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第一第二產業低迷萎縮,而國家還大力推行環保?
治理一平方公里的重污染土地需要數億或數十億經費加若干年;治理一平方公里的重污染河流和湖泊,需要數十億或數百億經費加數十年。然而完成這樣的污染只需要幾小時甚至不超過一個星期就能完成,而這樣污染給你帶來的經濟價值可能也就是十幾萬,幾十萬。發展經濟和拉動就業的方法有很多,但必須要走正途。
因為高污染的低端產業不掙錢,甚至嚴重阻礙了產業升級——產能過剩。
調控產能,給有能力升級的大企業以利潤,環保只是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標準(牌坊)而已。
個人感覺
第一,2017年第一產業增長3.9%,約束第一產業增長的應該主要是生存空間了,這是自然極限。第二產業增長6.1%。在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基礎上保持這個增長率,無論如何不能說慢吧,世界都不一定有這麼大的需求市場。而且在另一個討論2017gdp的問題下,許多從事審計的朋友表示2017製造業比去年有了一定的扭轉。2017年發電量也比去年增長了5.7%,這是硬數字,就算gdp能注水,電廠的機械總不能注水。
所以題目的題設可能不成立。
第二,個人認為當下的環境問題真的很嚴重,我不是做環境人體健康的,但是各類污染物的數據國內外對比還是做過一些。
細顆粒物污染方面,我國主要城市普遍比歐美主要城市高數倍以上。歐美城市的顆粒物污染狀況比西藏納木錯高不了多少。更加嚴重的是,歐美顆粒物相當比例是是礦塵自然源,而我國則是二次有機氣溶膠眾多,在顆粒「核」的外面,包裹著大量有機物,不少都是來自工業源。
大氣揮發性有機物(VOCs)體積濃度普遍比歐美城市高2倍以上——這是市中心,考慮到我國有大量大型重工業聯合體,附近有大量職工居民居住,而在廠區採樣的結果,VOCs的體積濃度比歐美城市高10倍也不稀奇。
近年來我國華北,東部多次出現爆發性大氣霧霾污染,短時間內從清潔變重霾,持續一周至數周,網上的nasa衛星圖一般都是這個階段拍攝的。
第三,我認為環境問題不僅是真的需要解決了,而且也有其他經濟意義。涉及到一個環境效應內部化問題和一個產業升級問題。
稍微有點經濟學常識的都知道,外部性是不經濟的。外部性俗話說就是「好人沒好報,壞人沒惡報」。環境效應的經濟價值沒有計入核算,看似為城市創收的企業很可能實際在損害全社會的利益——他們可不會為該城市的人民生病率增加,癌症發病率提高負責。
在環境領域,以前很多作坊式小企業完全不遵守相關法律規章,把屬於全社會的環境資源當做免費的來肆意糟蹋,遵紀守法的企業,擁有比較先進環保技術的工業企業反倒因此成本過高,被作坊們打敗了,不僅好企業利益收損,社會利益也收損,劣幣驅逐良幣。
利用環保重拳,利用環保費改稅,讓環境效應行成定價進入市場調節。有助於合理核算環境的價值,更有利於產業升級。
把作坊們逼破產,把作坊們的市場份額讓給遵紀守法,技術更好的優質企業。(那個討論gdp的問題里就有不少人提出他們接觸的企業2017年擴大生產就是因為份額從小企業手裡奪來了)
把在作坊里工作,被黑心老闆喝血,勞保用品缺乏的工人解放出來,被吃相相對好一點的優質企業接收。
產業升級就是一次資源配置的調整,市場和政策是相輔相成。在尖端領域,當然是市場就能夠倒逼升級,但在一般工業領域,「低人權優勢」的企業,不用政策是搞不倒的,你用人權和勞動法說事,有一堆精神資本家會跳出來說「干涉市場」。而環保,顯然是能夠得到社會支持的一個好的切入點——畢竟精神資本家也要呼吸,也會上呼吸道感染。因為你不知道我們國家環境污染到了什麼程度了。
以下圖片來自這本書
出差中看到這個題目就標記了關注,想等到閑下來聊聊,對的,強聊。
作為一家工業企業,創造利潤,那是對股東負責;遵紀守法,那是對法律負責;追求產品質量,那是對客戶負責;善待員工,那是對社會負責;愛護環境,這是對地球負責。
看上去都很重要,但是話語權明顯的股東&>法律&>客戶&>員工&>地球。「天地有大美而無言」,畢竟地球不會說話嘛,除非將保護環境提升到法律地位。
但是問題來了,法律上的保護和實際合理的保護確實是不同的,就好像前段時間爆出的什麼打了多少只麻雀坐牢,多少只青蛙坐牢的新聞,不是那麼容易被人接受。
題主的問題:為什麼現在第一第二產業低迷萎縮,而國家還大力推行環保?
