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在萬智牌專業賽上成績一直不好呢?
萬智牌
這個問題忍不住來答一下。
個人比較反對幾個熱門答案說的時間、金錢、組織、環境、「全民皆販」等等原因,個人覺得這些原因都比較片面。這樣說就好像有人問,中國的經濟和美國的經濟比為什麼人均GDP比美國低?然後你說一些諸如產業附加值低、教育水平低等等之類的原因。這些原因之所以片面,在我看來是因為大部分回答者根本就不知道中國的頂尖水平是什麼樣而造成的。
本人有幸認識一些可以稱之為我國一線職業選手的玩家(如果生涯職業積分可以作為評價標準的話),比如PT亞特蘭大目前中國有Q的玩家我知道的有8個(3個GP北京4強,4個漢城RPTQ,1個日本RPTQ),這些人里有6個人我認識了基本10年。從這些人身上來看,PT對於他們的優先順序都非常之高,甚至高到工作可以為之讓路的地步,因此金錢、時間也不是什麼約束。事實上,我一直認為,覺得我國很多牌手參加比賽是為了利益,是極為滑稽可笑的新手說法。只有新手才喜歡把萬智牌的一切都對應到錢上。因為一旦你參加過PT,就會發現只要考慮時間成本、差旅的成本等等,打萬智牌比賽根本不可能掙錢,而且不僅不可能掙錢,基本是要賠很多錢。我認識的上述這些所謂國內一線玩家,他們打比賽純粹就是為了愛。舉例來說,目前中國職業積分並列第一的某牌手,爐石內測國服天梯就排到過前三名,但是他現在從來不玩爐石,也沒參加過任何爐石比賽,因為他覺得不好玩。當然,我承認有不少玩萬智牌的人,去轉爐石了,但是這種現象在國外也很普遍,比如Stanislav Cifka,這在我看來根本不是什麼決定性原因,一個玩家社區的實力是不會因為幾個人的退出或者加入有什麼質的改變的。這裡我當然承認,萬智牌的價格是制約新手加入的因素,但萬智牌的價格不可能是制約出成績的因素,因為能出成績的人都過了簡單用金錢價值衡量遊戲的階段了。
所謂必須得打職業才能出成績在我看來更是無稽之談了。歐美現在的一線玩家,與其說是打職業所以出成績,不如說是因為出成績了所以才打職業。日本的那幾個名人堂,比如Oiso,Fujita,成績井噴的時候都不是職業。美國的所謂職業戰隊,比如CFB,歐洲的比如Tournamentcenter.eu,日本的比如Hareuya,Cygames,從沒聽說是把沒出成績的人簽進來培養的,而都是已經成為巨星再加入。
那麼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呢?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確非常複雜,其實很難把原因歸結到一兩個點上,但其中最重要的點我覺得顯而易見。我們先來看看一些不太重要的因素吧。我覺得我們必須承認,我國玩家群體的確不算很大,再加上我國實在地方有點太大,所以對這樣一個實體對戰遊戲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約。比如我們說中國GP的參賽人數比歐洲等國的少,我們必須考慮中國這麼大的國家,從廣州去北京不亞於穿越整個歐洲。另外萬智牌世界最頂級的內容和討論大多都是英文或者日文,我國英語教育普遍偏弱,使得我國玩家接觸世界領先思維的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約。再加上長期以來我國萬智牌缺乏如同日本早起Tsuyoshi Fujita(藤田剛史)、Itaru Ishida(石田格,RIP)等這樣,不僅能夠自己打比賽,還能通過親力親為帶動社區發展的玩家。因此競技萬智牌相對發展得比較慢也不奇怪了。個人有時候去訪問諸如旅法師營地這樣的網站,每每看到最火爆熱門的帖子往往都是國內玩家之間互相攻訐的帖子,而很多技術討論底下的回復卻都是冷嘲熱諷。這都讓我覺得很不利於中國競技萬智牌的長期發展。這個遊戲本身對想成為優秀牌手的新手,就存在很多不太友好的地方,而這種不太友好的地方,以我親身經歷來看,在美國、歐洲、日本,很多老玩家都很自覺地在為新手思考,在為如何能讓新手更好地成長為優秀地競技玩家思考,而在我國很遺憾我沒有太多地看見這樣想的人。比如在知乎上,像 @攻城塔杜蘭 這樣的優秀玩家,不停地在答案底下抖機靈,我實在不知道是什麼意義。