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那麼喜歡《楓橋夜泊》?

這首詩在日本文化的語境下有何深意?


《楓橋夜泊》軼聞

唐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鳥(此處改為「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收入《唐詩三百首》,這詩在國內雖然流行,但並不突出。可是這詩在日本的流行面甚廣,遠較中國為普遍,絕非其他唐詩所能比擬,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事情還得從頭說起。1991年9月,我在日本的研究工作告一段落,京都大學的高谷先生開車帶我北上到各地參觀考察古文化遺址,第二天上午到達山形縣,當天下午他有一個報告會,不能伴我,安排我去參觀訪問一戶農家的農場,我正是求之不得。農場主人是佐藤先生,在農場參觀的內容很豐富,這裡不說了,單表參觀畢,到他家休息談天的經歷。佐藤夫婦和父母親同住,他父親是農民,也出來招待我,佐藤母親和夫人則忙於準備晚餐。吃過一頓豐盛的日式晚餐以後,主客又坐下來飲茶,交流中日的農業情況。佐藤忽然想起,對父親說,快把他們珍藏的東西拿出來讓我過目,他父親從一個大木櫥里拿出一個長方形木匣,小心地打開鎖,從木匣里拿出一疊紙,展開來一看,才知道是一張碑文拓片的條幅,約有一米多長,原來就是張繼的「楓橋夜泊」,是他父親幾年前去中國旅遊時,從蘇州寒山寺親手買來的,作為珍貴的收藏品保存的。佐藤又拿出一個錄音機來,對我說,他們一家人都知道「楓橋夜泊」這首唐詩,但從來沒有聽到過中國人誦讀這詩的聲調是怎樣的,所以機會難得,請我這個中國人誦讀一遍,便可以把這詩的字形和聲音同時收藏。我不是朗誦演員,也只得獻醜,用漢語普通話朗誦一遍。接著,佐藤用日語也朗誦一遍,都錄入錄音機里。聽過漢語和日語的朗誦之後,佐藤感慨地說,顯然是漢語的朗誦有抑揚頓挫,非常好聽,而日語的朗誦,音節長短不一,失去了漢語那樣音節分明,一字一音,抑揚頓挫的效果,他不知道這抑揚頓挫是漢字有平仄之分的緣故。

這事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並使我百思莫解,這首中國唐詩,何以吸引日本農民如此鍾愛?佐滕一家人都會誦,而在中國,知道這詩的人雖然不少,至於家家都知道,現在已不可能了。或許我碰到的佐藤家是個特例,不一定日本人人如此。因我不是詩人、專家,事情過去也不再去深究了。

想不到最近隔壁同事老胡找我,說他的外孫小學生問他:「月落鳥啼霜滿天」句中的「落」字應該怎樣解釋?因為老師和字典上都說「月落」就是月亮落山了。但是他覺得有疑問,既然月亮落山了,霜也出現了,為什麼還有漁火?還是半夜?這個提問為難了老胡,便轉而問我,我聽了覺得有些出乎意外,除了就我所知,作了解答以外,因而勾起了我在佐藤家的往事回憶,帶著疑問趁機查閱了一些資料,終於明白了日本人特別鍾情於這詩的緣故。

寒山寺位於蘇州閥門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梁·天監年間(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梁時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到唐貞觀年間,浙江天台山的高僧寒山和拾得,來到這裡住持,才改名「寒山寺」。唐朝的佛教對日本有極其深遠的影響,日本派往唐朝留學的人員,分別稱留唐僧和留唐生,傳說拾得和尚是乘坐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鐘,飄洋過海東渡到日本,在一個名叫薩堤的地方,傳播佛學和中國的文化,所以日本人對寒山寺的熟悉程度和情感遠比中國人還親切而深刻。

明朝晚期是歷史上倭寇頻繁搔擾江浙沿海城鄉的時期,嘉靖三十三年(1554 年)正月,倭寇從太倉進掠蘇州及松江等地,可能是在這一年倭寇掠走了寒山寺的鐘,帶去了日本。次年,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宼入侵杭州,縱火焚燒雷峰塔,外部的飛檐等木結構被燒毀,只剩下赭黃色的塔芯,一直到1924年9月25日下午1時40分,塔芯轟然一聲,突然倒塌。直到2003年重建,才恢復了歷史名塔,這是題外話了。

