是生在在這片沼澤地上欣欣向榮的生態萬物!
- 現在的中小賣家就是以後的小作家,沒有哪個平台不喜歡干綁架的那檔子事;淘寶的成功離不開中小賣家,騰信QQ亦是如此,當平台壯大到一定當量,用戶捨棄它的代價越大,於是用戶就被綁架了;商業形態從原本的免費擴張模式轉為變現模式,真正有價值的強IP被剝離出來,最終在影視、遊戲、版權、產品開發製造領域燃盡自己的最後一丁點的價值;而原本推動你壯大,為你搖旗吶喊的小夥伴們,現在就變成你榨取剩餘勞動價值的對象。這個重複了無數遍的故事,同樣適用於阿里文學、百度文學、騰訊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