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無我,那輪迴理論的意義在哪裡?

我的幻象,本就是五蘊和合,那麼既然我是虛幻,輪迴的是什麼東西?只是眼耳鼻舌身意中的意識?在無數次的輪迴中,識本身也換血過好多次,名色,六入也大相徑庭,在這基礎上,根本沒有什麼東西是在永恆流轉的,那稱之為輪迴到底還有什麼意義?為什麼說輪迴的時候會強調「我」,而其他時候,又說無我?


一、輪迴沒有意義,輪迴只是因為不能舍斷{無明}導致的結果罷了,緣起法就是分析為什麼無明導致輪迴;

二、關於無我Anatta

從巴利語和梵語的詞源來看,無我和非我,都是一個詞 Anatta (不是an + 我atta),an表示否定;

當佛陀說Anatta的時候,atta並不是指代「我這個人」 而是指 「真我」、「常我」、「樂我」、「不變異的我」,不然的話,就是沒有「如理作意」。

中部2經/一切煩惱經(根本法門品[1])(莊春江譯)

以不應該被作意的法之作意,以應該被作意的法之不作意而未生起的煩惱生起,已生起的煩惱增大。

他這樣不如理作意
『我過去世存在嗎?我過去世不存在嗎?我過去世是什麼呢?我過去世的情形如何呢?我過去世曾經是什麼,[後來]又變成什麼?
未來世存在嗎?我未來世不存在嗎?我未來世會是什麼呢?我未來世的情形如何呢?我未來世會是什麼,[以後]又變成什麼?』或者,他現在內心對現在世有疑惑:
『我存在嗎?我不存在嗎?我是什麼?我的情形如何?這眾生從何而來,將往何去?』

  當他這麼不如理作意時,六種見的某個見生起
『有我的真我』之見會真實、堅固地生起,或者,
『沒有我的真我』之見會真實、堅固地生起,或者,
『我就以真我認知真我』之見會真實、堅固地生起,或者,
『我就以真我認知非真我』之見會真實、堅固地生起,或者,
『我就以非真我認知真我』之見會真實、堅固地生起,抑或有這樣的見:
『這個說話的、能感受之我的真我到處經驗善、惡業的果報,而這個我的真我是常的、堅固的、常恆的、不變易法,它將正如等同常恆那樣存續。

比丘們!這惡見被稱為:叢林之見;荒漠之見;歪曲之見;動搖之見;束縛之見。
比丘們!被見之束縛所束縛,未受教導的一般人不從生、老、死、愁、悲、苦、憂、絕望被釋放,我說:『他不從苦被釋放。』

對Anatta(無我、非我、不是我)的理解,很多人會認為佛陀是在說:

【{色受想行識} {眼耳鼻舌身意} {色聲香味觸法} 具有不是我的性質】

我的理解是佛陀告訴我們,無我就是應該持有這樣的態度:

不把 {色受想行識} {眼耳鼻舌身意} {色聲香味觸法} 當作是恆常的、樂的、不苦的、不變異的、不消散的、可愛的、安穩的,應該如實了知它們是非恆常的、會變異的、苦的、不可愛的、不安穩的。

所以,anatta其實是在面對五取蘊、思考五取蘊的時候,採取的 「正知」 「正念」,是一個具體的禪修動作,通過不斷的進行這種anatta訓練,目的是舍斷渴愛、舍斷依著、舍斷苦,最後從苦解脫。

相應部12相應66經/探查經(因緣相應/因緣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比丘們!凡現在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認為在此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為常的、樂的、我、無病、安穩者,他們養育渴愛;凡養育渴愛者,他們養育依著;凡養育依著者,他們養育苦;凡養育苦者,他們不從生、老、死、愁、悲、苦、憂、絕望脫離,我說:『他們不從苦脫離。』
中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比丘們!凡現在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認為在此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為無常的、苦的、無我的、病的、恐怖的者,他們舍斷渴愛;凡舍斷渴愛者,他們舍斷依著;凡舍斷依著者,他們舍斷苦;凡舍斷苦者,他們從生、老、死、愁、悲、苦、憂、絕望脫離,我說:『他們從苦脫離。』
中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如果要對從苦解脫者的心理予以描述,應該是這樣:

SN.12.32 黑齒經
有這三受,哪三個呢?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學友!這三受是無常的,知道了「凡無常者都是苦的」,就不在那些受上現起歡喜。


「我的幻象,本就是五蘊和合」

----對的!

「那麼既然我是虛幻,輪迴的是什麼東西?」

----輪迴本身也是虛幻的!為了滅」我「而存在」輪迴「,不是為了有」我「而存在「輪迴」!

