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汪涵「很博學」的形象是刻意包裝還是確有其事?

是汪涵在《天天向上》等節目中表現出很博學的樣子,有知情人士知道這是真的這樣,還是節目組為了給其添加人氣刻意包裝,讓節目中其他主持人表現很弱智,反襯其權威?


寫在前面:

我這篇回答用所見所感,回應題主「博學是裝出來」的質疑,是主觀視角。而關於汪涵是否博學,到什麼程度,@為夢而生 老師的回答更客觀。

--------------------------------------------------------------------------------------------------------------------------------------------

汪涵比你看到的還要更博學一些。

先貼兩篇信息量巨大的採訪稿。真對他感興趣的,看完這兩篇文,會離真相更近。

汪涵:最摩登的古代人 http://www.nfpeople.com/News-detail-item-986.html

專訪主持人汪涵:在小抗爭中清醒著

再說自己的親身經歷。

我是湖南人,從小看汪涵節目長大。今春(2013年)回長沙,重看南周訪談,無意中發現,採訪中提到的書屋竟然免費對外開放------是的,汪涵在長沙最繁華的鬧市區開有一間非盈利性質的書屋。除了一篇通稿,未做任何宣傳。

「娛樂一哥」開書屋 汪涵:不看電視只看書(圖)--24小時滾動新聞--人民網

選摘段落:想探討方言與古漢語之間的聯繫

同樣是交流,主持和寫作帶給汪涵的是完全不同的感受。「當主持人比較過癮,因為現場就可以得到觀眾及時的反饋。而寫書則是誠惶誠恐的,就像是寄出一份情書,很忐忑又很期待,不知道能不能收到回信。」去年,不會打字的汪涵一筆一畫地寫出了《有味》這本書。和通常的名人出書不同,它既不是一本自傳,也不是一本圈內八卦集錦,而是通過對摺扇、古琴、油布傘、糍粑、木盆等傳統物件的描摹,流露出他對人生的感悟,以及對傳統文化的深深敬意。汪涵說,這封「情書」的回信他已經收到了,「讀者的反饋還不錯,至少他們會說,哦,原來汪涵也不是那麼膚淺的娛樂主持人。

嘗到了寫書的甜頭,汪涵當然不會就此停筆,「我想要寫一本關於語言的書,探討方言和古漢語之間的聯繫。」很有語言天賦的他會說全國各地十幾種方言,在節目中也會不時顯擺一下,「方言是一種很美妙的詞語,但是它不斷受到衝擊。現在很多孩子只會說普通話和英文了,我覺得很可惜,因為每種方言都代表了一種地域文化,如果全國都說一樣的話可能就沒意思了。」汪涵把寫作看得很嚴謹,「因為這本書有一定的學術性質,所以需要做大量的調研,去各地採集方言樣本,再去研究每個詞語和古漢語的聯繫,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當天就想去探訪,卻被劉掌柜在電話里告知周三周四休息。便緩了兩日,周五吃過午飯,徑直奔去書屋。

劉叔和氣得很,笑臉把我迎進門,開口就是:今天緣分好啊,剛好涵哥也在。我大驚失色,杵在原地,數著自己的心跳,一點點聽著裡屋的聲音越來越近------那聲音我從小聽到大,實在太熟悉了。後來回想,這是個足以讓我被自己蠢哭的畫面---當他終於走到面前,我第一句話竟是:涵哥原來真的長這樣兒......

這個人果如訪談自述,有距離感。生活中的他「有意識地」與電視上的他保持距離,同時「無意識地」與我這樣的陌生人保持距離。對我的白痴搭訕他的回應是:對呀,就是按照你們希望的樣子長的......斜上四十五度角瞟了我一眼---彼時他在彎腰找東西----巧妙地避過了眼神直接交流。

這個書屋是我的理想國。琴曲繞樑,檀香盈鼻,我坐靠窗位置,承接陽光,俯瞰湘江。整整一個下午,涵哥的聲音呼呼往耳朵里灌,前半段他在裡屋和朋友談事,後半段在外屋和另一撥兒朋友談事,中間數次經過我身邊。我故作正經卻心猿意馬----沒人能忽視汪涵的聲音:比電視里聽來更厚重,響亮,整間屋子都在共鳴。舉止穩當利落,走路不疾而速,快四十的人,精力奇佳,忙而有序,那種「一切盡在掌握」的即視感,著實讓我欽羨。劉叔在我面前放下一點吃食(讀者送的),涵哥剛好見著了便沖我一笑:你看在我們這兒看書多幸福,還有東西吃。我反應過來想回話,他已經半步不停地飄回裡屋了。

他時常出來尋書,都是些我沒聽過的大部頭;偶爾凝神聽他們對談,除「蔣勛」「老柴」(柴靜)這樣的人名,其餘一概茫然------我自恃看過一些書,然而這個下午,忍不住數次懷疑:其實我根本就是個文盲吧?

