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吳莫愁和她的新專輯《90》?

吳莫愁最近在蝦米推出了新專輯《90》,是與90後有關的。大家如何評價?


這兩天一直在聽吳莫愁的這張新唱片,說一些自己的感覺吧。這個答案只針對《90》這張唱片,關於如何評價吳莫愁,知乎之前已有提問,這裡就不說了。

《90》是一張讓人興奮的唱片,一來藉由吳莫愁在中文主流流行樂壇的知名度,讓更多人看到了中國九零後製作人的出色表現;二來給一直以來顯得沉悶的中文主流流行展示了一種新鮮而富有趣味的可能性。

關於九零後彰顯自我凸顯個性、甩掉包袱不拘一格的代際特徵,大家已有很多探討和總結了。當然,既然是強調個性、與眾不同,那自然無法用幾個詞概括總結一代人,而九零後的多樣性在這一張唱片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丁勾 大大之前在這個問題 華語樂壇有哪些人風格多變且旋律優秀? 的回答中說到這張唱片中包含了從Hip-Hop、RB到修蓋子(勾大,這個昵稱真是比盯鞋更萌呢=_=另外很想請你也來答一發…)這樣跨度算得上很大的多種風格,而這自然更挑起了聽眾對這張唱片的好奇。但同時,也像丁勾大大說的,這張唱片給人「這分明是歌曲合集」的感覺。事實上你確實可以把《90》看成是吳莫愁牽線的一場九零後製作人們的個人秀,他們才是這張唱片的主角。話說唱片當中並不是每首歌都十分適合吳莫愁,有些作品中吳莫愁可以看成是為了引出合作製作人的featuring藝人;而有的合唱作品中,吳莫愁表現並不突出,甚至略被合作的音樂人搶了風頭。

下面每首歌都說兩句:

個人認為,整張唱片中最出彩的一首作品是ZHI16的"I Know",ZHI16編曲細膩、前衛而時尚的Bass音樂(且把這種風格歸為「Future系」吧,儘管按照血男孩@Bloodz Boi 的專業意見,Future Bass其實目前還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偽概念」 什麼是Future Bass? - Bloodz Boi 的回答)可以說為很多「普通聽眾」帶來了前所未聞的聽覺體驗,在主流中文流行界應該也是前無古人,算提出了一個新的可能的方向吧。另外這支作品騷騷的感覺很適合吳莫愁來演繹,所以也是唱片中契合度最高的一首歌。這一點很同意@石小溪 的觀點。

貝爺@貝塞克 3ASiC的《萬夫莫敵》保持了他一貫的氣質和高水準,但像石小溪說的,可能是風格契合度問題,吳莫愁的表現不算出彩,這支歌也不能完全代表貝爺的音樂,要全面了解3ASiC,還是要聽貝爺的其他作品,比方說之前的專輯"This Album Made My Friends Bassick"(沒買專輯的話就到各在線網站上試聽吧…)。

Chace Tsunano的"No Confuse"的Trap風格應該也是適合吳莫愁的,她應該適合一切騷氣(無貶義)而富於律動感的舞曲音樂( ̄▽ ̄)

兩首RB感覺的"You Dont Care About Me"和"Blue Moon"倒是讓人認識了一些九零後新人聲,比方《藍月亮》的阿克江LilAkin,這支歌的編曲在框架上相對老學校一些,並且糅雜了挺多內容;而Gold Child協同張瑋帶來的《你不關心我》在編曲上更加貼緊潮流,也算年輕一代對互聯網的充分使用並且時時嘗新的一個體現吧(當然嘗新與否應是完全基於自己的趣味,他們不會管老人家們怎麼說的)。另外,這兩首歌都可說是(印象中)吳莫愁很擅長的「轉來轉去」的風格,所以契合度也是蠻高的。

下面說到的是這張唱片中的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異類」:熱斑樂隊的《想要什麼樣的愛》,酣暢淋漓的吉他搖滾(修蓋子就是這個了吧?),旋律好聽,吉他刷得也過癮(不過我搖滾聽得少,沒見過多少搖滾界的世面,還要搖滾專家來評價……),但熱斑主唱劉翩翩的音色有些類似吳莫愁,吳莫愁在這支歌里風頭是被搶去了不少啦(所以演唱者名字里熱斑寫在前面是吧?)。

還有邱比的《人造景》也比較「另類」一些,(補充:忽然想到這可以算一首「女巫店」吧?Witch House這種風格也是小眾中的小眾了——在九零後這裡什麼都能聽到^_^)工業感的氛圍讓這支作品獨在一隅靜靜看著其他作品中Trap系的細碎鑔片噠噠噠,很酷,但和吳莫愁契合度似乎略低了些。

