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加熱薩村的人為什麼不搬出來到鎮上居住?

看來《登天之路-西藏開山大運輸》突然覺得很難已理解,或許是生活在現在社會覺得這很不可思議,難道就非得住在那山谷里么?遷居出來到鎮上居住不好么?歷史上我國有哪些大量遷徙,原因又是什麼?


【多圖、啰嗦預警】且聽我慢慢道來,沒耐心請直接拖到底看答案。

----------------------------------------------------------我是分割線------------------------------------------------------------------

2014年11月底,陪同央視某紀錄片拍攝,從林芝老排龍鄉進入雅魯藏布大峽谷(以下簡稱大峽谷),開始往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扎曲村(隸屬於林芝縣)徒步。紀錄片拍攝所需的機器設備等,都由當地宣傳部提前聯繫背夫嚮導幫助,背夫大多是來自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兩岸相望的兩個村子:扎曲村和門仲村的門巴族,同行的還有林芝小有名氣的嚮導西繞大叔。

圖為2014年11月26日,我與攝製組一行人在林芝老排龍鄉

大峽谷里的扎曲村和門仲村,與NHK紀錄片《登天之路—西藏開山大運輸》中的加熱薩村同在大峽谷核心區,扎曲村和門仲村屬於林芝縣更章鄉,一個以門巴族、珞巴族為主的鄉;加熱薩村屬於墨脫縣加熱薩鄉。

扎曲村和門仲村居民基本全是門巴族,也有少數藏族,這與《西藏開山大運輸》中的加熱薩村相似。並且,扎曲、門仲兩村,距離加熱薩村也很近,當然這個距離值得是大峽谷中的徒步距離,一個熟悉路況的當地門巴族,從加熱薩村走到扎曲、門仲村,也要將近一個月。因為生活區域、生活環境基本相同,我在徒步至扎曲村的過程中也和門巴背夫們聊了很多,此處以扎曲村、門仲村為例,說明加熱薩村的人們為何願居深山,而不搬出來。

老排龍至扎曲村的徒步路線從318國道老排龍鄉開始,過了帕隆藏布上的一座纏滿經幡的橋後,順著江邊山路,一直往峽谷深處走,兩天就能到舉世聞名的雅魯藏布大拐彎了。當地的門巴族,只需一天。

圖為老排龍鄉318國道邊的鐵橋,平日里是由林業部門嚴格管控的。橋下的江即帕隆藏布。

剛開始順著帕隆藏布的山路,還很開闊,走起來完全沒有問題。圖為攝製組的製片妹子,嫩嫩的90後白羊座哦~

徒步約一個多小時後,在江邊的樹木中出現了一個水利觀測站,這是最後一個有人煙的地方。觀測站里的工作人員也常年住在這裡,就像大峽谷深處的門巴族居民一樣。

一路上會遇到三座這樣的木板弔橋,分別被稱為一橋、二橋和三橋,很長,走到中間時橋會開始劇烈晃動,後面有兩座橋因為年久失修,甚至會有木板斷裂,直接可以看到下面的江水。而峽谷深處的居民們,每天都在走這樣的路。圖為90後嫩妹子製片,背著將近40斤的背包。

一路上基本都是這樣兩邊是懸崖峭壁的路,後面還有比這個更危險的。而當地門巴族穿著軍膠(勞保店那種軍用膠鞋),幾個箭步就過去了。

還有很多時候沒有路,是直接走在塌方帶上。穿越塌方帶之前,要先仔細聽和觀察,為的是防止被小落石擊中。這樣的高度,被很小的落石擊中後果都不堪設想。圖為90後嫩妹子製片穿越第一片塌方帶。

寬廣深邃的帕隆藏布~圖為嫩妹子製片快步走~~~

第一天徒步結束,僅走了一半兒,因為攝製組的器材很多,路上還要時不時停下來拍攝。天黑前到達一處在建的木板房,門窗都沒有,有些人在外面搭帳篷,有些人直接在木板房裡鑽睡袋。右二為穿越大峽谷的傳奇嚮導西繞大叔,三位藏族嚮導在捏糌粑,綠色袋子里是近一周要吃的糌粑粉。他們還會隨身帶藏香豬肉和辣椒水,全都是高能食物。