長到二十多歲,第一次生出這樣的感慨:原來,真正的精英是這樣的啊。

有個細節值得一說。沒聽錯的話,那個下午他分別用長沙話、普通話、粵語跟人交流,出門時講電話,說的又是我的家鄉話---德語(常德話)-----這不是在錄節目,他不需要秀方言。

離開書屋時,我感到失落。在這之前的十幾年,「汪涵」是電視上親切、幽默、有才的策神,是所有湖南人共同的朋友。這個下午過後,「汪涵」變得溫和、疏離、滿腹經綸、深不可測。慶幸的是,我失去一個「大哥」,卻多了一個「精神領袖」,算來還是賺到了。

對於題主的疑惑,我的回答是:

電視里的汪涵和電視外的汪涵是兩個人。如果你認為電視里的汪涵博學,那麼請記得:前者在後者面前,其實很膚淺呢。

--------------------------------------------------------------------------------------------------------------------------------------------

附:

採訪稿選摘段落一:孤獨是內心強大到不需要任何人跟你交流

他謹慎地,甚至可以說是刻意地,和舞台上的、別人認知的那個汪涵保持著距離。幾年前他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和舞台上的汪涵挺熟的。」這次再問他,他坦率地承認,「我是老油條,我盡量真誠地回答你的問題。」但是,平時的汪涵和舞台上的汪涵,「一定不是同一個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面具,見領導的時候、見太太的時候、見朋友的時候,什麼時候才是真實的自己,真不好說。」

他在節目現場對所有人笑臉相迎,對太太輕聲細語,對朋友熱情豪爽。採訪中,妻子楊樂樂給他打了個電話,他看了眼手機,說「太太的電話絕對不能不接」,然後轉身,半躺在大大的飄窗上,聲音溫柔得像浸滿了蜜糖,「老婆」兩個字的音調被不自覺地拖得很長。

這個下午,當他不再是所有人口中那個「大哥」時,他把腿翹起來,扇子放在桌面上,說自己抗拒電腦、抗拒微博——很多人用這些東西和看他的節目一樣,「本身是在填補內心的寂寞,因為他們不懂得享受孤獨。寂寞是心裡空虛到一片落葉掉到肩上,你都會無病呻吟。寂寞是心裡空虛到一隻小狗對你眨著眼睛,你都會覺得好感動啊!孤獨是內心強大到不需要任何人跟你交流,你可以跟天地精神獨往來。孤獨是內心已經充盈了幸福,他不需要別人來扶他一把。」然後,他長長地舒了口氣,總結道,「要享受孤獨。」

選摘段落二:虞逸夫老師教他「為善勿近名,為惡勿近刑」

24歲有了自己的第一檔節目,28歲成為湖南名人,32歲聞名天下,一個人在湖南能得到的所有名氣他都得到了。2007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肝病改變了他的人生,直播的時候會突然流鼻血,要用麥克風的海綿壓住鼻子免得鏡頭掃到,拼了命掙錢的他停了節目,休養了近一年,在長沙近處的一個小鎮養病,和做香乾的師傅、做糍粑的老爹爹、做木盆的爺爺、做油布傘的伯伯相交,學手藝寫文章,悟出了《有味》這本書,談做箭做琴做扇做雞毛撣子的書居然也結結實實賣了十幾萬本,從此在文化人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拜了九十幾歲的虞逸夫老先生為師,老師教他「為善勿近名,為惡勿近刑」。逐鹿中原的野心是真沒有,但當一隅之山大王的信心還是有的,一個星期仍然要做三台節目,四天的工作量,再接些商演和廣告,養起自己那些費錢的業餘愛好。如今限娛令近,娛樂節目壓縮,但汪涵說對他「沒什麼影響」。

選摘段落三:綜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

他在琢磨,綜藝節目主持人,到底應該綜什麼藝。「綜的是模仿Michael Jackson、模仿各地方言、掌握什麼樂器,還是別的?」

這麼多年後,他的答案是,要綜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綜的是詩一樣的語言,書一樣的曲折和懸念,禮一樣的節制,樂一樣的律動,易一樣的變化和春秋一樣的分明。所以我的主持會有一些距離感。這是禮的距離,我希望有禮,執禮相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希望達到一種溫和的狀態,『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在節目中,他很少用「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這樣的套話,他覺得這是失禮。「語言應該簡短、優美,我希望我的節目像春秋一樣分明、磅礴,所以你看到我會有所謂的態度,我希望保持這樣的狀態。」

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做到了多少?也許沒多少觀眾能體會到他的用心。大家每周五打開電視,就希望看他抖點包袱,圖一樂。但這和他的堅持無關。

選摘段落四:更願意在小書屋待一下午而不是參加研討會

時代周報:其實跟你聊天發現你是一個文化人,難怪有個記者會覺得奇怪,我是來採訪一個娛樂主持人,你卻跟我談什麼文化?