首先,題目政治不正確,環保一定是政治正確的,類似的,「愛的自由」、「生命第一」之類也是政治正確的,我們可以在這個正確光環下討論「中國廢除死刑」,「世界全民吃素」,「豬肉也有尊嚴」之類明明很愚蠢而瘋狂的話題。如何環保?什麼程度的環保?多少錢的環保?需不需要環保?這一類的反思為什麼就是語言和討論的禁區呢?我是反對「政治正確暴力主義者」的,我們要給人反思和反問的機會。
其次,我對環保的一部分主張認識就是——不自量力。例如「保護地球」,地球自己需要人類的保護嗎?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人類只是地球的一個物種,我們看我們改天換地,其實只是在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層空間內活動。想像一下曾經地球空氣中充滿了大量的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氫和氨氣,今天的「污染」算什麼?所謂的污染,不過是「不宜人居」的環境罷了。地球不背鍋,因為地球不在乎。也許一個地區的污染嚴重到殺死當地所有的人類,此處沒有人類對於地球來說這才是在「治理污染」。我們可以看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無人區,將這一地區交回到自然手中幾十年了,其生態恢複比你想像的快得多。地球的自潔能力比我們想像的強大多了,就算哪一天人類毀滅,也許都是地球的自潔行為。嗯,越不說話越是狠角色。
第三,我極度承認,如果環境污染是指的對人類的健康和壽命造成危害,那麼的確,中國很多地方的污染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我去過有的工廠,廠區無法做綠化,任何植物都無法存活。很多地方的河水是黑色的。然後就是空氣污染也很厲害,例如我剛從有霧霾的地方回來,吐的痰都是黑的。我的認為污染很嚴重和我反感唱高調的環保不矛盾,環保僅僅是為了保護人類的居住環境,而不是地球或是全體生物。我們本來就是出於自私的目的而環保,而不是崇高的情操。那種絕對無私的環保,是反人類的,因為對地球而言,人類本身也許才是最大的污染物,也許而已。
第四,正是因為環保是出於人類自私的目的(儘管可以偽裝的很無私),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以鄰為壑的想法並不奇怪,也不反常。一間企業污染大氣可能對自己的報應最小,因為理論上他污染了全世界的空氣;一間企業污染河流的的報應也會小一些,因為被污染的是河流的下游和海洋(如果河流最後入海的話),但是污染土壤是對企業所在地最嚴重後果的污染。所以如果成本有限,優先不要污染土壤,其次是水源,再次是空氣。日本在全球捕鯨最可恨的不是屠殺鯨魚或是海豚,也不是這些鯨魚要絕種,而是鯨魚和海豚屬於全世界公共的資源,日本自己取走的比他們平均的多得多得多,因此拉仇恨。(經濟學有專門對公共資源的解釋,可以被破壞的環境其實就是公共資源)
第五,既然環保本身是出自人類自私的目的,那麼實際很多地方並不是那麼經得起推敲。很多人也許不知道,現在的歐洲非常推崇燃料燒木材(我們不讓燒麥稈),使用木材棉花、紙張包材而不是塑料發泡膠,他們最新的觀點是認為木材做的燃料和消耗品屬於可再生資源,所以使用木製品環保;使用石油和煤炭化工用品不環保。但是在幾十年前主流看法保護森林的才是環保的呀,森林是地球的肺臟。今天國外的商業森林已經很發達了,不開玩笑的說,現在全世界保護森林最嚴厲的國家其實就是我們中國,保護森林一定是環保似乎是有些過時的觀點(準確地說是保護自然森林是環保)。中國顯然比較世界觀點落後了,例如在中國有人砍伐自己種的人工樹林的樹木被判刑坐牢。有興趣可以看看這個新聞:洞庭湖生態自我救贖:從「瘋狂種樹」到「全面砍樹」_綜合新聞_中宏網(中國宏觀經濟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管
