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後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做關於後媽社會問題的調查,想在知乎上問一下大家的親身經歷。一、家庭基本信息(可量化的信息):

a1、基本信息:現在的年齡、成為後媽時的年齡、婚姻次數。

a2、繼子女基本信息:繼子女現在的年齡、繼子女性別。

a3、後媽進入家庭的方式(正常二次婚配、傳統續弦、第三者上位)、

家庭孩子情況(是否帶著自己的孩子進入新家庭、進入新家

庭後是否生育新的孩子)。

a4、後媽與繼子女關係如何(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a二、主要問題:

a1、自我認同情況:成為後媽的原因,進入新家庭

後生活如何,與家庭各成員關係如何,有什麼困難和煩惱,現階段的

生活狀態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期待狀況,如何看待後媽這個群體……

a2、後媽的家庭認同情況:家庭中繼子女、丈夫對於自己以及後媽這

個群體的認知與態度。家庭關係和睦的,自己、繼子女、丈夫這三方

的相處模式存在何種特點(即相處融洽的原因);家庭關係不睦的,

存在何種問題?原因是什麼?繼子女與自己關係如何?繼子女對自己

的觀點如何形成?丈夫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以及處事態度……

a還可以進一步了解一下自己的父母、公婆以及其他親戚對自己以及後

媽這個群體的認知與態度。


我和我先生都是二婚。我有女兒跟爸爸,他有兒子跟他。我們都是因為對方出軌離婚。在他兒子五歲的時候我們經朋友介紹相識相愛。至今三年。同居(和兒子,公婆一起)一年,打算明年結婚。你問我當後媽什麼感覺?怕別人懷疑我對孩子的愛。怕教育不好孩子,別人認為沒盡心。就是帶孩子出去玩,被蚊子咬個包,都十分自責……那是早期的想法。現在,我只當他是我兒子。如果我女兒在我身邊,我也只能做到這樣。對得起良心,並且希望老天爺看到,讓我女兒的後媽和我這個後媽一樣就好。


24時我成了兩個孩子的後媽,大女兒13兒子11,他們的親媽因為心臟病離世,我進這個家以前由奶奶和親戚照管上學,我和他們的爸爸在建築工地上認識,放暑假時爸爸帶他們到城裡的工地上小住,認為我們三玩得攏就把我找回來當了孩的後媽,到今已經23年了。

今天看到這個題目我想把有些沒有對兩個孩子說的話在這裡說說:

剛照顧你們的時候,早上放學只能捧碗稀飯就藕片喝,那時的觀念認為一日三餐有吃的就行,看看現在的孩子,對不起!當時我懷孕也正需要營養,也是稀飯就鹹菜,不懂啊!穿戴方面也很節儉,有次女兒問剛從城裡回來進門的爸爸要雙膠鞋,爸爸心情不好吼了她一句就進房間找我,對不起!我沒有立刻出來安慰你!你應該特別委屈。過段時間你的生日我不知道,還是聽你同學說老師在班裡為你過生日了,說你沒有媽媽很可憐!沒媽的孩子確實是可憐!有一年我讓兒子中午放學去給親媽燒祭日紙,你猶豫著不敢不去,你一個人到墳地肯定凄涼害怕,爸爸不在家,我在家帶幼小的妹妹,我只顧著完成這件事沒有顧及你的感受,對不起!最對不起的一次是你去參加數學競賽,全學校兩個名額,老師陪你去的時候路過家門,你進來拿東西我送出去也沒有跟老師交流,由於沒有關心害得你的名額被別人頂替。還有因為家裡做小生意跟別人的瓜葛,你們看到了一些聽到了一些,我和爸爸吵架你們也看到了一兩次,是不是讓你們擔驚受怕了?後來你們讀大學,再後來成家,雖然磕磕碰碰,神靈保佑,現在都能過自己的小日子,我稍稍安心了些。我無法代替你們的媽媽,只能以家人身份考慮對待,特別是我的親生女兒你們的小妹妹長大了,遇到事情我就想如果你們的事情放在她身上我會怎麼做,我的思想境界也只能是:為了家庭和睦,你們安妥了你爸爸就安心,如果你爸爸不安心我也沒好日子過。對於你們我永遠是愧疚的,你們現在對我的好對我的尊重我是誠惶誠恐受著的,唯願你們一生平安,你們的孩子孝順有出息。我老了不會給你們添麻煩,你們沒有必要為我承擔責任。有人問我:這麼多年後悔過嗎?我說從來沒有過,反而覺得沾光了,白白得到兩個孩子的好。最後,還要說句對不起!如果從頭開始,我會做得更好。


婚姻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的,各有各的難處,各有各的幸福!


我是老公老婆去世後和他在一起然後結婚了,個人認為,後媽才是弱勢群體,被嚴重妖魔化


想要一個重組家庭和諧,取決於這個家庭里的人怎麼處理,我和他都是二婚,他有一個兒子,嫁他之前明確和我表示孩子親媽不會再來插足和涉及以後的生活。但事實都是相反的,你沒有辦法真當自己親生的來教育,畢竟人家又不是沒親媽,你只能儘力保持客氣,看著熊孩子一天天的任性妄為起來。你還必須承受他有心無心的說知道不是你生的,你不會對孩子好的之類的話。其中的酸楚真的是沒法言明,我不會讓你兒子受委屈,但是我也不會讓自己和孩子受委屈。自認不曾做過對不起他和他家人的事,剛剛孩子跑來和我說,隔壁的嬸嬸說後媽都是壞人。我問孩子那你覺得我壞不壞?孩子說,你去問嬸嬸啊。很好,這一家子的教育真是沒話說,原本是想為了孩子死忍的,忽然覺得堅持不下去了。


不知道吧,應該是難做的


推薦閱讀:

TAG:婚姻 | 家庭 | 社會 | 情感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