汪涵:很正常。美國有一個搞音樂史的大家叫做保羅·亨利·朗,他寫了一本書叫做《西方文明中的音樂》。這麼厚一本書,非常好,他一開始在序裡面就提到了時代精神,畫家也好,音樂家也好,作家也好,都要有時代精神,包括我們在台上主持的,你看我們的主持節目當中也會「Oh!Yeah!哇塞!」,這都是時代的產物,30年前、50年前的人無限忠於什麼。民國的時候一定不會那麼說話,魯迅兩兄弟吵架都吵得那麼文雅,甚至決裂的時候都寫得那麼工工整整,彼此都是相敬的。

但還有一種人是反時代精神的,他提出大量的反思。比如說陳丹青,陳丹青的文字裡面你看不出一點時代文字的氣息,反倒是很濃的民國范兒,他其實就是提出一種抗爭,但我不能夠,除非我有跳車的勇氣。陳丹青不在這趟車上,他的畫在哪都能賣錢,我還坐在這車上,拿著這個俸祿,只能在這個地方做節目。特別羨慕他,他會說,又敢說,而且說得好。我們就不一樣了,其實我也完全可以過得比現在還要有聲有色,風生水起,但是我並沒有。上級通知我去參加文代會、全國文學藝術家聯合大會,挺牛的,但我在想應該怎麼推掉,還有其他的職務,我都希望遠離,我更願意在自己的小書屋待一下午,而不願意去參加這樣那樣的研討會。這也是一種小小的抗爭,希望能夠保持清醒的狀態。


問題的題面寫得很差,鑒於@黃繼新 同志不喜歡我總要先鄙視一下爛題面,這步就過了。我理解的是,提問者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汪涵,以及白岩松等以有文化著稱的主持人,是不是真有貨;第二個問題是一個沒多少墨水或者讀過一些書但談不上博學的人,有沒有可能冒充博學者。後文我會分別作答。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汪涵其人確實頗有些料,在中國的幾萬電視主持人中稱得上鳳毛麟角。他的智商、情商和職業天賦都非常高,個人見識(和眼界關係不大,主要是分析能力)不俗,理解力和分析問題能力遠遠高於中國社會階層在中產以上的絕大多數人的平均水平。讀書涉獵頗廣,且記憶力驚人。

要說他的缺點,類似柴靜,和他起點比較低有一定關係,後來自學上進也得到些指點,但受限於早已形成的偏好,他求知時選擇的閱讀方向偏保守,集中在中國傳統文化領域,而對現代和西方文化了解較淺,他對現代科技的抗拒使得他個人境界的提升有不小的局限,無法真正吃透一些問題,受困於現在的地位和名聲,無法參透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未來。

總而言之,汪涵的水平在電視上只會打折扣(因為其實他的職業不是他最擅長最有天賦的領域),即使節目內容本身在選題確立前他一無所知,以他的理解力和智識也會迅速了解清楚的。娛樂節目的內容再複雜能複雜到哪去,想成為專家對於聰明人來說還不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當然,娛樂和電視行業整體從業者多為文盲的現狀已經將汪涵和白岩松、崔永元、孟非等人反襯得格外高大。順帶提一句,達到這幾個人的水平的電視主持人(包括新聞主播)全中國大概兩個巴掌就能數得過來了。

第二個問題,其實和汪涵無關了,學識並不豐富的一些聰明人,是可以憑藉伶牙俐齒+極強的察言觀色能力(也就是高情商),以及獲取信息的一些投機取巧的快捷方式,還有不要臉不心虛的大心臟(超強的心理素質)、「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愛現的大無畏精神,矇騙不少不明真相的人的。

目前中國這樣的人非常之多,某些偽國學大師于丹等輩,某些機場書店隨處可見的成功學專家們,某些沒有經過經濟學計算就敢信口開河瞎猜數據的所謂經濟學家們,就是這類人,而每天都有更多的人上這些人的當。

你大概要問,為什麼一些未必真蠢的人會上這些人的當呢?除了人們對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極易相信第一個用一整套的理論提供解釋的人(aka沒有獨立思考意識的腦殘行為),也和這些人的煽動性和激情表達附帶的魅力光環有關,大家可以回憶一下一些歷史上的成功煽動者,比如孫中山,他們是不是真的搞懂了他們宣揚的那些概念。


