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吉米卡特美國第39任總統為什麼被認為是政績最差之一?

最近看了一個他呼籲對婦女權益保護的演講 覺得不錯。想多了解一些他的政績,百度不給力,謝謝大家。


卡特是一個好人,最適合的職位是聯合國秘書長(雖然作為美國人他當不了),但他卻當了總統。。。他和名聲惡劣的尼克松是兩個極端,因為大家討厭尼克松和平淡無奇的福特,所以選擇了一個最正派最有情懷的卡特。

來談談他的優點吧:信仰虔誠 正派樸實 勤奮能跑 理想主義

對應的就是他的缺點:信仰虔誠而一廂情願 正派樸實但缺乏決斷 勤奮能跑但不顧大局 理想主義但不務現實

70年代中期的美國,各個角度來看都一副要輸掉冷戰的樣子:越南戰略的徹底失敗 總統曝出水門醜聞 種族矛盾異常尖銳 外部盟國離心離德 對手蘇聯咄咄逼人……老面孔尼克松無力回天,福特能力平庸,美國人選擇了一個看起來很符合美國價值觀的私德完美無瑕的卡特,而且卡特在州長任上政績的確可圈可點。但卡特卻帶來了一場災難。只熟悉國際政治不熟悉國內政治,就主要談國際政治了:

卡特對蘇聯的低頭退讓換來的是蘇聯的進一步擴張甚至走向了蘇聯擴張的巔峰入侵阿富汗,伊斯蘭革命和隨後的人質危機的應對失當讓美國顏面盡失。美國外交政策陷入了空前暫時絕後的分歧,國務卿萬斯和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無休無止的爭吵甚至「爭風吃醋」(正是因為他們倆的「爭風吃醋」,讓中美建交晚了近一年)讓美國每個行動都「慢半拍」。如果從陰謀論角度,也許卡特的退縮讓蘇聯陷入膨脹發動阿富汗戰爭是蘇聯輸掉冷戰的重要原因,但怎麼看卡特都不具備這個能力。

美國人害怕的是失去信心,害怕自己強大的國家被羞辱。但卡特任上卻爆發了人質危機和蘇聯入侵阿富汗這樣讓美國人顏面盡失,讓美國的盟國惶惶不安的大事。也正是因為卡特政府根本沒能力制定出有效且迅捷的對外政策,所以也更加促使卡特迷信個人外交——直到今天他還在適合他的崗位「特使」上四處奔走,讓人們記住這位前總統。他一廂情願地認為只要退讓就可以贏得和平,他能做一個人見人愛的總統……這可能嗎?

當然,還要記住他任上最大的一個功績——最終實現了中美建交,開啟了中美「蜜月期」,同時也開始了蘇聯的夢魘期。無論政績多麼糟糕,中美建交仍然是他外交上最大的成就。


吉米卡特是浸禮宗的,里根則是長老會的。

先說結論,卡特高估了美國人民的力量,無論是精神力量還是物質力量。

美國是一個特殊的移民「國家」,美國的力量不完全由美國人民掌控,美國人民力量的總和遠遠小於美國的力量,美國的力量很大程度是出於其競爭對手的「擠出效應」——無論是老牌英國還是後來的蘇聯。擠出效應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對頭的直接流出,例如泰坦尼克船上的loser們;一部分是盟友出於對敵對國的恐懼而「進貢」。

吉米卡特混淆了二者,他認為以美國人民力量之弱,完全不足以和蘇聯抗衡,能自保就謝天謝地了。這就導致他在任內做了很多窩囊事,同時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赤字,甚至是永久性不可逆的(例如能源部的建立)。

美國的霸主地位是天上掉下來的,沒有戰火淬鍊過的精英及其所附屬的緊密團體(美國人民不抱團,所以作為政府,只要有心,相當容易分化瓦解;反觀英國,一戰精英報銷之後,帝國也就報銷了,英帝國建立在英國本土的精英之上;英帝國是一隻海軍,一種紀律;而美國是一個地方,一種選擇——孟子當年就和梁惠王講過這事兒,「桃花源」比「斯巴達」更厲害是有可能的,可是梁惠王不信)。所以其實美國人民是很好養活的,在大國中的容易程度恐怕僅次於灰色牲口(我的意思是「飽暖」之後,美國人民的「淫慾」不會太過分,不會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那些「朕不給的」的東西;他們往往能夠自娛自樂,灰色牲口則是有酒就能樂,更「高階」一些)。但是,這個「好養活」的前提是必須給美國人民提供「精神食糧」,如果想用物質來滿足,那鋪張浪費的美國人就是一個無底洞。所以卡特這樣的「智者」又疑惑了——這個無底洞連自己的肚子都填不保,哪來的實力去稱霸世界呢?

