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儘可能全面客觀地評價第二亞歐鐵路大陸橋多式聯運?

第二亞歐鐵路大陸橋既連雲港-鹿特丹一線,今天新聞說習大大去鄭州什麼綜合國際港考察啦,就想請各位知乎上物流、國際貿易領域的大大們給我一個本科生做些科普吧……曾在學校圖書館看到過一本書上寫現在俄羅斯的第一大陸橋運量一年才幾萬標箱?

這條國際貨運線路的前景如何呢?多式聯運的趨勢下這條線路會有比較積極的未來么?

另外有關集裝箱的問題,根據我一路坐火車的觀察海運集裝箱的標準和中國鐵路公司用的鐵路集裝箱標準是不同的……這個標準化的統一是不是這條線路發展的一個重要阻礙呢?前鐵道部的部分職能劃歸交通運輸部之後國家會不會加快統一進程呢?


這條線的關鍵並不是國內 而是從阿拉山口到德國杜伊斯堡的國際聯運線。

國內的貨物去歐洲 相對而言,東部地區可以選擇下行 至東南亞 經過蘇伊士運河去西歐 線路成熟 而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 要先到東部才能去歐洲 繞一段回頭路

替代線路之一就是 中部和西部貨物往西北方向去新疆轉歐洲 距離縮短 時間減少 費用增加(地方一般會對此進行補貼,使得貨主綜合成本略優於海運)

替代線路之二是中西部貨物運至昆明 經規劃中的泛亞鐵路(從昆明至泰國或者緬甸)至海港裝船 再去歐洲 省去從中西部至東部港口再到東南亞這段距離 相對而言 比替代線路一更有優勢 但泛亞鐵路未開建 存在政治風險

替代線一基本就是全鐵路運輸 配合一點國內公路運輸

替代線二是海鐵聯運為主

所以現在正在運行的有 渝新歐 蓉新歐 鄭新歐 漢新歐 連雲港這條線也有貨

這條線未來如何 關鍵看三個 一個是 有多少大陸中西部與歐洲的貨物對流 二個是 線路的通過能力有多大 三是看 國內鐵路集裝箱站場處理能力有多大

集裝箱規格問題 對於目前的國際鐵路聯運來說 已經不是什麼問題 進出口鐵路集裝箱基本都是國際標準箱了 鐵路部門思路在併入交通運輸部前早已意識到這個問題 並進行調整 那麼多集裝箱鐵路中心站建設都是按標準集裝箱規格來的 同時 車廂也在引入國外的成熟思路進行優化 至於併入交通部以後 這個問題就不算問題了 舊的非標集裝箱慢慢壽命到了 也就沒事了

不用對這個抱太高期望 目前運的都是高價值貨物無論出口還是進口 運費還是高了 普通貨物承受不起 其實關鍵不是箱子的標準 而是鐵路軌距在不同段的差異導致效率損失和成本提升,時間增加,(中1435mm-前蘇1521mm--西歐1435mm)軌距差異得換轉向架或者採用可變軌距輪對,或者換車(從頭到尾要發生兩次),要是全線軌距相同,這個新亞歐線估計就爽了。。。。但那是不現實的


回答比較冗長,你慢慢看,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1. 先說說什麼是陸橋運輸

國際多式聯運中,陸橋運輸(Land Bridge Service)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遠東/歐洲國際多式聯運的主要形式。

陸橋運輸定義:

指採用集裝箱專用列車/卡車(本文先不講卡車汽運這一類,沒必要),把橫貫大陸的鐵路/公路作為中間「橋樑」,使大陸兩端的集裝箱海運航線與專用列車/卡車連接起來的一種連貫運輸方式。嚴格來講,陸橋運輸也是一種海陸聯運形式。只是因為其在國際多式聯運中的獨特地位,故在此將其單獨作為一種運輸組織形式。

2. 新亞歐大陸橋定義,也稱亞歐第二大陸橋

東起中國的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港,全長10,837km,其中在中國境內4,143kmn,途徑中國、哈薩克斯但、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和荷蘭7個國家,可輻射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發展歷史:

1990年9月,中國鐵路與哈薩克鐵路在德魯日巴站正式接軌,標誌著該大陸橋的貫通。1991年7月20日開辦了新疆-哈薩克斯但的臨時邊貿貨物運輸。1992年12月1日由連雲港發出首列國際集裝箱聯運"東方特別快車",經隴海、蘭新鐵路,西出邊境站阿拉山口,分別運送至阿拉木圖、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地,標誌著該大陸橋運輸的正式開辦。近年運量逐年增長,可以說是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的。

3. 關於「第一大陸橋,其運量一年才幾萬標箱」的回答

第一大陸橋,即西伯利亞大陸橋。

主要路線:一般均使用國際標準集裝箱,將貨物由遠東海運到俄羅斯東部港口,再經跨越歐亞大陸的西怕利亞鐵路運至波羅的海沿岸(如愛沙尼亞的塔林或拉脫維亞的里加)等港口,然後再採用鐵路、公路或海運運到歐洲各地的國際多式聯運的運輸線路。

歷史:西伯利亞大陸橋於1971年由原全蘇對外貿易運輸公司正式確立。現在全年貨運量高達10萬標準箱(TEU),最多時達15萬標準箱。使用這條陸橋運輸線的經營者主要是日本、中國和歐洲各國的貨運代理公司。其中,日本出口歐洲雜貨的V3,歐洲出口亞洲雜貨的1/5是經這條陸橋運輸的。由此可見,它在溝通亞歐大陸,促進國際貿易中所處的重要地位。

運輸方式:包括「海鐵鐵」「海鐵海」「海鐵公」「海公空」等4種運輸方式。由俄羅斯的過境運輸總公司(SOJUZTRANSIT)擔當總經營人,它擁有簽發貨物過境許可證的權利,並簽發統一的全程聯運提單,承擔全程運輸責任。至於參加聯運的各運輸區段,則採用「互為托、承運」的接力方式完成全程聯運任務。可以說,西伯利亞大陸橋是較為典型的一條過境多式聯運線路。

第一大陸橋的優勢: 目前世界上最長的一條陸橋運輸線。大幅縮短了從日本、遠東、東南亞及大洋洲到歐洲的運輸距離,並因此而節省了運輸時間。 比如: 從遠東經俄羅斯太平洋沿岸港口去歐洲的全程水路運輸距離(經蘇伊士運河)約為20,000km,而陸橋運輸線路全長只有13,000公里;從日本橫濱到歐洲鹿特丹,採用陸橋運輸不僅可使運距縮短1/3,運輸時間也可節省1/2。此外,在一般情況下,運輸費用還可節省20%~30%左右,因而對貨主有很大的吸引力。

劣勢:港口裝卸能力不足、鐵路集裝箱車輛的不足、箱流的嚴重不平衡、嚴寒氣候的影響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其發展。尤其是隨著我國蘭新鐵路與中哈邊境土西鐵路的接軌,一條「新亞歐大陸橋」形成,為遠東至歐洲的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提供了又一條便捷路線,使西怕利亞大陸橋面臨嚴峻的競爭形勢。

4. 關於「這條國際貨運線路的前景如何?多式聯運的趨勢下這條線路會有比較積極的未來么?」的回答

第二大陸橋不是唯一,可替代路線有很多,重點是在境外段,境內段如何操作看客戶需求,請參考之前知乎網友的回答。至於第二大陸橋的運輸前景,這麼說吧,沿海經濟發達的原因是有海運,自古以來人類均重視航運,內陸上的尤其是鐵路運輸,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在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前,流行開行中歐班列(部分線路經過第二大陸橋)前,鐵路竟還只是一種只有環保這一個優點的運輸方式,且多用於政治方面貨物無法到達而採用的運輸方式,因此在硬體設施方面,鐵路場站人員管理方面,相較於海運是弱了不少。