如果所有人都對於新手的問題抖機靈,有新手會對遊戲能夠保持興趣嗎?所以在我看來,中國萬智牌想出成績最重要的,就是我們這些所謂的老手、資深玩家、多去為整個圈子積極健康的成長去從自己開始去做貢獻,去幫助新手,去帶動新手成長。少一點欺騙、少一點抖機靈、多一點認真回答、多一點幫助。不停地通過騙、作弊、碼套、雞取得小比賽成績,既不能發家致富,也不能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牌手。日本人從97年開始參加PT,01年第一次有日本人(Fujita)進入PT8強,到05年開始的PoY5連霸,花了8年時間。這8年時間的飛躍,是由3代牌手(第一代:Fujita、Ikeda、Ishida、Okamoto,第二代:Saito、Nakamura、Yasooka、Mori,第三代:Oiso、Tsumura、Mihara,現在火熱的Watanabe都只能算是第四代)共同完成的。而我一直覺得很遺憾的就是,如果我們用同樣的方式來區分的話,用中國第一次進入PT8強和羅馬世冠奪冠作為第一代牌手的話,那麼第二代牌手在哪裡?第三代牌手在哪裡?為何上文所提到的那8個Q了PT的人里,有6個我都認識超過10年(也就是屬於這裡的第一代牌手)?
綜上所述,在我看來,萬智牌足夠好玩,錢、時間對於為何我國玩家不能在PT上出成績而言,根本不是什麼制約因素。重要的是,我國的相對資深的玩家,應該多從自身做起,為這個圈子的健康發展,為新手可能的成長,切實地做貢獻。有時候你不經意的一句話,就能改變一個相對比你資歷淺的玩家對遊戲的態度,以及對遊戲的認識。你下意識的一次利用規則進行的騙術,很可能就能抹殺一個新手對遊戲的興趣。所以,我覺得,與其說中國萬智牌弱,圈子差,XXX...,不如問問自己到底為中國萬智牌的健康發展,為競技玩家的健康成長做了些什麼。
2017年8月24日編輯:
我自前年開始,和一些朋友們一起在魔法綿羊網站上有一直寫作萬智牌相關的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魔法綿羊)或訪問我們的網站:www.mtgsheep.com。
最簡單的一句話:因為國內萬智牌環境太差。首先是國內玩家基數問題。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因為現在萬智牌每年GP(大獎賽)的數量非常多,而且專業賽積分方式已經改革。所以很明顯的,萬智牌GP的主要參賽人數是依託於主辦地(國)的當地牌手的。當地牌手越多,GP參賽人數也就越多。國內每年兩場GP的參賽人數是多少呢?平均每場在1000以下……美國本土的GP賽事就不說了,對比下歐洲與日本動輒2K-3K的場均參賽人數,只能說根本不夠看。退一步,不說大型比賽,帝都某知名牌店舉辦的售前現開比賽(每個新系列髮型伊始的第一場比賽)其參賽人數也就最多100來人,尚不如美歐等地大牌店的FNM(周五認證賽,每周舉行)人數。牌手基數可見一斑。其次是玩家年齡結構問題。萬智牌其實和電競很類似,容易出成績的往往都是一些年輕人。萬智牌自1993年上市,至今已經22個年頭,現在取得優異成績的專業牌手中,不少從六七歲開始玩,玩了十多年的「老將」。雖然年紀小,但牌齡都很長。反觀國內,這個年紀小孩子父母給花的錢多半都在各種補習班和特長班上面了吧?不投入配培養,哪有那麼容易產出?再次是經濟狀況問題。國內萬智牌官方定價是25一包(先不論各牌店和地域的差異),美國的定價是4美元一包。由於單卡市場幾乎已與國際接軌,一套可用時長約為1年半左右的標準賽制套牌價格約在2000-3000人民幣左右,摺合300-500美元。我相信,大家都懂25人民幣與4美元以及3000人民幣與500美元對於不同國家的兩個工薪階層的人來說其意義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雖然萬智牌作為集換式卡牌,其單卡具有交易的價值,套牌中單卡再不想玩或者環境更迭時可以出售或用以交換。但也由於牌手少,交易和交換的渠道不多,再環境更迭時不少牌手的套牌最終還是爛在了手裡,並交易不出去,成為了沉沒成本。第四是牌手觀念問題。國內大多數牌手關注於遊戲單卡價值遠甚於遊戲本身。形成了比較獨特的「全民皆販,全民皆炒」的遊戲環境。