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書容易犯困?
但玩遊戲就不困,是不是可能存在一些生理上的原因?
感覺這個答案不錯。引自百度知道日報。
晴朗的周末早晨,小明悠閑地坐在自家的院子里,拿起《新概念英語》,打算背100個單詞,可是沒過多久,小明便開始哈欠連天。小明伸了伸懶腰,哇,好睏啊~可是我才睡醒啊!親愛的們,你們是不是也遇到過小明這樣的經歷,即使休息得很充足,只要一拿起書沒多久就開始犯困?關於這個問題,網友們調侃,那是因為讀書,是夢開始的地方啊!【條件反射形成的不良習慣】睡眠本來是與看書活動無關的人的本能行為,但由於與無關刺激建立了聯繫,就形成了相應的條件反射。如人在疲勞的情況下,仍然堅持看書學習,當拿起書時,又抵制不住疲勞的侵襲,便想拋書睡覺,但又覺得不學不看不行而勉強支持,多次反覆以後學習與睡覺這兩種無關的活動就聯繫起來了,經過不斷強化,這種聯繫逐漸固定下來,以後看書便成了瞌睡的誘發因素,只要拿起書便想睡覺。當然,有些人並不是因疲勞而引起,也可能因對學習反感而形成這種抑制性條件反射。比如因為看書得到了某種厭惡的感受,多次反覆之後,看書的興奮受到抑制,而這種抑制可能又與睡眠之間產生聯繫,所以也是一看書就犯困的原因之一。
【注意的喚起與穩定性】人的注意資源是有限的,卡尼曼(D.Kahneman)從資源分配的維度,提出了注意的資源有限說,也叫中樞資源分配理論。該理論把注意看作人能用於執行任務的數量有限的能量或資源,並且用這種能量或資源的分配來解釋注意的機制。卡尼曼指出,注意是從喚醒開始的,而喚醒與心理資源有著密切聯繫,當然也受到情緒、藥物等因素的影響。對注意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因素的資源分配方案又受到其他多種因素的制約,例如,喚醒因素可能獲得的能量、個人的意願、對完成任務所需要能量的評價以及個人的長期意向等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對這些因素進行權衡的基礎上得出的資源分配方案就體現了注意選擇的過程和實質。假設小明拿起的書本不是《新概念英語》,而是他很愛看的一本武俠小說,相信昏昏欲睡這種情況不大可能發生。挑燈夜讀自己鍾愛的小說這種經歷不知你是否有過?因為你所愛的小說強烈地喚醒了你的注意,並把它全部投入,所以書本內容是不是你所感興趣的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另外,即使小明對《新概念英語》不感興趣,但是明天的一場英語考試對小明至關重要,大概小明非但不會在早晨想要睡覺,還要廢寢忘食地臨時抱佛腳了吧。另外除了注意喚起之外,注意的穩定性也是至關重要的。注意穩定性是指注意能較長時間地保持在某種事物上的一種品質。注意穩定的標誌是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注意的高度集中。【影響注意的穩定性的因素有如下三個方面】1. 注意對象的特點:注意對象本身的一些特點影響到注意在它上面維持的時間長短。一般來說,內容豐富的對象比單調的對象更能維持注意的穩定性。相對於一個透明的玻璃茶杯,人們可能會花更多時間來關注一幅色彩豐富的圖畫。此外,活動的對象比靜止的對象更能維持注意的穩定性。相對於一幅畫,人們又可能花更多時間關注活動的電視畫面。對新生兒研究表明,他們注視人臉和複雜圖形的時間遠比注視牆壁和燈光的時間長。但並不是說事物越複雜,刺激越豐富,注意力就越穩定。