「只是眼耳鼻舌身意中的意識?在無數次的輪迴中,識本身也換血過好多次,名色,六入也大相徑庭,在這基礎上,根本沒有什麼東西是在永恆流轉的,那稱之為輪迴到底還有什麼意義?」

----人死之時、表面上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統統死滅,但更根本的阿賴耶識未滅,阿賴耶識猶如留下的種子、會在空中再次生根發芽,產生新的眼耳鼻舌身意。

「為什麼說輪迴的時候會強調『我』,而其他時候,又說無我?」

----因為眾生說有「我」,所以強調有「輪迴」!如果眾生說無「我」,那就不說「輪迴」了!在無我中說輪迴,是顛倒說!所以知識分子研究佛學終究害人害己,因為長的是知識、而不是智力!

總之,記住一點:輪迴是為了滅「我」,而不是造「我」!


這個問題,我以往的答案中提過好幾次了。希望題主在邀請前,最好先搜一下相關的回答。我再換個意思重複一遍吧。

輪迴的是識。《解深密經》所說的阿陀那,印順指的末那,太虛指的第八識,就是輪迴主體。

打比方說,一個水滴就是一個我。但水滴並沒有固定的形態和大小,這就是「補特伽羅無我」。水成雲致雨的循環過程就好比輪迴。說「一個」,只是假名安立。

大體是這個意思,詳情請看《解深密經》。


你是虛幻的?那你為什麼還吃飯?睡覺?痛了還要哭?高興了還笑?你能吃能睡,能哭能笑,能痛能樂,能憤怒能貪婪,能嫉妒能嗔恨,也能做好事,能也做壞事,憑什麼說你是幻象呢?

五蘊中的每一蘊你都不缺,怎麼能說你是幻象呢?

「我」不是由五蘊和合,沒有五蘊絕大多數人一樣會執著於「有我」,因為「我」是依五蘊和合而生出的概念,有一個概念叫「我」,也叫me,還叫I,當然除了英文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稱呼,但這只是概念,因為有五蘊,對這個物質世界有所感而後有所作為,有所響應,因而覺得有一個「我」在五蘊之後去感,就是因為有這份執著才有了輪迴,沒有這份執著,就沒有輪迴,所以有輪迴時就一定「有我」,沒有輪迴就一定要證得「無我」——當你的六根接觸六塵,不再起六識,心在此刻止,而後起觀,輪迴被斬斷,停止,此時會在觀察到沒有一個物質形態的「我」存在,但是這個非物質開態的「無我相」狀態依然能夠感知。所以釋迦牟尼佛才說要「守護六根」,而「愚痴無聞凡夫眼根見色,執受相,執受隨形好,任彼眼根趣向不律儀。執受住,世間貪、憂、惡不善法,以漏其心。」則在輪迴中執著沉淪。

也就是說,不管輪迴有沒有意義,如果你執著於有我,沒有守護六根,就一定會進入輪迴,這不是意義能夠解決的問題,而是客觀事實就是如此,不管它有沒有意義,它都是如此運作,它就是在循環往複,周而復始,未能間斷,這就是輪迴,除非你善護六根,不再於六根接觸六塵時生起六識,心在此處止住,此時輪迴止息,所以你說輪迴有沒有意義呢?呵呵……因為有輪迴,所以你才不斷地有機會去訓練自己,讓自己在六根接觸六塵時立即止觀,所以沒有輪迴就沒有涅槃,有輪迴就有涅槃,輪迴與涅槃是相依而生,一體兩面。

所以輪迴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你能夠證得涅槃。


隨喜樓主,

輪迴大概是每一位年輕的學佛者最初都會遇到的困惑,特別是非要和無常\無我這些概念弄在了一起的話。

這裡是我整理的一些關於輪迴的認識,輪迴那點事(翻拍自《正覺的道路》)

簡單說,輪迴不是佛陀提出的,而是當時乃至今天印度的普遍認知。

但是,學佛是學開心,學解脫煩惱,而一切煩惱的根源無非是不識因果,誤以為有「我」。

雖說學佛是身口意的練習,但有點佛教基本概念也蠻重要的。有空多看點佛教書吧。

關於學佛

2014-03-09 09:46:58

世尊的教示,其目的並非為宇宙人生,提供一種系統性的解說,而是欲使聞者得以擺脫本能驅力以及成見的束縛,臻於心靈完全自由自在的境況。所以世尊的教法,都是由認知的本身切入的,藉由深思熟慮以及實踐力行,方得以契入。

這種「深思熟慮」,不單只是日常口語中思考的意思,而是以幾年、幾十年的時間,就極微小的問題開始,反覆盤索,層層深入展開,以致於認知本身的解構。這種「實踐力行」,並非單純的服膺教條,展開對於本能的徹底逆反,而是對於本能驅力的反覆導引及檢視。

那麼,契入佛法後到底能獲得什麼呢?