參與比賽的目的也從「如何取得更好成績」變成了「如何取得更大的利益」。由於孩之寶要求全球玩家獲得同樣的比賽體驗,所以國內萬智牌賽事的獎金在各種對手的砸錢攻勢下,毫無競爭優勢可言。最鮮明的例子就是爐石傳說……萬智牌一場大獎賽第一名大約是3000美元左右(不記得具體數字),你面對的對手是來自各地的頂尖高手,賽制和遊戲機制也是更加靠實力而不是運氣。而爐石卻是動輒十來萬的獎金,面對的牌手實力要相對起來低至少一個檔次,賽制和遊戲機制更加靠運氣。哪邊的誘惑更大,一目了然。最後是職業牌手生存問題。國內環境養不起一群職業牌手。他們沒法沒日沒夜的測試套牌和戰術,他們也沒法在新系列上市第一時間就對環境更迭做出敏感的回應,他們更沒法僅僅靠著萬智牌比賽,贊助,寫作文章或者是緊密相關的工作來養活自己。他們不得不從事著各自的職業,每次新系列新思路新套牌的出現幾乎一定不關國內牌手的事。只能跟隨他人的足跡,又如何能超越他人?
1.時間:
職業選手需要大量的時間,測試套牌,研究思路,練習,限制更是要多打才有感覺,參加比賽的話周末都在那裡,至少周四就要提前到,可能周一才能回去,五六天就過去了。大部分已經有工作的人是沒時間做這些的,大學生有時候受課時限制也不一定能去。我認識很多有很好成績天賦異稟的選手都因為開始工作有了家庭而遠離萬智牌。我也是因為學業繁重玩萬智牌時間成本太高而遠離了萬智。2.財力:組套牌都算小錢了,職業選手的話各種大賽能去的都要爭取去,那麼多次出國一個周末參加比賽機票錢和住宿費是很昂貴的。3.組織:系統的組織是職業萬智牌手最有力的武器,日本美國都有很大規模的萬智牌戰隊,分工明確,操作好的,研究思路,評估單卡的,經驗互相分享,比賽組隊前往省下費用。日本人更是有傳聞說在比賽中也會相互幫助。中國在這方面一直都做不起來規模,所以我們看到的都是有條件的玩家一個人面對所有對手。4.獎金:
萬智牌的獎金不夠豐厚。萬智牌的專業比賽要親自去現場,而爐石很多都是先在線上比,獎金又沒有爐石高,所以有些有職業天賦的人會選擇爐石。也正是因為即使成績很好獎金也沒正式工資高,所以很多人選擇了工作。5.環境
爐石打成大神打出成績受人追捧粉絲多,萬智牌拿個冠軍差不多就是跟朋友得瑟幾下,回店裡得瑟一下。首先我看到了dk rt的回答,我也知道dk rt是誰,他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覺得依然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我在最近一年裡僥倖打了兩次PT,一次是靠GP冠軍給的資格,一次是打RPTQ拿到了資格,目前我還有下一個PT資格,也是靠RPTQ贏的。兩次出征PT,讓我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
新添加以下黑體字:
在我看了dkrt的另外一個問題里的答案之後,我發現在他的答案里總是會涉及到「打牌環境不好,老司機欺負萌新」這個觀點,我不知道這和他以及他的朋友們(北京的小綿羊戰隊)在萬智牌圈子內成長起來的經歷有什麼關係,但是很明顯,我覺得老玩家對新手不友好完全不能阻礙一個地區乃至國家的牌手成績不好。當初我06年畢業從外地回北京到07年國賽奪冠的一年時間裡,我每天白天上各種網站看文章(官網,星城等等),晚上到家就打開mws打牌,周五去輪抓,周六比賽結束到早也輪抓,沒有mo,也沒有任何老手對我進行傳幫帶,但是我那一年進步幅度都很大。像dkrt說的那個情況,不是也沒有阻礙小綿羊戰隊的一眾牌手稱為中國萬智牌界的領軍人物么?所以環境怎麼樣,真的不重要,自己努力,找對方法,有相互扶持一起努力的朋友就夠了,那個領域沒有潛規則和老前輩啊,幹什麼事沒有挫折阻礙一片坦途啊,現如今,mws還在,VPT,雞蛇方興未艾,MO大旗不倒,互聯網存在的意義不就是方便大家拉進距離么?只要有互聯網,真的就別讓環境背鍋,牌技上不去,無非就是不努力,或者努力方法不對。
目前中國玩家面臨的一些問題:
【1】 大比賽太少。
