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溫度的液體多份混合為什麼不會使總的溫度成倍上升?
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 4 瓶 25°C 的水混合在一起不會有100°C。可是溫度為什麼不會上升呢?
按照這個邏輯,我把一杯25度的水用滴管一滴一滴混合起來,就可以得到核彈爆炸的溫度了。嗯回去試下能不能毀滅世界。————————————————由於實驗很有危險性,為了人身安全我不敢做,題主自己試試吧,等著你的好消息。。。————————————————
好了不搞笑了。僅從高中物理的視角解釋,溫度表徵分子平均動能。既然是平均,只要溫度一樣,再怎麼多的水混起來平均動能還是一樣的(水太多坍縮成黑洞這種極端情況不考慮)。
各位答主實在太歡樂了我受不了了。。。。。————————————————「另外插嘴一句,常識是熱度轉移和中和,那麼有沒有情況不會發生熱度轉移,把條件環境給換成一個極端的情況?」
請看熱力學第二定律
說幾句吧。
首先是強度性質和廣度性質的區別。強度性質是那些與物質數量無關的性質,如溫度、壓力、密度等等。廣度性質是與物質的量有關係的性質。比如能量,長度等。所以50度的水和50度的水混合,他們的總能量會翻倍,但是溫度不會翻倍。然後是題主的問題描述裡面的一些回答。
看了大家的回答,難道溫度疊加不存在么?例如多穿一件衣服,溫度肯定比一件衣服高,穿的衣服越多,溫度越高。題主犯了概念的混淆。
多穿一件衣服並沒有讓你身體的溫度上升。多穿了一件衣服只是讓你的身體與空氣的熱對流減小了。阻止了身體對空氣的散熱,所以讓你覺得暖和了。看懂了么?穿的衣服越多,越暖和,不是溫度越高。樓下噴的,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背後的物理原理和邏輯么? 拋磚引玉問一個物理問題而已。
0°的水+ 50°的水, 溫度會降低。 50°+50°的水, 溫度為什麼不會上升呢?熱力學定理裡面講了,溫度是物體內部混亂程度的度量。相同溫度的物體不會發生熱交換!
所以0度的水和50度的水混合,會發生熱交換。50度的水和50度的水混合,不會發生熱交換。另外,熱力學第二定律講了:不可能把熱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而不產生其他影響;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取熱使之完全轉換為有用的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看懂了么?50的水跟50度的水混合,溫度絕逼不可能上升,除非你對它做功了。
不行啊,不吐槽一下還是覺得憋得很啊。題主請不要怪大家都在吐槽你,真的是你的初高中物理沒有學好。真的建議你回去多讀一點課本。很簡單 這個帖子是新浪微博用戶 @理科全才匡申升
故意釣魚貼而已 有興趣自行搜索#史海沉鉤#話題及原po的其他類似微博所謂沉鉤,釣魚專用之工具也只是那個藍V賬號小編智商太低給當真了熱力學第零定律強度性質_百度百科廣度性質_百度百科供題主參考。下邊問題說明裡的段子是用來黑美國小孩的吧,你們夠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233333233
捶捶捶捶捶捶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wcnmlgb
題"主!!!謝謝你!!!你知道么!!!我這兩天心情奇差!!!!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
根據我的初中物理知識(不當請指正)Q=cmΔtt=Q/(cm)分子分母都乘4 t是不變的 實際操作中應該會減少部分熱量0攝氏度+50 的同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btw 衣服不是穿得越多越暖,越暖也不是因為溫度疊加那四個體溫37攝氏度的人抱在一起那不是得燙死?