但是他太仁慈了,沒有把這個問題反過來想,同樣是產能巨大的發達國家,老百姓消耗得少就能夠滿足(生活水平低),那不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有更多的精力來「指手畫腳」嗎?

對於一般國家而言,指手畫腳是損失國力的;然而對於美國這個特殊的國家而言,指手畫腳是可以保持甚至增長國力的。一方面就像愛觀看角鬥士的古羅馬人,指手畫腳滿足了美國人民的精神需求,所以物質需求就沒有那強烈了,進而做到了節流。從這一角度,儘管有「忽悠」人的嫌疑,但是幸福感真的比生活水平更重要——子非魚,安知魚不樂——尤其是對於一個要面臨選舉的總統而言。另一方面,美國憑藉其強大的實力,向對手施加壓力,導致對手內部的傾軋甚至出逃,這就達成了開源。

所以,美國作為一個大國、強國,他的地位的確是開國先賢和勤勞的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是,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的確確是天上掉下來的。對於這麼一個「天上掉下來」的霸主,維護他地位的最好辦法就是「按部就班」,這樣做還能像那隻「黔之驢」,豺狼也不敢隨隨便便伸爪子。卡特則是鑽牛角尖,想仿照古羅馬、大英帝國,建立一個具有堅實基礎,建立在美國人民力量上的帝國。如此一方面擾了美國人民的清夢,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美國力量的虛弱,純屬吃力不討好。

卡特作為一個從底層奮鬥上來的人,牛頓力學讀得多了,不了解非牛頓流體也是情有可原。相較而言知足常樂、隨遇而安的里根就屬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他們的差別,大概就像韓非和劉邦。


卡特是美國最無能的總統之一

卡特是美國政績最差的總統之一已是不爭的事實,他在任時把美國經濟弄得一塌糊塗;所以在他謀求連任時,選票之少,創下美國歷史紀錄,僅排在三十年代大蕭條時的總統胡佛(歷史上選票最少的總統)之後,可想而知美國民眾對卡特執政四年表現的劣評,或者說是厭惡。擊敗卡特的共和黨籍總統里根獲得了全部538張「選舉人票」的520張,被當時媒體稱為取得「絕對壓倒性、橫掃般的勝利」。

卡特執政時的一個更大敗筆是處理「伊朗危機」。美國政論家魯迪(Christopher Ruddy)今年五月在網路刊物《NewsMax》發表文章「卡特的災難記錄」指出,1979年伊朗發生霍梅尼革命推翻親西方的巴列維政府時,卡特竟通過五角大樓通知伊朗的150名高級軍官,不要反抗,要合作。巴列維的將軍們聽從了卡特的「意見」,結果霍梅尼掌權後,第一批處決的就是這些軍官,然後建立了反美反西方的宗教集權專制。

「美國企業研究所」訪問研究員戴維.弗魯姆(David Frum)10月12日在加拿大《國家郵報》(The National Post)發表的文章「吉米.卡特不配得諾獎」中說,「現在伊朗大約窩藏了20多名阿富汗蓋達恐怖組織的頭目。當年正是由於卡特沒有能力做出決定,才導致霍梅尼上台,使伊朗變成恐怖主義政權。」而霍梅尼上台後就把美國大使館人員關押作人質,關了444天,卡特束手無策,最後他下令的「營救行動」又完全失敗,八名美軍陣亡。