說實話中國玩家能打的大比賽還是太少了,參加大比賽的人數/次數越少,進入8強/奪冠的幾率越低,畢竟很多東西你要考慮基數問題。至於原因么,我覺得有兩個方面。第一,經濟上的,這個確實不能不談,尤其是一些學生牌手還是需要靠家裡支持的。簽證,機票,住宿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就算不計較收支關係,能做到砸錢一年飛出去打幾個GP的牌手太少了(尤其是去歐洲/美國),居住在大陸在一年裡能打四個不在中國本土的GP的牌手我印象里好像都沒有...(販子除外)。相對應的,靠GP拿PT資格的中國人就少。然後就是PPTQ,中國本來PPTQ就不多,最近發現很多店申請了PPTQ卻都不辦,這就減少了出征RPTQ的中國軍團的人數。
第二,觀念上的。萬智牌有句宣傳語是play magic,see the world。翻譯過來就是「打萬智,見四方」,但是我見識到的不少牌手,出去比賽也只不過是換個地方宅著玩mo而已(或者去賭場刷錢),這些牌手四方是走了,但是沒有見,這讓旅行本身的意義大為降低。可能對很多歪果仁或者經濟能力比較好的國人牌手來說,去打GP不但是參加一場比賽,同時也是參與了一場旅行,見識到一個地方的美景,品嘗下一個地方的美食,比賽作為旅行的一個部分,並不是出行的全部。反過來看很多牌手,出去打GP只是為了參加比賽,所以必然要衡量參加比賽的收支關係,因為一旦沒有提款威世智,出過比賽就變成受苦受累白扔錢,出行的意願也降低了很多。另外對於有對象或者已經結婚的牌手來說,自己的女朋友/妻子,通常都對打牌這件事持抵觸態度,就更別提出過打牌了,(這裡就要牽扯到中國女性的觀念問題以及獨立程度偏低的問題,不細說),如果一個男牌手不以帶你去旅行或者我出去可以給你帶化妝品回來為由,那麼想出去打個比賽就變成痴人說夢了。關於「觀念」這個部分,算是我比較主觀的一個個人見解,可以無視。
【2】基礎太差
想打好萬智牌,是需要一定天賦的,但是天賦也僅僅只是決定了你的上限而已,如何提高自己的下限,對每個人來說都一樣,靠努力。但是國內玩家想提高自己的下限,制約因素就比較多了,拋開北京和上海(抱歉廣州已經不能跟北上相提並論了,對於廣州的情況我還是比較了解的,因為廣州狼大卡牌的老闆是我哥們,他現在已經不做了),其他城市的牌手規模和比賽安排都不夠,這又是受制於中國經濟因素的一個問題,不細表。
目前國內牌店辦比賽,比賽的獎品設置通常是這麼設置的:預估來參加比賽的牌手的數量,算出相應的報名費,將報名費轉化為等價的補充包或者周邊。這麼做從表面上來看可以做到永遠不賠,但是獎品不給力---來打比賽的越來越少---店家減少比賽獎品---來打比賽的越來越少,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惡性循環,很多不夠財大氣粗或者不夠有遠見的牌店老闆通常都是這麼乾的,經濟不夠發達地區的牌店多半就是這麼倒的,北京也有這樣的店,辦任何比賽都相當於變相賣包,誰都只想賺不想賠,但是在這個圈子裡這麼做無非就是殺雞取卵。而獎品給力---越來越多的人來打比賽---店家增加比賽獎品增加比賽場次擴大比賽規模---越來越多的人來打比賽,是一個正向循環,生意這種事從來都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有魄力能接受短時期先賠錢,之後再賺錢,才能把生意做大。
比賽獎品設置不給力致使玩家缺乏比賽熱情導致比賽減少,最終牌店倒閉牌手沒牌可打,這樣的循環一直在不斷發生,對於依靠只打實體卡牌的玩家來說,得不到技術上的提高,那也是必然的。
而對於線上的玩家來說,在天朝打MO也並不容易。時差因素讓很多上班族和學生都很難熬夜在mo上打大賽去贏取PT資格,熬夜也必然會影響牌手的發揮。翻牆因素也對玩家有不同程度的制約作用,天朝現在連買VPN都禁止在淘寶上出售了- -而實體線上雙開要掏雙份錢的問題也直接擊中了很多人的軟肋,經濟基礎決定很多東西,這話真是沒錯的。作為最方便直接,最容易學習到規則,也最容易把握meta變化(同時也是總容易掌握牌價浮動)的利器MO的普及程度,基本上就決定了一個國家牌手的整體水平,注意不是個體水平。
所以看到這你會發現,中國玩萬智牌的人少,打的好的也少,出國比賽的人更少,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基數堆上去的,你說乒乓球男單,8強6個中國人和8強1個中國人,那個奪冠幾率大?40%都是阿布贊的GPday2,是阿布贊套牌/投機克制阿布贊的套牌奪冠幾率大,還是就倆仨人用的,既不主流也不投機主流的套牌奪冠幾率大?
