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作用在當今國內城市中是不是不可替代的,為什麼?

港口大陸並不缺,經濟金融上海也是國際都市,現在海淘盛行也沒覺得港貨有多大吸引力,那麼香港將來是否還能在世界大城市中繼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還能延續地位靠的是什麼,如果不能又是因為什麼?


今天的香港是一個可以(在網路之外)公開探討共產主義運動具體方案的大陸城市,是一個可以根據共產主義基本原理評述時事、質疑時政的城市。

雖然這和行動距離很遠,雖然香港依然是一個國家支持的壟斷寡頭統治的地方,但這一點點自由依然非常重要,依然不可替代——自詡的「共產主義者」如果總是到了失勢後才想起民主自由的重要性,如果「共產主義戰士」要到出版回憶錄的時候才記得言論自由的好處。那共產主義運動將永遠是泡影。(前宣傳部長鄧XX的回憶錄在內地只能是「徵求意見稿」,在香港才能正式出版)

摘幾段香港托派的文件,不代表我完全同意他們的觀點。但真共產主義者必須喜歡暢所欲言,必須允許別人也來討論時政,討論共產主義。否則沒準下一個被閉嘴的就是你:

香港目前局勢與我們的任務(1977年4月10日)

其他的參考讀物:

一個托派青年在香港

加入托派40年信奉極端主義

以及我另一個關於香港的回答:

如何說服香港人支持中央關於選舉問題的決定?


補個圖

---------------------------------------------------

瘦死駱駝比馬大。不過很多曾經獨一無二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或被弱化。

香港未來取決於香港自己。打個不恰當比方,甲公司收購乙公司,乙公司的某產品或研發能力很強。甲公司理性做法是追加投入做強乙公司的優勢。如果乙公司老員工一根筋兒跟新東家對著干,內耗。而甲公司又由於協議等原因沒法開掉他們,這種內耗成本過高的話,甲公司完全可能重新投入一個新的產品或研發中心。走到這一步,一定意義上併購是不成功的。中國收回香港,香港沒落,中央臉上一樣也不好看。之前的政策主觀上也是可勁兒優待偏向香港,可惜…

再造一顆東方之珠成本很高,但如果沒有辦法的話,舉國之力搞也不是太難的事兒。畢竟上廣深已經不是土坷垃了,只要再細細雕琢就好了。

拿破崙老爹是科西嘉獨立的科獨分子。拿破崙到法國念念書,視野就不一樣,格局就不一樣。幹嘛要獨立,繼續做周旋列強之間,做不附庸法國就得附庸義大利的形式獨立的小國?於是他成了法國之王。香港背靠未來全球最大的市場,同文同種,借人之力好好發展自己,前景無限光明。可惜有些蠢人總用一個愚蠢的角度看問題。北京上海的流動人口不知道比香港多到哪裡去了,北京上海人有些也抱怨外地人搶佔他們的機會,但是總體上都是提高自己競爭力吧。但是香港…看過一張圖,水果攤小販貼出告示,不賣內地人。這就是傳說中的跟錢過不去,眼界大開。大陸遊客要是像在香港那樣瘋狂採購,北京上海的小業主能笑瘋了吧。

所以很多問題就是這些人讀書太少,想的太多。

多扯一句,維吾爾族曾經就是商業民族。現在邊境貿易這麼火,維族人和中亞國家有宗教、習俗上的親近性,結果生意讓回族人做了。嗯,要保持民族傳統,不學漢語。中國這麼大市場,漢人還在拚命學英語俄語日語韓語,你們這樣任性真的好嗎?

