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年代到底發生了什麼?需要一個叫王進喜說出"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這種話?
我完全不覺得在人文情懷上這句話真的很妥當.甚至說這簡直反人類,反人性
如果是其個人意願那我無話可說,但是上升到作為國家模範典型來宣傳是否合適?還是說在當時有什麼特殊歷史背景需要犧牲這一代人?然而現在依然在宣傳和學習所謂的「鐵人精神」----不怕苦、不怕死,不為錢、不為名,一心為國家,一切為革命。說實話這種口號就我個人而言,只會覺得毛骨悚然.
人類社會的發展,總是要有人付出代價的!無數的歷史也證明了這點!特殊時期,正是像王進喜這樣的人存在,中國才能快速完成工業化,創造經濟奇蹟,這真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無論如何,這些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儘管,這種過度的個人犧牲在今天並不值得提倡 我由此想到,國慶期間,一些城市打出了「厲害了我的國」的口號,為祖國慶生,我們也確實見證了我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相比高呼「厲害了我的國」,我們更應該感謝各行各業為國家進步付出巨大犧牲的人
當你感嘆中國科技發達的時候,不要這是忘了無數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努力攀登的結果;當你感嘆中國醫療服務比歐美都好的時候,不要忘了中國的醫生可能是全球最累,工資卻遠低於歐美同行;當你感嘆中國的網購方便,外賣隨叫隨到時,不要忘了這是快遞小哥日夜加班的結果……
當你感嘆中國的發展速度時,不要忘了這是加班最多,勞動效率很高,工資卻遠低於發達國家同行的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努力換來的 也許中國的制度確實有優越性,能集中力量辦大事,但真正創造中國的奇蹟的,是這個星球上最勤勞努力的人民地震後救出了一對母子:母親為了在廢墟中保護孩子,身體的脊椎已經嚴重變形,甚至脖子也沒有力氣再支撐腦袋了。她離去的時候說了一句讓眾人落淚的話:「媽媽不行了,孩子你一定要好好替自己和媽媽走完人生路」。
1、為什麼保護孩子願意犧牲自己就能得到多數人的認可?符合人性,符合生物保護後代的本能。2、為什麼為國家利益,為了下一代的優質生活犧牲就不能得到樓主的認可?你認為反人性;犧牲個體,讓多數人獲得更優條件的行為你不能接受。
來說說囚徒困境:
1對1的犯人不願意相信對方,互相揭發兩人都被判了8年刑,而不是互相隱瞞的1年。
好的這很人性,換一局,這次是1萬人的囚徒團體,被分成了9999人和1人兩個組來審判。那要怎麼做才能被判刑最少呢——當然是9999人組揭發1人組,和1人組沉默,那麼最後只有1個人判10年刑。
那麼要怎麼讓1人組甘願犧牲自己被判刑呢。給他大量錢?是個好主意,給得多了一般也會答應,總之就是給予他利益,這點利益對於其他9999人來說每人只要付出一點就夠了。
結束問題:怎麼讓一個人為社會付出?——給利益。如果付出的是生命呢?——給予認可、名譽、期待、淚水等等。人是一種感性的生物,社會可以給予某些人比他們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什麼,你說你的生命對於自身是高於一切的?
(有【專吃地球人的外星人】侵略了你的家鄉,除了你以外的所有人都躲到了某防空洞,你被抓住了,只要你說出其它人的下落,族人就會死,但你可以活。沉默就會死,請做出你的選擇)
什麼,你說你的生命對於自己而言還是高於一切的?
①你沒有進化完全,如果你的本性暴露你將被社會遺棄。
②這個沒能讓你做出犧牲的群體在你眼裡並不及格,如果你的本性暴露你將被其遺棄。
無產者作為單獨的個體是微小的、沒有價值的,經濟上政治上毫無任何地位可言,思想文化更是匱乏。
而弱小的個體一旦融入進強大的團體,尤其在團體取得革命的偉大勝利後,更加賦予了個體「神聖的使命感」, 人作為個體的價值也會逐步被集體的價值所取代。因為他作為集體成員的價值要遠遠高於一個單槍匹馬的無產者價值。
因此,一個理想化的集體當中,個體的行為只有依據集體的意志才能有意義,個體只有是為集體的,方能存在。這種集體主義傾向發揮到極端,個人思考問題的邏輯就完全是「集體性」的,在行為上反映出利他主義和強烈的道德感。
這種品質在軍隊最為常見,士兵在奮不顧死的衝鋒時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因為贏得勝利的軍事價值已經超過了士兵個體生命的價值。
「寧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之所以被認為是豪言壯語,正在於這句話是對集體主義精神的極致體現。
因此,我們是否還要堅持這種集體主義精神,是取決於高度集中化的集體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而非因為人文關懷對個體價值的重視。
不得不承認,正是這種欠缺題主所說「人文關懷」的集體主義創造了新中國的歷史奇蹟。沒有王進喜們的偉大犧牲 ,就沒有今天的政治經濟成就。集體所能發揮的功能是「人文關懷」無法實現或替代的,至少軍隊的集體主義肯定不能被人文關懷取代。
然而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我們卻開始排斥這種「鐵人精神」 因為這幾乎完全剝奪了個體存在的價值。當我們依靠著集體主義力量所構建的國家機器成功創造出財富的同時,集體的根基也開始被削弱,因為無產階級集體主義的根基是以個體成員的物質貧乏為前提的,可現在個體卻越來越富裕,個體在變得越來越有價值,這種個體價值的覺醒自然會排斥舊的集體價值的約束。
我們現在有衛星、有勘探裝備、有石油開採技術,還何必像王進喜一樣「少活二十年」呢?集體主義的價值遭到懷疑也是正常的,因為物質條件大為不同了。
但是,當代的我們之所以有能力以「人文關懷」為由懷疑甚至批判高度的集體主義精神,卻恰恰是以這種精神所構建的各種經濟社會條件為前提的,這正是最諷刺的一點。
可不論如何,請向那個時代的人們致敬!你讀過大學嗎?
推薦閱讀:
※鄧曉芒:當代人文精神的現狀及其出路
※中國在宋朝以後沒有出現類似文藝復興的思想文化運動的原因是否為門閥士族的衰落?
TAG:人文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