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誠信託 30 億元兌付風險事件會成為中國信託業里程碑事件嗎?

詳見信託「頭號重案」羅生門 中誠30億高危礦信託兌付大限前夜

如果不能實現剛性兌付,對中國信託業發展前景有何影響?

更新:

中誠信託:已與「誠至金開1號」接盤者達成一致


任何重大商業事件,結果未出之前,局外人都不好說其影響。外人也永遠只能知其皮毛,所謂真相、內幕之類,雖然渺茫,但還是期待內部人給大家解惑。

這個項目,從目前已知的信息看,比較棘手:

1、受託人中誠信託的前期盡調有問題。融資用途的關鍵資產白家峁煤礦存在糾紛,證照不全,且牽涉到與當地居民的分配難題,說嚴重點涉及到穩定和政治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中誠信託還扎進去,責任不小。

2、代理收付方工行難辭其咎。這項目實際是工行推薦的,其中貓膩工行當然知道。然後,項目的資金又是工行通過私人銀行客戶募集的。兌付不了,工行的私行客戶會面臨極大的損失,也會血本無歸。都是私行高端客戶,後面牽涉到多少存款、業務……雖說到時受益人可以受託人中誠信託未盡信託責任為由向其追索,但這個還要看監管者的態度。工行代銷也需要經過自己內部審批。如果中誠信託未盡職責,工行自己難道自己也盡到責任了。再者,中誠信託是銀監會直接監管的,部分高管還是銀監會過去的。如果真鬧開了,中誠未必不會追究工行當初推薦項目的責任。這裡面,工行簽署的肯定不止代理收付協議一份合同。

3、個人職業道德問題。當時中誠信託內部第一次上會時否掉了這個項目,但因為一位副總強推,項目最後過了。這位副總後來轉任中誠旗下嘉實基金董事長,事件爆發後也被銀監會要求協助處理。其中勾連,說不清,道不明。無論產品最後如何,希望監管部門對這點能夠調查清楚。還無辜者以清白,給責任人以處罰,同時也給行業以警醒。

4、地方政府利益與機構利益衝突。這個信託產品牽涉的是中誠信託和工商銀行,但振富能源的破產清算牽涉到的是山西地方政府及其他相關企業的利益。振富能源的資產基本都在當地,從事件爆發的導火索看,當地司法機關顯然在為地方政府服務。後面的司法訴訟,將非常麻煩。但從另一方面說,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也有賴於金融機構的支持,特別是宇宙行這樣的大戶。去年業內戲傳,河北省政府的一領導召集各大銀行開會商討唐山融資問題,要求各銀行大佬表態。宇宙行不配合,遭威脅撤出政府存款,宇宙行反口就說在河北省停貸,省領導立馬嗝屁。情節可能沒有那麼誇張,但這種威脅卻是現實存在。大且壟斷性的央企,其博弈的實力並不弱於一個省級政府。

5、其他。中誠信託前身是中煤信託,大股東是中煤集團,世界第三大煤炭企業。現在有所變動,但股東中的煤炭類資源企業仍然非常多。如果股東願意介入,而山西地方政府又願意合作,我想股東出資接下信託項目的資產還是一個比較好的處理方式,各方都能夠獲益。麻煩在於,據傳中誠信託管理層比較牛氣,平時不怎麼理會股東。現在出了這麼大簍子,不知道股東不會會介入。另外,還有賴于山西地方政府的配合。

接下來就看中誠信託、工行、山西地方政府及背後的銀監會各方的博弈了。結果未知,所謂行業影響神馬的更不知。但有一點比較明確——在圈裡混的人,時時刻刻要注意「職業操守,合法合規」。


打破高風險、高收益的信託、理財產品剛性兌付的預期,有利於長期無風險利率下行,對經濟有好處。


剛剛完成這一話題的報告,簡要作答:

1. 事件概要

2. 事件結構

3. 事件影響——里程碑意義之所在

·
信託產品「剛性兌付」受到質疑

·
銀行作為信託產品的代銷角色必須更加重視風險控制

·
信託公司即使做通道仍需承擔後果

·
一旦發生第一例信託違約,將會引發回購利率上升

·
信託行業的槓桿被質疑太高

·
中誠事件的困局折射出信託通道業務的後遺症

4. 最終結果

中誠與工行誰來兜底?最終的處理方案,至今仍未達成共識。

以上。


轉載 出處:互聯網金融千人會點評中誠信託事件:剛性兌付或被打破

具體內容:

①媒體報道:工行山西分行代銷的中誠40億礦業信託面臨嚴重違約風險;

②事態預測:我們認為這次很可能打破剛性兌付潛規則,工行和中誠信託只會按法律原則承擔極為有限責任,監管部門也可能鼓勵按市場規則處理本案以警示影子銀行風險,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連金融機構都可以倒,怎會輕易保一個非政府類信託產品呢?