宿營一晚後,第二天的行程開始。剛過二橋就要穿越全程最大的塌方區,碎石、岩塊、斷木就在腳下,隨處可見。出發前,老排龍鄉的林業部門人員說這段路連當地人都很難走。圖為門巴族背夫小哥,幫助我們過這塊隨時可能有石頭砸下的死亡區域。大約兩小時後,we made it. 完全不比《西藏開山大運輸》里的路容易。

這是二橋,腐壞、斷裂的木板早已掉入雅魯藏布江(對,不是帕隆藏布了),兩邊的鐵絲護欄也有很多斷裂處。最為危險的其實是木板上結的霜,肉眼看不到,一旦在兩三百米長的弔橋上踩到霜,很容易翻下橋。again,扎曲村和門仲村的人們,已經對這樣的路再熟悉不過。

這是我拍到的最危險的一段路(當然還有更危險的),兩腳寬,要注意腳下也要隨時注意背包,因為如果背包碰到山壁,反作用力很可能把自己推下懸崖,在雅魯藏布江中暢遊,直到印度…當地門巴族時常會背著生活用品、家用電器甚至牲畜,往來於這樣的路上。

第二天快天黑時,走到了扎曲村與門仲村的岔路口,過一座橋就到門仲村,而扎曲村還需走很長一段山路,約兩小時左右。而對於扎曲村和門仲村的人們,這段路僅僅意味著兩村人互相串門兒而已。

第二天太陽落山前,我們到達此行目的地扎曲村,看到了舉世聞名的雅魯藏布大拐彎,大拐彎對面就是門仲村。夜晚可以看到對面門仲村的燈火,但要去這個「鄰村」串門兒,就是另一個概念了。

扎曲村的村民已經於幾個月之內陸陸續續搬出去了,由政府統一安置在老排龍鄉和更章鄉,因為道路危險,生活不便。我們到扎曲村時,只剩這一戶人還在,女主人是藏族,男主人是門巴族。他們還沒有搬出去,是因為想再接待極少數徒步進來的背包客,賺些錢。

村裡很多房子都門窗緊鎖,往屋裡望,沒拿走的鍋碗瓢盆有些還在,彷彿可以嗅到主人從前生活的痕迹。圖為一棟門窗緊閉的房子,門口有一個大大的轉經筒。

因為峽谷內海拔低,村子四周幾乎永遠都是雲霧繚繞,常下雨。但氣候溫暖濕潤,這是11月底,我們可以穿短褲。

這裡的山泉可以用樹葉接著喝,肚子不會有任何不適。

扎曲村正對著的,就是加拉白壘峰。雖然不是林芝最高,但真的比南迦巴瓦漂亮。

在扎曲村拍攝三天後,我們原路返回。又兩天後,重新踏上老排龍鄉318國道真實的地面。-------------------------------------------------------答案分割線---------------------------------------------------------------------

2015年3月7日,雅魯藏布大拐彎的扎曲村、門仲村裡的最後一戶門巴族居民鎖好門窗,搬出世代居住的村子,因為當地政府為他們找到了「更好的」安置地。從扎曲村出來的路上,我一直在問同行的門巴族背夫,他們為什麼不搬出來住。他們的答案是,因為自祖輩從不丹國走到這裡至今,他們已經在大峽谷中生活了幾百年,他們喜歡這裡。

平整的土地和熱鬧的城鎮對我們來說儘管真實,但對於峽谷里的居民來講,大峽谷才是他們的家。門巴背夫說,鎖好門窗就是因為以後還要經常回來。


推薦閱讀:

味博士:藏民為什麼不惜一輩子磕長頭,也要匍匐去朝聖
去西藏旅遊如何預防高原反應?

TAG:西藏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