某些香港人和某些維族人是一類人,而香港其實有比新疆多得多的機會。香港的命運就在香港人手裡,被慢慢替代還是再造輝煌很大程度只在香港人民的一念之間。照目前情況看,不樂觀吧。


不可代替的洗錢中心

另外他還有一個隱藏的功能,這個功能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時期都被激活過,這個功能無法替代,不信你問問國父孫中山大大對香港的評價


對於遊戲玩家來說,香港有著各種各樣便宜的港版遊戲,GTA之類的大作不用擔心審核,很多還帶中文,購買方便。所以香港是不能被其他城市替代的


以前,大陸需要一個窗口來看世界,這個窗口就是香港。

現在,世界需要一個窗口來看中國,這個窗口也是香港。


香港不是沒有危機,諸位推崇香港的對香港的自由經濟,法治很推崇,對香港的金融實力很放心。

某種程度上這是對的。這些也是香港的核心競爭力。也是香港領先內地的地方。

但是這種優勢能否長久保持並不是確定的答案,而是有變數的。一方面是中國大陸的進步程度,是不確定的。沒人能在十年前預測到今天的中國大陸的景象。同樣,對未來十年的預測也是一種算命。未來十年,大陸法治和自由經濟的大幅進步也是一種可能。不敢說一定,但一定是一種可能。

另一方面,也是比較明顯的就是,香港是否能保持住現有優勢,特別是在貧富分化加劇的時代。法治是否能夠 長久,這批以破壞法治而民粹化的太陽傘將來是否還能延續上一輩的做法,也很難說。香港年輕人做的其實就是在破壞香港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在破壞他們的未來。這個問題,樂觀的有,悲觀的也有。李嘉誠也在用腳說話。

此外,實體經濟不強的香港,可以短時間燦如繁花,也可能瞬間崩塌。而且香港也不是一個創新中心,講創新和創業,不知道有多少人會選擇香港,反倒是中國大陸機會更多。香港有其強項,但也不可被誇大。尤其是處理陸港矛盾跛腳,內部貧富分化的香港。前途和未來不是那麼確定,李嘉誠同志可能是對的。

我猜,以現在的趨勢看,十年或者十五年之內,大陸城市取代香港是分分鐘的事。除非香港社會有本質性變革。


法治。

很多中外貿易合同規定一旦發生糾紛,向香港法院提起訴訟。

我有個財經老師在課堂上提醒過,為什麼世界一線金融中心是紐約、倫敦、香港和新加坡,而巴黎、法蘭克福、東京只能屈居二線?他的答案是在商務實踐上,英美法系要優於大陸法系。(我對法律不了解,此段純搬運)

所以從法治的角度看,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穩穩的。


香港目前仍然是大中華地區第一城市,僅指目前。97回歸時,香港的gdp相當於大陸的七分之一,14年,只有三十分之一。香港早已不是四小龍時期的香港,經濟方面很大一部分依賴大陸遊客的旅遊,我記得一個在旺角商場上班的打工仔的獨白:"大陸的遊客因為佔中等事件,來港旅遊的人少了很多,我不知道香港抵觸大陸有什麼好的,如果沒人來購物,我將失去這份工作。"個人認為香港在往後一段時間還會在國際大城市中繼續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不過會逐漸下降,隨著2020年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更會越發的讓人遺忘。曾經的紐倫港將成為歷史,什麼亞洲四小龍,什麼佔中,只會成為人們的談資罷了。個人看法,歡迎補充。。


香港連續第21年蟬聯世界最自由經濟體,中國大陸排第139

截止2014年10月,香港仍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上海(即使有了自貿區)排第20

以上兩項,對於法治及經濟制度的依賴太強,中國內地在保持政府執政觀念、法律體系及經濟方針大體不變的情況下,根本無法跟香港競爭(吸引外資就要經濟自由,經濟自由了本國企業必受打擊)。當然,可以把上海划出去使其成為第三個特別行政區,可是既然有香港又為何要這麼麻煩呢?誰敢擔保把上海划出去之後,上海跟內地的矛盾關係不會變得現在香港跟內地這樣?