過於複雜、變幻莫測的對象反而容易使人產生疲勞,導致注意的分散。小明所看的《新概念英語》就是相對比較單調的一個對象,所以這影響了他的注意穩定性。2.主體的精神狀態:除了外部刺激物的特點之外,個體的主觀狀態也影響注意的穩定性。一個人身體健康,情緒良好,精力充沛,就會在學習和工作中全力投入,不知疲倦。相反,一個人處於失眠、疲勞、疾病狀態,或者情緒受挫的情況下,注意無法保持穩定,活動效率也會大大降低。3.主體的意志力水平:注意的穩定性實際上就是保持良好的有意注意,因此也需要有效地抗拒各種干擾。主體具備堅強的意志力,就可以戰勝各種困難,克服自身缺點和不足,始終如一地保證活動的進行和活動過程的高效率。囧,大概小明的意志力不太夠了。
【怎樣避免看書犯困?】1、疲勞睏倦時不要看書。 人體機能活動具有一定限度,活動超過限度,大腦皮層就會自動進入抑制狀態。這就是所謂的保護性抑制。因此,自己感到疲勞睏倦時,就不要勉強支持看書,尤其是不要"開夜車"看書,以避免形成不良習慣。2、飯後不要馬上看書。人進食後,消化系統的活動量加大,大腦血液流量相對減少,中樞神經主要控制消化系統,而對其它部位處於抑制狀態,如果此時看書,不僅效果差,而且易形成抑制性條件反射。3、睡覺前最好不要看書。有些人習慣躺在床上看書,把看書當作催眠,這種習慣最易形成抑制性條件反射。4、劇烈活動或情緒過於激動後,不應馬上看書。因為大腦皮層神經的興奮和抑制的相互誘導規律,大腦皮層出現興奮之後,隨之就會產生抑制。如果劇烈活動或情緒激動之後就看書,就很容易與抑制反應建立聯繫,併產生抑制性條件反射。5、不妨學學古人"頭懸樑、錐刺股"(哈哈,開玩笑,有害身心健康的動作切勿模仿)可能有幾個原因:1、可能是您坐姿不好,躺著或半躺看書就很容易睡著2、看書時機不對,剛吃完飯或者疲勞的時候看書
3、內容枯燥不感興趣
首先是「自動化」。
任何一個成年人,對其母語(對於這點請不要鑽牛角尖)的熟練程度已經完全「自動化」。所以,看書的過程中,我們眼睛識別字詞的過程是自動化的(這也是為什麼人看書的過程可以走神,就像走路可以走神一樣)!什麼是自動化?這裡要特彆強調,人的行為自動化的本質是「去意識化」,或者說「下意識化」。你走路時不需要像剛學會走路的小孩那樣集中注意力踏好每一步(或者說騎自行車時不需要像初學者那樣一直努力集中注意力掌握車子的平衡),你快速敲字時不需要像剛接觸鍵盤時那樣思考下一步應該敲擊哪個鍵位,同理,你看書時不需要像看英文書那樣(對英語半懂不懂時)一邊看一邊停頓,想想這個單詞是什麼意思,那個單詞應該怎麼念,而是一掃而過,沒有停滯。你看英文文章時(假如你對英語只有半熟),你不會遇到上面說的一看書就犯困,你要麼就是一篇文章讀起來比較吃力,或者讀不下去了。這就奇怪了,為什麼讀英文不會犯困,讀中文就可能犯困呢?自動化是基礎。其次,去意識化。
讀書時,你不用思考照樣可以讀。那麼,思考式的讀書,和不思考式的讀書,人腦中的信息過程有何區別呢?讀書時,人面臨兩個信息庫。一個是書上的信息庫,另一個是頭腦中的信息庫。思考式的讀書在你讀書時,你不僅從書上的信息庫調集信息,而且還從頭腦中的信息庫調集信息。前者是信息攝入,後者是信息重新編碼,也就是所謂的信息轉化(這裡一定要理解,犯困信息轉化率低的原因,而不是結果)。
在不思考式的自動化閱讀情況下,僅僅存在一個信息激活的過程:書上反射的光子信息射入眼球,激活頭腦中的詞典(這個頭腦詞典的信息提取是下意識化的,不需要有意識的進行)——你可以識別它們。但是,這樣只有一個信息識別的過程,不存在思考!!!而在思考的情況下,你不但會從書中提取信息,還會有意識的從頭腦信息庫中提取信息,你伴隨了思考的編碼過程!最後,意識的一條最重要的性質——意識不能脫離對象而存在。