幾乎諂媚每一個獨裁者」

1981年1月,卡特作為「失敗者」暗淡地離開白宮,然後開始了他至今長達20多年的「第二生涯」,做「業餘外交家 」,斡旋世界事務。但卡特的行為顯示,他不僅是美國歷史上最無能的總統之一,而且是美國有史以來對一切獨裁者最無知、最天真、最愚昧的總統。

據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約翰遜(Stephen Johnson)今年五月發表的文章,卡特當總統時,竟然誇讚從無民主選舉的南斯拉夫的鐵托是「一個崇尚人權的男子漢。」

卡特在當總統時曾宣布,要結束人們「對蘇聯不應該有的恐懼。」他的著名之舉是給了蘇聯獨裁者勃列日涅夫一個「 親吻」。10月14日《華爾街日報》社論說,當年勃列日涅夫沒有給卡特「回吻」,這位共產領袖做的是,利用天真的卡特總統大幅削減美國軍費之際,強化俄國軍備,發展核武器,並把共產勢力擴張到安哥拉、尼加拉瓜、阿富汗和薩爾瓦多等地。

上述戴維·弗魯姆的文章說,1976年卡特競選總統時,就提出把美國駐南韓的軍隊撤出。此舉「鼓勵」了北朝鮮迅速向南北韓邊境增派了八個步兵師,增加了35%的坦克,威脅漢城。結果嚇得卡特當選後沒敢下令撤軍。弗魯姆感嘆說,「作為總統,卡特的輕信和幼稚讓世界震驚。」「卡特幾乎諂媚每一個獨裁者」。」

巴拿馬前總統恩達拉說,卡特放棄民主原則,和巴拿馬軍事獨裁者諾利加有密切交往。卡特在任時不僅漠視在集會上揮舞大刀的諾利加的反美示威,而且還和諾利加簽署了美國歸還巴拿馬運河的《卡杜條約》。

而更讓美國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1991年美國準備「波斯灣戰爭」,打擊佔領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時,卡特竟給密特朗寫信,請求法國、中國利用在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地位,投票杯葛美國的軍事行動。如果容忍伊拉克一夜之間把一個主權國家給侵佔了,那還要聯合國幹什麼!卡特簡直不可思議到驚人的地步。後來連他自己也覺得做的太過份,而向美國人民道了歉。

去「注射強心劑」

卡特最近的「政治秀」是今年五月訪問古巴,在哈瓦那大學發表演講,讚美在卡斯特羅領導下,古巴人民有「完善的醫療保險和全民教育」,同時批評美國沒有廢除死刑等,幫助卡斯特羅炫耀制度的「優越性」。卡斯特羅則讚美卡特說,「我認為他是一個有道德的、高雅的、非常有宗教感的男子。」

《紐約時報》等左派媒體在誇獎卡特時,都特彆強調他在1977年促成了埃及和以色列的「戴維營和平協議」。但戴維.弗魯姆的文章反駁說,卡特的這個「成就」被「高估了」。他說,埃及總統薩達特當時所以同意與以色列溝和,主要因為卡特提出要把蘇聯作為一方拉入中東問題談判,而薩達特在這之前五年,發現蘇聯派到埃及的軍事顧問從事推翻他的陰謀,而把俄國顧問全部驅逐了。卡特的「主意」令他恐懼蘇聯又「捲土重來」,因此馬上單獨和以色列談判,雙邊達成協議,而不讓莫斯科插手。

卡特卸任後的所謂「促進和平」活動,多是典型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例如海地民選總統阿瑞斯蒂被軍事政變推翻,三年後柯林頓政府在內外輿論壓力下準備對海地採取軍事行動之際,卡特自告奮勇,前去海地「調解」。10月14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卡特獲獎時說,當時柯林頓總統私下表示,很不滿卡特「干預」他的外交政策。卡特「斡旋」的結果是,在三年中殺害了1,000多平民的那些政變「將軍們」帶著細軟和打手,安全地去了拉美其他國家,卡特保證他們永不受追究和懲罰;不僅正義完全沒有得到伸張,而且那些「將軍們」暗中指揮他們在海地的黨羽成立所謂「反對黨」,這是今天海地的政局仍相當動蕩的原因之一。

