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3G 和智能手機的普及,UCWeb 的價值是否在減小?
UC的核心價值是瀏覽器。判斷UC的價值是否在減小就看瀏覽器業務是否受到衝擊。UC瀏覽器的產品核心競爭力是省流量和全平台覆蓋,而這正受到3G和智能手機的衝擊。3G在降低資費,提高速度。而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統一,加上智能手機本身的瀏覽器足夠優秀,UC瀏覽器的核心競爭力正在逐步喪失。UC正在努力轉型社區,出走海外,UC的時代正在離去。
1.最早使用UcWeb還是在塞班手機上的,當時地的確確是體會到了手機上使用這個產品上網的快感,我想這種體驗主要是來源於它的便捷性,流量的節省。(可能還會省電,但個人認為在使用手機時,省電這點很難體會的到。)2.現在使用的是android的手機,我甚至都沒裝ucweb,主要是因為流量對我來說不是個問題。它自身集成的網址導航對我來說也是沒有多大的用處,我只需要在自帶的瀏覽器里添加個幾個書籤就可以了。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經過ucweb解析出來的網頁失去了原本網頁的味道,出於個人原因,我更想去觀察移動網路環境下別人是如何做網頁設計的,而ucweb無法滿足到我這個需求。3.ucweb目前最大的市場應該還是集中在塞班,就塞班目前的發展態勢來說,應該會對ucweb的市場造成一定的衝擊,這可能會間接影響到ucweb的價值。
4.事實上ucweb也一直在謀求變化,以適應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如推出uc樂園,並在uc樂園上推出包括遊戲、社交、check-in在內的諸多服務。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為ucweb做增值的。uc自身也應該意識到單純靠瀏覽來綁住用戶是不現實的,因為瀏覽器這種產品可替代性很強,於是就需要通過其他手段來增加用戶對uc的認同感。
5.所以,3G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用戶對手機瀏覽器的要求可能就不僅僅是省流量那麼簡單了,如果ucweb沒有把握到這點,對用戶來說價值就會減少。知乎上用iphone/android的人應該比較多,問下他們他們的手機上首選的瀏覽器是什麼,或許這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說明此問題。其實流量依然敏感。
symbian用戶和Android或者iPhone用戶區別在於,symbian用戶多數套餐是15M,30M,而Android用戶套餐基本上是300M+,鑒於新浪這些網頁接近1M,300M只夠1天訪問10次這樣的網站。當然現在看起來Android或者iPhone用戶30%到40%的時間在使用Wifi。
ucweb這樣的仍然有需求,但需求沒有symbian上那麼大。10多年前我開始上網,用的是56K數據機,平均網速4-8K。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個速度絕對沒法用,甚至遠低於2G手機。
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並沒有覺得特別慢到無法忍受的地步。那時的網頁都是文字,圖片也極少極小,因此頁面打開也就花個幾秒。
如今,一個頁面動輒幾M,之所以敢這麼設計,全仗著中國寬頻普及。經濟學裡「薩伊定律」(Says Law)認為「供給創造需求」,用來理解這個現象特別合適——你只要提供無限的帶寬,我就能創造無限的內容消耗你的帶寬。
所以,壓縮技術、內存管理技術、流量節省的技術、節省電池提高續航時間的技術……這些古老的技藝永遠不會過時。無論是3G,4G,還是5G,只要不是「∞G」,流量就有「稀缺性」,有「稀缺性」,經濟學原理就管用。在無法「開源」的前提下,能「節流」的技術必然會受到青睞。
至於UCWeb在3G及智能手機的時代里是否有價值,我不能給出明確答案。我不是程序員,無法從技術上的角度分析。
根據自己的使用體驗,UCWeb似乎在處理新一代網頁模式(如HTML 5)的表現不佳,這肯定是個巨大軟肋。因此,我對UCWeb的未來並不看好,除非它在技術上有巨大突破。
也許UCWeb未來會消亡,但在節省流量,提高網頁載入速度有優勢的瀏覽器絕對不會沒有價值,無論在PC,MAC還是智能手機終端上。否則,也不會有20%的用戶不用IE,而去使用速度最快的Chrome了 [1]。
[1] http://www.techweb.com.cn/world/2011-06-20/1053169.shtml我來回答吧,哈哈。
手機瀏覽器,顧名思義, 手機瀏覽器=手機+瀏覽器。 手機瀏覽器不只是做瀏覽器渲染內核就夠了,還必須解決手機的各種相關問題。
手機該怎麼定義呢, 手機 = 通訊網路(WCDMA, TDMA,CDMA,GSM, WIFI...) + 操作系統(android, iOS, Window Phone, Symbian...) + 硬體(MTK,高通,單核,雙核,硬體加速....)