想推薦一個視頻

陳丹青,汪涵,梁文道,白岩松--書生四人談實錄

自己看


喔。好像可以回答一下。(註:我所寫的是幾年前我所看到和了解到的汪涵,這兩年工作關係不在長沙了)手機黨,可能不能完全表達我想說的東西。

1:他是一個非常非常老派的才子。他們有一幫朋友都是這樣。聚在一起玩一些特別雅氣的東西。書畫、扇子、茶道、香道、古玩。。。他對傳統文化的愛好不是裝,而是浸在骨子裡的烙印。很感動的是,他多次說過,希望更年輕一代不要丟了這些東西。這些才是中華文化的根。他甚至不用電腦。而且以此為自豪。他排斥很多。。。怎麼說,排斥很多新東西。但是還是Jobs更牛逼。蘋果的確改變世界。甚至改變他這麼固執的古典文化捍衛者。2:節目上表現出來的才華是不是假的?當然有幕後工作者的付出。收集資料和羅列提綱之類。但在那之外,他在生活中普通人里,應該也算一個博學健談的人。3:他也愛下廚。(自己說的)廚藝不錯。(別人說的)4:是的,對!他非常愛打麻將。而且不嫌大細。打小麻將他也願意。但是一般標配的局是我打不起的。麻將桌上也愛策。5:他和樂樂感情好不好不知道。但是大前年,他岳父岳母的房子搞裝修他還特意去驗房檢查裝修。所以對岳父岳母孝順的話應該愛老婆吧?6:是不是很會做人?是。他就算不紅也會是那種很討領導喜歡的人。7:曾說過退休為什麼最終沒有退?因為領導拿股份來挽留。(所以他不會離開芒果)。他身體有段時間非常差過。的確萌生退意。但是吧?也許這個世界任何東西都有價碼。只看價碼合適不合適吧?8:第一次在知乎回答問題。請問,回答可以刪除的嗎?

最後總結一句:汪涵是個(我個人認為)很博學很溫暖的人。很會做人卻毫不油滑的人。

除了他是處女座這件事。我都想不到他有什麼缺點。

補充幾張涵哥自己都沒有的老照片!(僅僅放在我喜歡的知乎,反對任何形式任何人轉載)

再順便說一句,原來維+哥年輕時也是帥的誒!

怎麼改照片。手機里的照片傳不上來。


汪涵主持節奏大概是百分之四十搞笑,百分之四十嚴肅,百分之二十溫和。所以最適合汪涵的節目就是娛樂性質的訪談節目天天向上。

而湖南衛視的另一個王牌主持人何炅,大概是百分六十搞笑,百分之四十溫和。 他最擅長的是對付大張偉薛之謙等一系列玩得開的綜藝明星,對於素人參加節目來講,張弛有度的汪涵要更適合。

汪涵和很多名校畢業的大牛不一樣,他是草根起家,現在的「博學氣質」是自己近二十年慢慢形成的,一是自己本身就有這個興趣,二是自己也有意往這方面靠攏。

所以汪涵對比高曉松、馬東這些從小就有文化環境熏陶的文罐子,有時候會有「刻意」的感覺,就是因為他看待自己的「博學」並不是理所當然,而是有著中「暴發戶」的成就感。這一點在這兩年其實體現的更加明顯。

不過汪涵的優勢就是他是娛樂綜藝節目里擺架子擺得最自然的主持人,甩的下臉扮丑,也能端起架子走嚴肅派。對比其他人,高曉松不夠「主持人」、馬東不夠誇張、何炅不夠嚴肅、撒貝南嚴肅起來像法制節目、娛樂起來略顯猥瑣。在汪涵這個位置,你找不到能夠完美替代他的人選。


如果你質疑別人的學識,那麼至少應該拿出一個理由,或者拿出一個確切可靠的證據。比如,你在幾月幾日第幾期的節目中發現對方的談論內容有錯誤?又或者,你恰好剛剛知道這個錯誤的正確答案?再或者,你從哪個渠道得知對方與鏡頭前的公眾形象不符?那麼你應該提出來,證明你是有理由質疑的。若是僅僅依靠猜測就可以隨便質疑別人的學識,那這樣的質疑往往是最無力的,也是不需要回應的。


請參考這個回答作為嘉賓參加《天天向上》節目,現場有哪些感受和體會?

-----搬運線----------

@叫獸易小星

謝邀,真是恥辱的回憶啊。。。

我是今年4月份接到天天向上編導的邀請,說是有一期節目要做"段子手",明星方面邀請的是自稱段王爺的戴軍,以及瞿穎等人。草根方面邀請的是我、胡淑芬、地下天鵝絨和賴寶。

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被定義為「段子手」,但抱著「哎呀不管怎麼樣去天天向上當嘉賓還是很值得炫耀的事情嘛呵呵後」的心態就去了。

幾點現場的體會如下:

1、節目是一氣呵成進行錄製的,在錄製之前會有副導演進行暖場,也就是給觀眾講講笑話或者放點搞笑視頻,錄製點觀眾的反應鏡頭。然後接下來就是一次性錄製了,這其實蠻考驗主持人功力的。樓下有人說錄製過程沒有電視上那麼有趣,這個不對,現場的氣氛是非常火爆的,觀眾們都是長沙各地的高校學生,笑點非常低,動不動就鬨笑。。。

