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泡茶等於劣質茶嗎?

在中國袋泡茶的銷量小得可憐,大家熟知的就是立頓。這幾年雖然越來越多的人也喝川寧、TWG、TEA FORTE、Dilmah等,但是為數不多。八馬、大益等國內茶企也有涉及袋泡茶領域,但是只佔很小比例。在大多數人的認識當中,袋泡茶就是不到兩毛錢一包的立頓茶包。袋泡茶几乎就等於劣質茶。但是,事實是這樣的嗎?歡迎了解袋泡茶的茶友一起探討。


袋泡茶等於劣質茶肯定是不公平的。我相信一些大品牌(這裡就不羅列了)不可能一直靠劣質茶在市場存活這麼多年;但也不排除有一些不良商家,用劣質的、過期的、變質的、甚至茶渣粉碎來做成袋泡茶重新銷售獲取利益。

關於題主的問題,其實回答到這已經可以了。但題主還提到了市場佔有率的問題,表面看好像沒啥關係,但細想又有一定的關聯。因為,根據題主的假設,如果大家都認為是劣質的,其市場佔有率自然就會很低。可事情遠遠不是這麼簡單。

既然不是問題的要點,我就不打算展開講了,就簡單羅列一下吧:

1)我認為市場佔有率低的最重要原因是中國人的飲茶習慣。袋泡茶只適合快速消費,無法想像,幾個朋友每人盯著一杯袋泡茶可以坐上一晚上。所以,沒準有一天,有個及其聰明的人突發奇思妙想,讓中國人愛上喝袋泡茶,那將名垂千古。畢竟推銷員到非洲賣鞋的段子看起來並非沒有道理。

2)袋泡茶的品質如果做到過硬?

3)政府企業是否花了足夠的功夫去推廣?

4)一般細嫩茶品質最好,而袋泡茶多用稍粗老的原料來做,如何讓中國人做出這樣的口味的轉變?直接用細嫩的原料做,那成本就會更高,老百姓能接受嗎?

......


不請自來

請允許妹當廣告貼

2015年袋泡茶 300+/500g 約90袋 約3.3元/袋

1.「今粉」茶油覺得福今袋泡茶低端。

2.年輕的茶油覺得福今袋泡茶太貴。

3.品牌覺得袋泡茶不是主流,就沒有形成渠去道銷售,故許多愛茶的朋友都不知道袋泡茶的存在。


謝邀,我沒有具體的證據,引用,和故事去支持我的理論,一下純屬夢話

一,方便,茶袋的發明是為了方便攜帶和茶水分離,這是工業技術的進步

二,效率,茶袋的茶葉碎是為了水萃取茶葉芬芳物時更有效率(碎茶葉不一定就是質量差的代名詞,但不可否認,有些生產商為了掩飾茶梗多,茶葉老等而採取這種手段)

三,口感好,茶袋的茶葉碎可以讓茶葉的拼配技術更好的發揮,包括茶和花,茶和水果,優質茶和一般茶、劣質茶(拼配並不一定就是差,生產商確實會省原料費,但是老百姓也可以花費一般的價錢喝到口感不錯的茶水)

我記得央視節目《茶,一片樹葉的故事》中,有一集提到過茶袋的

好像回答偏了,茶袋廉價的現象應該不僅限於中國,但是中國應該是重災區,沒別的,中國商人智商太高了,客戶太寬容要求又低,但是任何事都講究輪迴,小罐茶,小茶館不就是一個標誌么,新一代的年輕人越來越關注茶了解茶了,這是好事,茶袋也會有春天

手打 『茶袋』 兩字時,差點吐出來,一直強忍(內傷???)


敬請關注專業中式袋泡茶製造品牌Tiytea微信公眾號

你需要了解的袋泡茶姿勢(一):袋泡茶的前世今生

在網上搜索得到大多數的資料顯示,袋泡茶的發明者是美國紐約茶商湯姆斯·沙利文。

據說,1904年前後,這位湯姆斯·沙利文先生為了擴大銷售,用一種小絲袋裝茶葉作為樣品寄給買主。(也有說是為了節省運輸茶葉的費用,用絲綢小袋代替錫罐裝茶,不僅重量輕,還更便宜)。有一位買主收到樣品後,連絲袋一道放在杯子里浸泡,結果完全出人意料,客戶認為茶葉裝在小絲袋裡使用很方便,定貨紛至沓來。於是,世界上第一批袋泡茶就這樣產生了。

但是另有資料顯示,早在1896年,英國的A·V·史密斯就已經為用紗布包裹茶葉沖泡的方式申請了專利。還有說1901年在威斯康辛州,蘿伯塔·C·羅森、瑪麗·莫拉倫覺得傳統的煮茶法浪費時間,已經開始用棉布自製成小包來泡茶。