第六,我們從第五點可以繼續推論,基於人類自我保護的理由推行的環保事業並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這是不同的時期全人類、或是某些國家和地區的利益關注點發生了變化,原本正確的會變得錯誤,原本錯誤的也許會正確。以前推廣所謂清潔能源,其中就有潮汐能,其實根據地球潮汐的原理,潮汐本身可以使地球自轉越來越慢,我們如果真的科技發達到大幅度使用潮汐能源,理論上可以加劇地球自轉變慢的程度。如果使用潮汐能源到了明顯減慢地球自轉速度的地步,人們又會說這是「破壞環境」的能源了。
第七,環保行業究竟是希望污染企業存在的,還是希望不存在的?我認為和警察與小偷的關係一樣,他們的短期利益是治理一個個的污染企業,長期利益還是希望污染企業存在的。環保本身就是一個利益集團,西方本身就有一個一系列環保要求組成的複雜的環境壁壘的存在,從制定標準、做檢測、搞審核、做顧問、企業內部的環境專員,整個鏈條全世界千萬以上的工作崗位都不止吧,再加上國內的官方環保要求,提供的從公務員到環保服務企業也是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所以國內和環保相關的,沾邊的工作,提供軟硬體的崗位接近千萬是可能的。
第八,我個人是不贊同先污染後治理的,尤其是水土污染。大氣因為全世界共有,從利益角度應該放在最後解決,你看美國人退出的《巴黎協定》,解決的就是大氣問題。大氣問題(包括溫室氣體)屬於世界公共問題,中國確實不需要衝在前面,這一塊理應由發達國家買單——何況現在連諸如美國的發達國家也不肯買單。但是自家的水土污染如果先污染後治理就是比較划不來。對,我就是從利益角度看環保。所以,我看待題主的問題就是,中國現階段治理污染,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對自己國家未來利益大的要優先,利益小或是替人買單的要後做。我們既不要做資本利益的代言人,也不做環保恐怖主義的聖母教。今年北方強制性取暖禁燒煤炭,改燒天然氣,也沒有看到空氣好到哪裡去。不僅僅北方氣荒,還搞得南方天然氣價格都離奇上漲,躺著中箭。
第九,越是工業低迷,越是說明產能過剩,所以藉由推行環保,淘汰一批落後的產能變得既合情又合理。我去到某地,當地三十八家木器廠,去年年底僅剩兩家,其他的都或倒閉或搬家。能活下來的,都是行業內年頭久實力足的企業,去蕪存菁不是壞事。今後做生意要知道——環保是一個門檻。你看,即使退一萬步,在商言商,可以不要扯那些「為了人類為了地球」那種虛無縹緲的,知道環保是做生意的門檻就夠了。環保在全世界是一件很流行的政治正確的事情,所以我們國家如果不重視環保,肯定是不能和世界的其他國家「快樂的在一起玩耍」的;我建議看環保不要太聖母,它其實還是一件關乎人類切身利益的事情,沒那麼高尚;就好像林肯解放黑奴是為資本家奪取自由勞動力,而不是林肯有多麼愛黑奴;希拉里重視黑人、穆斯林、墨西哥人、LGBT也不是真的愛他們,而是看重他們手中的選票。
第十、不矛盾。我個人認為中國的環境破壞的確到了不治理不行的地步,不僅僅是空氣的污染,水土的污染,例如填湖造地,挖山造地,圍堰築壩等等都是對環境的破壞,公益廣告有句話叫做「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其實環保也是如此,如果作為消費者的你不那麼追求產品電鍍表面「光閃閃亮晶晶」,你就減少了一份可能存在的電鍍的污染;對於紙品不追求潔白如玉的紙張,而是灰白的紙漿本色的紙張,你肯定減少了紙張漂白過程造成的污染。不要搞雙標,你罵某間企業不環保,甚至罵某人不環保的時候,自己是不是先要檢討一下你是不是也是一個環境的破壞者?例如一些非常基礎的:夏天空調是25度以上嗎?冬天是設定25度以下嗎?去野外遊玩會將垃圾帶回城市而不是隨手扔在野外?購買紙製品木製品會認準一些環保標誌嗎?在有垃圾分類的條件下會堅持垃圾分類嗎?購買電器之類商品願意多花更多的錢購買更加節能環保的嗎?......如果自己平時絲毫沒有顧及這些,上來就說別人不環保似乎也沒有什麼資格吧。