然後咱們來說說基於前兩個問題之上的第三個問題
【3】團隊合作
中國人團隊合作精神差是出了名的,這應該不用我多說吧?中國牌手出過打比賽選擇套牌通常都基只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我自己玩的熟的,一種選最近大比賽成績最好的主流套牌。前者么,通常是同時受限於經濟因素和練習因素所作出的選擇,嗯我只有一套小紅,或者我用小紅用的最久,所以我就用小紅打PT吧。後者就是,這牌厲害,剛卷了,我也就用最厲害的,然後抓緊時間練習練習再練習,爭取做到足夠熟練。這樣就直接將打PT的中國牌手劃分成了兩群人,我們管前者稱為A類牌手(修仙牌手),後者稱為B類牌手(功利牌手)。如果A類牌手的套牌不在主流範圍之列或者一線套牌的話,那樣就會直接導致B類牌手不願意和A類牌手進行交流和測試,因為你這牌不行,我PT遇不上,所以我為什麼要跟你測來浪費時間呢?所以為了PT的測試就很容已變成,A類和B類牌手自己玩自己的。再加上MO不夠流行,其他網路對戰軟體不夠受重視(MWS,VPT)的原因,導致參加PT的牌手互相交流的時間也比較短,僅僅局限於到底PT所在城市的那幾天,開發科技就更加難上加難了。(玩MO的不會為了你按一個VPT和你對打,玩VPT的也不可能為了PT特意花錢開賬號買牌上去做測試)
還有一種人,喜歡研究科技,不局限於使用什麼套牌或者不使用什麼套牌,而是希望通過測試來開發更有針對性或者佔有統治地位的新套牌來征戰PT,我們管這種牌手稱為C類牌手(中二牌手)。少量的C類牌手在一個充斥著A類和B類牌手的團隊中,基本上也只能單打獨鬥,如果在PT前的短暫測試時間內找不到構組方向的話,最終也不過是成為一個用著不夠熟悉的主流套牌的A類牌手或者一個操控奇奇怪怪套牌的B類牌手,亦或是不A不B,也就是2B。通常來說,一個成功的團隊中A類牌手不能太多(最好不超過五分之一),而剩下的B類和C類牌手的數量要做到分庭抗禮,才能在測試中做到對戰主流套牌的測試樣本夠多(功利擅長),點子也夠多(中二擅長),同時有冷門思路供大家借鑒(修仙擅長),這樣才是一個好的,完整的團隊。
作為一個C類牌手,我在這次出征PT密爾沃基的時候,曾經詳細研究過主流套牌,然後希望幾個去PT的小夥伴分別測試其中的幾個,然後整合測試心得,大家一起選擇套牌。願望是美好的,但是現實是意料不到的,我本來計劃我認識的包括我在內的四名參加PT的中國玩家,每個人可以測試至少兩套牌在當前meta的勝率,但是結果卻是另外三個人都只打同一種套牌...結果就是三個人測一種思路,我一個人要測7-8種思路,當然這對於忙著準備婚事的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如果我告訴你,所有參加PT的中國牌手都會被拉進一個QQ群,但是在這個群里基本除了聊閑天,貼MO對戰截圖以外,幾乎沒有人認真聊牌,你還會覺得中國牌手在大賽上能有什麼好成績么?
p.s:目前中國牌手在PT上取得的最好成績是四強,這個牌手名叫許明,而這屆PT是改制之前的老PT,只有限制,沒有任何的構築賽,兩天要打6(5?)場輪抓,然後進了8強還是要打輪抓...既是說,你不需要任何的團隊協作來進行meta的測試,只需要自己沒事就去店裡打個輪抓,打到足夠多,對這個環境的輪抓什麼思路厲害,什麼單卡強有個深刻的認識就可以了。這就是中國人唯一一次PT8強。
有句話說的好:一個中國人一條龍三個中國人一條蟲因為沒有幾個職業牌手.