就像前美國駐巴拿馬大使布里格斯(Briggs)所說,卡特那些行為,等於給獨裁者「注射了一支強心劑」。


外形陽光,內在廉朴的老好人,成不了優秀了政治領袖,就算在發達國家也是一樣。卡特的當選,是美國選民對尼克松式,有視野,有頭腦,有手腕,沒節操,的政治家的「反動」。政治的本質是事關重大利害,包括個人生命和族群存亡,分配的人與人的關係,外表光鮮亮麗,內部運作複雜。真正正直的人,玩不轉的,就算在相對已經很公開化的美國政壇。

所謂的「內聖外王」,是歷史的黑話

推薦一本關於美國政治實際運轉的書,硬球 (豆瓣)。


民主黨左棍政治正確的集大成者

如果不是里根把他趕下台,美國輸了冷戰都不是不可能。


如果卡特及類似卡特的人連續執政話,冷戰輸的是美國。


總論:

美國政壇上有很多能力平平的政客,但是作為總統,卡特的缺點被放大了,而且在戰後的美國總統中,他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所以還是值得仔細分析的)。

卡特的問題在於,他在思想的軟體和硬體上都有缺陷。

在軟體上:

卡特的自身性格有明顯的缺陷。美國很多總統都有性格上的缺陷,這不是秘密,西奧多?羅斯福,富蘭克林?羅斯福,肯尼迪,約翰遜,尼克松,乃至里根,都備受心理學家和別國政要的關注,然而,卡特的問題是,他的性格缺陷在執政的時不能與政治環境相和諧。

他一方面是個浸信會教徒,拿宗教要求,指導自己,然而又受到它的折磨;他待人既自信又靦腆,時常溫和又時常刻薄,行動起來既優柔寡斷又剛愎自用,簡單地說就是性格反覆無常,加上性格軟弱,又不圓滑,如果是一個平常人,那麼頂多是不討喜而已,但是在施政上,它的危害就明顯地體現出來了。下文會一一介紹。

在硬體上:

卡特是花生州州長,華府和美國政壇的圈外人,儘管1976年作為黑馬當選總統,但是卡特對於駕馭美國這麼大一個國家實在是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華府的政治環境遠比偏遠的南方喬治亞州複雜,各種派系,各種利益團體,各種訴求,各種文化,遠超出卡特的理解,他根本看不出政治事件潛在的的積極和消極面,他很多輕率的舉動招致巨大的麻煩,而他做決定之前甚至沒有想到過事情會帶來什麼後果(單向思維,一根筋)下文會一一介紹。

卡特不僅頭腦簡單,能力平庸,對政治的理解也很膚淺,甚至單純以好惡和價值觀判斷問題(道德主義者),這似乎就像英國19世紀的威廉?格萊斯頓,然而美國是總統制,議會和政府是平行的,它們各行其事,卻又分庭而立,在這種情況下,議會很難干涉總統的行政,因而很難阻止卡特犯錯,但掌握立法權的議會又對他處處掣肘。

外部的原因:

卡特的政治圈子小,找不到得力的助手和幕僚,自己任內的大多數助手是平庸之輩,要麼就是野心家,這更加劇了他的施政困難,任命的民主黨的老資歷人士甚至挖自己的牆角。

結論是:卡特的思想構造不足以讓他勝任複雜的政治工作,在簡單的事情上,他才可能做好。

————————————————————————————————————————

問題如果單是談政績最差,那麼可以舉一大堆事例(可以配合上文,看看是不是卡特的思想有問題):

主要失誤:

1.不懂妥協:

卡特競選時的口號是和華府保持距離,結果他在上任後居然就是這麼做的(死搬教條,羞於變通)。

卡特疏遠國會領袖對他的施政沒有任何好處,華盛頓的政治生態圈裡不光有利益,還有人情關係,卡特對他們的冷淡也被國會議員們同樣回敬,結果就是他政執的4年,民主黨在兩院都是多數黨,在這樣的優勢下,卡特的法案往往都沒法在國會山通過,可見其能力之差!除了他華而不實的理想主義必然被澆冷水外,自己和國會的關係冷淡也是一個重要方面,此外他的性格也不討喜(自命清高,不肯與人為善)