所以,今天的手機在手機市場上有幾十億部,你會發現手機要多種網路制式,多種操作系統(你知道多少嘛?android,ios, window phone, smart phone, ppc, symbian,j2me,bada,linux, mtk, brew, blackberry, webOS,Meego。。。),還有各種不同規格的硬體,從低端的300元手機到5000元的高端手機。。。。。。
所以,你會發現手機瀏覽器真的不能只是瀏覽方面,也不能只是把PC的瀏覽功能移植到手機上。 比如所有的PC的瀏覽器都支持SVG,可是,你用過SVG嘛?。 Opera是從PC瀏覽器移植到手機上的,於是把SVG移植過來了,從功能角度來講,Opera勝出很多。但從實用角度來講,UC勝出很多。UC瀏覽器在處理各種不同規格硬體,處理不同網路制式,處理不同的操作系統方面,做了相當專註的研究。你可能發現在Galaxy S III這麼高端的設備上,UC不太勝出,但在千千萬萬的300元到2000元的設備上,在這些設備上,可能沒有硬體加速,但是UC也做,UC非常努力的做好。要在這些低端的設備上做好瀏覽器,是非常困難的。 CPU速度低,內存低,系統不穩定,時不時的拋出異常。但這些低端的設備,Safari, google等這些大公司是不屑一顧的,最新的Chrome Android版只能在Android4.1上跑。 比如Safari, 圖片上傳這功能,蘋果是不屑一顧的,一直到iOS6的Safari才支持上傳功能。 但UC從一開始就支持。
在很多設備上,你可能不太關注的設備,比如三星的bada手機, Nokia的Meego手機,WP7.5手機,還有早期的moto的明手機(Linux系統)。 UC都推出過相應的版本。
除了支持的廣泛的設備,瀏覽器的內核自然非常重要。但是評價一個瀏覽器的內核好不好,不能簡單的用功能疊加的方式。比如Opera瀏覽器直接移植PC的Opera,可以支持WebGL,但是,現在有多少網站用過WebGL呢?3D動畫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話題。你知道,中國的網頁非常獨特,大部分都還是使用IE6,多數網銀都只能用IE6。 這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也非常重要。 UC率先支持支付寶和銀聯,邁出了重要一步。
其實,真正好的一個內核是容錯性強,兼容性強,快速,高效。
其實,關於WebKit內核,Chrome也是使用WebKit內核,不過人家的創新在於自己開發了個V8的腳本解析引擎。 從這個角度而言,你說是自主不自主呢,創新不創新呢?
iPhone,android智能手機的出現,帶來多點觸摸。像Opera只能使用最基本的觸摸,從PC時代移植過來的Opera,只需要把滑鼠操作簡單的改為觸摸就可以了。 而UC瀏覽器則開發了雙指觸摸,這是不是更方便的創新操作呢?
