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孩為什麼打針時會哭?

這是什麼心理


醫院像怪獸

醫院代表什麼?疾病、痛苦甚至是死亡。雖然裡面有救死扶傷的大夫和護士,可小孩子憑藉與生俱來的本能,就會感覺到陌生與危險滴氣息。

更別提裡面四處飄著消毒水味,穿白褂叔叔阿姨貌似很嚴肅,冰冷的器具,還有看上去面色痛苦滴病人。

別說打針,只是走近醫院孩子就已經緊張不適,自然會哭鬧。這很正常,畢竟成人哪怕只去醫院辦點事,不看病,都想趕緊辦完就走,一點不想多呆。

受其他孩子影響

有些寶寶本來對打針這事沒多緊張,但架不住身邊全是嗷嗷哭的孩子,人的情緒很容易受他人的感染。

話說有次去醫院探視病人,路過門診區有個大約5,6歲的男孩,哭喊我就不打針,就不打!!!他爸長得人高馬大,居然愣是按不住他,小男孩各種掙脫,尖叫聲響徹雲端~~

我再一看旁邊的小孩,個個心有戚戚焉的表情,都快被嚇死了已經…有的眼看就要跟著哭出來了。

父母總拿打針嚇唬孩子

這純粹就是爸媽作出來的,本來小孩子對打針、吃藥並沒真實的概念,不會覺得有多可怕。可只要娃不乖,你們就嚇唬他:再不聽話領你去醫院打針

得!從此以後,打針這事在娃心裡,就等於滿清十大酷刑!一提打針就腦補出各種「受虐」畫面。等他真需要打針的時候,不哭鬧?才怪!

你怕他也怕

這點對1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尤其明顯,因為小月齡寶寶對媽媽情緒的感知非常敏銳。

要帶孩子去打針,其實哪個當媽的都心疼,怕寶寶難受,而且很可能會勾起自己小時候打針的「可怕」回憶。這些,都會影響媽媽的情緒。

當寶寶通過肌膚接觸或呼吸頻率、氣味感受到媽媽害怕、焦慮、擔憂的情緒,他也會跟著害怕焦慮。

所以想要寶寶不怕打針,首先你自己就不能怕。

孩子忍痛的能力弱

孩子畢竟還是小傢伙,他的身體與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可能與大人同日而語。假設打針的生理性疼痛對成年人只有2,3級,那對孩子可能就是4,5級了。

再說每個孩子的痛感神經敏銳度也不同,有的孩子非常敏感,感知疼痛的速度快、程度深,故而打針對他來說,確實是件挺痛苦的事。


人會對未知的事物產生恐懼,同樣,當面對未可預知的事情突然到來時會手足無措無法應對。成年人尚且如何,嬰幼兒又何嘗不是如此。

我每次帶孩子去打預防針的時候,去醫院看病的時候,都提前知會他。告訴他今天要去醫院打針,打針會痛,但是只是一小會兒,很快就好了,在這個過程中,媽媽會一直陪著你……你也要配合醫生,這樣醫生才能更好的為你治病……當然,打針的時候他還是會哭,但是他不會使勁的扭,看得出他在努力配合醫生,而且,他只是哭一小會兒,很快就好了。

很多家長認為這些事情是沒有必要給孩子預知的,往往突然就把他們帶到了醫生面前,而且還哄騙他們:「打針一點都不痛」、「吃藥一點也不苦」……孩子會知道這是騙人的,當你第二次這樣說的時候,就已經沒有效果了。

不要認為不會說話的孩子聽不懂,他們完全聽得懂,一歲以後,儘管他們還不會表達,基本上更是能夠很好的交流了。

前段時間我生病,天天去醫院打針,每次都帶著孩子一起去,他就在旁邊陪著我,我告訴他,媽媽打針也會痛,但我不怕,我忍得住。醫院的護士和家屬都很吃驚,你家的孩子怎麼不怕醫院,不怕醫生,我家的孩子怕得很,每當孩子不聽話時,我就用醫生來嚇唬他,很管用。另一個阿姨說她每次給孩子吃藥痛苦得很,犟得厲害,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才灌得進去,每次孩子不聽話時,就用喂葯來嚇唬她,她立馬就規矩了……

這樣的家長何其多。

當這些家長說這些話時,難道你們還沒有明白孩子為啥怕吃藥打針了嗎?這些家長一方面把吃藥打針在孩子的觀念中形塑成了一種恐懼物,用其來震懾幼兒,另外一方面又要求他們好好的面對這個恐懼物,這可能嗎?這就好比你本來非常的恐懼蛇,當他人要去接近蛇,你會答應嗎?成年人經常就是這樣,用自己都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來要求幼兒,並且視之為理所當然。荒謬,而不自知。

當然,孩子還是需要哄的,要溫柔的安慰他,這個時候不是去責怪醫生或護士,而是要給孩子信心、安全感,讓他學會努力的去面對這些痛苦。

我也希望有人能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來解釋這種現象。


寶寶成長之中都會遇到一點小病小災,吃藥打針就無法避免,很多寶寶一打針就哇哇大哭,家長在旁邊無可奈何,又是心疼寶寶又是焦心。

可以想像打針這件「小事」給寶寶帶來多麼大的折磨

為什麼孩子這麼怕打針?