現在環保的第一線,尤其對環境健康學和環境毒理學有一定研究基礎的人,才知道我國的環境污染有多嚴重,對國人的整體健康正在帶來怎樣嚴峻的威脅。我國的第二產業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這些財富都帶著血和毒。如果我國的第二產業依然如從前那樣蓬勃發展,可以預見的未來,也是國人健康水平的整體低迷,不客氣的說,再度回到東亞病夫癌症之國,是一點都不誇張。用第二產業的暫時低迷,換取更清潔的第二產業和未來國人的健康,這筆賬怎麼算都划算,不是么?
其他答案提到的污染嚴重問題,其實何止今天,二十年前就嚴重預警了,我高中時候的地理題就已經提到北京乃至整個華北城市普遍存在的地下水超采問題。如果只是用污染嚴重來回答問題,想必是解答不了題主的疑問。
其實問題很簡單,現在的第一第二產業的問題本質,不是低迷,而是不可持續了,已經到了臨界點,簡單採取投資拉動已經沒有效果了。這就是本屆提出供給側改革的根本原因。中國向世界提供無數的產品,自然代價就是我們的環境和資源犧牲,這是90年代就搞清楚的邏輯,只不過我們認為尚且犧牲的起。可以看看知乎一個關於「你是如何認識到最近經濟不好了」的問題,大多數來自一線的不同行業的人,大多一個感覺:訂單不足、開工不足,而現在面對的問題是,短期內,無法單純依靠外部市場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自己的市場也尚不足以支撐我們的工廠。
分開來看,一方面,是我們產業結構調整,一要更合理利用資源,二要整體升級,這是發展的必然邏輯。現在的情況是,生產過剩,特別是高污染、高能耗粗放式的發展領域,還不如淘汰落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來看,環保的主要解決方法還是科技,並不是說退到原始生產方式,環保問題就自然解決了,比如現在的城市廢棄物、工業污水、農業污染,如果單純採取倒退路徑,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相反,更大的科技投入反而可以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就是最近幾年政策歷經財政貨幣政策——城鎮化建設,最終落實在一帶一路和供給側改革的根本原因,覆壓之下,很多企業自然活的不好了。因為對於普通人來說,GDP一點也不重要,自己吃的飯、喝的水、吸的空氣乾淨不幹凈才最重要,對於公務員則剛好相反
要不怎麼能叫「壯士斷腕」呢,搞環保難免犧牲一些人的利益。
雖然站在「階級立場」講,底層工人相比霧霾,更怕的是失業。兩個農民工見面很少吐槽霧霾天氣的,更多的情況會問:「你那邊一個月多少能掙多少錢?還要人不?」
知乎是知識分子的地盤,又以高新產業從業者為主,讀了這麼多年書,混上了中產階級,當然希望天藍地綠水清。這點可以理解,但請不要帶著嘲諷的語氣說這個事,好嘛?就你有知識,明事理?
讀書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歡講道理,炫耀自己懂的多
你們想過沒有,按上述以及其他人的觀點,環保問題不是今天的問題,早就應該搞了,為什麼現在才提出來?