不管怎麼說,我們基本可以確定袋泡茶產生的大概年代。當歐美人民糾結於「過濾好麻煩」和「滿嘴茶渣好討厭」這兩件事的時候,袋泡茶的誕生,無疑讓簡單喝茶這件事的用戶體驗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在英國,泰特利茶葉公司從1953年開始批量生產袋泡茶並不斷改進茶包設計。如今,英國人每天都要喝掉超過1億杯袋泡茶。有這樣一種說法,「英國人每天攝入的液體中40%是茶水,其中絕大多數用袋泡茶。」

在世界範圍內,袋泡茶已佔世界茶葉總銷量的23.5%以上。在英國的銷量占茶葉總銷量超過65%。實際上,在其他的一些國家,比如義大利、加拿大、法國、荷蘭等,袋泡茶占茶葉總銷量比例更高,有的甚至超過90%。

在中國,袋泡茶起步較晚, 從六十年代開始小批量出口, 進入 90年代後,袋泡茶才有明顯發展。1991年中國的袋泡茶產量為8000噸左右,占茶葉總產量的1.6%不到。另據網上可查閱到的資料顯示,在2014年中國袋泡茶產業品牌沙龍上,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在會上表示「目前中國袋泡茶銷售量不足茶葉總量4%,銷售額不足2%。」

你需要了解的袋泡茶姿勢(二):袋泡茶為何頻頻招黑?

嚴格來說,袋泡茶只是一種泡茶喝茶的方式,與茶的優劣無關。在它剛誕生的一段時期里,還曾經是歐美流行風尚,一些袋泡茶被視為高端奢侈的享受。在今天,世界各國依然有很多高品質的袋泡茶品牌和產品,比如TWG、Tea Forte、Dilmah等。

可是,袋泡茶最大的優點——方便,成為了它的一個bug,它迅速成為了一種快速消費品,你知道的,就像到處可見的立頓,然後就在很多人腦海里形成了一種認識:袋泡茶是劣質茶、低端茶。有些人很鄙視立頓,可是你反過來想想,在那樣的成本和售價範圍內,能夠把茶做到如此品質穩定、標準化,真的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對立頓,心裡只有充滿了敬意。

在國內袋泡茶之所以屢屢招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碎茶原料

即便Tiytea提出以原葉材料做中式袋泡茶,但是,但是,但是,我們也要說,碎茶不一定就是劣質茶。在國外優質的碎茶產品很多,價格也不菲。常見的碎茶等級,FBOP (Flowery Broken Orange Pokoe,即花碎橙黃白毫,是將大量新芽的茶葉切碎後形成的碎茶)、BOP(Broken Orange Pokoe,即碎橙黃白毫,是將大約是1cm左右、僅次於新芽的茶葉切碎後形成的碎茶)。其中不少都是非常優質的茶產品。現在不少茶包品牌使用的原料,則是採用C.T.C.碎茶,將採摘的鮮葉通過機械壓碎(crush)、撕碎(Tear)、揉捻(curl)等加工過程,一次性出成品茶。

一個簡單的邏輯,好茶葉的碎茶和差茶葉的原葉茶,你覺得哪個會更好呢?所以,根本問題是茶葉好壞,而不是茶葉整碎。

二、茶包材質

茶包材質參差不齊。目前包括有綿紙、無紡布、棉布、尼龍布、玉米纖維布等各種不同的茶包材質。許多消費者擔心這些材料是不是符合食品級別。也有一些相對廉價的茶包原料,屢屢爆出問題,讓一些消費者對袋泡茶失去了信任。但實際上,如果是按照嚴格規範生產,應該說大多數茶包還是安全的。

對於不同茶包材質的區別,請參閱Tiytea頭條號文章

http://www.toutiao.com/i6350097425549492738/

三、品飲習慣

中式茶往往是可以多次沖泡的。尤其是烏龍茶、普洱茶,有一些茶第一泡還不是湯色滋味香氣最佳,不可能沖泡一遍就倒掉。而袋泡茶這樣的「一次性產品」,並不符合中國人的品飲習慣,使我們從心理上就覺得袋泡茶不是什麼好茶。

你需要了解的袋泡茶姿勢(三):這些世界頂級袋泡茶你了解嗎?

在全世界範圍內,有很多優質的袋泡茶品牌和產品,以下這些你了解嗎?