所以,每年有段相對固定時期,都會在阿拉山口這個第二大陸橋的關鍵出境節點上堵塞,原因是硬體設施不過關,班列又多,忙不過來。

但是好在,近期交通部聯合36部門公布關於鼓勵多式聯運的政策出台,這是前所未見的,再加上公路運輸9.21新政治理超載等一系列嚴酷措施實施(相關部門固然會有一些其他考量),綜合起來看,都是對多式聯運有益處的,是在為多式聯運硬體提升/規範(包括集裝箱規格)打基礎,我國欠缺的是多式聯運的制度規範,以及「一單走完多種運輸方式」的模式。

這方面就不多說,內容多而雜,你可以關注公眾號:鐵洋多式聯運,翻看歷史文章了解下。

繼續話題,多式聯運將是歷史發展的必經趨勢,是物流降本增效的最佳解決方式,原因在於,如果公路鐵路海運相對獨立,集裝箱規格不同,無形之中各種運輸方式無法有效互聯互通,可想而知效率不會高。多式聯運只會是幫助多種運輸方式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對任何運輸方式均是有積極意義和作用的。

現在跨境鐵路運輸,無一例外均是使用國際標準箱。如果外方的鐵路軌距不同,怎麼辦?那就換裝,怎麼換裝?打個比方,新疆阿拉山口出關,然後在哈薩克的阿拉木圖口岸鐵路場站,用吊車將統一規格的集裝箱吊起來,放置在哈方的車皮上。

還有一個衡量第二亞歐鐵路大陸橋的因素就是貨物對流,其實這個說法也並無意義。怎麼說?比如中歐班列去程班列一班一班常態化開行,但是回程的班列卻很少,所謂貨物對流,出口大於進口,很少有貨回來。如何挖掘出歐洲的貨源,開出滿滿的回程班列是一個嚴峻的問題,不是地方政府一拍腦袋就能開的,全是成本,不賺錢就虧本,全靠補貼。

排除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紅利扶持,多式聯運迫切降本增效的必要之外,我們看看鐵路運輸的特點。

鐵路運輸,其實搶的是兩類市場。

一是空運的貨(因為走空運的客戶,其貨物均是高附加值,注重安全性和時效性,然而空運太貴太貴了,這時候有痛點的客戶看見鐵路運輸性價比不錯);

二是海運當中客戶希望儘快到貨,價格並不敏感還能承受的(海運慢,企業資金周轉問題等,同時船貨越多,吃水越深,可停港口就越少)。

因此,找准客戶痛點,挖掘貨源,是跨境鐵路運輸的重點。有了貨才能有機會走第二大陸橋啊。如前文,目前經過阿拉山口的出口量大,部分班列都已經常態化運營,說明貨源穩定。再加上國家政策層面的支撐,還不都得擼起袖子加油干?!

但還要說一個前提, 對於鐵路運輸來說,單程900公里是一個節點,運輸全程少於900公里的鐵路幾乎毫無優勢(少於900公路是汽運的天下),在1200公里以上的運輸路線里,鐵路運輸才開始成為備選項。

5. 集中簡略回答3個問題:

1)俄羅斯,更多的是作為鐵路過境的國家,其貨品單一,不會對貿易增長有太多明顯幫助。

2)跨境鐵路運輸,途徑國家之多,行駛在的是他國國土上,這是需要國家機器層面之間的共識,沒有國企背景,沒法玩。

3)相對於海運來講,鐵路運輸之間競爭不會緩和很多。地方政府為了「一帶一路」政績,紛紛開行中歐班列,即使貨源不足,也要開行,甚至加大補貼力度,吸引貨源,引起惡性競爭。

以上解答,希望你滿意。


謝邀,樓上的大神已經回答的相當專業了。個人感覺這個問題不能只看現在,應該向以後去看,如果在結合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政策,發展前景應該是很好的。


推薦閱讀:

地緣政治分析:尼加拉瓜運河如何決定中國國運
今日BDI創28年以來最低,是否意味著航運業復甦在望?
強烈推薦:中國航運霸主遠洋集團沉浮啟示錄
大宗互聯網+深度報告:當互聯網遇上航運——能否四兩撥千斤?
長江航運的起點是宜賓嗎,宜賓再往上游就不能通航了?

TAG:航運 | 國際貿易 | 集裝箱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