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判斷底線時,總是要陷入長久的思考,該怎麼克服?
比如別人向你借衣服穿,可是你很喜歡不想借,但是又怕別人對你印象不好。就會思考是喜歡深一些,還是印象重要一些;以及做出選擇後要面對的一系列問題。於是就會短暫的不知所措,如果時間不允許可能就會做出懊惱的決定。
這麼一說,好像真的是權衡的問題。可是底線去哪了?底線是感覺,還是有一個成文的標準呢?
底線都是可以調的。
比如那天那個彗星,在太陽系裡飛來飛去,抖著腿,見了小藍星星就上去搔一把。
所到之處一片罵聲,感覺都忍不了了。「弄死它嗎」「弄死它」。
但是它不還是活到現在了嗎,每隔70年過來搔一把。
因為每次覺得這件事哐一聲到底線了,必須得動手了,大家都會想起霍金的忠告:不要惹那些不認真轉圈的星。
所以也就算了,不就是過日子嗎。看看霍金的下場,值得嗎。
底線是個什麼東西,底線都是可以調的。
底線都是現砌的。
往往是事到臨頭,手忙腳亂地碼起一條底線。
大林那會臉色慘白,在屋子裡走來走去。你以為他是在準備謀略,炮二平五馬二進三車一平二,其實他只是想睡覺,希望這些事睡醒一覺就會像蕁麻疹一樣平息了。
將軍們都在別墅門外面面相覷,想問怎麼辦。但是沒人敢問,畢竟底線是可以調的,大林的底線不太好摸。
但是怎麼辦。
還是得等大林自己調整好,這天他調整好了,拍拍喇叭開始喊話,「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經無路可退……」
也就是說,他終於砌好了一條底線。
所以說不要太糾結底線什麼的。聽自己當時的決定就行了。
就我個人經驗,需要思考的都不是底線,只是權衡。
在不知道自己底線的時候,我一般先人後己。衣服借出去了,發現自己心痛肉疼屁股痛各種疼,然後就知道,下次這衣服不能借。
原因無他:1、自己的三觀不明確,立場自然不堅定;2、思考無非是衡量 堅持底線和衝破底線 的「成本」孰大孰小?
「兩害相遇取其輕」,這是一場博弈論。
主要是沒經驗,以後慢慢會懂的。
我現在個人覺得,沒有到我毫不遲疑大喊一聲草,然後一腳蹬在對方肚子上。那都不叫被觸及底線。
其實你是能忍的,只是缺少一個目的,一個放低身段的理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對別人其實也不圖什麼,心裡對於是別人過分還是自己小氣也很清楚,只是覺得這裡不應該用這套標準來行動,所以你需要一個無限拉低底線的理由和目的,有了目的自然就不會再遲疑。我以前也有過這樣的困擾,我選擇看看自己可以無原則到什麼地步,別人誇我待人很好讓我有成就感,因為我發現在很多無理的要求之下我依然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去「寬以待人」。現在,當然已經不是這樣啦,我只是覺得沒意義,而且我也已經知道了自己並非度量不夠,我只是需要一定的姿態,在一定的原則下我會批評別人,會拒絕別人,會選擇與什麼樣的人深交,與什麼樣的人保持陌生。
人生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不要什麼,你也沒辦法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東西。
閑的時候,假設50-100個你覺得以前做得不好,會感到懊悔的場景,想好底線。
然後再遇到的時候就按預案處理。如果結果還是不好,那就修改預案,下一次再評估效果。
專業高效,有備無患。底線這東西,要麼水漲船高,要麼每況愈下。
樓主說得好深奧 不就是像我一樣不擅拒絕的人么。。
我覺得吧,很多事情,不是有了底線之後你才不妥協,是因為這件事你絕對不會妥協,然後這個點就是你的「底線」。
旁的就是利益權衡相關的了。不太同意最高票的答案。我覺得樓主的問題是沒有確立自己的價值觀,如果確定了,題主就不會糾結猶豫了。而最高票答案很明顯是一個已經有了一定自己價值觀的人。
在我看來沒有什麼底線,這就是一個價值觀的取向問題。你選擇做什麼樣的人,你選擇怎麼樣處理與他人的關係,這些
當你聽到別人的要求,你連思考也不需要直接本能反應出來的拒絕,這才叫真正的底線。比如有人問你借老婆,一個意思。
底線和道德一樣,可降不可升;適應社會固然重要,但這是別人的;守住原則固然艱難,但這才是自己的。但是樓主你之所以衡量,只怕別人還沒有涉及到你的底線。每隔一段時間給自己一個任務,確立一條自己死也不會讓別人踐踏的底線,慢慢的,你就會變得更加有自己判斷能力和反應。真的,一個人有幾個原則,不容易的。
這也叫底線?底線是對人的給你老闆,或者是給你女朋友穿,你就不會考慮了。
其實底線並非最大容忍度,比如說你可以告訴別人毛絨小熊是你的底線,「誰他媽都別想惹我的小熊」,然後適當時機發作一下。這樣的好處是:1這樣一個含義模糊的「底線」,讓人沒法採取「只要不觸及底線就可以」段利(qin)益(fan)最大化策略。2有機會在不觸及他人利益(衝突擴大化的可能性小)的情況下表明「我是一個有脾氣的人哦」,從而使他人在與你來往的時候有所考慮。以上,手機打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