玩家要上班,下班了、周末了玩玩,訓練量畢竟不夠一個強度。這次的亮點是於音少爺10輪構築8勝,然而輪抽。。。
首先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萬智牌在中國算是比較小眾的遊戲。然後由於沒有足夠的市場,中國基本沒有能夠靠萬智牌作為職業的職業牌手。每次都是半職業的牌手跟全脫產的職業牌手比賽,成績不好是正常的。
現在這個問題下比較前排的答案,我個人比較支持 @朱珺玥 裁判的回答。但是這不意味 @rt dk 說的不好。只是後者的答案面向的是圈內人,所以從結果上來講,恰恰不太適合對大眾說。
確實,比如張之洋、劉宇辰、AJ、高坦這樣的選手,已經在各個賽場證明了自己。但是要是他們能夠斬獲PT8強,我想在座的各位牌手還是會有一些驚訝的。這其實是非常奇怪的。一方面,國內的大師們並不缺乏成績;另一方面,我們似乎不覺得他們理所應當的可以和世界級的牌手們旗鼓相當。有了周正陽這樣的例子,我覺得在打比賽的投入方面也不存在老玩家更願意花時間。在各種gpt、ptq、wmcq上都可以看到各路大神雲集,最後落到專業級比賽上似乎就熄火了?
結論可能和幾位分析的差不多,社群不夠強大。但是更重要的問題是地區間的發展不均衡。北上廣的萬智牌社群,和大陸其他地方的社群,絕對是兩個概念。這會影響到整個遊戲理念,以及如何對待其他牌手上。大的地區,確實可以按照 @rt dk 的說法,由一些資深牌手牽頭,組建戰隊之類的社群,讓愛好競技的玩家聚在一起。但是能有這樣資格的牌手有多少呢?能聚成規模的牌手,其實無非就是那幾個大城市。而且可以注意到這個體系中有一個重要的角色缺位了——牌店。當然現在很多知名牌店的老闆都是前牌手甚至是現牌手,比如孫博。可是作為店長的萬智牌玩家,和作為競技選手的萬智牌玩家,思路是有所不同的。作為競技選手來說,他自然希望社群里有新鮮血液加入。但是在老玩家關係還穩定的時候,沒有新人也不會讓他們迫切地去招新人。對於牌店則否,新的玩家能從字面上幫助牌店生存,他們會更迫切地招新。
看似牌店這樣的小級別和PT這樣的大規格對接不上,實際上這是一條牌手的進階之路。無論是牌價、環境、氛圍,最有能力解決這些的其實是牌店。反過來說,如果有牌店能解決這些問題,自然會有玩家願意聚攏投入,壯大社群。為了備戰而休學之類的決絕之舉可能會換一種方式了。1。桌面遊戲普及力度與深度不夠2。人民群眾對桌游看待為 小孩子的卡片 遊戲,使得很好的推廣青少年3。幾乎沒有牌店4。萬智牌等桌游背景為歐美玄幻背景,部分玩家對其並不很了解5。發源地不在中國
第一 在中國玩萬智牌的人太少(基數少幾乎想出大師也是比較難的)第二 中國絕大多數牌手需要上班 上學 不能把大部分時間用在練習打牌上
大環境太功利,人心問題,新手好多一進來先關心的是牌價,不練牌,又想處處有新牌可抄,現在連mo有新牌都不敢去廣播,說不定第二天就一片,每個人都應該花點自己的心思進去,尤其是新手,這種環境下,偶爾出了幾個成績好的,並不會有什麼改變
推薦閱讀:
※萬智牌有哪些改變遊戲勝負規則的單卡?
※如何評價行路雜談中「理查德加菲一開始發明法術力系統是為了讓玩家在輸掉遊戲後有可以抱怨的對象」這一說法?
※萬智牌卡組的強度是如何評定的?
※摩登一套有強度牌組的壽命是多少?
TAG:萬智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