美國總統和國會的關係緊張由來以久,從約翰遜發動越南戰爭以來,歷任總統都遭到了國會的抵制,卡特沒有抓住本黨控制兩院的良機推動自己的政策,不僅讓自己施政舉步為艱,而且導致政府和國會繼續對抗下去。

2.競選乏力:

卡特在1976年的大選前採取了一系列聰明的戰術贏得了民主黨的提名,然而真正大選時則暴露了他的平庸:

一開始的民調顯示卡特領先福特多達30個百分點(福特由於某些原因赦免了還未被起訴的前總統尼克松而令美國人憤怒,幾乎被判了政治死刑),然而大選時卡特僅以2%左右的優勢勝出。

其中最搞笑的是此次競選當中,卡特接受《花花公子》的採訪,居然承認「許多女人使我內心蠢蠢欲動,充滿慾望,並無數次幻想與她們(和諧)」,這是美國競選史上最大的笑話之一。有人認為這是他誠實的表現,但是應該看到,如果卡特是個合格的候選人,他就不會讓《花花公子》來找自己的麻煩。(口無遮攔,自找麻煩)

此外卡特華而不實地提出了很多口號,作為老實人的他上台後就直接照辦,由於缺乏政治頭腦,很多事的危害要等他付出慘重代價後他才會明白(下文會講)

卡特的競選搭檔蒙代爾也是個搞笑人物,他在1984年大選時挑戰里根,結果讓年邁的里根從容應對,更引人注意的是他「留名青史」的政治自戕行為,他公開宣布,如果他當選,他就要加稅。

3.經濟方面:

經濟指標是西方選舉的晴雨表,大選時經濟不好,現政府就岌岌可危。

卡特在1976年競選時保證4年後的失業率降到3%,通脹率降到4%,結果里根在1980年最關照卡特的話題就是這兩點,失業率接近8%,通脹率竟高達12.6%!(如果這樣的政府還不被票下台,那麼活該美國人民喝西北風)

這裡就可以看出卡特競選時的口號不切實際,這在他在爭取連任時成為了對手攻擊最大的靶子。

3.幕僚和閣員問題

卡特時期,他的幕僚和閣員問題很嚴重,主要原因不是外部原因,而是他自己的愚蠢決定以及沒有主見,以至於被他們牽著鼻子走。

i 卡特沒有任命白宮幕僚長,而且他的幕僚們能力都比較平庸,無法勝任高規格的政治活動,更沒有強有力的幕僚作為政治保鏢來保護他的政治生命。 所以他很快就陷入了他無法處理的各種糾紛當中。(根本沒有政治大局觀)

ii 任命卡利法諾為衛生教育福利部部長,卡利法諾是民主黨資深人士,思想激進,個性張揚,卡特任命他,看中的是他的資歷,能力和價值觀,他的行為的確是按卡特所想,大力推行「進步」舉動,然而結果卻是卡特不願意看到的:

在種族和禁煙問題上,他的行為引起了南方諸州的極大憤怒,而卡特本身就來自南方,失去了南方的支持,自然連任無望,換句話說,卡特在被卡利法諾挖牆角(卡利法諾聲稱他放干手干是在保護總統,責任自己承擔,而進步事業的榮光是總統的,然而明眼人應該看得出,受到媒體讚揚的是卡利法諾,失去南方選民的是任命他的卡特!)(卡特樂觀主義的任命本身有問題,他甚至沒有想到有這樣的後果)

在卡特愚蠢的任命之外,他競選時「讓部長們保持獨立性」口號又害了他(對華府政治一竅不通),加上性格缺陷(軟弱和羞於食言),他無法說服卡利法諾回心轉意(評論員說卡特在「姑息養奸」),加上沒有幕僚長(這時候就可以看出卡特不設幕僚長的問題了),沒有人可以約束意氣風發的卡利法諾。等到了局面無法收拾時,他才下決心炒了卡利法諾的魷魚,但是為時已晚,而且還得罪了為卡利法諾叫好很久的新聞界。

iii 在大選前一年任命保羅?沃克爾擔任美聯儲主席,結果此人上台後大刀闊斧地採取抑制通脹的貨幣政策,這在經濟上是正確的行為,然而這也導致經濟在短期內會惡化,這間接促成了卡特的下台。