因為,國強民富,領導人高屋建瓴,統籌兼顧。去產能、搞環保之後傳統行業的底層人民生活水平會受影響,然而我們進入了「新時代」,主要矛盾轉變了嘛!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失業的勞動力有扶貧政策兜著,搞環保引發的民生矛盾、就業矛盾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得以解決。
歸根結底現在提出「搞環保」,不是因為「想搞」,也不是因為「不搞不行」,而是因為「能搞」!國家有實力承受因最嚴厲的環保政策所引發的一系列「負面影響」這是正常的經濟周期。
凡是市場經濟,都會有這個周期。
我們這種情況,不叫低迷萎縮。
實際消費是增長的。2017年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增速回升,GDP增速回升,匯率還升值。實際利用外資水平創新高。如此驕績,
是在內部關停產能,外部美元加息的情況下取得的。可以說是尤為難得。
中國政府對社會的管理水平之高,全球獨此一家。需求並不低迷萎縮,
只是產能過剩。導致相當多的人力在低端企業苟活,還導致優秀企業無法獲得滿意的利潤進而沒有推動技術水平提升的動力。國家現在刺破泡沫,去產能,
是促進經濟健康轉型的主動選擇。配合頂層設計的「中國製造2025」,盡顯偉大之風範。
將普通人力從物質資料生產中解放出來,
是崇尚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政黨之天生使命。雖然低端產業解決了很多就業問題,但政府處理淘汰落後產業問題顯然也是有度的,並不是大躍進。知乎有相當多的在低端製造業就業的人。
所以在類似的問題中,總是能看到很多負面回答。逆歷史潮流的選擇總是很悲哀的。沒有選擇搞it,工資比分低的同學低一大截。沒有選擇搞粉絲經濟,製造不了精神產品,收入比當年的學渣少得更多。吐槽之餘,需要做的是提升自己,選一條更好的路。一味的把政府樹為靶子,扯什麼自由和權利做幌子,無聊。看到這類回答,笑笑就好。應該把那些污染大戶建在題主家門口,題主才曉得自己的健康才最重要。
中國現在大力推行環保有是方面的原因促成的。
- 確實是環境污染已經到了不可忽視的程度。這方面就不仔細談了,很多答主都已經給了非常詳細的例證。
- 全球性的生產過剩,實體製造業利潤非常低,已經影響到了產業升級。很多環保設施不達標的企業惡性競爭,甚至造成注重環保的優質企業的逆向淘汰。國家正要去產能,增加企業的效益,剛好大力推行環保可以淘汰落後產能,使得先進產能能夠維持一定的利潤,促進產業的升級換代。
- 環保技術的進步使得國家大力推行環保成為可能。中國這些年的環保技術又來大幅度的進步,很多方面都可以替代進口,環保設施的成本大大降低。大力推進環保,可以促進新興的環保產業的增長,可以增加就業,創造新的增長點。
想說一句,環保問題大家都能看到,相信國家不可能不知道。問題是國家要站在更高的層次來看待問題,就業,經濟增長,社會穩定。。。。。問題都是有多面性的,環保問題並不是簡單的關停污染企業那麼簡單。多方面的因素都齊備,條件成熟才能推進環保。
我在四川一個三線城市,自己測了地下水,鎘超標,也不知道哪裡來的,鉛超標。空氣到了冬天目測超500,數據顯示200多。每天拖地一層黑灰。幸好馬上要離開了。不過西安更臟。
這是在還債。還30年來的環境債。
環境污染,正在形成生存危機
30年來的快速發展,讓我們中國有了今天的世界地位,但卻把環境拋下了。我們就從自己更了解的「水環境」方面來說說:
1.淡水資源富營養化
「藍藻」之類的詞,大家經常在新聞里聽到,其實就是「淡水資源富營養化」的一個表現。因為工業、農業、生活的污染排放,使水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含量超標,使得藻類瘋狂生長導致的。舉些知名的例子:近些年藍藻把西湖、洱海、太湖這些知名景區都給綠了……你可別覺著「綠油油的水面蠻好看的,還是選擇原理它吧……」,這可不能原諒,這樣鋪天蓋地的藍藻會嚴重破壞生態:它們大量吸收水裡的氧,會把別的水生物活活憋死,過不了多久水面上就會飄滿死魚。更嚴重的是:大量的藍藻會導致水廠的供水量下降、水質不達標,甚至直接讓水廠無法正常工作而停止運行。