Tea Forte

顏值超高的袋泡茶,獨特的立體金字塔絲質茶包和一抹俏皮的小綠葉,都是美國頂級花草茶Tea Forte的經典標誌。旗下茶品主要分為綠茶、紅茶和花草茶三大類。

記得第一次看到Tea Forte的茶包,有點被驚艷到的感覺。後來還到生產廠家了解這款茶包的生產等各種情況。到現在都覺得它非常獨特,所以忍不住放在第一個介紹。

Fortnum mason

從1707年創立之初到現在,就一直為英國皇室提供食品。現在Fortnum mason還持有為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提供食品和為王儲威爾士親王提供茶葉及食品雜貨的認證。

它家的招牌產品,此時我的桌上就放著這款袋泡茶……

TWG

TWG來自新加坡的頂級茶葉品牌,號稱袋泡茶中的LV。產品主要是TWG自己調配的拼配茶。在上海港匯恆隆廣場和國金中心有店。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TWG的原因 :在看過、喝過TWG後,我們終於決定了要做Tiytea。

Twinings

也就是川寧,現在有點隨處可見的感覺,國內稍微差不多的酒店,很多都用川寧袋泡茶。據說,1837年英國皇室維多利亞女王頒布第一張「皇室委任書」,川寧茶被指定為皇室御用茶,並且此殊榮一直被沿襲至今。

LONDON AHMAD

AHMAD TEA是英國百年紅茶品牌,它歷經三個世代,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亞曼茶產品品質優良,包裝也很精緻,很具英倫風情。在中國它似乎還不大出名,在悅榕庄有發現它的身影。此外,有追看英劇,大概在一些劇目中會發現它。

Dilmah

這個斯里蘭卡品牌是唯一由種植者所持有的國際茶品牌,也是斯里蘭卡頂級的紅茶了。當地的傳統工藝、上好的茶葉,保證了茶包里斯里蘭卡純正的茶香。(配圖有點太廣告了)

Teavana

我們一直非常關注的一個品牌。美國紐交所上市公司,曾市值近10億美元。現在它的爸爸是星巴克,然後就……(不忍說了)先後買了好多款Teavana的茶包產品對比試喝。

此外,還有不少品牌,比如澳大利亞的T2,在那邊的華人不少人也喝的。還有Bigelow,美國品牌。

———最後還有Tiytea滴茶

來自中國上海的中式袋泡茶,創立於2016年。

歡迎茶友將Tiytea茶包與各種品牌茶包、中式散茶對比試喝,並反饋給我們。


商業啊情懷啊都不懂,反正很貴的袋泡茶我喝著也不好喝,即使不劣質性價比也很低。

三四百一斤的袋泡茶絕對沒有三四百一斤的散茶或者品牌茶好喝。

另外其實我覺得袋泡茶也沒有多方便,只想喝一杯茶的話減少投茶量長泡就好了。


公司的一大盒立頓壓根沒人喝,上一個喝的人是我,還是剛進公司的時候


我的經驗是,袋泡茶並不差。

2014年清明假期背包去了潮州鳳凰山,天真地想在天池那裡露營看日出結果雨下很大,只好在天池下來不遠一家柯姓茶農家借宿。主人很好客,我跟做茶的婦女們一起吃完飯,又試了他家的幾種茶,有芝蘭香和宋種,還有他們家人自飲的自製袋泡碎茶。都是一千五百米的烏崬頂附近的高山茶,即便是袋泡碎茶,那種玉蘭花的幽香仍然非常開放而持久,沁人心脾。大概山上的水也好,喝完如飲蜜露,留下的印象很深。

因為覺得性價比好,買了一些袋泡茶拿給老喝茶的同事分享,他們也說沒想到袋泡的單叢碎茶都有這麼好的味道。

我想袋泡碎茶的不足之處可能在於碎茶的氧化速度、香氣流失等會比較快,不利於長期保存。但如果保存得當而且不是攢很久的話,碎茶的香氣開放、易泡易飲、方便快捷都是很大的優勢。而且好原料製成的袋泡茶,品質實在不輸別家。


不等同——質量的好壞,要在同一標準下衡量。

顯然從營養角度,茶葉的形態並不能判斷優劣,這一角度來看,質量還是茶葉的營養含量和製作決定。但,消費不等同與營養

首先——袋泡茶主要是碎茶,而且大批量

這就意味著追求均衡口感,很省心省事,穩定。但缺點很簡單,不細緻。單以國內江南綠茶做對比,一般來說從3月中旬開始,基本每10天一個批次如下圖。

按照時間,頭春茶的茶氨酸含量很高,到了穀雨幾乎降到一半,而綠茶的「鮮爽」口感主要來源於茶氨酸。如果都批量混在一起,也會有個大致的口感,但你喝起來就是不好不壞。

其次——品飲習慣的差異

世界紅茶飲用者喝味道

中國飲用者,一聞香,二看形,三品味,四回味

從絲綢之路到大航海時代,茶葉的運輸都是漫長的。即便是大航海時代驕子——快剪船,也要幾個月才能把茶葉運到歐洲,而那時候又不具備良好的倉儲環境,所以世界市場的品飲者,對於茶的判斷主要集中在口感上。