最後,黑炮的《那個》和吉他民謠的《河流》表現相對一般,如果不是針對這兩種風格的粉絲,在唱片中的存在感也略低吧。

總的來說,儘管細聽之下,(個人認為)有些作品的編曲還是有些不盡完美之處,但仍然不能掩蓋《90》中這些九零後製作人的出色表現。以知乎音樂版塊負責人貝塞克和知乎著名hustler Bloodz Boi等人為代表的更年輕的一代製作人、DJ、音樂表演者等各種身份的音樂人,已然表現出了豐富的可能性和相當不凡的實力。如果假以時日且他們願意參與的話,中文流行樂壇定會呈現出遠超當下的多樣性,即便主流仍然疲軟,地下也會異常精彩——實際上現在已經是這樣了,就像地下電子界,與世界充分交流,作品質量過硬,同時也不失自己的特色。《90》自然不能代表全部的九零後音樂人,由於雜糅、歌曲質量也有高下,事實上它也不一定就是一張總體質量非常高的唱片。但《90》肯定會讓人對九零後音樂人刮目相看、充滿期待,在這個意義上,這也是一張非常值得一聽的唱片,而且當中的很多作品也確實非常出色,是經得起一再repeat的(≧?≦)


謝邀。

這張專輯很好,而專輯背後暗藏著的一些變化和趨勢則更讓我興奮,想到哪寫到哪吧。

一、吳莫愁

去年吳莫愁首專《無所不在》發布後我就寫過樂評,吳莫愁用一張專輯實現了兩件事:

1、把「聲韻母拆分」、「模糊清輔音」、「快速切換髮聲位置及顫音比例」等處理方法,從舞台上的出位特色,用作品坐實成了個人風格。

2、用一張由准一線製作團隊出品的精緻唱片,展示了從優秀選秀學員向線上發片歌手過渡的堅定決心。

那麼第二張《90》又幹了什麼事兒呢?

它把此前「新潮怪異」的標籤,用諸多的獨立電子元素變得更立體了:

比如 EDM 式的編曲,比如對傳統主副歌格式的突破,比如對旋律形態和 Hook 句的漠視,比如在編曲層次對諸多聲部音色的大幅變形和處理……專輯裡有半數以上的歌曲風格屬於在傳統意義上根本無法進入主流唱片序列的「小眾風格」,而吳莫愁,把他們呈現在了主流聽眾域。在這樣一個新銳出位的氛圍中,她已經不再需要把咬字處理得那麼出格了,因為她的標籤已經用音樂姿態,融匯得更為豐富而立體。

不是 momo 太怪異,只是把她與華語大路流行歌總是存在錯位。一旦被新潮電子製作人帶到新的領域,會帥到飛起。

二、音樂人

如今音樂圈裡唱作人的比例迅速增加(國內尤其明顯),這有幾方面的原因:1、年輕一代的音樂人的表現欲和個性都很強,都願意自己唱自己的歌;2、他們成長的環境更好,擁有更多的教育資源、從小能得到更全面而豐富的音樂訓練從而能力更全面;3、音樂產業的畸形發展,導致純幕後音樂人的收入(主要來源自唱片銷售)驟減,為了生存他們必須時刻準備站到台前(參與到演出市場中)。

專輯內和吳莫愁合作的這9組音樂人幾乎全部都是唱作人,兼具音樂製作能力和現場表演能力。而這9首歌曲的形式也更接近於歐美當下最熱門的 「Featuring」 的方式:二人戲份大致相等,無謂主從、共享權益,說直白點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花花轎子人人抬。

這九首歌整體還都和吳莫愁的氣質比較搭配(當然了因為歌是她挑的),而音樂人們也都大多維持了自己的特點,平衡得不錯。但有些音樂人還需要磨練,入選的歌雖然水平不錯但自己其他歌曲(我去他們蝦米音樂人的主頁上都逛了逛)的水準就參差不齊了。作品能收錄入進這張專輯,算是基本跨進了專業音樂製作圈。但要想有好的發展,作品必須兼有質、與量。

三、蝦米

蝦米算是主流音樂流媒體平台里對音樂很尊重的公司。他們的曲庫全、詞曲編曲者的信息全(音樂人們非常在意)、專輯曲目及相關信息全(絕不會只挑幾首熱門歌曲收錄),這幾點在前幾年體現得更明顯。所以這也就是重度音樂愛好者(包括相當數量的准專業音樂製作人)喜歡用蝦米的原因,也是「蝦米音樂人」對音樂人有吸引力的原因。

當然其他平台也聚集了不少優秀的音樂人,但都或多或少存在問題,比如豆瓣(文青超多但小圈子壁壘嚴重,影響新人參與更影響快速擴散)、5sing(草根歌手多,做音樂的古風多,風格略單一)等。相比之下,「蝦米音樂人」從定位和水平上,更接近專業流行音樂產業,也是蝦米音樂最有價值的一塊資源。