一直到清末,日本一位名叫山田寒山的人,四處打聽尋找寒山寺鐘的下落,他要把寒山寺的鐘找出來歸還中國,但始終沒有找到。於是他便募捐集資,在明治三十八年(1906年)由小林誠等一批工匠,精心鑄成一對青銅鐘,一口留在日本觀山寺,一口送回蘇州寒山寺。所以現在的寒山寺鐘雖然不是唐時的原物,卻注入了一段掠鍾還鐘的日中民間文化交流友好的佳話。有了這樣漫長豐富的歷史經歷,蘇州寒山寺的鐘和張繼的《楓橋夜泊》自然在日本成了家喻戶曉,老幼皆知的事,《楓橋夜泊》甚至收入日本的小學課文里,小學生也會背誦。

蘇州在1979年12月31日除夕夜,舉辦首屆除夕寒山寺聽鐘聲活動,此後年年舉行,二十餘個除夕以來,有近三萬的海內外遊客來寒山寺聆聽夜半鐘聲,其中以日本人為最多。那麼,佐藤一家珍重收藏寒山寺碑文,也就不足為奇了。

至於「楓橋夜泊」詩的碑文,是明代著名的文士文徵明所書寫,後來因為寒山寺一度失火,詩碑遭損壞,僅存殘角一塊,不到十個字。重立的詩碑是清代名士俞樾(章太炎、吳昌碩的老師,俞平伯的曾祖父)所書,保存完好,風景點所供應的《楓橋夜泊》條幅,是俞樾書碑的拓本,佐藤父親收藏的便是這個拓本。

2004-11-09

《楓橋夜泊》軼聞


好像日本人確實是很喜歡這首詩,具體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想起《楓橋夜泊》相關的一則軼聞,可以分享一下。

去過南京總統府的朋友應該會記得府中有一塊楓橋夜泊碑,而當你去南京夫子廟旁邊的瞻園,應該會對園中的虎字碑有印象。

在總統府,導遊是這樣告訴遊人的:

此楓橋夜泊碑是民國時期擔任汪偽南京政府考試院院長的江亢虎題寫的。江亢虎(1883-1954),原名紹銓,中國社會黨首領。他是民國時期的著名文人。文采斐然,思想曾一度激進。可惜被汪精衛收買當了漢奸。江亢虎一直附庸風雅,常刻碑題詞。現在「總統府」煦園內有一碑亭,內有一塊漢白玉石碑。石碑正面刻有唐張繼的《楓橋夜泊》。碑的背面有清末學者俞樾考證該詩的碑文。此碑就是當年江亢虎任汪偽政府考試院院長時為討好日本侵略者,仿照蘇州寒山寺碑複製的。

而你到了瞻園,導遊會告訴你:

瞻園的觀魚亭入口處右邊牆壁上有一巨形草書「虎」字碑。這塊碑寬約兩尺,高一米半。碑上的虎字乃一筆揮就一氣呵成,字是虎,形也似虎,猶如一隻猛虎在咆哮。

除此之外,這虎字里暗藏玄機,虎字里藏有四個字:富甲天下。中國的書法歷史源遠流長,其中也不乏一筆揮就的作品。王羲之當年就一筆寫成一個「鵝」字。據園內的導遊介紹,細觀此「虎」字,一虎端立,雄視生威,虎頭、虎嘴、虎身、虎背、虎尾,清晰可辨,彷彿仰天長嘯,人稱其為「天下第一虎」。

民間傳說:摸摸瞻園的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驅邪避鬼;摸摸虎身,步步高升;摸摸虎背,榮華富貴;摸摸虎尾,十全十美,虎諧音福,實乃威武鎮邪之靈物。

而這兩塊碑,完全就是同一個人寫的。江亢虎,他在總統府被當做漢奸走狗,在瞻園的作品又被奉為大吉之物(瞻園裡禮品店裡好多賣虎字紀念品的)。覺得挺特別的是吧~

後來我在網上搜了搜關於總統府楓橋夜泊碑的故事,有至少兩種說法。一種是漢奸說,諂媚日本人給刻的;另一種認為,日本人想把蘇州寒山寺的原版碑刻弄到日本去參加博覽會,基本上屬於有去無回吧,所以為保護原版精心製作了這塊可以以假亂真的碑,後來沒送去日本又有其他原因。

到底是漢奸們獻媚日寇的道具,還是一曲蕩氣迴腸保護國寶的壯歌?有待考證。


美的意境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看看今天京都的夜楓,和詩意是不是很像


推薦閱讀:

爆紅網路的超洗腦「日式英文」神曲,到底唱了個啥?
日漫文化算是優秀文化嗎?
為什麼日本的新學年偏偏從4月開始?
日式居酒屋的正確打開方式
是誰殺了他?——下山事件(3)

TAG:日本 | 歷史 | 日本文化 | 詩歌 | 中國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