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佛經有個疑問,為什麼佛陀總會把一段話改一兩個名詞重複說呢?
01-30
照辦就行了!
湊字數……
我覺得佛經就是一股強大的能量,這個能量可以實現一些超自然現象,重複的話是為了彙集能量嗖 嗖 嗖
因為最早的佛經是由口頭傳誦的
重複便於記憶
1、佛法含義廣大深遠,直接說則不可說,故而多用「比喻」講解,為了加深理解、也為了更多人達到共鳴,所以會使用很多含義相近的比喻,這是佛慈悲的展現,用種種方便法門「開佛知見」;
2、因為名詞與名詞,物與物之間,本質相同。六根六塵六識,六道眾生,這些在凡人看來有所區別,在佛看來卻沒有區別,皆是如來性的體,皆是如來性的用,就好像網路遊戲中的各項數據,看似代表的含義不同,本質都是代碼,都是虛幻夢一場,都不是遊戲玩家的本體,又都是遊戲玩家的一部分,非眾生,非不眾生,是名眾生。我個人的理解,這便是「示佛知見」;
3、一門深入,一通百通。佛經中的每一個道理,佛都經常講好幾個比喻事物或故事,而世界中還有非常多與之相似的事物、案例、思維方式,修行人的待人處事修行之道,要我們自己從佛經的幾個例子去體悟。生活中,我們還有無數的思維慣性,纏繞著我們無法脫離這六道輪迴。佛用不同的名詞和案例講了同一個道理,而我們可以順著這些案例繼續思考,還有那些事物是我們直接沒看開的。佛法,自修自得,不修不得,佛經只是起點,修行在生活之中。這便是個人理解的「悟佛知見」;
4、至於「入佛知見」,非我能解。
記得這好像是因為印度的文法是這樣的,就是說他們的語言文字在描述一連串類似的名詞時,會把每一個名詞都說一遍,就好比:
張三在吃飯;李四在吃飯;王五在吃飯。
而中國的語言在描述時,可能就一筆帶過了:張三、李四、王五都在吃飯。
而印度就會分開來每一一個說一遍。
梵語是屈折語,三性,三數,每一數有八種格。通過對詞幹變詞頭變詞尾和變音,就能改變詞的詞性,單複數時態,和句法關係。在詞幹重複的基礎上,做性質,時態關係等變化,就形成了重複中有優美節奏和韻律變化的微妙之音。
也許是根據眾生根基意樂不同而分別宣說吧,合十
大段大段重複是為了方便背誦
重複正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