「生命在於運動」(不止是身體上,更是在精神意識上),而「運動是絕對的」,所以,人的意識不可能靜止下來。人的意識不是獨立存在的,必須「想」著什麼。假如意識就像一個人,這個人必須吸附在地球表面保持運動。如果意識脫離對象呢?它就像失去了地球引力,會被拋向太空——潛意識。所以,意識一旦脫離對象而存在,就會陷入無意識睡眠狀態(就是意識不到夢境的睡眠)。現在我們來整理一下,假如你讀書不能主動思考,那麼你就是在進行一種自動化的活動,意識失去附著點,停止運動!進入睡眠狀態。【當然了,不排除你看書時人已經比較累,還有高中時早飯後因消化缺氧,還有就是長期的犯困沒有治療形成條件反射】另外再補充一個「進階」效應,用古語理解就是,《曹劌論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就像你對一本新書興緻勃勃,再而衰,三而睡覺,就像心理學的韋伯定律或經濟學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孫子兵法 三十六計》「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不理解百度去。大致就是見怪不怪,達到下意識化,實現進階)。治讀書犯困:學會主動思考!給自己提問題,一個好的問題,不是一時片刻三言兩語就可以回答好的。要學會質疑,質疑「習以為常」的東西,質疑權威,就像質疑知乎上收穫幾千條贊的評論一樣!因為碰巧你看的這本書給大腦的激勵反饋不是實時的,而玩遊戲的激勵是實時的,所以讀書看會兒就累了,而遊戲則越玩越興奮。
如果是一本懸念做得很好的偵探小說,是很難看困的
最大的原因就是你對它不感興趣。其他的都是借口。
越是渴望改變現實、渴望在競爭中勝出的人,越是應該看書學習,以提高個人的籌碼。但是為什麼這麼多人抗拒讀書呢?
核心是閱讀動機,中國人在應試教育中將閱讀的樂趣消磨殆盡。在學校,教科書或教輔書的可讀性太差,無人願讀,但為了應試,老師家長又反對看課外書,所以學生無書可讀。讀書成了剝奪個人自由的代名詞。更可怕的是,一聽要看書,就有抵觸情緒,就覺得很累很無聊,就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樣,形成了條件反射!而愛讀書的人,他們讀書的動機在於閱讀的樂趣,是可以持久的。
其次是閱讀習慣,從小到大就沒有形成閱讀的習慣。
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形成習慣很重要,在家裡,家長如果不讀書,整天賭博、看電視、閑扯,怎麼會讓孩子喜歡讀書?當然,這和「文革」有極大關係,10 年,可以讓整個民族失去閱讀習慣。所以在火車上、飛機上、汽車上,中國人寧願睡覺、打牌、閑扯,也不願意讀書,大家都想休息一會,這是僅剩的自由。但有讀書習慣的人恰恰相反,在這些環境能做的事很少,肉體上雖然沒有自由,但讀書可以使自己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徜徉在思想的王國,樂趣實在太多。最後是閱讀環境,缺少多方面的正面影響
讀書是需要環境支持的,家庭藏書量是關鍵的因素。家裡如果有大量的書可讀,孩子自然會去讀。但很多家長是家裡沒多少書,又不願意給孩子買書,理由是「買了孩子也不看,純粹浪費」。其實孩子有沒有買書的自主權很重要,如果書是孩子自己選的,讀下去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在公共場合,當你想讀書時,就有人鄙視你裝 B,在眾人面前表演愛讀書。為了不虛偽,只能不讀書,雖然時間浪費了,但至少自己沒被周圍的人鄙視。結論:中國人潛意識裡認為讀書是剝奪個人自由,不讀書就是重獲自由。
