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可能存在一種方法可以使核聚變發生的難度降低,就如酶?
01-29
理論上是否有這種可能?
有個半民科,半學術的話題叫做「冷聚變」「LENR」
我也不懂,反正網上吹的幾個公式就是:
6Li + 2.2H → 3He + 4He+ 3H +7.28 MeV
proton + Li-7 ------&> 2 He-4 + 17.3 MeV
報道 Forbes Welcome
這塊有一些不能解釋的額外高熱現象,也能生成同位素,但是最重要的γ射線沒有觀察到。一些民間的實驗裝置能實現COP &> 1 但是並沒有經濟上可行性。
NASA和美國海軍也有一些研究和paper發表,但是沒有見到大規模應用的成品。全球各大高校會有定期的一些研討會。
民間就是各種專利、炒作、打官司、騙投資、撕逼。
@趙泠 的回答提及的均是無關概念的堆砌,甚至錯誤的內容。更有趣的是,在我提出對其回答的質疑之後,這位直接拉黑我了?以下正文。利益相關:等離子體物理專業,磁約束聚變民工一枚
實際上可控核聚變研究中不可能存在化學反中「酶」的對等物(自然界聚變中存在類似於酶的作用,但對可控聚變意義不大)。化學反應是在分子層面,是改變分子結構的過程(包括粒子的重新排布和電子的轉移),參與反應的粒子的核不會發生變化,酶的作用是作為結構變化的中介使反應更容易發生(改變活化能);而核聚變涉及的是核反應,原子核在反應中損失質量從而放能,這需要靠核的碰撞來實現。
要實現核的有效碰撞,最直觀的想法就是提高反應核的密度,或提高其能量(也意味著溫度和速率),從而使碰撞更易發生。事實上在磁約束聚變中基本的判據是三重積公式,由核密度,溫度和約束時間三個因子確定是否能實現有效的約束聚變,所有的調整最後都要落到這些參數上。但很明顯的,密度高了加熱就更困難,因此簡單的講現在只能在這二者間尋求平衡並挑戰極限,儘力提高三重積。目前主流核聚變研究方向用的燃料是氘和氚(氫的同位素),而如果有更重的雜質核(如碳和氧)混入,反而會使軔致輻射(能量耗散)以平方關係增加,使反應更加困難。至於冷聚變,以前也參與過一點相關研究,大致補充一下。冷聚變經常被寫成方程式形式,但也很容易造成誤解,認為其是化學反應。實際上冷聚變仍然是核反應,其他材料(主要用作電極,也有其他說法)主要作用在於用其晶格間隙束縛住氘和氚,很直接的想就是把它們擠在一起,就可能更容易碰撞。但目前沒什麼理論支持,屬於猜想。實際上就存在,也已經用了,不然更困難。現在的聚變裝置里的磁約束等離子體進行聚變需要的溫度比同種氣體低一些。碳和氮、氧和氟等也能稍微讓核聚變容易一點。但把這些手段都用上後還是需要非常高的溫度。μ子可以起一些作用,但過短的半衰期限制它的使用。
聽起來非常像太空堡壘里生命之花的設定。
洛克希德。自己去查。
什麼酶能耐住一千五百萬℃高溫?一千五百萬隻是點火溫度,燒起來更高~
推薦閱讀:
※微博說菠蘿里含有一種酶可以分解肉類,所以吃菠蘿有時候會嘴唇流血,你以為是你在吃它它也在吃你。對嗎?
※什麼是逆轉錄病毒?與RNA病毒有何異同之處?
※為什麼超過200種酶需要微量元素鋅?是鋅元素的某個特質導致了這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