③事件影響:泡沫刺破前期,恐慌情緒佔主導,風險溢價上升,利空銀行股及市場;泡沫刺破後期,逐漸回歸理性,無風險利率下降,利好銀行股和市場。長遠有利於中國已被扭曲的信用風險定價體系的重建。

④政策前瞻:

①監管部門將在規範治理基礎上逐步允許金融機構按市場化原則處理一些信用違約案件,以示風險教育,這符合金融改革市場化大方向,存款保險制度和金融破產法即將出台,連銀行等金融機構都可以倒,怎會力保個體不倒?

②但預計不會輕易刺破以地方債為代表的政府類信用風險,一來從政治角度穩定壓倒一切,二來地方債並未到嚴重失控地步,三來地方債流動性騰挪空間要大一些。

附:信用泡沫會破嗎?

我們認為中國信用泡沫將會局部刺破,但不會全面爆破。

來源:互聯網金融千人會


是風險總會爆發,市場上好好做盡調的公司拿不下好項目,亂作一通的公司反倒獲得了市場上較大的份額和佔有率,劣幣驅逐良幣。

短期來看風險可控,畢竟30億對10萬億的比重太微乎其微。

重要的是長期影響,一旦銀行和信託公司的信用背書留下不良記錄,未來會對整個金融行業的信用體系產生影響。

中誠信託本次事件不會是最大的一例,也不會是最後的一例,拭目以待吧。


中誠信託30億兌付的事件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所有關注信託業的從業者都認為,這件事最終會成為打破剛兌的一個里程碑事件。但隨著最後解決,華融資產直接全資償付,最終演化成一個只要事情鬧得大最終就有人兌付的結果。所以整個資管行業還是處於一個剛兌的情況,截至到現在,2016年7月,還是老樣子,鬧一鬧就有糖吃,而且各公司明示或暗示還是剛兌的狀態,投資者也認為這完全沒風險,有事兒信託公司會出面。就現在監管的狀態,而且就現在維穩為重的情況,打破剛兌還不現實。

當然,在信託業歷史,肯定是一個有記錄的事情,但說會有多大意義,也不見得。如果依靠行業內生髮展,只有哪天,真的把中國投資者教育、金融產品銷售規範等做起來,投資者明白自己的風險,也能和願意成熟自己投資帶來的後果,金融銷售完全合規,各方完全按照合同、契約來執行,才能徹底打破剛兌。

不過現在公募債券風險頻發,如果出現公募債券最終完全沒解決,兌付有問題,那連帶著信託、資管計劃等產品的剛兌,說不定就有可能打破。資管行業才有可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一張信託牌照的價格是多少?全國有幾張信託牌照?30億的價格買不來一張信託牌照的,一張信託牌照能賺來的錢也遠不止30億啊。剛性兌付是建立在信託牌照能帶來巨大收益且一照難求基礎上的市場必然


新聞:中誠信託「誠至金開2號」延期兌付風波繼續發酵。一周前「維權」未果,有投資者8月11日在上海廣州兩地再次集結,扯著橫幅,身著統一服裝,要求工行「給個說法」。

這是今年的8月13的新聞(以下是網上的新聞圖)

目前看來,我做個預測的說法吧,應該是工行來買單,因為這個項目歸根來說應該是工行的項目,如果工行沒有對這個事件表現出負責人的態度,那麼會對工行的社會形象造成很大的影響。


今天看新聞說已經達成一致,不知道說的達成一致是什麼情況,本金?收益?新聞里啥都沒講。


很有可能 一個低風險高收益而且剛性兌付的東東本身就是違反常識的。


工行私人銀行的管理者想罵娘。。


p2p行業近兩年也會爆發大的違約危機,虛假債權太多了。有時都不敢想像,債務危機爆發的時候會有多少人傾家蕩產,一夜回到解放前。太多的人幾乎把全部儲蓄都做世面上的高收益理財,包含但不限於信託,p2p等

分散投資比收益更重要,退潮後,裸泳的會死的很慘。

利益相關:p2p行業從業者


推薦閱讀:

TAG:信託 | 金融 | 中誠信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