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相機用在安防視頻監控和行車監控的市場前景?

現在360全景相機比較火,價格也相當高。但是在我這種硬體屌絲來看,全景相機和安防、行車監控甚至運動相機,在方案選擇和硬體成本上並沒有很大的區別。既然如此,全景相機進去傳統安防和行車記錄儀的市場將有極大的市場。


全景相機一般有兩種玩法,一種是單魚眼鏡頭,180 度視場角的魚眼攝像機,另一種是雙魚眼鏡頭,360 度視場角的全景攝像機(另有一種多個普通攝像機拼接的方案,成本和技術上都沒有優勢,就不追溯了)。

前者在安防領域算是主流產品,10 年前在展會上你展出個魚眼相機還能出點風頭,現在屬於哪家都有的標配。但是這個東西據我所知在國內並不算暢銷(國外應該銷路不錯),技術和商務原因都有,比如價格太貴、邊緣成像質量不好、清晰度不夠、亮度不均、上層應用不夠豐富,無法打動用戶等等。

最早做魚眼和多鏡頭相機出名的德國廠商 mobotix,在中國市場上已經看不到了。似乎已經退出中國。

上圖:mobotix 魚眼攝像機 Q25,它的前代產品 Q24 是明星產品,當年胡總閱兵坐的車上裝了一台。在國內還在熱炒 IP 化、百萬高清的年代,在業內引入了 300 萬高清、CMOS、全景、虛擬 PTZ、自組網等新概念。

雙魚眼全景相機是被 VR 帶起來的,目前消費市場上比較火(其實有多火我也不確定),有一些創業公司在做,比如 insta360。

上圖:我個人很喜歡的一個產品,insta360 nano

這個在安防界應該還不算普及,處於方案公司推方案的階段。其實硬體技術上這東西沒什麼障礙,主要還是應用問題。以目前看到的案例而言,要想經過各種處理之後的視頻達到「激動人心」級的清晰可辨,輸入視頻的解析度必須達到 4K,在 h.265 普及以前,傳輸帶寬壓力還是比較大的。而且 4K 解析度帶來的硬體成本上升,導致全景相機並不適合做低端產品。就我個人感覺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個解析度問題,因為經過內插處理的視頻,會比原始畫面偏糊、偏灰,所以對攝像機的銳度、色彩要求都比較高(監控不是自拍,你用濾鏡處理的特別好看,客戶也不會認可)。哪怕你解析度上去了,成像質量上不去,體驗仍然是不好的。

儘管有這樣那樣的障礙,我還是很看好 VR 全景相機在安防領域的應用的,因為這個東西想像空間非常大,並且能把大家一直以來的一些想法落地。比如說,它有可能完全改變安防應用的交互體驗,尤其配合多屏、大屏系統,一定能做出非常亮眼的界面(傳統的魚球聯動並沒有很好地解決問題),比如全景視頻通過一定的映射演算法,是可以和 gis 信息一一對應的,這就有可能完全改變電子地圖系統的操作模式。作為曾經長期觀看監控軟體的人(僅次於保安),我真心覺得主流安防軟體那種四個或九個窗口播視頻,旁邊一大堆按鈕的交互有點弱智加反人類。再比如說,安防系統有個無解的「小」問題,即雲台操作實時性與分散式架構不可兼得,純軟體端的模擬雲台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另外極高清(4K 不是終點)畫面和無死角全景本質上提高了數據獲取的全面性,這就給下一步的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介入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長遠來看,帶寬不是問題,硬體成本也不是問題,真正的核心還是應用。大數據也好,deep learning 也好,無人機也好,可穿戴設備也好,當你有一個牛逼的數據源,這些東西都可以往上結合。但是怎麼結合,解決什麼問題,這是最關鍵也是最有意思的部分。很明顯我不認為未來的視頻監控需要戴一個 VR 眼鏡,所以一項技術引入一個行業,是非常需要想像力的,一加一等於二的引入是沒有意義的。


首先表明一個觀點:

360全景技術在B端市場大有可為。

從最基本的安防、監控領域說起,360全景監控至於傳統監控最大的優勢在於:

沒有死角。

---------------------------------------------------------------------------------------------------------------------

不管在安防布控的合理性上,還是在網路佔用、布控成本上,全景監控都極具優勢

下面兩張圖可以直觀的解釋這種優勢:

首先是傳統槍機(定焦或可變焦的監控相機)的布控:

然後是全景布控: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傳統的監控視野為扇面,布控點多從而導致成本過高、存在死角、多機位配合問題、繁瑣布線、鏡頭朝向等諸多問題;

而全景監控有效視野為球面,不僅大大減少了所需布控點,而且可以兼顧到傳統攝像頭遺漏的上方和下方視野,真正做到無死角監控,帶來朝向信價比和出色的監控體驗。

----------------------------------------------------------------------------------------------------------------------------------

實施上360全景技術對於企業客戶的需求不光適用於傳統安防、監控領域,

旅遊、房地產、酒店行業在沉浸式體驗式傳播上也開始有所作為

而且在我看來,目前全景技術在2B市場上前景似乎要比2C市場更加廣闊,畢竟對於普通用戶來說由於已有的拍攝習慣(消費者對於圖片質量、濾鏡、美感度、光感等的需求)讓其對於全景的需求並不太強,加上設備和技術限制,在可見的未來並不能完全替代現有拍攝方式;

而對於企業用戶來說則不一樣,試想一下:

遊樂園可以通過全景+VR的形式讓不敢坐過山車的用戶在地面上體驗第一視角的過山車體驗,那是否會有一部分因為未知而不敢體驗的用戶產生「原來過山車也就這麼回事」的想法從而親身去嘗試一下?