再如,iPhone手機是不允許第三方輸入法,你用iPhone輸入其實是比較蛋疼的。而最新的UC瀏覽器的iPhone 8.7, 率先集成了百度輸入法,這樣,當你想輸入流行辭彙,網路辭彙的時候,非常的方便。這些都本不屬於瀏覽器的範疇,但是,蘋果的遊戲規則就是這樣。
再如,系統自帶瀏覽器,都不支持WML的,但是WML曾經繁榮了5年多的時間,從中移動的2002年開始推wap以來,其實還是存在眾多的wap網站,你不能說因為這個簡單就否定。這些都是大公司所不理的。而UC則從內核上解決這些問題。
UC瀏覽器的目標是解決手機上網的種種問題,除了解決種種問題之外,還藉助智能手機時代的創新(多點觸摸,語音輸入,二維碼,攝像頭,適應屏幕排版,閱讀模式,論壇模式。。。)融入了瀏覽器內核,成為新一代的手機瀏覽器,而不只是從PC移植過來的瀏覽器。
所有從PC移植過來的瀏覽器,其實都是某種的閹割版,比如iPhone的Safari Lite,是PC瀏覽器的閹割,Android的自帶瀏覽器,也是如此。
----------------------------
如果你認為UC只是hao123,你就大錯特錯了。 表面看起來,天下的瀏覽器都是一樣的,上新浪新聞,都是一樣的。技術的爭議,不能以Opera支持HTML5,CSS3就認為Opera就很先進,Opera跟IE6比起來,看起來支持的功能無比的多,無比的先進,但IE6依然是渲染最好的,你不能說作者寫錯了頁面,你就不能給他顯示,你不能因為網頁是西藏文寫的,就不能顯示。 其實,HTML5,CSS3的這些API從業內人士的角度來看,一點都不先進。 無非是一層皮而已。從這個角度來看,Opera並不比IE6先進。 但Opera有它的使命,有其勝出和亮點的地方,但過度讚譽就沒必要。
--------------------------
關於UC的價值問題, 你想一想有哪家公司能夠解決成千上萬的手機設備的種種問題,多數公司只能解決一個平台或兩個平台,比如iOS或者android。 但是有些用戶喜歡bada手機,你百度的搜索有開發bada版本嘛?有些用戶喜歡WP7的手機,你百度搜索有WP7版嘛?你百度搜索有brew版嘛? 你百度搜索有S40版嘛?你的百度搜索有S60V1版嘛?--------------------------
UC的使命的是讓地球的一半人都能方便的上網。這個目標至少是要覆蓋種種機型的手機。從這個角度而言,就足夠挑戰了。從技術角度而言,也非常的挑戰。對於UC,不能只看android和iOS。也不能只拿WIFI來說問題。 現實中,還有非常多的挑戰,比如在印度,它有9種方言,多數瀏覽器只支持一兩種,也就是只能覆蓋一半的人群,這也是挑戰的事情。如果你深深的了解印度,加入UC海外團隊吧。有一種感覺,UCWEB就像手機中的諾基亞,質量可靠也省錢,在節衣縮食的小康前時代的確是個好選擇。
但用戶對更好更炫體驗的需求非常不理性,就像現在智能手機明知電池不夠用,很多人還樂此不疲的更換動態皮膚一樣,用戶願意為更好的體驗埋單,即使損害了基本需求的滿足。UCWEB未來將敗在因為不能提供更炫的體驗上,如同諾基亞碰上iPhone。
不同於Opera Mini的伺服器壓縮技術,完整保留了目標網頁的結構和內容,UCWEB是將網頁通過伺服器過濾成類Wap網頁返回給用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厭倦這種單調的顯示,特別是習慣了PC上先進的Web瀏覽器體驗的用戶。
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手機瀏覽器是否會沿著Web瀏覽器的大方向進化,而是走自己獨特的路線。
UCWEB的進化之路是走社區——UC樂園,PC端的瀏覽器沒有這樣發展的,很難判斷這條路線的未來是否成功。
而最近新接觸的兩款瀏覽器品牌——海豚和歐朋(Opera Mini中國版),他們無疑是選擇向Web瀏覽器靠攏,觸摸手勢、web應用插件、多標籤等特性,代表了新一代移動瀏覽器體驗。我個人更喜愛這類瀏覽器。1.先回答葉偉的問題,我用droid,瀏覽器就是系統自帶的,覺得渲染很快,而且應用google的服務很方便。使用過firefox,但總感覺沒有PC上的神韻刪了。
2.對於這個問題我早有同感,甚至也發出過這個感嘆。對於現在動輒百M級別的3G套餐,UC確實失去了它核心的東西。甚至因為網頁太過單調,而使人厭惡。