=======================================從題目中可以明顯的看到這是一個熱傳遞百度百科中介紹到:熱傳遞,是改變內能的一種方式,是熱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到溫度低的物體,或者從物體的高溫部
分傳到低溫部分的過程。也是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熱傳遞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自然現象。只要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的不同部分之間存在溫度差,就會有熱傳遞
現象發生,並且將一直繼續到溫度相同的時候為止。發生熱傳遞的唯一條件是存在溫度差,與物體的狀態,物體間是否接觸都無關。熱傳遞的結果是溫差消失,即發
生熱傳遞的物體間或物體的不同部分達到相同的溫度。
請注意上面引用中的粗體字。兩個溫度同等的物體。你不會有熱傳遞過程的。發生熱傳遞必須要有溫度差。擴展到能量傳遞。能量傳遞是分子與分子之間相互碰撞進行能量傳遞。同等(同類型,同組成元素)的分子之間要想發生能量傳遞必須有外力的作用才會進行。
所以會到這個問題,你認為可能么?徹旦期溫度疊加原理研究略述
沒錯,在人類所認知的宇宙所起源的時點之前,也就是最開始時(從事該項目的科學家斯艾布伊先生將這一時期命名為徹旦期),不同介格的物質,一旦混合,就會發生簡單的溫度疊加——正與題主的理念不謀而合。(只是這種疊加採取的並不是攝氏度,而是開爾文溫度。也就是說,0度的水與50度的水混合,會產生將近600度的高溫。)
但是,儘管如此,徹旦期的物質以一種神奇的方式穩定存在著。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介格」。徹旦期的世界,彷彿混沌中的一個緊密的魔方。每一種均質穩定的元素被高度壓縮後密封在魔方的一個個方格內,這些方格便是所謂的介格。處於介格中的元素具有各自的不同溫度,全在213K以上,儘管有著溫度疊加規律,但是這些元素彼此毫無接觸機會。(關於各種元素被壓縮到極致的溫度,老一輩的徹旦物理學者已經有了絕大多數的測算結果,不小於213K這一理論也在德歐比的著作「大爆炸前傳——溫度瘋狂疊加的蓄謀期」一書中給出了證明。)
介格的邊界(元素之間的隔離牆或層板)對於徹旦物理學家來說始終是一種神秘的物質。毫無疑問,為了維持穩定,「牆」內應該是能夠維持絕對零度的真空,而在真空表面又有一層謎之貼合物。難以理解的是「牆」與「層板」交叉點的契合,早期學者認為是由貼合物緻密壓縮後形成的膠狀物粘合固定形成。但是厄爾胡沃提出了「介格懸浮說」,認為如此穩定了整個徹旦期的魔方的格子之間是沒有粘連的真空態。這一假說在側面與那奧查恩教授的大爆炸學說——那奧查恩力扭動相契合。
溫度疊加規律帶來的嚴重後果就是大爆炸——不可知的那奧查恩力帶來的扭動導致隔熱層出現了一維的隰隙,打破了時空魔方的穩定態,並迅速在維數上擴散,從而有了第一對發生接觸的介格,學術界將其命名為亞當介格與夏娃介格。兩者溫度疊加後達到了741K的高溫並對附近介格進一步壓迫。於是溫度迅速疊加,後來產生眾所周知的大爆炸。不同介格元素得以混合,催生出一系列新元素,而代價是,原先被密封在數以萬計的介格中的豐富元素大多湮沒無存。
對於介格的數目,不同學者意見不一。目前已經測定出濃縮溫度的介格已有7000多個,多數學者認為介格總數在10000至12000之間。這是斯恩靜冰女士根據哈勃紅移分散處理結果顯示介格溫度疊加的能量值對應的溫度值除以平均介格溫度推斷出的。
另外,關於為何溫度疊加原理會在如今變為溫度平均原理,梅瓦恩與梅里奧兄弟給出的解釋是「年級論」。大概就是說,那奧查恩力的發出者,從神國第一小學一年級,升到了二年級,學會了除法。由於該解釋具有強烈的宗教印記,因此未能得到普遍認同。
參考文獻:保密(其實是犯懶了~(⊙_⊙)~)
曾經有教育家做了一個實驗,給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一杯水,讓他們不用火就讓水沸騰起來。中國小孩拿水在太陽下曬了一天,沒有如願。而聰明的美國孩子拿來四杯25°C的水混合到一起,輕鬆地把水溫升到了沸騰的100°C。
