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許多蒙古族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兒女也同樣找個蒙古族結婚?

我現在哈爾濱讀大一 家在內蒙古 是蒙古族 來哈爾濱上學前我媽媽就告訴我 不希望我找個東北人 她想讓我能待在她身邊 找個蒙古族結婚

嘿嘿 她從小給我灌輸的就是這種觀念 心裡挺好奇的 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謝邀。來個逆向思維。你見過哪一個漢族家長跟孩子說「孩子,給爸(媽)帶回來個少數民族媳婦(女婿)」的嗎?所以說,這只是天經地義的,出於本能的想法,因為同族之間文化習俗,生活習慣相同,很容易磨合,也有天然的親和感。這裡很少有故意的排斥外族的主觀意念存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這個道理。


這個問題簡直太適合我。讓我抒發一下:

我家就是蒙漢通婚,我爸蒙古族,牧區出來的。我媽是漢族,江蘇人。

題主母親的觀念,其實漢族也有,這種顧慮不無道理,蒙漢通婚確實需要家庭成員之間加倍的互相包容。

我父母完全自由戀愛,還要感謝當年如火如荼的煤炭工業,一起在某XXX煤炭學校,上學認識的。也是神奇,當初我爸那邊沒什麼大反應,我媽家裡則是堅決反對,尤其我外婆:內心是崩潰的。當年在她心裡內蒙是一個滿目荒涼,春風不渡的塞外邊關,蒙古族都是騎馬射箭,茹毛飲血的尚武民族。好在我外公是知識分子,當過兵,還是計劃經濟的時候,管物資分配,跑過全國不少地方,也去過內蒙——總之就是思想比較進步,力挽狂瀾,最後就是莫名其妙的成了。因為爺爺奶奶去世早,我爸的舅舅還送訂婚禮來著——以上都是聽他們說的。

——————————————————————————————————————————

爸媽結了婚之後,定居在赤峰,單位分的房子。問題來了,首先是吃。我媽做的菜我爸是十分吃不慣,我媽那兒的做飯習慣是愛往肉里加糖!糖!糖!牛、羊肉是紅燒的。我爸說那就包餃子吧,我媽說只會包餛飩。導致有好一陣子,我媽都只能從單位的食堂帶菜回來吃。我爸每次回老家,就帶回來大量奶製品,沒飯吃就吃奶豆腐。

——————————————————————————————————————————

生了我之後,家裡根本沒人照顧我,加上我叔叔又要來城裡上學,我媽只能不上班在家裡料理家務,家裡條件挺艱苦。這就造成另外一個問題:在我媽的教育之下,我基本都說普通話。只有在我爸和我叔同時在家的時候,才會出現蒙語交流。我現在還記得:1、我爸教我用蒙文寫自己的名字,我趴在洗衣機上一遍一遍的寫。2、我爸拿著一個鬧鐘,教我蒙語的數字和時間,我只會說整點那個數字,非整點的時間我就不認識,還被揍了一頓。

——————————————————————————————————————————

到了上學年齡,我爸當時已經從工廠離開,開始從商。我媽提出一定要去上班,只能把我托給外公外婆到江蘇上學,我媽把我送到外公家,還陪我一起在外公家住了一段時間,臨走之前跟生離死別一樣,那場景都能拍個電影。

於是我就在江蘇一路從小學到大學,後來我爸媽搬去了北京,一度想把我接過去上學,但由於戶口問題,我還是一直在江蘇上學,簡直就是一去不復返。上學期間,只能寒暑假回父母身邊,在交通上花的時間很長,晚上在火車上睡一夜到北京,再轉車去內蒙又是大半天。蒙語奇差,我現在的水平充其量就跟我媽差不多,聽得懂一部分,蒙文只會寫我爸的名字和自己的名字,有時候碰上我爸的朋友上我家,問我聽得懂么,我都想挖個洞鑽進去。

——————————————————————————————————————————

在我印象當中,我父母相敬如賓,少有吵架,如有吵架,八成跟我爸喝酒有關係。我爸和我叔都巨海量。因為不住在一個城市,每次親戚朋友一碰頭,我爸必喝的爛醉。我爸體格魁梧,我媽一個人根本扶不動他,朋友出去喝酒,喝醉了叔叔能幫一把;親戚聚在一起喝酒,我叔叔也喝高不能自理。我媽就開始生氣,然後就是吵架,再然後我媽就開始哭,還好我爸脾氣不錯,每次都是我爸妥協。不過喝酒的習慣一如既往。現在我媽已經把注意力轉向我:「你爸我管不了了,但是你,絕對不許這樣。」

先到這兒,我要去睡覺!