而中國人的飲茶方式轉變大致如下:

唐代將餅茶磨碎煮茶湯,宋代做成末茶餅點茶法,明清改團為散後主要衝泡。從比較單一的味覺追求逐漸上升到全體感官追求,並且茶的種類也越發豐富。尤其宋以後制茶工藝的大幅提升,這讓國人有了更多差異化的體驗。茶本身含有700多種化合物,不同的產地又會有含量上的不同,這就造就了今天中國茶豐富的品類。

所以口感單一的袋泡茶自然不受國人待見了。

PS:個人第一次喝印度阿薩姆茶的時候,看著碎茶在透明茶具里亂轉真的不爽。。。

最後——這根本就是兩個市場

許多人直接把中國市場和外國市場橫向對比,我覺得太簡單了點。

世界市場不是沒有精細劃分的茶葉,但主體飲用者基本都是袋泡紅茶,而且還加各種牛奶糖之類的輔料。不客氣的說,和咱們唐代飲茶差不多,有營養的有味道,但茶沒有符號性意義

中國市場,茶早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了,從陸羽的「精行儉德」,但趙州禪師的「吃茶去」等等。雖然近代國力不振,亂世茶衰。但茶仍然是雅俗共賞的,我們即便是日常飲茶,也會對茶有所追求。

中國人談到茶,背後是一個種文化符號——我們可以說其人如茶,聞者腦海中自然會有個概念

當然,我們用作形容的這個茶,不會是袋泡茶~

———————分割線————————

廣告時間:正在創業,做一個方便年輕人日常飲茶的網站。

仟茶網http://teacute.com 目前處在公開測試階段~

現在的茶源基地是每年做出口的茶園,質檢按照米國的標準,今年春天又新找了一座茶山,是唐代詩文里的一座貢茶茶山~也會拿去檢測先~

公眾號:qianchawang

有興趣的童鞋可以關注一下,還很簡陋,希望大家多提意見~


好幾年前在辦公室喝袋泡茶,經常有年紀大一點的同事驚嘆:"你又不胖,為什麼一個大男人還喝減肥茶?"要不就是很好奇也跟關心:"你喝的這個是什麼?降壓降脂的?你得啥毛病了?"

我一般怒答:"補腎壯陽!"

一眾大老爺們搶著每人泡了一袋,一邊泡一邊看包裝盒,然後大罵:"太陽,這TM不就是一般的茶么!"


不屬於,只是一種喝茶的方式,方便人們更快捷的喝到茶


@張靖傑 在前文已經對袋泡茶描述得非常詳盡了。針對中國人的飲茶習慣,袋泡茶招黑有這麼幾個問題:

一、袋泡茶屬於快銷品,基本就是一次性的消耗品,能多次沖泡的幾乎沒有。在中國,一次性用品通常跟廉價,快捷劃等號,如一次性碗筷。

二、袋泡茶的品種大多為綠茶、紅茶、花茶,而岩茶、普洱等種類是空白的。

三、袋泡茶的茶葉確實碎,這樣有好處,如茶質析出較快,工業化以後出湯穩定。但壞處也是明顯的,看不到茶葉。長久以來,碎茶都是跟劣等茶渣是劃等號的。

四、高端茶或者說是好茶的很多特質,茶包是無法體現出來的。且不說能多次出湯的普洱,很多綠茶的觀賞性都沒有了。有些茶出湯太猛還是壞事。

當然,無法否定袋泡茶的貢獻,能將茶飲工業化是比口口相傳更有效的推廣方式。名師出高徒,但名師未必願意帶徒弟。立頓在超市,學生白領手癢了喜歡就買,喝著說不定就上路進了坑呢。

哈,正在大理旅遊。跟朋友在洱海邊的旅店裡喝茶,想像要是把茶壺裡面換成茶包,每泡換一個,頓時覺得好喜感。


推薦閱讀:

【案例分析】看完這款茶,你還是古樹茶的腦殘粉嗎?
我們何時再攀升到下一個巔峰?
買老白茶請注意:這類老白茶最好別碰
除了喝茶,你會這樣「玩」茶嗎?
茶桌上的10大雷區,你中招了嗎?

TAG: | 茶品牌 | 茶類 | 知乎茶Club | 茶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