淡水資源富營養化,在治理上很困難,所以最好的解決辦法也正是國家現在的做法,節能減排、規範標準,從源頭上去不讓它形成。
近20年來,我國湖泊富營養化發展速度相當快。多年以來的調查結果表明,富營養化湖泊個數占調查湖泊的比例由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後期的41%發展到80年代後期的61%,至20世紀90年代後期又上升到77%。水庫富營養化的問題也較嚴重。對全國39個大、中、小型水庫的調查結果表明:在所調查的水庫中,處於富營養狀態的水庫個數和庫容分別占所調查水庫的30.8%和11.2%,處於中營養狀態的水庫個數和庫容分別占所調查水庫的3.6%和83.1%。
除了帶來「富營養化」之外,我想每個人都知道工業、農業的污染排放還有化學物質、農藥等等,還好國家在這件事兒上非常的強硬,默默的幫我們擋住了這部分威脅,就不專門說了。
2.全球淡水資源緊缺
除了淡水的污染、富營養化之外,我們對淡水的消耗也越來越大。在20世紀後半頁,全球淡水提取量更是每年增加4~8%的幾何增長(農業灌溉和工業用水佔了主要部分)。具預測,到2050年,生活在缺水國家的人口將增加到10.6億~24.3億之間,約佔全球人口的13~20%
當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不得滿足時,想必大家知道會發生什麼……
別的地方不知道,您來東莞(中國製造業名城)看一下,幾乎沒有一條清水河。在廣東,在珠三角,很多工業園區周邊都污染嚴重,不過現在都在治理了,像造紙廠,電鍍廠,制衣廠…排污嚴重的工廠很早就開始外遷了。
為產業升級讓路。淘汰低利潤,高耗能,低技術的中小企業。環保是一個很不錯的理由。
中國目前處於一個嚴重的產能過剩狀態,而全球經濟不景氣,出口增長壓力很大。東西賣不動,而生產還在繼續擴大。一旦超過臨界值,就會出現嚴重的貨幣通縮。
貨幣通縮會帶來什麼危害就不需要我多做解釋了吧。簡單地說,就是產品過剩,物價飛降,在一波瘋狂之後,人民收入銳減,失業潮出現等等~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需要從兩方面著手。
一方面擴大出口,把多餘的產品賣到國外。避免衝擊國內市場。這個前面說過,現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大家都沒太多餘錢,出口越來越賣不動了。所以國家換了個方式,直接搞跨國基礎投資。基礎投資需要建設,建設需要採購產品,於是又給國內產品找到個出路。這只是其一。
另一方面是有控制的壓縮國內產能。這又分國企和私企兩個方面來。
國企壓縮產能比較簡單,政策就行。但是由此帶來國企財政壓力加大,收入銳減的問題。這就是你說得第二產業持續低迷。但是問題不嚴重。政府有資金儲備,短時間還是養得起的。熬過去就好。
私企比較難。你不可能不讓人民賺錢。尤其是對有些人來說,企業是他們吃飯的。政策執行不好,失業潮不說,政府的信用什麼的就完蛋了。
那麼有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讓私企主動減產甚至關停呢。
自然就是環保了。
當然,另一方面,這麼做還有個目的,就是中西部大開發。其實這幾年中西部的產業建設還是有所建樹的。只是東部受影響比較嚴重。環保問題主要也集中在東部沿海。
總之,環保是一個很好的理由,可以讓中小企業主動或被動的減產,還不容易挨罵。
當然,至於真的有多少是為了環境做考慮。就只有上帝才知道了。
中國政府目前最大的執政目標是維持經濟穩定增長。這既是政府執政權力的基礎來源,又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礎。
一旦經濟增長停滯甚至倒退,極容易引起全社會的動蕩,以及對政府腐敗/無能的抨擊。由此帶來的恐怕就是顏色革命了。當然,還可以留一手矛盾外移,禍水東引。灣灣也是個不錯的由頭。比如真的到不能挽救的時候,利用民族主義心理發起一波收復WW。然後把經濟停滯甚至倒退歸咎於WW以及引起的國際關係惡化等一系列問題,也不失為一步險棋。
當然這只是YY了。是不是真的自己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