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精釀啤酒革命是什麼樣子的?

看了那本小黃書《精釀啤酒革命》,也看到了大型資本瘋狂收購精釀品牌,一些中國的酒廠也沒有倖免,如今百威英博收購了RateBeer一部分股權,導致精釀品牌抱團取暖與壟斷資本對立,這些事情感覺在那本書上都發生過很多次了。

精釀品牌抵制大型資本的必要性是什麼?中國是不是也在進行精釀啤酒革命?預測一下中國精釀啤酒革命的走向?


革命?革誰的命?中國精釀從無到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但是個人覺得目前的中國精釀還沒到0.5。本身就算在美國,精釀就是小眾產物。中國精釀,應該多把釀酒做好,推廣做好,不要一天到晚,反對這個反對那個的,目前真的讓基礎消費者能接受和復購的中國精釀產品有哪些?做好產品才是王道。

革百威的命?百威確實商業化,資本的力量能把精釀的價格做低,口味可能會做淡,商業本身的目的就是讓更多基礎消費者接受品質更好的啤酒而已。

況且,百威在國內的競爭目標重點,還是國內工業啤酒和國外的喜力,嘉士伯這些,說不好聽的,百威根本沒有把中國精釀放在眼裡。

中國這個市場,消費力還沒達到的情況,國產工業水啤,國外工業水啤都會佔據市場絕大部分份額,國外商業精釀也比中國精釀的品質和賣點好。

給中國精釀的路,不是革命,現在這個社會是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競爭。

中國精釀更應該多注重接地氣的產品,多合作中國人自己的精釀酒館,多讓更多人接觸喜歡精釀,做出自己風格。


誇張的說法而已,實際上,並不會有什麼精釀革命。

精釀啤酒只是啤酒行業的其中一個細分市場,目前的佔比原本就是極低,且不說中國啤酒行業目前連小瓶化和聽裝化還只是在路上的狀態,全世界精釀啤酒在整個行業中的佔比也是極低的。即使是精釀啤酒細分市場真的發展壯大,有了相當可觀的消費群體,你真的覺得這些暫時還獨立經營的精釀品牌能夠存活么?

真到了要爭奪這個細分市場的時候,不論品牌影響力、技術儲備、產能儲備、人才儲備還是營銷水平、渠道網路以及數十年建立起的各種壁壘等軟硬體上的差距,獨立經營的精釀品牌在世界前幾的「所謂生產工業啤酒的」啤酒廠商面前都是可以分分鐘被秒殺。

還有一個沒有說到的,而且是特別關鍵的,那就是,不要小瞧了資本的力量。

當然,也不必擔心,真到了那一天,也同樣會存在大量的中小精釀啤酒品牌以及個體。畢竟,大品牌吃肉的同時,其他人也還有肉湯可以喝的,再差也有口水喝吧,最不濟,聞聞味道也是不難的。


革命?

國內幾位道貌岸然的精釀大咖的神格化罷了

前幾天還組織了什麼協會。拒絕百威鵝島。

都認清自己吧,跟上游一起控制精釀價格,讓精釀啤酒一直處於高逼格狀態,每天虛假宣傳自己。

我在這裡唱個反調,支持收購!我希望有一天到C端能有10塊錢一瓶的IPA!而不是動輒50大洋350毫升的精釀啤酒!

如果收購帶來的利弊能夠量化,我希望收購之後價格能比現在低50%!口感上做出50%的犧牲!先讓大部分人喝的起!再來談你的革命!


本土精釀革命這事在質量不下滑的情況下先把零售價降下來再說。

內華達角鯊頭巨石們的常規款賣0.99刀1.99刀,國產精釀一罐賣25,還想比什麼…


其實中國的精釀啤酒革命正在進行著,2012年是國內精釀圈公認的中國精釀啤酒元年,這五年來中國本土的精釀品牌從最開始的三四個到現在的幾十甚至上百個,精釀酒吧從十幾家到現在的幾千家,中國精釀人一路走過來的艱辛都見證著行業的發展,他們是有夢想並且誠懇的一群人。行業發展壯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幸見證了行業從零到一從無到有的這麼一個過程,有幸結識了這麼一群純粹的人。


推薦閱讀:

銷售、市場、技術三種工作
工程師和市場營銷人員之間能夠相互學習什麼?
艾爾之光為何在國內表現一般?
如何評價這個公司?
當數據無法直接指導渠道運營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

TAG:啤酒 | 市場 | 精釀啤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