3.但是UC做產品非常用心,版本升級的很及時,軟體也比較穩定,產品設計也非常成熟,最重要的是在用戶中已經有了口碑。我相信,如果UC能及時調整,順應互聯網的發展,UC的新產品還是會被更多的人所期待的其實在android手機上,UCWEB的確不是很能體現出優勢,但UC已經推出了基於webkit內核的UCmobile for android,將webkit與雲端伺服器做結合,對節省流量、提升瀏覽速度、優化瀏覽器效率都有很大作用。這也是UC在android上的優勢。而UC另外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本地化功能/服務,這是很多自帶瀏覽器都沒有的。
UCWeb的價值,是為用戶提供更加節省流量和更加快速瀏覽網頁的瀏覽器。這個價值是否在減少,就要看這兩個功能是否還在最大化的滿足用戶。
目前來看:
1 節省流量這個事情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減分。2 快速瀏覽網頁,我個人認為Opera mini更快,自帶瀏覽器也不差,減分。3 更要命的是,UCWeb的網頁幾乎談不上什麼美觀,大大的減分。4 大量低端市場的存在,塞班還未絕跡,加分。5 (如果)團隊還能保持繼續的創新,在android系統里做出一些大幅度的改進,還有機會, 加分。資費不降 UC就有市場
國內很多年輕的移動消費者用網頁瀏覽的是中文小說,每天在地鐵,電梯里看拿手機的不是玩微博就是看電子書的。UC目前具有一個獨特的優勢就是對於文字的屏幕自適應排版做的非常好,因為這點我還是經常使用,手持設備比較屏幕小,不太適合直接瀏覽普通網頁,特別是現在很多網頁並沒有為移動設備的訪問做優化。當然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各類網站對這塊市場的重視,必將會出現能夠具有很好移動體驗的網站,到那個時候,UC就真的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不過UC如果能把快做到極致,正確把握中國消費者的習慣,未來如何還是很難說
君不見 國內遨遊的裝機量那麼大么可以和ROM提供方合作,搶佔終端,孕育客戶群其實不只是UCWeb,這是所有Proxy Browser都要面臨的問題,3G時代是否還需要經過Proxy Server中間做轉碼和壓縮。就目前中國的3G網路速度和穩定性,我覺得幾年內還是UCWeb的天下,幾年後,LTE上馬和智能手機大面積普及後情況會大變。
最早使用UC是在我爸給我的步步高i289上,那是2009年了,之前我的手機都是沒法安裝軟體的。BBKi289手機自帶瀏覽器就是個渣。i289支持java,於是安裝了UC。雖然從按下按鈕到UC可用需要半分鐘左右,但是uc的強大依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能夠方便的查資料,查公交,看新聞...雖然有類似的opera,但還是覺得UC更好使。我一直相對uc說一聲謝謝。以後換了好多手機,拿到手首先裝上UC。雖然chrome在桌面端有著非常優異的表現,但是手機上就裝了一次,試了一下,以後就沒用過。
所以,不論怎麼發展,我還是離不開UC。
手持設備的屏幕還是太小,如果訪問的頁面是針對移動設備做過優化的話,那麼UCWeb的優勢並不明顯。而如果訪問的是未對移動設備優化的頁面,那麼UCWeb的優勢也就在對頁面進行預解析之後於不需要來回縮放來選擇自己觀看的內容。至於流量我也覺得並不算一個問題,但是大部分Android手機在3G狀態下待機時間都非常之令人擔心,拿那麼一點速度換回來的是成倍的電量消耗,其實並不怎麼實用。而從用戶的角度來說,用戶關注的終究是內容,如果用戶訪問的網站大多能對移動設備進行優化,則UCWeb的優勢減小,如果用戶訪問的網站大多未考慮移動設備,那麼UCWeb的優勢仍然存在。
在流量越來越不值錢的趨勢下,以節省流量為重點恐怕不是一個樂觀的發展方向!而且那些sns方面的發展恐怕遲早會被人人這樣的大頭所壓垮!所以唯一能走的長遠路線就是把用戶體驗做好,就像這條廣告說的一樣:Visual Assist X has been so good I dont notice it anymore – until I use an IDE without it. Then, I wonder whats wrong with the IDE。當這個時候,不管你用的是什麼手機,你總是想用uc上網,因為他太習慣我們中國人了!