自我保護反應:嬰幼兒尚未發育成熟,接受治療時表現出畏懼感是個體對外界刺激的保護反應之一。

陌生環境刺激:隨著寶寶的獨立意識開始萌發和形成,突然被帶到陌生環境,就會驚恐。

醫院氛圍感染:周圍寶寶都在哭,再堅強遲鈍的寶寶也會感受到空氣中瀰漫著危險。

對強制束縛反抗:在醫院就診時,父母大多採取的辦法是強行摁住寶寶,不讓他們動彈,這更加劇了寶寶的反抗和恐懼心理,不哭才怪。

父母應該怎麼做?

1.大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太緊張

平靜自若,不要表現出焦慮。如果大人首先一臉焦慮,寶寶就會覺得問題嚴重,會嚇著他們。寶寶喜歡觀察大人的表情神態,有些家長,寶寶只是感冒發燒,結果大人們表現得一點都不淡定,神色凝重。寶寶看到你的氣場變了,也會變得很敏感。

2.告訴寶寶即將要發生什麼事

用寶寶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比如告訴寶寶你現在生病了,需要打針,打針可以治病。不要認為寶寶不懂就不去說。去看病前告訴寶寶:將看到什麼人,比如有穿白大褂的醫生、有戴口罩的護士;將會發生什麼事,比如詳細告訴寶寶抽血化驗的步驟;將會有一些疼痛的感覺,但一下下就不疼了,病也會好了。若能確切地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寶寶就不會太焦慮。

3.不要用撒謊的方法安慰寶寶

對於寶寶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實相告,盡量不誇大也不要過分縮小。

比如,有家長在明明需要打針時,跟寶寶說「我們不打針」,結果是把他按住,強行打針。有過這樣的經歷後,寶寶的依從性就會越來越差,不僅不配合,還會奮力掙扎。

比如,有家長帶寶寶打針時,為了消解寶寶的緊張,就說「一點也不疼」,寶寶上一次當後,就絕不肯再上第二次當;他們挑戰困難的理性和勇氣就失去一次萌發機會,並且以後會不信任大人。

不如誠實地告訴寶寶:「是的,扎針的地方會疼,但只疼一會兒,然後就不再疼了,身體也就徹底好了。」寶寶心理有了一個正確的預期,也就容易接受了。

4.轉移寶寶注意力

在護士準備要打針的時候,寶寶肯定心裡很不舒服,哭鬧不停的,作為父母可以拿一件東西,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寶寶會被這件好玩的東西給吸引,就不會想起來自己在打針,護士這時下手打針比較容易一些,寶寶也不會亂動,打完針時,寶寶可能會有點疼而嚎啕大哭,父母可以抱著寶寶哄哄就可以了。

5.多給寶寶安全感

很多寶寶在治療時哭鬧,是希望得到家長的關注,來緩解自己內心的不安全感。爸爸媽媽們可以通過身體的接觸、擁抱、輕聲細語來安撫寶寶,讓寶寶獲得安全滿足。或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運用正確、適當的擁抱體位來幫助寶寶順利、快速地接受檢查,以減輕寶寶的壓力,避免不良情緒。

以下這些行為絕不提倡:

1.妖魔化護士

一般我們會這樣安慰寶寶:「阿姨輕輕打,不痛哦。」但也會遇到這樣的:「不要哭,醫生阿姨壞,把我們弄哭了,打她!」……這樣安慰寶寶,是要他從心底就恨醫生?怪不得每次看見醫生就開始哭了。

2.拿「醫生」「醫院」來嚇唬寶寶

父母在阻止寶寶某些不良行為時,盡量不要用「不吃飯,就把你送醫院去」「再不聽話就讓醫生來給你打針」等等語句來嚇唬寶寶。這是錯誤的誘導,時間久了,自然會導致寶寶對醫生、醫院的排斥。

3.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

有的家長通過「不打針警察就要來抓你」,或「吃了這葯就給你買個遙控汽車」等方式達到目的,這是很糟的。哄騙和收買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並不能真正緩解寶寶的緊張,還有礙他們的道德發育。


打針的疼是微弱的,但是許多孩子每次哭都跟要殺了他一樣。我在醫院工作,那種凄慘的哭聲絕對超過了疼痛指數,我覺得和家長總喜歡拿醫生醫院嚇人有必然關聯。有的孩子一見警察就哭,警察並沒有把他怎麼樣啊。


第一次打的時候一定不怕,有了扎疼的體驗後就怕了。


推薦閱讀:

都希望寶寶白白胖胖,卻不知早熟危機已悄然而至
寶寶常腹瀉腹痛?可能是吃了太多消毒劑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