所有的景點的攻略也不僅僅是冰冷的文字和靜態圖片,而是可以讓用戶身臨其境的去做更深入的了解,並且在體驗過程中植入商家信息,不但為景區產生廣告盈利,也為遊客提供了明晰的消費指南,節約了遊客時間,提升體驗樂趣;

預定酒店時你可以通過360°無死角的全景視頻預先體驗你打算入住的房間,詳細到可以看清楚床頭的每一個插頭分布。

沉浸式場景化的體驗被越來越多的應用於各個領域,消費者也樂於為其買單,實際上目前已經有很多企業開始做全景方面的傳播嘗試並取到了不錯的成績。


全景相機一般是多個鏡頭拼接成的,一般有雙目,四目,或者多目(另有一種多個普通攝像機拼接的方案,成本和後期拼接耗時又耗力)。

在安防領域的話,一般是單魚眼鏡頭帶自動旋轉的算是主流產品,180 度視場角的魚眼攝像機,缺點就是不能全景監控,需要轉動攝像機或者在不同的角度安置多台機子;

另一種是雙目或多目鏡頭,360 度視場角的全景攝像機,可以360°*360°實時監控現場,不錯過每一個細節。目前可能技術上存在的問題就是在圖像拼接、顯像上面。

(Nokia OZO 有點像多眼怪)

但對於VR全景相機在安防方面的應用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去年開始爆火的VR全景相機的應用場景就很寬泛,市面上做全景相機的品牌就有Detu,Insta360,360fly,三星Gear等,還有很多相機品牌也推出全景相機,例如Ricoh,LG,Nikon,甚至連諾基亞也推出了售價6萬美元的OZO全景相機,定價之高也註定了他的商用品質!前做全景相機的品牌就有Detu,Insta360,360fly,三星Gear等,還有很多相機品牌也推出全景相機,例如Ricoh,LG,Nikon,甚至連諾基亞也推出了售價6萬美元的OZO全景相機,定價之高也註定了他的商用品質!

全景相機於安防領域的應用還很不成熟,市場也沒有形成規範。但VR應用於安防是一個很不錯的嘗試,在2017成都安防展上展出的Detu M1四目全景安防攝像機就獲得了行業的一致認可,6K高清畫質全視角實時監控,定點、車載多場景應用。

定點和車載移動應用,也比傳統的監控攝像機應用場景更廣泛。目前市面上全景攝像機還很少,海康、大華老牌安防產品也並未涉足這塊內容,但它確實是一種趨勢,方便、操作簡易、遠程實時監控等優點還是很值得推崇的!

(圖片均來自於網路)


全景攝像機現在很多安防廠家都有啊,但是他不流行,原因1:貴,一台比四台都貴的攝像機,業主還不如直接上4台;2,風險集中,壞了是所有的視頻信息都沒有辦法採集,4台的話,起碼3/4還在。 如果你是業主,你上視頻監控系統,你會選哪種方案?


瀉藥~這玩意沒怎麼研究啊,有幾個項目用過三鏡頭全景攝像機。題主說到全景相機在安防市場有進入市場,我不是很了解全景相機的應用和參數,所以不知道題主想要用來做什麼,定時現場畫面採集?

我冒昧將這題理解為【全景攝像機】進入安防市場的可行性求證。

首先,安防行業在監控板塊的數據採集存儲方面已經比較成熟了,民用系列中200到50000的價格分布已經能夠讓所有人用上監控系統,設備也在半、球、槍、碟等形式上滿足了絕大多數應用需求,而球機以及多槍機組合模式在空曠(多方向)區域的覆蓋是非常成熟的。而且、全景攝像機已經有研發使用了,只是成本非常的不划算,而且像素和角度不是十分理想(特別是前面成都易瞳的設備安裝方式下),所以不是很多項目會採用。

題主如果是全景相機/dv等家庭設備廠商的朋友,那隻能說一句,轉型安防市場是非常不理智的。

僅此而已,如果你真的贊同請點贊同,如果你想感謝就不用點感謝了,來重慶請我吃飯吧~


推薦閱讀:

家庭監控哪家強?
監控下的生活
手機視頻監控前景如何?
本人因手裡有幾個工程想開家安防公司?
安防雲,視頻監控雲化,安防IT化到底是什麼概念?

TAG:視頻監控 | 行車記錄儀 | 安防攝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