在2013年伊始,來看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特別是結合之前同學們的回答,這可以看出技術發展的路徑。
就問題本身「隨著 3G 和智能手機的普及,UCWeb 的價值是否在減小?」而言,其等價於,隨著 3G 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流量控制壓縮技術的價值是否在減小?對我而言,其是一個偽命題。就好比,已經差不多能吃飽飯了,應不應該再賺一些買衣服的錢。租房子的錢夠了,應不應該再存一些買房的錢。
同時,隨著硬體的不斷提升,帶寬的不斷提高。互聯網能夠提供的富信息越來越龐大,對於速度的要求遠遠沒有到盡頭。或許有一天,人們對於速度的需求會達到峰值,但一定不是今天,並且,在中國,在可以預見的10年之內,滿足的可能性也不復存在。
所以,我們應該看到,這一技術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具有極高的價值。Onavo應用專註於幫助人們節約流量,發展勢頭頗佳。或許UC也可以利用其技術,單獨發布一款類似的應用?哦,對了亞馬遜的Silk服務本質上與UC的一模一樣。
回到UCWeb公司身上,其剛在去年12月份宣布,全球用戶總量突破4億人。這是一個極其驚人的數字。仔細看其中的構成,在中國其市場份額在56%,而在印度擁有25%。這兩個國家,恰恰是全球移動通信協會發布報告中聲稱的移動網速最慢的兩個國家。在中國,UC的成功有目共睹。當初之所以選擇UC的原因就在於其省流量。所以我大膽猜測,在印度,UC也是憑藉這個特性展露頭角。怎麼能說其價值正在下降?
而至於UCWeb的價值部分,其CEO曾透露在2013年將尋求上市,我相信這是UCWeb價值走高的一個階梯。(具體可參考http://thenextweb.com/asia/2012/12/13/chinese-browser-ucweb-passes-400-million-users-worldwide/)
當然,UC面臨的挑戰並沒有變少,反而變得更多。當越來越多的人們並不那麼在意流量的時候,UCweb應該如何應對。我們已然看見了一些應對的手段,但是結果如何,我們尚無最終的定論。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這樣的命題,也不僅僅針對UC,這是每一家瀏覽器公司都會碰到的問題。恰恰正是因為UC已然登上世界的舞台,其才需要考慮更多的問題。希望UC越來越好,作為UC的用戶,我希望其能不斷進化,滿足我越來越苛刻的要求。UCWEB的未來將不會是一個瀏覽器了,,,它是一個應用,一個平台,整合了遊戲,sns,新聞的綜合生活平台!已經變味了,,,不再是基於塞班系統上的UCweb了……
幾年前,uc強調自己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當時也確實如此。可時至今日,APP開始風靡,依靠掌端輸入的瀏覽器,反而已經被邊緣了。這就是移動互聯網與傳統互聯網的不同。規則不同、趨勢不同,即使佔位再久、積累再多,趨勢一來,全部垮掉。諾基亞是個典型的例子,不是蘋果和htc幹掉的諾基亞,而是移動互聯網幹掉了諾基亞。未來,有可能被移動互聯網幹掉的公司還有:中移動、門戶網站等。被傳統互聯網的各種應用型態輪姦了近20年、仍然沒有消亡的報紙等傳統媒體,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分化,做好內容創新並抓住移動互聯網機遇的,會重生,甚至變成新的領導者,抓不住的,會被輪姦致死。
趨勢
UCweb的危機感,恐怕要問俞老大,
Ucweb的忠誠度如何呢?推薦閱讀:
※有沒有首頁上不自動刷新熱門和新聞的手機瀏覽器推薦?
※BAT庇佑之下,手機瀏覽器如何成為超級APP?
※有什麼好用的手機瀏覽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