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論欽陵對藏族的歷史地位?

論欽陵,全名(噶爾·欽陵贊卓吐蕃大臣、將軍。是藏族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其祖世代為吐蕃貴族,姓薛氏。父親祿東贊「性明毅嚴重,講兵訓師,雅有節制,吐蕃之並諸羌,雄霸本土,多其謀也。」曾赴長安為松贊干布求親,遂有文成公主西嫁吐蕃贊普的盛事。唐高宗永徽元年(650),松贊干布逝世,芒松芒贊繼贊普位。因為贊普年幼,由祿東贊攝理政務。唐乾封二年 (667)祿東贊去世,即由欽陵掌握朝政。吐蕃語稱宰相為論,而欽陵實為吐蕃宰相,故史稱為論欽陵。祿東贊父子掌吐蕃朝政長達七十年之久。

上完百度百科的話。主要是貌似根據一些其他地方的史料來看,後期吐蕃還曾和黑衣大食發生過衝突,但也有效的阻擋了伊斯蘭教的東進步伐,也就是說,如果放得長遠來看,論欽陵及其家族對於東方歷史的作用是怎樣的


  題主是希望了解欽陵這個人在藏族歷史上的地位呢,還是想知道噶爾家族在亞洲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我不是很明白,姑且先把這兩個問題都大致答一下。

一、欽陵在藏族歷史上的地位

單就戰績而言,此人是吐蕃史上空前絕後的將才,沒有之一。不過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他恰好趕上了吐蕃發展的黃金階段,而那時的唐又顯得不很強勢,加上薛仁貴在大非川慘敗過一回,才使得欽陵格外突出(我不是說他水,看一個歷史人物總歸不能脫離當時的大背景)。

  (私貨:其實個人懷疑漢文史料誇大了大非川之戰中蕃軍的數量——40萬,當時吐蕃全境都未必能出動如此規模的軍隊,就算加上後勤人員的數量算也顯得誇張。大非川之戰爆發前,欽陵駐紮在吐蕃新占的吐谷渾故地,當不可能迅速調集吐蕃本土的軍隊和給養,只能動用他帶去的駐軍,或許還有部分吐谷渾人的軍隊。可惜由於藏文史料缺乏,難以求證)

二、噶爾家族在東方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噶爾家族對東方歷史的作用,實際上是很有限的。因為吐蕃政權的強盛是曇花一現。而噶爾家族因贊普的政治需要而受拔擢,又因上侵贊普王權而被剷除,他們的敗亡更早於吐蕃的衰落。

  早在699(一說698)年,噶爾家族就在芒松芒贊之子赤都松贊(可能還有其母所在的沒廬家族)與論岩一黨操縱下徹底覆滅了。而此時的吐蕃儘管被迫與武周議和,但總的來說仍然處於上升期,一直到唐爆發安史之亂都是如此。

  吐蕃盤踞在周邊民族無法迅速適應的高原上,佔據地緣優勢,唐(武周)等敵國難以有效威脅其本土。這使得吐蕃能夠四面出擊,卻無四戰之地(參見春秋的鄭衛、戰國的韓魏)戰禍頻仍之虞。7世紀起的後400年里,中國處於一個溫暖期。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青藏高原有可能承載較多的人口。而當時普遍信奉苯教的吐蕃尚無供養僧眾的制度,也能抽出較多的人力物力供應對外戰爭的需要。

  對唐(武周)而言吐蕃固然是個勁敵,但對吐蕃這樣掌握著地緣優勢的國家動武的話,能得到的好處有限,唐在此處擴張的動力也就有限;而吐蕃對唐(武周)開戰是需要撈取利益(參考文成公主陪嫁的內容,她的和親與松洲之戰脫不了干係;吐蕃的另一個訴求就是控制西域)。這決定了唐蕃戰爭中不管哪方挑起戰爭,實際上的主動權多半都在吐蕃手中。唐與吐蕃開戰,一方面如西漢防備匈奴那樣,要提防吐蕃以安西和隴右為據點威脅中原(據《新唐書》,唐意圖借大非川之戰「護吐谷渾還國」,即想通過扶植吐谷渾以抗衡吐蕃,也防止吐谷渾的地盤被吐蕃開發成戰略基地。結果被吐蕃完爆);另一方面是要爭奪西域的控制權,而並非直接從吐蕃身上得利。此外武則天稱帝前後為鞏固統治,大肆制約武備、迫害將領,對外戰爭並不強勢。

  在這個基礎上,噶爾家族執政時期的吐蕃對唐(武周)作戰屢有勝利,但吐蕃薄弱的經濟根基難以支撐長期作戰的需要,郭元振就評價窮兵黷武的吐蕃「倦徭戍久矣」。9世紀起吐蕃由盛轉衰,842年朗達瑪死後,吐蕃徹底分裂。

  題主還提到吐蕃阻礙中亞綠化的作用。這個我不清楚,同求歷史大牛指點一二。但是至黑衣大食與吐蕃交手的時期,噶爾家族已銷聲匿跡許久。倒是他們在中原的後人(欽陵弟贊婆和欽陵子莽布支率眾歸降武周,他們是中原論氏家族的先祖)直到明朝都有入仕者見載。

  答主讀書不求甚解,草率書此,希望對題主有用。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西奧多.羅斯福?
2015波蘭憲政危機對世界都有哪些影響?這是不是民主危機的開始?
如果中國沒有黃河和長江,那現在將會是什麼樣?
南懷瑾在大陸的影響力有多大?

TAG:歷史 | 政治 | 西藏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