兩個日本小孩子拿了兩根筷子,拼了一個乘號然後讓兩杯 -10°C的水沸騰了!隨後主持人手疾眼快,把想要把0°C冰水放在分母上的印度小孩給制止了,避免了世界末日熱力學第零定律。直接應用就是,如果有四杯水,無論分成四杯,還是湊成一塊,他們都不發生熱量交換,這四杯水就同溫度。熱力學第零定律其實是塊補丁...熱力學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恆定律)以及熱力學第二定律都早在19世紀中期就確立了。後來在20世紀三十年代,英國物理學家福勒同志發現熱力學定律系統里有一個大坑,到處都在用的」溫度「是沒有可以量化的定義的,於是他開開心心的補上了這個大洞。可是作為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礎(因為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都涉及了溫度,尤其是第二定律,活脫脫的就是用溫度表示的),溫度的定律按理就不應該叫第三定律。但是這又不是小朋友排座位,把第一第二定律往後挪兩個位置就完了,因為科學界都習慣了這個稱呼,也被各個行業廣泛應用了。所以只好把這條定律往前擠擠,彆扭地叫做熱力學第零定律了。
好多答案被摺疊啊。。。試著用課本上的知識回答下。其實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只需要認清楚溫度的本質,可這個本質大概已經耗費了很多人的青春了。至今,你翻開各種教科書里,針對溫度的準確的定義,也是從各個角度,五花八門。
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溫度是表徵物體內分子熱運動程度的物理量。溫度是物體內部分子平均動能的體現。
而在我們熱力學中,溫度是這樣定義的:
物系的溫度是用以判別他與其他物系之間是否處在熱平衡狀態的參數。
而其中。熱平衡也是熱力學中很重要的概念。它是定義溫度這個概念的基礎。而熱平衡的概念則來自於一條實驗定律,也就是樓上有人提到的熱力學第零定律,又稱熱平衡定理。
若兩個熱力學系統均與第三個系統處於熱平衡狀態,此兩個系統也必互相處於熱平衡。
而不存在熱平衡的兩系統又會相互交換熱量最終發生達到熱平衡。達到熱平衡的表現就是表徵熱力系統的所有狀態參數都保持不變(就指的溫度,好像陷入死循環了)。所以熱力學第零定律還可以表示為
若有A、B、C三個處於任意確定的平衡態的系統,而系統A和系統B是互相絕熱的。令A和 B同時與系統C相互熱接觸,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後,A和B都將與C達到熱平衡。這時使A和B不再絕熱而相互熱接觸,實驗證明,A和B的狀態都不發生變化,即A和B也是處於熱平衡的。
所以假如你能接受這樣的概念,大概問題就比較好理解了。兩個溫度相同的系統之間即使接觸依然處於熱平衡狀態,因而不會發生熱交換。因而其狀態參數也不會發生改變,即溫度不會發生改變。
其實,你可以看出來,在熱力學中,溫度的定義並不是單獨存在的,就像存在著參考系,是需要在在和某個系統進行比較時才會出現,像是溫差。。
而我們在生活中會說溫度為25攝氏度的水,好像這個溫度沒有定義,獨立存在一般,其實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於,我們所說的溫度,在某種溫標體系下的某種數值,你在確定這個溫度的時候。其實已經下意識的選擇了一個基準點來做比較。比如攝氏溫度是選擇了水的冰點和汽點。國際溫標以水的三相點作基準。所以,當你在說某種溫度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選擇了C系統作為你熱平衡比較的對象。
(此段廢話)而上面有人提到的熱力學第二定律,雖然和溫度的定義少了諸多關聯,但又從另一個角度賦予了溫度不同的信息。比如物系在低溫吸熱比高溫容易,意味著低溫度的不可逆程度大,則使得溫度似乎有著不可逆程度的信息,當然本質上是因為熵,但誰讓熵這個奇葩量無法通過可觀察量直接定義呢,廢話多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大概能解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把兩杯25攝氏度的水混合分來還是25攝氏度,但是無法輕易的將50攝氏度和0攝氏度的水混合後,在分離為50攝氏度和0攝氏度的水?
是個好問題,讓我又複習了熱力學。仔細想了下。發現題主的提問思路應當是這樣的:
1.好奇關於溫度疊加方面的問題,希望大家做出解答。(在題主看來,大家不應該嘲笑簡單或者顯而易見的問題,因為這其中可能有大家作為常識忽略掉或者被常識迷惑而沒有追究其內在深層的某些隱性的「科學」,而且這種態度會暴露大家的淺薄。其實大家更加嘲笑的是那個例子啦題主~你好好表達問題大家肯定會更加系統認真地答覆你的。)——&>2.究竟有沒有可能在某種情況下實現溫度的疊加。
(我是文科生我物理很爛還是不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了。)題主現在的問題是:
1.物理知識「比較匱乏」;2.理論聯繫實際能力,動手實踐意識弱;(這個公知可以改成「美國聰明的孩子有什麼問題就去做實驗驗證,中國孩子上網百度或者其他什麼地方提問」哎!保證更引起「共鳴」!)
