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和韓國沉船事件的搜救上,是否可以判斷實際的科技並不是像平日里說的那麼發達?
01-30
看了這個問題,感慨頗多。
首先分析一下題主的問題,分為兩個方面:1,馬航和韓國沉船中搜救表現的不夠給力 2,現代科技不夠給力分析如下:
1,馬航和韓國沉船事件的搜救到底給力不給力?對於大多數民眾來講,是難以符合心中給力的標準的,以馬航事件來講,大多數人認為:我靠,這麼多國家這麼多衛星一起出動還找不到么?人家美國的間諜衛星都能拍到躺在草坪上人手裡拿的報紙,這麼多國家財力物力居然連這麼大個飛機都找不到?一定有貓膩!說不定是美國可以隱瞞真相,美帝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啊!這種想法只能呵呵。要講直接的搜尋(不是推斷機長心理,然後判斷飛機可能的位置這種),無非就是目視搜尋和無線電信號搜尋。目視就是在飛機後者在船上用望遠鏡找碎片,可能性基本為零。這張圖是天氣晴好的時候拍攝的,雖然是傍晚,能見度大概在6-7海里左右(公里*1.8為海里),所以海天交接處為6-7海里的目視結果。(這還是風平浪靜沒有視線遮擋的情況,而印度洋素歷來就以風大浪高聞名)如果在這種理想狀態尋找的話,看一下搜索範圍這個是印度洋的大概範圍,想想要多長時間能來個完全搜索。 另外的用衛星拍攝,拍過照的都會有經驗,想要解析度提高,就要把焦點拉近,但是拍攝面積就會縮小,而拍攝面積增大分辨力就會降低,衛星搜尋說白了就是像素方塊一塊一塊去覆蓋整個印度洋面積。
再說無線電搜尋。有人問了,飛機不是有黑匣子么?不是飛機遇難了就會發射無線電信號讓人找到么?這裡想像一下藍牙信號,為啥有效距離只有10m左右,再想像一下手機,為啥有時候會沒有信號。黑匣子的信號本質和這些都是一樣的,如果真的掉進幾千米深的海里,信號很難被發現(如果是飄在海面上就很容易了,具體是沉還是浮起要看老天了)但是又會有人問了?為什麼不把黑匣子的無線電波做成可穿透幾千米海水的呢?這就要牽扯到第二個話題了。2.現代科技給力不給力?現在你正在用手機或者電腦看著知乎,或許還在掛著QQ,迅雷下載著小電影,某某網遊還在擺著攤,這在20年前,幾乎是一件無法想像的事情,十幾年前我爹買了一部摩托羅拉綠屏手機,晚上我在被窩裡把玩的時候想像如果這個東西如果能看到對方的人該多牛B啊!十年前到網吧看著那些運行CS要載入許久的大頭電腦,誰能想到現在一部手機的能力都要比它強上多少倍。於是乎我們高呼:科技多麼給力!有些方面,例如說船,2014年造的船和甲午戰爭時候的船基本沒什麼區別,民用的除了集裝箱船和郵輪之外,在航速方面基本沒有什麼可以超過北洋海軍的定遠鎮遠的呢。那時候是燒煤的蒸汽機,現在是燒油的內燃機,那時候是木頭和鐵殼,現在是鋼板,在結構上除了泰坦尼克號之後強制增加一個雙層底,幾乎沒有什麼區別。上微機課都學過,電子技術都由電子管發展到晶體管到集成電路再到大規模集成電路了,船上的科技這麼多年還是沒有本質進展?
非也非也。多少年前,船上通訊基本靠吼(好吧其實應該是旗語之類的信號),反正效率很低下,大晚上的弄不好兩條船就撞了(和撞車似的),而且航行也是靠眼看的(和開車似的),到了晚上甚是危險。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有雷達有AIS有高頻電話,雷達可以看到周圍情況,高頻電話可以和周圍船通訊(參見計程車司機通訊系統「老張停一下「的笑話),AIS呢,就更牛B了,顯示當前你在地圖的位置,顯示他船的位置,顯示目前所在水域信息,總之,沒有意外的話看著屏幕就可以開船了(完全相信不符合規範也不安全),這三種助航儀器不知要減少了多少泰坦尼克事件的發生。科技還是給力的。那為什麼科技如此給力的情況下,馬航和韓國沉船這種事情還是會發生,讓題主對科技產生了質疑呢?我認為有如下的因素:1.眾多事故認為因素佔比例更大,技術條件並非唯一因素2.經濟條件的限制,不可能為了把安全性提升到極致而付出不經濟的投入
3.電子信息技術發展飛速給人們造成科技爆炸的錯覺,而基礎科技(鍊鋼啊造汽車啊蓋房子啊製造傢具啊等方面)並未趕上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腳步
那是因為你只看到了現代科技救不了歲月號沉船,但沒看到現代科技讓別的船不那麼容易沉。再先進的手段,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為什麼我覺得恰恰是因為科技過於發達,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升高,而導致危機事件的減少。然後對這類事件的應急預案和救急設施與硬體,沒跟上時代,所以相應的,面對陡然發生的危難,前期總是容易驚慌失措,然後才開始制定適合當前事件的行動方案。
推薦閱讀:
※沉船時,乘客應該主動跳海么?
※廣元沉船15人死亡或人禍 不刑事追責罔對逝者冤魂
※如何看待世越號殘骸發現動物骨頭?
※關於長江沉船事件和韓國沉船事件的區別,內江沉船和海域沉船有什麼區別?
※如何評價這篇質問「長江沉船」事件的文章?
TAG:科技 | 沉船 | 馬來西亞航空370號班機空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