2、雖然主持人很強,但是沒有提詞板也不行,大家如果注意觀察,會發現天天兄弟幾個人除了汪涵之外,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經常斜著眼看鏡頭下方,那個地方坐著現場導演,在那兒翻提詞板,上面列舉了包括下一個問題問什麼、下一個嘉賓的屬性之類的大綱。汪涵的記憶力超強,他很少看。

3、汪涵的反應速度非常之快,這個我非常佩服,大部分梗都是由他帶出來的。然後我在汪涵旁邊的時候 ,觀察了一下天天兄弟幾個人的神態,基本上,汪涵說話的時候,其他人是不敢插嘴的,注意不是不能,而是不敢。後來編導跟我說汪涵不喜歡別人打斷他說話,這倒也正常,是個比較內藏霸氣和具備極強控場能力的男人。

4、整個編導團隊是非常年輕的,基本上都是85後,還見到個90後,導演比我年紀大點,不過也是80後,團隊的執行力非常強,和他們溝通的過程中我也很愉快。

最後為什麼說這次是很恥辱的回憶,因為我錄製節目的時候發微博說老子上天天向上啦,然後一眾擁躉十分期待,最後卻沒有播出,真心沒面子。錄製片段被整個剪掉的原因我不方便說,雖然錄得挺歡樂,但如果我是導演或者我是汪涵,我也會把草根段子手的段落整個剪掉。

總之還是很美好的回憶,電視欄目我也參加過一些,但像天天向上這樣的現場,和汪涵這樣的主持人,應該說在國內是首屈一指的。


其實可以看看涵哥在《有味》新書發布會後的一些專訪。

四四方方的電視機把涵哥限制在熒幕里了。但凡是見過熒幕之外的涵哥的人,都不得不佩服他,因為涵哥人如其名:胸懷汪洋,涵衍古今。—— 果實戲劇工作室


先說說,我看汪涵經歷的幾個階段。

初識是越策越開心,用湖南話給影視劇配音,印象就是特別逗。

後來是天天向上,我發現這個男人成熟了不止一點。知識面廣,很多時候讓嘉賓都佩服;方言隨口就來,武漢話比我講得豪;人脈廣,很多人都是看在他的邀請才來參加錄製的;在兄弟們心中地位高(有的人被稱為哥是出於敬佩,有的人被稱為姐是因為年紀大了)。

汪涵成為湖南台的金字招牌,大型節目的御用主持,也漸漸開始做一些跨界的事。

09年微軟找天天團隊合作推廣win7,曝出一張汪涵參加面試的照片,翹著二郎腿,霸氣逼人,顛覆了我對面試的理解。

然後又出了書,玩古董,開書店,把「綜藝」更多的領向「藝術」。

記得有一期節目去日本拍攝,幾個主持人分頭走,別人就是吃啊喝啊shopping各種自嗨,拍到汪涵就是雙手背後沿著街巷尋找人文的氣息——書,手工藝品啊,老字號呀,連背景音樂都給配的古韻悠悠。

當時我覺得這人牛,有沉澱。

於是對他就更加關注了。

也許是看的越多,看到的就越多;亦或是這個人就是變了。

他的地位更穩固了,身份更多重了,於是他的負擔更大,他索要的也更大。

第一,他需要更多的注意力。作為主持人,職責是將嘉賓展現到觀眾面前,可以是一個中介、一個橋樑,但不能是主角。例如李瑞,和每個家庭的關係都非常好,對自己的定位也十分清晰,觀眾通過「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可能無法感知到他個人的性格與特色,但都認可他村長的身份,這個主持非常成功。在天天向上的舞台上,汪涵是一個主持,卻佔用了許多嘉賓的時間賣弄自己。有些典故,一看就不是信手拈來的,或是不太切題,或是細節太精確,常常是一大段貌似背誦,卻定能博得兄弟們的喝彩和觀眾的掌聲,相比之下,「給我點掌聲好嗎?」倒還更加坦誠些。

第二,「沒有什麼,就偏要表現什麼」。這一點,可能是我帶了有色眼鏡看了——汪涵沒念過大學。雖然街頭智慧也是智慧,但是缺少大學經歷的人,身上就是差那一種味道,那種味道在撒貝南身上很明顯,一股驕傲的氣。

為了補拙,汪涵拚命的讀書,他自己承認,最初讀書是為了在節目里有好的表現,就是虛榮心,到後來讀出幸福感了。我私認為,他自始至終就是要這種「讀書人」的名號!主持人很多是科班出身,尤其新聞類節目的主持人,汪涵不是,他當然自卑了。「偶像來了」有一期他們去新聞直播間錄節目,汪涵的氣場一下就被蓋住了,最後還是拼方言走了搞笑路線收場。