3.語言表達能力不好;
4.容易被沒有驗證的輿論和某些「熱點」誤導。
ps.題主認為即使是建立在現象不成立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有某種隱藏的可能性吧?嗯。。我也是經常提出那種「假設」的人,有時候還很堅持「不可知」,認為真實性沒有窮盡。這種不固守成規的精神是好的,但是我越來越覺得這種不受成規應該建立在熟練掌握各種基本原理,在這些「成規」的基礎上找到推翻這些「成規」的苗頭,並且論證這些「苗頭」使其成為理論。而不是在一無所知的時候認為一切皆有可能,一切規則都是假象。你現在正在做的是了解這些理論,這很好,但是要好好吸收運用這些理論,你可以保持懷疑,但不要著急去支持「悖論」。
僅僅作為求知態度來看的話題主的精神還是值得鼓勵的!如果lz是以一種求證自然科學的道理來提問這個問題的話,我只能說希望lz可以看看熱力學的三大定律,不需要太複雜的知識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是宏觀條件下,微觀的東西我不是很懂,就請大牛們解答吧。。。但如果是釣魚(或者說拋磚引玉,這樣顯得更高尚)的話,我只能說,創新應該是對固有的思維進行打破並重新組合,從而可以得到一個更優化的方案。創新並不是顛覆一切打倒一切。理論是基於實踐的結果所歸納總結而出的,所以當實踐的結果與假設的結論相去甚遠時,那麼這個理論必然是荒謬的。創新在99%甚至以上的情況之下應該是對基礎性的東西加以深刻掌握後,加入自己的思想使之變得更加完善,當然如果你的實驗結果與基礎的理論是相悖的,我們是可以懷疑基礎性的理論知識的,當然,如果你足夠幸運的話,一個顛覆性的理論產生了,一個新一代的科學巨擘也就登上社會舞台,你也就會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神馬的了。。。對於所謂「公知」的問題,其實有部分的「公知」相當於過去的江湖郎中,他們以雄辯的口才來推銷他們的「傑作」——狗皮膏藥,以維持其較高的存在感和曝光率,來名利雙收,所以我給這些「公知」加了引號,他們可以說是侮辱了公知這個稱號,公知應該要喚起人們的一些真善美的感情,以及對美好事物(自由,民 主)的追求,而不是為了一己私利侮辱了這個高尚的稱號。
某天題主倒了杯水,小口喝下去,然後……燙死了。
T^T
有你這麼算的么。
我問你啊,如果 25度水+25度水+25度水+25度水 = 100 度水的話,
那麼是不是 0度水+0度水+0度水+0度水 = 0度水?如果是的話我轉換個單位,0度=273開氏度。然後0度水+0度水+0度水+0度水 = 273開氏度+273開氏度+273開氏度+273開氏度 = 1092 開氏度= 819度噢耶
什麼熱力學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定律,玩兒蛋去吧,我們有的是永動機。哦對了,什麼水的臨界溫度,玩兒蛋去吧,我們有的是超過374度的水按照量子物理[1]的解釋來說,有這個可能,如果四杯水混合後,所有的分子在某一個時刻朝一個方向運動,他的熵會減少,可能在某個小範圍內能到100度,雖說這不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但是這個小概率事件大概在現存宇宙的年齡的10的14次方時間內會出現一次,:-)
[1] Feng.Lei.量子物理和四杯水的關係[N].環球時報.2014-02-30[1-2]終於明白「聚眾淫亂」會有什麼後果了……
「猛一看這個問題確實容易引來很多的吐槽,但是仔細想想,這背後的物理原理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題主,這件事在小學叫生活常識,在初中叫熱學常識,在高中叫熱力學定律,在競賽叫熱力學過程ps:這原理是個理科生就該知道啊!!!!!
我希望知乎是一個交流有趣知識的地方,而不是一個補差的網校
最後,題主您聽說過百度么?我剛剛喝下10多口45℃的熱可可,我是不是已經被體內500℃的可可給燙穿了?
題主要求從物理和化學的角度回答,那我用物理化學(不要分開,這是一門學科)的知識來回答。
熱力學系統的性質分為兩類,一類是廣度性質,也叫做容量性質,另一類是強度性質。廣度性質的數值與系統中物質的數量成正比,比如體積、質量、熱容、熱力學能等,這類性質在一定條件下具有加和性。強度性質的數值取決於系統自身性質,和數量無關,比如壓力、溫度、密度等,沒有加和性。
題主的拋磚引玉,呃,你是在說段子么。。。
結論,4瓶25度的溫水混在一起不可以變成100度的溫度,溫度不會疊加。題目說同溫度的液體,不一定是一種液體吧。。
放熱反應很多的啊,濃硫酸+水,不信你試試,看熱不熱?既然樓主那麼認真的問,那我就認真的回答一下吧1、根本不存在什麼實驗,實驗那一段是微博段子手的作品,是針對微博上的心靈雞湯和偽公知的,充其量屬於中端黑。2、高中學過化學物理吧,能量守恆記得不?如果一個封閉體系裡面,不考慮其他因素,50℃,50mlH2O+50℃,50mlH2O-&>100℃,100mlH2O 總能量是不是增大了呢?不守恆了喲3、希望樓主提問之前回顧下自己讀過的書。希望知乎適合你,也希望你適合知乎??
推薦閱讀:
※為什麼 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要翻譯成「果殼中的宇宙」?
※熱力學第二定律中(不)可逆過程中定義的「回到原來的狀態」具體是什麼意思?(請看完我的問題說明)
※9、我們這個反饋的世界
※有哪位大佬能解釋一下2018年 IYPT第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