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普受潮之後錯誤處理導致香氣跟茶味流失,但是為什麼味覺上居然由苦轉甜?

題主比較啰嗦,大家可以只看下劃的重點部分。

標題中提到的生普茶餅是2013年購於某大型實體店的生普七子茶餅,生產日期2012年,產地布朗山,價格三百不到一餅,親愛的表姐送的,今年5月份剛拆

這款茶葉底均飽滿肥碩,大小均勻。茶湯很苦但是不澀,口味消退快,香氣來得極為迅猛,久久停留口腔中,感覺十分美好。今年才被表姐帶入普洱坑,接觸不深,了解不多,單從個人品飲感受上覺得這餅挺不錯,很是喜歡。

前陣子家鄉暴雨半月有餘,出門避難忘記把茶餅儲存好,回來時發現茶餅受潮,由於對普洱相關知識了解有限,做出錯誤處理:暴力拆餅大卸十八塊後擺陽颱風干,晾了兩天之後再泡發現香氣幾乎流失殆盡,茶湯由苦變為極苦,顏色也更加橙黃,懊悔得不行。不過也沒捨得扔,裝好打算慢慢喝完,但是由於香氣淡化且茶湯太苦太苦實在難以入口,所以又擱置了一個多月,最近發現長了點白地霉,打算趕緊喝完,開罐發現干茶香氣有變化,沖泡後聞葉底有極淡的清涼香氣,入口居然還有點甜潤感,香氣停留頗為持久,雖然苦味消退,但滋味也沒以前濃烈,跟受潮前判若兩茶。

ps:每次的投茶量,沖泡用水,沖泡溫度以及浸泡時間沒有太大變化,可以排除泡法不同造成差別的可能。

請教諸位茶友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題外問:為什麼茶葉受潮不能晒乾?


沒救了。

不用後來的發霉,僅兩天的風乾和曝晒就足夠報廢了。

普洱茶多有所謂「曬青」之名,但實際上「曬」對於茶葉既有利有害。

好處是可以在雲南舊時落後的生產條件下多快好省的乾燥茶葉,同時這種乾燥方式的低溫環境(相對於炒干與高溫烘乾)使得茶葉中的活性酶得以留存,普洱茶方能得到如今「越陳越香」的名頭。

壞處是茶葉直接暴露在紫外線下,紫外線對於有機物有直接的破壞作用(基本常識);長時間大面積接觸空氣,會使得茶葉中的活性成分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如此乾燥的茶葉會帶有明顯的日光臭(似乎有些人有喜好這種味道並將其捧為「太陽味」的怪癖)。茶葉的內質受損,當下的品飲價值與未來的轉化預期都會下降,下降程度與日晒乾燥時間、紫外線強度等呈正相關。

而相對於毛茶,壓制好的餅茶日晒乾燥受傷更甚。簡單的說,茶葉中都含有對抗氧化與紫外線的相應成分,而這些成分在毛茶乾燥階段已然使用殆盡,到了餅茶乾燥還使用日光直曬,那就只有讓茶品損元氣扣負分了。

備註:

1、現在雲南茶產區越來越多的農戶使用曬棚乾燥,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紫外線對於茶品內質的傷害。

2、易武地區是直接曝晒乾燥的死忠地區,許多凱子就是拿這個特徵來辨識的o(╯□╰)o

3、理解紫外線與長期通風的害處,喝過在日晒乾燥超過三天的毛茶就知道了。

回到題主描述(其實劃橫線部分也有許多是不那麼重點的),第四段第二個橫線部分才是重點。茶餅拆開,內外充分接觸空氣,有在陽台這種既有大量空氣流動又有大量陽光賞臉曝晒的地界,可謂是作而必死。

第四段最後一個橫線部分的所謂「清涼香氣」,未能開湯試泡(我也真沒這個心~~)無法斷定,但推測可能性最高的是這就是過度通風氧化帶來的耗味。

受潮算是受傷,車裂後曝晒算是處斬,後續再怎麼處理都是鞭屍了。

另:

茶葉受潮最好不要晒乾,若還有救那麼在密閉空間放置抽濕機抽濕是相對穩妥的處理方法。不過抽濕機的出風口不得直接吹向茶品,否則還是逃不掉過度氧化死。


已經做好的茶葉為什麼不能曬呢?

因為曬太陽會讓茶葉中所含的低沸點的芳香物質揮發

讓茶味損失慘重

特別是對於生普因為沒有經過長時間的高溫

所以低沸點的芳香物質大部分都有保留。

為什麼存放一段時間後茶味會由苦轉甜?

茶在自然存放過程中依然沒有停止發酵和轉化。而大多數情況下導致苦澀的物質會轉化為甜味物質(具體的名字記不太清楚了,一個是氨基酸另一個好像叫酚酸還是什麼)。

所以味道就會由苦變甜。

這個你可以類比下白茶的貢眉,壽眉。


有句老話「干出酸,濕出甜」,所以香港傳統倉儲的茶一般都會甜潤些,而干倉的茶十幾二十年了還可能會有酸澀感。樓主這個處理方式可能類似於短時間內的入倉+退倉吧,喝應該沒問題,但滋味可能就不是那麼理想了。


普洱茶興起就十多年時間,目前沒有完全可成依據的數據跟理論,很多人(包括業內人)都是摸著石頭在過河。受潮,可以看潮到何種程度,如果出現肉眼可見的霉點,可以肯定的是茶體肯定受傷害了,提前把幾年甚至幾十年才發展完的發酵空間在短時間內壓縮完成,代價就是茶體受損,跟拔苗助長一個道理。再又晒乾了,這一行為或者程序無法用目前的理論跟數據確切的定義它對茶的影響!


推薦閱讀:

龍珠(丹珠?)是適合普洱茶的形狀/工藝嗎?
誰能具體的解釋一下「班章為王,易武為後」?
生態茶是不是包括一部分台地茶,一部分台地茶是不是又屬於荒地茶,如何區分荒地茶跟台地茶。?
請問這餅普洱生茶如何呢?
這個茶值錢嗎?不小心打開了 應該是很多年前的吧

TAG: | 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