對於《有味》,他說「讀者的反饋還不錯,至少他們會說,哦,原來汪涵也不是那麼膚淺的娛樂主持人。」在我看來,他心裏面是認為娛樂主持人都是膚淺的,所以他要寫一本書來證明自己不膚淺,他要去和文化人打交道。可是看了他和白岩松、梁文道、陳丹青的對話,高下立判。高人願意用簡單的語言解釋自己的思想,汪涵喜歡用高級的語言包裝自己。這點在綜藝界吃的通,而陳丹青等火眼金睛,有沒有貨五分鐘就聽得出來,只是說不說破的問題了。

第三,爭強好勝,過度追求完美。被捧久了,總是會生出點陋習來的,像何老師這種時時謙卑的人精千年難得一個。汪涵年紀越大,就越把自己看的重,越把自己當領導,領導總是總結髮言,所以汪涵的很多言行都是總結性的,而不是拋磚引玉。在「偶像來了」最後一期,他悶聲一個雷給每人送了一本獨家相冊;在第十屆金鷹獎幾大主持人斗功夫,他把所有人的發言概括了一遍,硬生生搶了朱軍的台詞。他太想面面俱到了,所以累,所以緊張,所以生硬。

博學,我真的不敢說。有人的博學是處於好奇心,而汪涵的「博學」是出於節目需要。為了和嘉賓平等對談、不空洞的吹捧與附和,汪涵必須做功課,背下來,對答如流,這說明他的記憶力好、模仿能力強(參見他在十五分鐘「暗戀桃花源」里的表演)。可是你要是說他在中醫、電影、文學這些領域有什麼深入研究,我就不敢苟同了。畢竟知道不等於理解。

說了這麼多,我還是喜愛他的,因為愛,才挑刺。


有同學在衛視工作過一段時間,她很推崇汪涵,認為他比何炅更像一個老師,文化底蘊要好得多(日常說話感受得到),……自己去天天向上和快本的現場看過錄製,何炅抖包袱比較靈泛,汪涵掌控力好,氣質也更佳,要說是裝的,那也很厲害了&>&< 至於《有味》那本書,我看過,比較有趣,是汪涵在靖港養病的那段時間走訪手藝人積累而成,有事情依據在,我不相信那是代筆。


2017年9月29日《我們來了》

題目問,韋應物 和 陸遊 哪個是唐朝詩人?

這個一般都能答對吧。即使 韋應物 相對而言不是那麼大眾, 陸遊 宋朝的總該知道吧。

我們的 汪涵選擇了 陸遊

——————————————————————————————————————————

對汪涵的學識不作評論,只不過覺得他還要繼續努力。

2017年9月8日的《我們來了》

一行來到濂溪書院——應該是為紀念周敦頤而建。

他們來了該院之後,院長就開始介紹,說儒學精神要義。

院長剛說了句:為天地立心

然後汪涵就開始「顯擺」,上圖

汪涵接了三句,有兩句都是錯的——張載的這句話,基本上有點文學常識的人都能說對吧,更何況汪涵是這樣的人設?

當然汪涵也不是一個字不對,如果是語文古詩詞填空,3分滿分的話也只能得2分,因為錯一個字也是錯

我並不否定汪涵的知識面——只不過,咱能不能不要這麼嘴快,即使嘴快,咱能不能說對了。


一直在看天天向上,記得之前有一期有粵語嘉賓,汪涵基本上還不會講粵語,大概半年還是多久之後,又一期粵語嘉賓,汪涵已經能夠熟練的用粵語對話了。其實很多東西不是裝能裝出來的。


前些年還好,不強調博學這一特質時還覺得汪涵是中國不多的好主持人之一,反應特別快特幽默,這幾年基本上每個節目每次錄製他都莫名其妙的來一段兒百度百科時間,打斷了原來的節目節奏看得人特別尷尬,而且還非常享受周圍人的崇拜。

老實說,非常尊重汪涵,現在的他仍然是中國最好的主持人之一,現在他很多的幽默反應仍然和前些年一樣,但這樣看起節目來就更是如鯁在喉,一半兒的時間剛開心得不得了,然後突然的炫耀博學時間立馬就到了…

第一,可能是觀眾提升了而節目定位還沒變,可是隔壁的快樂大本營定位也沒變,仍然主打無腦路線,但何炅也沒讓人覺得突然端起來了畫風變了;鏘鏘三人行都18年了,也沒覺得竇文濤變low了…