我父母也是從小教育我要找一個蒙古族結婚。至於原因,現在的自己也理解了。

我自小是受蒙授教育,蒙語日常對話到寫文章看小說完全無障礙,並且也覺得身為蒙古族對自己的文化語言文字有一定的了解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如今我雖在海外留學,但並不想就此漂泊在外,還是想找一個和自己一樣的蒙古族結婚,讓自己的孩子也接受民族教育。當然如果遇上愛情的話其他民族、國籍的人我也不會排斥,但我是一定會將讓孩子接受民族教育當做一個先決條件來說的。但是其他民族、國籍的人很可能不會同意這點,所以總歸來說還是找蒙古族人更好。


記得知乎里有個答案說了這麼一故事:

男友東北人,女友廣東人。。。

男友:親愛滴我給你整了一個貂!

女友:吼啊吼啊(拿著菜刀和鍋盆出來了)

男友:你幹啥捏!!!

據說在東北貂皮是只給真愛的,所以男人都要給家裡的女人置備貂皮大衣。

而在溫暖的廣東,廣東妹子據說羽絨服都不太穿,一年四季比基尼。

而廣東妹子眼裡,沒什麼是不能做成美味的菜肴給愛人吃的。。。

我覺得題主家人可能也是擔心這樣的情況吧。。。


簡單來講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我們的父母都是過來人,肯定都知道婚姻絕不是兩個人一拍即合就完事的事情,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它更看重的是雙方家庭的磨合。如果對方是一個與你文化背景迥異,身份差異巨大的家庭里長大的人,那麼無論對你們個人而言還是雙方家庭而言都將會是個巨大的挑戰,這便是他們的擔憂所在。

2,除非是那種已然完全通婚漢化了數代的家庭或者壓根兒就是漢族人改族改(數量也相當可觀)的蒙古家庭以外,父母們另一個比較現實的考量就是會希望能在文化的傳承上能與他們的孫輩保持一致盡量減少隔閡。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在蒙漢混血家庭中長大的絕大多數孩子對自己的蒙古身份認同並不清晰,對其秉承的文化責任也不積極。有的乾脆採取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這種人基本上除了自己在血緣上知道自己與蒙古兩個字有點聯繫以外再無其他。這也是我們父母那一輩人們在經歷過同輩人大規模的通婚後悟到的教訓吧。


我說一下大家沒說過的 無關血統

我更感覺是語言和文化的問題 蒙古族和漢族通婚孩子 會減少民族認同感 心裡會更自覺的靠向強大民族 他們會從母語開始到性格,飲食文化,服裝,游牧文化,蒙醫藥,蒙古藝術,等等丟的一絲不剩或完全不知道。

你和漢族通婚你們的孩子會對漢族不排斥幾代下來會變成徹徹底底的漢族 我知道蒙古族在中國就像一盆清水中一滴墨水 早晚會被這個泱泱大國同化掉 除了漢族龐大的人口更讓我心寒的是同胞們的無知。