但在正常國家,讀書是獲得精神自由的途徑,閱讀習慣是改變命運和在競爭中勝出的關鍵素質,從家裡到公共場所都是適合讀書的環境,大部分人都在讀書,你不讀書說明你素質低。但在天朝,讀書人就是書獃子的代名詞,多可悲。
以上觀點來自張英鋒《為什麼當代中國人閱讀率很低》興趣不夠,腦子裡積累的疑問不夠,只是為了讀書而讀書。
為什麼看書、聽報告容易犯困,而看美劇、打遊戲不容易犯困?因為影視劇里,多媒體影像高速變換,給神經的刺激密度非常大,人腦接受愉悅感的頻率非常高;而打遊戲的時候,因為強烈的交互感和升級的成就感,使得人像上癮一樣地沉浸其中。這是自然規律,不必強求自己在看書時有打遊戲的熱情。為什麼看書時容易犯困?原因可能如下:一、書中內容沒有滿足你當下急迫的訴求(複習備考前一晚,你困不困?);二、你對這本書不感興趣(解決方法是換一本你感興趣的書);三、你的閱讀速度可能過慢,長期養成閱讀習慣可以帶來的最大好處即是所謂「一目十行」,這樣就提高了我前面說的刺激頻率,增加愉悅感。我的建議:先去尋找和摸清楚你感興趣的知識領域。然後,你準備看書了。先泡杯茶,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如古箏獨奏),從快車道變速到慢車道。拿起書本,嘗試去習慣一種低頻率和書中內容發生共鳴共振,不貪多,不貪快。隨著閱讀量上升,漸進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
歡迎加入嗜書癮君子行列。
難道沒人覺得是腦子缺氧嗎?
找個光線優美的地方,坐直,眼睛與書本保持適當的距離,大概看半小時就歇一會兒。別帶吃喝,保持環境安靜,心情也放穩一點兒。這樣就會好很多。
1,因為書不適合你,不是你的興趣所在當然會感到疲倦2.因為你沒有深入去讀啊 只有感受到作者的用意才會跟隨上書的進度3.讀書方法不對吧 推薦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書中包含著作者的思想智慧,探索真理的過程是很迷人的,因為真理總是赤裸裸的
假設此書是你的興趣所在,那麼犯困可能是因為:1. 讀得不夠深,沒有沉浸其中;2. 環境問題,個人非常喜歡杭州圖書館家居式的閱讀體驗。
我也深有體會,我以前看書老犯困。但現在這種程度減輕了很多。我覺得看書會犯困主要原因是姿勢不對,讓血液和氧氣不能持續的給大腦輸送。大腦一旦缺少氧氣和血液就會犯困。人體是個循環。腦部在最上端,腳部在最下端。尤其是坐著或者躺著的時候,肯定沒有你站著的時候精神。因為,血液和氧氣輸送的時候也喜歡走直線,不喜歡走彎路。
這個是我最近才想明白的。我把書放在桌面上,頭貓著看,和我身體坐正,在電腦上看電子書感覺完全不一樣。同樣都是我感興趣的書,看書感覺結果不一樣。頭貓著看,和趴著看,一直保持一個姿勢,血液和氧氣在給大腦輸送的時候,就會多走一些彎路。如果你直著脖子看,那效果就不一樣了。脖子一定要和脊椎盡量在一條線上,這樣氧氣和血液能持續的跟腦部循環,所以就不容易犯困了。如果看紙質書,一定要坐正,把書拿起來看,身體一定要坐正。這樣就不會犯困,或者犯困的程度就會減輕很多。這個是我自己親身體會的。不信的話,你可以自己去試一下就知道了。
因為讀書是夢開始的地方呀~(≧▽≦)
握爪 沾書就睡 百試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