第二,什麼是博學?文化圈兒的不算,電視里常出現的老梁和竇文濤那才是真的博學。當然竇姿態擺得很低,可是一個做了18年的節目,而且不像芒果檯面對中學生,鏘鏘的受眾和嘉賓基本都是高知階層,題材跨越也非常大,能和嘉賓一起痛快地進行不故弄玄虛但又很專業的對話是非常見功底的。很多時候竇文濤偶爾提起他讀過的書我都會心裡一驚,他真是帶著興趣和問題出發,想從學術和科學的角度弄明白一個問題。所以他提到的書不一定暢銷,也不一定特矯情小眾,但就讓人覺得真誠實用,而且提到書很多時候是書里的觀點跟正談著的點有略微的關聯,他把書讀過記住了還能有那樣的融會知識的能力我是非常佩服的。有說竇文濤拿著一堆材料的,那也是工作必要啊,況且他聊起來完全是自由發揮,稿子更多是節目里念一個觀點時用,再加上鏘鏘的時政敏感性比較強,特意先撇清一下,強調自己不傳謠不瞎掰罷了。反觀汪涵,一個木心說了有N次,總感覺他很羨慕木心的博學,可是木心的書仍然偏重於二手資料,也就是說木心有料,但是讀書除了讀這樣可以拿來炫耀的書也該讀第一手的,然後自己咂摸出味道不是嗎?讀的都是文學,許子東就常能有特別獨到的觀點,我覺得這才是專業之要義吧。應該先有個成形的知識系統再揮灑觀點,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拼接知識點。如果汪涵談對國內電視生態的認識,那就是別人比不了的了。扯遠了。

有人說反對的都是惡意揣測沒有實證,那就舉個例子吧,關於刻意:比如說《我們來了》,在一個大家剛剛全都熱鬧high起來的場合,突然強行插入數據典故,數據又特百度百科。老實說,到了那樣的景點,人之常情,肯定非常開心頓生熱愛之感,熱愛的表現不應該是表達心情為主附帶想起典故嗎?數據太多而且專挑一般人根本沒儲備也沒興趣的知識點反倒畫蛇添足了。再比如一些行業翹楚到天天的時候經常不給別人開口的機會自己迫不及待的把知道的一些專業知識先倒出來。梨園行先後也去了幾批人吧,每次先把四大名旦和她們的特點說出來,即使人家是生行是花臉,他說自己特別喜歡聽戲什麼程派啊我不信。真正的戲迷,不用那種浸淫幾十年的,大家去看看戲曲頻道上節目的普通人怎麼跟名家交流的,直接說哪裡好哪裡需要進步,對戲曲基本知識的了解反倒早就不用提及了,對大師和名段兒愛的表現是去聽去讚美,而不是反覆提祖師爺的名號!就像一個法學專業的學生見了業界大拿,可以討論對具體一個案子的觀感,請教對方對法律生涯的體悟,但不會對著人先說法律分民法商法刑訴法blabla,感覺特奇怪。

好吧,可能自從有了這種感覺之後自己確實是挑刺兒了。現在《我們來了》和天天美食節目每一次汪涵又要做面的時候我也尷尬…看到一種平靜表情下其實內心正特別期待別人仰視自己全能的感覺…又比如汪涵說話有時顯得不太「乾淨」,介紹別人的時候容易把句子拉長加很多形容詞,「XX是特別XX特別XX我個人非常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XX真的是非常非常可愛非常非常純真特別特別棒的一個孩子」,諸如此類,理由同上,可能確實是他的真實感受,那就是語言拖沓,但很多時候是面無表情的說,那就是語言拖沓+不真誠了。。

最後,還是堅決地承認汪涵是一個特別聰明特別用功的人。能有那麼多才藝,學東西那麼快,能在名利圈主持人界混到金字塔頂端當然是非常聰明的。用功,是因為有時候都心疼他,雖說有炫耀之嫌,可更像是看到了一個出身寒微的青年,因為自卑敏感所以刻意底下下苦功,就為了站在你們全部人面前裝作漫不經心地炫出自己的一項項實力!畢竟用功久了實力是真的,有些情懷也是真的,做個好人提攜後輩也是真的,只是要面子的潛意識沒變。其實很想跟他說,你自然放鬆下來反倒更好呀,你放下了看電視的我們也會放下。

以上個人觀感,如有異議實屬正常!…


電視上也有一些細節:

包括很多界內業內地位很高的嘉賓在與汪涵交流的時候會讓人感覺到他們彼此都是互相敬重的,而這份敬重非僅出於對其主持人大哥身份的敬重,這種身份與許多嘉賓亦不搭界,也有對其在文化造詣方面的尊敬。

而且,節目末尾的時候,嘉賓都有將一些貴重的禮物送給汪涵,明顯有一種寶馬贈英雄的感覺。如若汪涵沒有足夠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樣的禮物送給一個娛樂人,想起來就會噁心。

當然,你也可以說是節目需要,他們用一副墨寶、珍藏做一個廣告提高他今後的收入。對於這種分歧,也多說無益,你能細細體味每次禮品交贈或者交流時候的氛圍與感覺是最好不過了。

依稀想起的幾期節目—每期都有看過,但作為娛樂僅為消遣未曾想過統計所以想不起的太多,卻會因為時常有上述所描述的感覺,所以才對此細節印象頗深—有CCTV金牌男聲,倪萍趙忠祥,還有其他各種傳統文化傳承人的節目,以及許多老字號的節目。