沃克爾某種程度上是為自己的利益服務的,卡特下台後,沃克爾仍是美聯儲主席,美國經濟也逐漸復甦,但是得益者卻已是里根。(為人做嫁衣)

而且卡特的思路也有問題,他被高通脹嚇壞了,卻沒有想到通脹已經觸底,不會再壞到哪兒去了,如果實行只注重短期效應的刺激經濟政策,短期內的失業率會降低很多,那麼他在競選連任時的成績單也不會那麼難看。(分不清主次)而里根在1987年時為了讓副總統布希當選,炒了沃克爾,刺激短期經濟,這足以看出他頭腦比卡特清醒。

iv 在外交舞台上則是國務卿萬斯和國家安全助理布熱津斯基爭鬥,萬斯的主張比較溫和,而布熱津斯基則是鷹派。

他們的對蘇政策完全相反,布是波蘭裔,極度反蘇,而且布的手腕比萬斯強,其實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看,布的立場更符合美國的身份,而萬斯更為務實,在策略上更合理,而多數時候,卡特更倚重布。兩人斗到最後一年,在伊朗人質事件中,萬斯要談判解決,而布熱津斯基則要用武力,解救伊朗人質的行動甚至沒有通知萬斯,他憤而辭職。

布熱津斯基是一位出色的學者,他對卡特的影響非常大,促成了中美建交,但在對蘇問題上,硬是把性格軟弱的卡特拉出來和蘇聯人對峙,導致了一系列外交問題。

就是這麼一個為數不多的有能力的政府成員,因為太過強硬,架著軟弱的卡特往前走,在很多事上反而適得其反。

卡特在國內的施政僅僅用「愚蠢」形容就足矣,他做出的決定幾乎都是錯的。然而在國際事務上,卡特幾乎是一竅不通,有一些成就,但大體上得用「災難」形容。

4.和蘇聯的關係惡化

蘇美關係是冷戰中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在卡特當政時期,蘇聯在第三世界國家肆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以卡特的能力,他不僅像前任一樣無法應對小國帶來的麻煩,對於蘇聯,他不是去想如何維持關係,卻只是在布熱津斯基的鼓勵下搞一些小動作。

某國總理(我就不指出是誰了)在回憶中公開抨擊卡特,認為他對蘇政策有失誤:

卡特一再指控ussr沒有人權,引起了蘇聯人的憤怒(理想主義,以道德而不是現實評價政治,華而不實的作風),蘇聯一方受害最大的是勃列日涅夫,而蘇方限導的主要推動者就是勃,結果是他回報以《第二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條約》會談失敗,失敗的原因也有卡特要求蘇聯人的讓步太大,誰也吃不消。(不懂國際外交的人情關係,不懂談判的策略,不懂如何與蘇聯人打交道)

而後cccp又入侵阿富汗斯坦,冷戰達到了蘇方攻勢的最高潮。卡特無力應對,卻又小家子氣地搞出一系列小動作,在盟國不同意的情況下對蘇實施片面禁運(固執己見),企圖讓蘇聯人撤軍,蘇聯人當然不會就此服軟,於是他又抵制莫斯科奧運會,(被認為是非黑即白,做人死板),然後私下裡告訴配合抵制奧運會的西歐的領導人們,他不認為這樣做蘇聯人就會撤軍,這樣當然會犧牲他們在本國的聲望,他們覺得,卡特為了自己的聲望,就犧牲他們的聲望!(做人太自私。順便說一下,法國總統德斯坦在卡特下台幾個月之後,也被法國人民炒了)

這一切,在這位總理看來,都是那位強硬的國家安全助理布熱津斯基的影響,此人甚至在阿富汗斯坦的邊境拍下手持衝鋒槍的新聞照片。布聲稱要蘇聯撤軍,就得西方團結+ysl團結+阿富汗斯坦抵抗,然而,布又說,不解決巴勒斯坦問題,ysl的團結是做不到的,於是,這個問題沒解決,卡特又卯上了巴勒斯坦問題(做事沒有主次,天馬行空,華而不實)