總的來說,香港是世界主流圈子裡的,中國還不算。


高票的一堆聲音,沉浸在西式民主的優越感中,認為西方乾兒子就代表了世界的未來。所以沒有西式民主法紀的國家就永遠不會超過,因為根不正苗不紅啊。

我也沒能力去預測未來怎樣,但是從人民的胸懷來說,未來我們會更好。特別是跟知友們在一起,中國有這麼一群人還怕什麼。


*

未來的競爭,不再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而是城市群與城市群之間的競爭。

*

類似的問題我回答過了 廣州在未來會跌出一線城市的範圍嗎? - free born 的回答

珠三角是紐約、東京、倫敦之後的世界第四大城市群,這不是在比GDP,而是軟實力、綜合實力,珠三角城市群因為港澳的法治獨特性其屬性在世界上都獨此一例,再加上深厚悠遠的全球貿易歷史積累了超級多的海外財團,所以一直在全球產業鏈的分工上佔據著上游(香港)、中游(廣深)、下游(佛山東莞中山等),再加上澳門做特色補充,是一個完整的經濟體。

好吧,再說多點;

硬體上:香港的資本、財團在亞洲也就僅次於東京,軟體上:香港的法治、國際化、人才也是世界前三。大陸在法治不改、報禁不開的前提下,未來很長時間沒有城市具備香港的國際競爭力。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單打獨鬥的城市已日漸式微,只有整合城市群的門戶城市能夠加入國際分工。香港與東京是跟紐約、倫敦佔據國際上游,北上廣深只是國際中下游,深圳勉強中游,從中游到上游的升級可不是賣襪子積累那麼簡單,需要制度、法治、技術等等方方面面的條件。

舉個通俗的栗子:下中上游的城市升級難度就像一家企業里 打工仔到經理或區域主管,再到總經理或CEO的分別。有多少個經理才出一個CEO?從經理升到CEO就不是你靠業績去累計的問題了,你的性格、謀略、眼光等等。不具備這些,就是管分店的,幸運的話最多當個「百日皇帝」,被人調調匯率就養肥了吃了。

大陸的一些偽經濟學家總忽悠無知平民膨脹「大國意識」,什麼GDP、什麼上海取代香港之類,純屬自我陶醉,且不談法治和科技的落後了。你有幾家企業在國際上有成功的併購?盈利了多少?有幾家企業在全球掌控多少資產?每年有多少投資?有幾家企業在全球有定價權?有什麼全球經濟分工里只有你能做別人做不了的?都沒有,那不仍是個胖一點的區域經理嘛。

香港僅潮汕商幫在全球控制的資本比上海GDP還多數倍,你怎麼取代他?香港是定義國內一線城市的城市,你只能跟著他到國際上去玩,好好跳出井底看世界。

————————————

增補:對於反對的聲音,我是希望看到有深度、獨特的見解,簡單粗暴的罵人和反對毫無意義,請自覺繞邊。我不是來求贊的,我樂意與平和又有思想的人討論。

但如果你認為自己對這個話題沒研究,就不要來下主觀結論被碾壓了。沒意義。


為了收回台灣,香港一定要繁榮。


取代的意思是take place of 也就意味著一個地區的消亡,同時被另外一個地區所替代。

長期而言,香港的特殊優勢必然相對消失,慢慢無縫融入珠三角經濟圈,同時深圳 廣州 香港的差距也必然越來越小。

這裡可能要根據時間線索來推斷。

因為香港的發展繁榮也就是自從《南京條約》後近一百七十年的事情,它的發展離不開中國這一百七十年來特殊的歷史狀況:中國內陸在清朝時期自我封閉,民國時期戰亂紛飛,共和國成立後外國封鎖。

但是今天不一樣了,中國回到了經濟開放的正常化局面,換一句話說,中國內陸地區經濟必然復甦,香港的特殊地位必然會逐漸消失。

(所謂正常化局面,可參照唐宋元明時期)


我覺得面子大於里子,但是人還是很重視這個面子。

有面子省麻煩而已。


讀書太少,想得太多。

我的回答是,遲早會被代替。

老爸是港人,幾年來一直與那邊的親戚交流時都這麼覺得。

更別提我還有個表哥參加了之前的XX行動【沒錯就是推倒老人圍攻母女的那個】,真是...腦子被狗日了嗎......微醺。

摺疊我吧(???_????)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