但凡涉及到傳統文化的話題,來訪的嘉賓九成以上都知曉汪涵在這方面的學識地位。因為,對於一些鮮少與娛樂圈打交道的嘉賓,如若汪涵不足夠在文化圈內有名氣,他們會很訝異一個綜藝節目主持人對這方面怎會有此深功力。

有過幾次節目有這個現象,包括一期台灣50歲的女王來訪,在以畫窺人的時候給汪涵吃了個大癟,汪涵不服氣,隨後依葫蘆畫瓢地替她解讀其他幾位的畫。還有一期,好像是一位某學術圈做科研的嘉賓對汪涵的回應感到詫異,然後汪涵表露出一種」那當然「的得意。

性格可窺一斑,雖然因為舞台原因各種表現會相對放大,不服輸、喜歡掌控,確實一副老大哥性格。

如若追溯到早期年間,從越策開始,做嘉賓節目從來都是根植於傳統文化,譬如最初的嘉賓多是長沙街頭地道小吃的娭毑,戲劇、話劇等當地藝術團體等等等等。也正因此,越策對於湖南人民都有一種格外的親切感。

而如今的天天向上,開播之初也立志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包括每期的阿毛學知識的天天課堂,以及最初的嘉賓多圍繞這個核心運作。到後來因為節目紅火,也經常會有娛樂明星電影電視劇團隊作為嘉賓。

而汪涵這個人,正好對傳統文化最有興趣。所以,他休息的時候閱讀,淘古玩,開書屋,學方言,諸如此類。偶爾節目裡面會來一段說文解字,或者是,我是不太喜歡的,帶有文人酸氣的矯情的總結語評論這樣的話。

而某些對於一個傳統事物的解說,像追溯到商朝、迄今多少多少年、代表意義諸如此類的,這類很明顯的題詞板上的解釋,我所談到的他的博學從來不基於此,即便他對這樣的傳統事物說起來如數家珍。

就像張公子有一篇回答,是不是我也忘了,大意是,足球籃球解說的時候很多包袱學識都是抖不出的,偶爾會有幾個亮點,功夫都在節目外。

主持亦如是,我想是這樣的吧。


看下《有味》就知道,汪涵是真的假的。


怎麼說~汪涵本質並不是文化人~他只是一個優秀的主持人還是個狡猾的老狐狸型主持人。但這些年能看到他的野心,他不滿足於做一個普通的主持人,他在努力加強自己,雖然他早已不是學生了,但他一直在努力學習,努力用知識包裝自己,提升自己。這點來說他是後天勤奮努力的人,雖然他主持的節目都是一些嘻嘻哈哈的綜藝,但他不滿足,總想加入一些逼格,增添一些文化,還可以炫耀一下自己的知識。他崇尚知識,崇尚仰慕羨慕那些成功的有文化有見識的人士。

我覺得,每個人都會喜歡迷戀些什麼,最開始可能缺乏,所以會更看重。有的人崇尚金錢,所以掙了之後會努力炫耀自己的錢。有的人則是崇尚權利,或者人脈,地位,還有的人崇尚知識,閱歷,也可以算的上是喜歡,但比起真的喜歡,更享受得到後的炫耀。因為缺,所以擁有之後要好好給別人顯示,你看我有你沒有,我行你不行,為了心理上的滿足感~所以我說這麼多,大概的意思是…是為了包裝自己,但這個過程中也確實學到了一些真技術真文化。現在的人嘛,都在裝,但沒準裝著裝著連自己都相信了~現在人們都比較誰的逼格高~沒準都在這過程中遇見真正喜歡的東西,成了專家呢~假戲還有真做的時候呢。總之去體驗吧,現在大家不都是戴著面具過活嘛?但大家在網上不又都能實話實說坦誠面對嗎?總之別虧待了自己的內心就好~我覺得有些人不是星星,也永遠無法成為星星,但你不能阻止人家為了成為星而努力,或者是偽裝,畢竟那是人家自己的選擇,想活成這個樣子並沒有錯。

額,反正,我覺得他是附庸風雅…但至少他在努力成為一個看著很有文化很有內涵的主持人。反應快,聰明,機智,這麼多年依舊對這個職業飽含熱情,在進步,在成長,在塑造美好的大哥形象。很多人經過多年的主持就麻木了,但汪涵一上台就很精神,眼神越來越犀利,每分鐘都在努力表現自己,這些值得學習。不過真正有文化的人不都不是特別把自己的學識當回事或者故作高深嘛,希望他有天也可以成長成那樣。

但是,我真正不太喜歡他的地方是面對形形色色的嘉賓,能感覺到他態度的不同,看人的眼神都不一樣,簡直換人就變色~所以汪涵叔叔,請不要看人下菜碟好嘛,裝也請裝的有禮貌些可以不,嘉賓們都是一個地球的人~他們並沒有有些在天上有些在地下…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