我家一直各種多民族混,遠的就不說了,近一百年,有蒙古族媳婦,滿族媳婦,壯族媳婦,苗族媳婦,現在還有白俄媳婦,同樣也有回族女婿,藏族女婿,黎族女婿和美國女婿。

家裡一眾長輩對異族通婚的狀態:挺好,基因覆蓋率低,孩子聰明又好看。

生活習慣上當然有很多問題了,但只要有包容70%+金錢30%,磨合幾年就好了。


小時候我爸曾經說過:「你不找蒙古族就打斷你的狗腿」。去年過年的時候說:「找一個過日子的就行,你喜歡就行。」時代在變,大人的思想也在變。

也有可能是在我爸心目中,我長的特別丑吧。


我父母都是蒙古族,蒙授出身,父親更是蒙語系畢業的。因為陰差陽錯,學了漢語的我成為整個家族裡為數不多一個不懂蒙字的人(害羞,捂臉)。

所以出於遺憾,非常希望未來孩子可以學習蒙語,能夠做一個真真正正的蒙古人,將本民族文化傳承和發揚下去。

我父母對這方面沒有要求,但他們會覺得漢族家庭七大姑八大姨關係處理會比較麻煩,不如本民族的那麼單純。

PS:現在的男票是漢族,確實是得把我的想法告訴他了,比如如果走到最後孩子要念蒙文。當然,如果同意丁克那簡直不能更贊~

還有,不知道是不是從小雙語原因,我無論是英語,蒙語,漢語口語都很棒(驕傲臉)。


蒙古族溝通方便 習俗一樣 各種好 潛意識裡已經是這種想法


第一類,類似於我姨夫,是一名蒙古族校長,姨夫很看中民族文化和民族血統,認為蒙漢通婚血統就不純了,就不是真正的蒙古人了。

第二類,有過前車之鑒,交流上有阻礙,不能完成對民族的認可

第三類,不管蒙漢,就是想孩子在身邊而已,限定在蒙古人,能離多遠呢。

第一類和第三類的感觸真是深,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潔,我目睹誇張的做法


看到題主說媽媽從小給你灌輸這種觀念,比較好奇別人的想法,不知道你自己的想法是什麼樣的呢?但是看語氣我覺得可能是覺得談戀愛對民族方面是沒有區別考慮的吧。

我個人也是內蒙古的,而且情況還複雜點,爸爸是達斡爾族,媽媽是蒙古族,目前在吉隆坡上學,但我一直長久以來的想法就是完成學業之後回去內蒙古生活,結婚對象也會找達斡爾族或者蒙古族的。對於我上面的想法並不是家人的硬性要求,而是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就是我自己最喜歡的、覺得最理想的狀態。

我覺得一個人的民族和從小生長的背景環境是會對他一生都有重大影響的,以我個人來說,血脈的傳承肯定是一方面,我始終覺得祖先的血脈是一代一代傳承在我身體中的珍寶,從古至今千百年,從內到外好幾種不同國籍的人,都會因為相同的血脈而凝聚在一起,這種對血脈的認同感,是與生俱來的。

這種時候肯定就會有人說我:你就是一半達斡爾族一半蒙古族,談何血統純正?是的,我就是兩個民族結合的產物,但我並沒有在達斡爾族同胞面前因為我有一半蒙古血統而扭捏,也沒有在蒙古族同胞面前為自己不是純種蒙古人而自卑。不可否認,是有些蒙古人確實有血統純正之說,以自己是純蒙古為傲,蒙古民族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一個民族,但是我認為血統認同更多的是心理和文化上吧,不是純種就低人一等了?也不見得吧。那我已經是這樣的一個產物,我身份證上的民族雖然寫的是達斡爾族,但兩個民族我都極其熱愛,兩個民族的文化對我也都有影響,渾然一體的東西,怎麼能硬拆開呢?

再擴大一個範圍,蒙古族和達斡爾族都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所以我所追求的認同,也可以說是游牧民族、游牧文化的認同。相近的生活環境賦予了兩個民族相似的生活習慣和文化背景,這也就解釋了我為什麼自己本身不是單一民族的產物卻還是對於結婚對象有民族的執念。

所以綜上,我覺得對於結婚對象民族的要求,不僅僅是從血統純粹的角度出發,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種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的認同感。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吃,漢族人早餐喜歡吃豆漿油條,草原民族早餐喜歡吃炒米奶茶,偶爾為對方換個口味沒問題,但是可以做到一輩子按照對方的飲食習慣來改變自己嗎?兩個人在一起是因為相互認同,為了互相更好而在一起,如果在一起最終變成了互相遷就,那也就失去了當初的本意。

內容冗長,邏輯混亂,望見諒


首先父母都是蒙古族,父親是學了漢文,母親是蒙語教師,我是從小學受漢語教育,學習西方油畫。

從小爸媽都和我說要找一個蒙古族女朋友,要保持蒙族的血統純正,如果找一個漢族女生,連奶奶都不會同意。

既然是少數民族那麼人數是少的,我從小接觸的都是漢族和西方人,很少很少接觸蒙古族女生,而且蒙授教育與漢授教育總是感覺不一樣,思維方式不同,溝通雖然沒有問題,但是真的共同語言很少。

在之前我交到一個漢族女孩子,各方面都很好,漂亮大方,溫柔體貼,但是每次和我說她的朋友被男朋友帶著見到家長她很羨慕,我都一陣心疼,如果我帶她見到父母一定不會同意,她會受傷,總是打著哈哈一帶而過,就是這樣拖著,慢慢的出現了裂痕,分手了,真的很難過

也與父母談過,愛情與家族到底哪個重要,母親的回答是家族…

一方面是父母家庭另一方面是愛情幸福,真的很難,我與題主遇到的是一樣的問題,真的求解惑…


我是一名蒙古族。家裡人 和我。都有共同的想法。就是以後跟同民族的人結婚。並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給自己的民族獻微波的力量


可能因為遇到載歌載舞的局

你會覺得親切 而不是尷尬

可能是因為煮羊肉時

你只想放鹽 而不是想放些別的佐料


hmmm 我是內蒙的蒙古族,從小接受蒙語授課的那種,父母也都是蒙古族,往上三代都是純蒙古族,但我姑夫是漢族的,每次過年去看望爺爺奶奶時,一大家子坐在一起拿蒙語交流談天說笑,只有姑夫一人沉默著,除了姑姑,奶奶和我爸偶爾也會拿漢語跟他交流幾句,有點心疼…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