Just be a Happy guy!

observer (因緣合會,皆歸於磨滅,不得久住) 2014-02-12 00:52:41

師兄若得便,不妨先依序讀下這幾本有趣的小書,雖不包大悟,但都免費。^_^

先有一些基礎知識,再來討論比較好。

這是南傳法師寫的入門書

《佛陀的啟示》 羅侯羅?化普樂法師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more.asp?lm=lm2=813amp;open=_blanktj=0hot=0

這是漢傳禪師寫的入門書

《佛教入門》 聖嚴法師

佛教入門(聖嚴法師)

《正信的佛教》 聖嚴法師

正信的佛教 - 聖嚴法師

正信的佛教 有聲書下載 聖嚴法師 有聲書 有聲讀物 在線收聽

《學佛群疑》 聖嚴法師

學佛群疑 - 聖嚴法師

學佛群疑 有聲書下載 聖嚴法師 有聲書 有聲讀物

這是藏傳瑜珈士寫的入門書

《正見:佛陀的證悟》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819569/

PS:需要聖嚴法師實體書的同學請聯繫 @不尋師兄,感恩。


記得第一次參加佛學夏令營,也向老師問了一個類似的「刁鑽」的問題:

「既然『無我』,佛渡誰?」

法師的建議是去看《金剛經》。

《金剛經》上確實有解釋。只是,自己的根性愚鈍,沒有辦法從中獲得進一步指導。

後來,在修行中,還遇到了另一種更顛覆性的解釋:

也許「無我」,只是「不自主」。而並不是「沒有」。

非常抱歉,沒有回答題主的理論問題。反而帶來了新問題。

當我們遇到2種解釋,我們該怎麼辦呢?

去爭辯嗎?

或者選擇另外一條路,最原始的路,也是佛陀最初的教導。——去修行!去親自體悟!

在活著的時候就開悟,不用等到死了以後。一份實修的耕耘,自然有一份收穫。

期盼死了以後得到的,都只是一種信仰。

最初的佛教並不是信仰。


佛教的無我,意思是指無常我。無常我=無((常)我)。

所以重點在於變化,而變化的核心是緣起。

輪迴的定義是什麼呢? 是緣起的流轉。

所以輪迴正是無我的同義詞。

其它答案有說到「補特伽羅無我」以及「阿賴耶識輪迴」,其實也是一樣的。

何謂補特伽羅? 為「我」的一切可能,所以有緣起。

何謂阿賴耶識? 為一切可能的「我」,所以有性空。

說輪迴時強調「有我」,目的是讓人明白緣起。

其它時候強調「無我」,目的是讓人明白性空。


那就彼岸到了,請棄船登岸吧。


有情證得菩提,就脫離了輪迴。

你我沒有證道之前,還是有輪迴之苦。


您好,末學試說一下。

輪迴有我,是因為我們有妄想執著,有我相、我見、我所。因自私而造作惡因,因此有輪迴果報。

輪迴既然是因為有我才形成的,那麼沒有我自然不就沒有輪迴了嗎?

佛說有輪迴,是告訴我們面臨的困境;

佛說無我,是告訴我們脫離困境的方法。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眾生執著這個不真實的假我,所以才會有生死輪迴,無我就是讓我們尋求解脫的修行者放下這個假我,放下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離一切相則見諸佛。所以修行求解脫就是一個從假我走向真我的過程,無我就是放下假我的漸近過程,徹底放下假我的那一天,自己就成了真我,就是找回了自己的真我佛性,也就是成佛了。

舉個例子,比如把我們的真我佛性比喻看電影的人,把我們執著的假我,我們現在,比喻電影里的主角。生死輪迴就好比一幕幕的電影,假我在電影里經歷各種情節,幸福快樂,生離死別,這部電影完結了,又是下一部電影,當有一天,電影里的你突然發現電影里的情節都是假的,自己原來只是在電影院看電影,而且從始至終自己一直都在,只是忘記了自己只是觀眾,陷入了電影里,在電影里隨著故事起起落落。所以要跳出輪迴找回真我,就要慢慢把自己從電影里拉出來,這個過程就是要把電影里的自我認知的假我給他破掉,無了這個假我才能回到自己的真我本體。所以無我就是找回真我的過程和方法。真正落實到實修,就是不住相而行六度萬行。這個就是成佛的修行之路。


題主的疑問我也一直有,我覺得:無我與輪迴的概念是矛盾的,無我是佛陀新提出的見解,輪迴則繼承了印度教的說法,當時結合在一起只是便於印度民眾接受,也有威懾力。

既然無我,那麼參與輪迴的是什麼?如果答案是「阿賴耶識」,那麼這豈不就是「我」換了一個名稱而已。如果答案是「業在推動,並沒有一個實體參與輪迴」,那麼為何要擔心輪迴呢?為何要教導眾人脫離輪迴呢?反正人死後變牲畜變惡鬼其實與「我」無關,何必介意輪迴呢?


通過被迫旁聽媳婦放的佛經和講解

我的個人理解是

無我 = 放棄我執

輪迴 = 換個馬甲再來一次

我 = 我的精神而不是物理的表象

舉個 python 中的例子

無我 = 輸出和輸入無關

lambda x: 2

輪迴 = 貼個新的標籤

# a = Wo()
b, a = a, None

我 = 我

class Wo :
...
_ = Wo()


推薦閱讀:

放下「我執」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金剛經》生活 - 第十九品
不要執著

TAG:佛教 | 佛學 | 輪迴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