5.歸還巴拿馬運河

很難想像美國這樣的國家會因為時任領導人的道德好惡做出這種事情。

巴拿馬運河是西半球最重要的黃金水道,也是西奧多?羅斯福留給美國的重要政治遺產,很多美國人都對它懷有感情,應該說西奧多?羅斯福的設計是很聰明的,為了保證美國能順利得到並保有這條運河,他甚至肢解了哥倫比亞,分離出來的弱小的巴拿馬根本無力奪回運河,但是懦弱的卡特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他對巴拿馬人的抗議手足無措),居然要放棄運河。

卡特本人在此事上出了大力,他不肯和國會的領袖們妥協,導致兩院都在本黨控制下自己的法案都沒法通過,但在美國朝野一片叫罵聲中,四處遊說,居然能神奇地把巴拿馬運河還給巴方。放棄巴拿馬運河不僅讓美國損失了巨大利益,而且也是向蘇聯人示弱,是美國重大的外交失敗。

當然,此事也成為了1980年大選中里根和共和黨人抨擊的焦點之一,此後甚至有美國政客要求宣布運河條約無效。

(就算是迫於形勢要歸還運河,也不應該由軟弱的卡特歸還,這隻會讓他的處境雪上加霜,如果是強硬的總統歸還,那麼情況還好說,就像首訪中國的總統只可能是最為反g的尼克松一樣)

6.埃以和解

看上去卡特為中東和平進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實質上則有很多問題。

埃以和約簽訂後以色列的確歸還了西奈半島,兩國也不再交火,但是兩國關係仍然冷淡,

貝京政府在解決了南線問題後騰出手在北線繼續發動戰爭,薩達特更是被自己人弄死了,此後在中東,被孤立的不僅是以色列了,埃及也被阿盟其他國家杯葛多年,根本無法以自己為榜樣,推動中東和平。(因小失大)

此外,對於埃以和解,美國很多評論家認為,把總統的聲望和這件矛盾尖銳的事綁到一起,很明顯是險招,成功了還好,失敗了就是國際笑話。而且這也招致了美國國內的猶太人的不滿,失去了他們的選票。(華而不實,損失實利)

評論員說只有卡特才可能讓這對世仇走到一起和解,實際上應該是,只有卡特這樣的蠢材才會做這種不討好的事!

7.不知進退

民主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卡特如果在1980年參選,那麼該黨一定會損失慘重,卡特最好是像林登?約翰遜那樣識趣點,不再尋求連任(1968年雖然漢弗萊輸了大選,但是民主黨在國會兩院仍然保住了多數黨的地位)

可卡特無視本黨利益,執意參選,儘管利用在任總統的優勢,他還能獲得提名,但是他極差的形象讓他和民主黨成為了反對黨猛烈攻擊的靶子。

1980年選舉的結果是,卡特不僅本人下台,而且連累民主黨丟掉了參議院,在眾議院的選舉上也損失慘重,導致在80年代初期眾議院議長奧尼爾要絞盡腦汁獨力對抗里根。(自私)

8.伊朗人質事件

這是卡特在台上做的最後一件蠢事,甚至是他下台的導火索,解救人質失敗極大地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形象。

很明顯,解救在伊朗的美國人質是風險極大的行為,甚至要賭上自己的政治生命,那麼卡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其一,卡特的政府內有強硬分子推波助瀾。

其二,埃以和解給卡特帶來的聲譽樹立了危險的榜樣,給了平庸的卡特以暗示,所以他認為可以冒險;

其三,面臨大選,卡特在困境中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決定鋌而走險;

不管事後各方如何推卸責任,不要忘了,美國是總統負責制,卡特難脫干係,他批准這樣的行動,是能力低下的表現。(冒險主義,缺乏政治家應有的謹慎)

然而,公平地說,伊朗問題極為複雜,里根也栽在了「伊朗門」事件上,後幾任總統的伊朗政策也不成功,但是他們的損失都不如卡特這麼大,而且問題本就是卡特政府引起的。

————————————————————————————————————————

其他的:

比利門:卡特的弟弟比利接受利比亞政府的金錢事件。

競選時攻擊尼克松的道德水平,導致後者的怨恨。

炒掉了中情局局長,結果此人後來成為了民主黨的大患,他就是後來的美國第41任總統老布希。

甚至是美國人津津樂道的總統幽默也不被人放過:卡特訪問德克薩斯時德州有旱災,卡特去時正好下了雨,他就對當地的農民說:「你們需要要錢或者雨,我拿不出錢,只能帶來雨。」就這都會被評為:鬼迷心竅。

這裡要說明的是,其中的很多的問題比較複雜,不一定就是卡特的責任,但是他的人緣和聲望太差了,加上沒有手腕(老實人),所以輿論界一致攻擊他。

卡特這般不討喜,下台是必然的。1980年大選的民調顯示,投里根票的人中,動機是反對卡特(要他下台)的人比里根的支持者還多。

下台後的卡特也做了不少事情,也褒貶不一(總體上還是為正)。他在台上時「是非分明」,大談道德,下台後則又「是非不分」,和他打交道的人名聲往往不好。

先寫這麼多,想到再補。

————————————————————————————————————————

轉載需付費。


還好出了一個奧八,終於不是最差的了,哎


卡特對於美國在冷戰中最終取勝起著相當大的奠基作用。

從實力對比來說,蘇聯的軍事經濟科技等硬實力一直遠遠不如美國,但為什麼很長時間內蘇聯都能和美國分庭抗禮呢?原因是蘇聯號召民族解放,號召民主、男女平等等人權口號,用軟實力彌補了硬實力的不足,而美國的軟實力一直是處於下風的。例如空洞的自由口號就不如民主實在,再如蘇聯可以毫不顧忌鼓吹支持殖民地的獨立解放鬥爭,美國則受制於和英國法國兩個殖民大國的關係左右為難。

但冷戰開始後的歷屆美國總統,都很少注意到這一點,他們致力於揭露、造謠蘇聯本國的政治黑暗面,但對於亞非拉殖民地的人們來說,大清洗和古拉格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就像現在美分洋奴們經常說美國國內有什麼罪惡,和我們跪舔美國有什麼關係?到約翰遜、尼克松連續兩任陰謀家、無賴總統,以及越戰的關係,美國的形象和軟實力跌到谷底。

這時候美國的權勢集團統治階級就需要一張偽善的面孔來掩飾美國過於血淋淋的罪惡形象,於是卡特這個滿身農場牛糞味的騙子就上台了。不過卡特倒是出色完成了任務,第一個提出人權外交,「大度」放棄了巴拿馬運河等。美蘇此消彼長下,美國逐漸扳回了軟實力方面的劣勢,再加上美國原本遙遙領先的硬實力,殖民地基本獨立完畢的國際大勢,美國冷戰獲勝不可避免。

有個對比可以看出卡特的優秀之處,同樣是勃列日涅夫入侵社會主義兄弟國家,約翰遜對於捷克毫不在意,口氣輕鬆的讓蘇聯駐美大使多博雷寧都驚訝,他原以為美國會勃然大怒。但卡特對阿富汗則反應迅速,最終阿富汗戰爭成了蘇聯衰亡的重要因素。


卡特的執政能力我不怎麼了解,但是此人年輕時候的一件傳奇我在一本雜誌上看過。核電站事故,要找一個有過相關知識的人去手工拆核反應堆,時間緊迫而且不能出錯,卡特將複製模型練習拆除後,進入反應堆完成了任務。整個過程暴露在核輻射下,不能出錯的嚴格要求下,卡特鎮靜的在6分鐘內完成了,真是一個沉著冷靜記憶驚人的英雄。他受到的輻射量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存活多久的,沒想到卡特活到90多。


你們把觀海置於何地?


推薦閱讀:

《赫芬頓郵報》:特朗普成為「重建總統」,將改變美國未來40年政治走向|法意編譯
肯尼迪遇刺案的真相,可能就隱藏在一部垃圾遊戲之中
今天,全美都在等這個史上最大機密揭曉,結果......
如何評價唐納德?川普當選總統後的100天?
陰謀?謀殺?刺殺總統——約翰肯尼迪???散了散了,吃瓜群眾吃瓜就夠了……

TAG:美國總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