所以有了《尋光集》和《尋光計劃》,然後又有了這張《90》。這僅僅是個開始,還有大把的資源沒有挖掘,各種的玩法可以開發。現在的進度,還是太慢了,我看著都著急。

四、90 後

時代造就文化,而成長在網路時代的 90 後,會更為個性、多元而新潮——在音樂品味上也是。大眾審美和全民偶像仍然存在,但與此連接的二三線娛樂圈,會呈現出海量的風格獨特形態迥異的藝人,以及支持他們的粉絲。因為對於用戶而言,不管你的口味有多獨特,通過網路都越來越容易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人,進而找到你們共同喜歡的明星(甚至是能夠主動來滿足你們口味的明星)。而網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支付渠道的革命,使得分散在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因為共同的特殊口味而「集體供養」某個音樂人,成為可能,而這在前互聯網時代,是完全不可想像的。

總有人覺得內容決定形式,其實從音樂產業的角度看,傳播形式是會塑造內容的。互聯網技術會劇烈改變娛樂圈生態,而正青春年少的90後們的音樂口味,會被催化得愈發新潮而多元。

這張《90》只是個開始,對於吳莫愁、唱作人們、蝦米、你我他們,都是。


因為一些商業接觸,我聽完了吳莫愁的整張專輯。

然而說起吳莫愁,總是也忍不住將梁博拿出來一塊聊聊。

1

12年的中國好聲音,我和幾個朋友是追完全程的。看的時候各自喜歡不同的歌手,免不了吵吵嚷嚷。

好基友喜歡吳莫愁,我喜歡梁博,比賽期間雖然不至於為了偶像打起架來,但是也在最後誰能奪冠的問題上各自不服氣。

比賽到最後,梁博拿了冠軍,吳莫愁是亞軍。我得意了好一陣,每天歡欣鼓舞,認為梁博將會給中國搖滾圈帶來一陣新力量。

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好基友當時對這兩個人的判斷才是正確的。

他說:名次不重要,吳莫愁才會火。

2

結束比賽,梁博就銷聲匿跡,沒有參加任何商演,拒絕一切商業採訪,回去考研究生了。(然而並沒有考上)去年推出了自己的首張同名專輯,作詞作曲都稍顯稚嫩,也不得不承認傳唱度並不高。

而吳莫愁開始了她正式的出道:與庾澄慶合作單曲,為電影插曲演唱,拍攝MV,客串電影賀歲片,前段時間票房傳奇《捉妖記》的主題曲在各大電影院和街道電視里滾動播放。

最近推出了這張《90後力量》,好聽不好聽自有粉絲評論,但是看起來,吳莫愁已經成為內地二線以上,接近一線的華語女歌手。

於此同時,梁博幾乎不更新微博,唯一看到他露面,是在紀錄片《搖滾在二十,四十,六十》里,看到他作為二十歲的搖滾歌手接受的一段採訪。

梁博說:他不喜歡被別人稱為黑馬,或者選秀歌手。

但是吳莫愁說:我夢想正嗨,要全力盛開。

3

回到吳莫愁的新專輯。十二首歌,十二種多變的風格。與不同的9位90後創作者合作,主題是「90後的創作力」。

這張專輯的封面很不錯,時尚,色彩,個性,設計感十足,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專輯裡的歌,嘗試了很多種小眾音樂風格:包含了民謠,RB,迷幻電子,HIP-HOP, DrumnBass等等風格。

無論如何,這張專輯,是很酷的。

她的官方宣傳里寫著:她召集很多愛玩音樂的年輕人跟她一起唱歌。

但吳莫愁坦言,嚴格來說,這9首歌還不能完全代表她個人的喜好,因為如果只是單純從她個人喜好來選擇的話,整張專輯的風格肯定會顯得很單一,所以當時她也聽了很多身邊人的意見,她希望這張專輯能呈現一個多元的90後。

  「譬如裡面有一首歌,叫《河流》,是一首民謠,但我自己可以說是幾乎不聽民謠的,但如果從90後音樂的層面去考慮,民謠這種曲風又不能被忽視,所以我們還是選了這首。」

4

我總覺得,這些妥協,和那個盲選比賽時,說自己跟著父母的音樂大篷車一起四處演唱的酷女孩,已經有些距離了。

她的成長有目共睹,音樂風格多元,卻也往往意味著對自己定位的模糊。她在一些採訪里同樣表達過自己的迷茫,「我究竟唱哪種曲風好?」

她就像是90後中的某一種人,積極嘗試,不服輸,懂得審時度勢,知道變通。她不會像梁博那樣一根筋,那樣執著於自己想要的東西,然後對外界說不。她比梁博貪心很多,貪心並非是貶義詞。她只是同時想要得到太多。

她會得到成功,這一點我一直相信。但是那首打動導師轉身的盲選歌曲《price tag》,才是吳莫愁的初心吧,我猜。

Seems like everybodys got a price 看似人人都有身價

I wonder how they sleep at night 我懷疑他們晚上如何安睡

When the tale comes first 地位權利如此來去快捷

And the truth comes second 而真相隨後才到

Just stop, for a minute and 停下來 緩解一會兒

Smile 微笑

5

從商業角度看,我估計這張專輯應該會取得不錯的成績,就像前段時間的多部華語電影,能夠讓大多數人知道,評論,帶給人們茶餘飯後的娛樂和談資。

吳莫愁是一個努力的女歌手,她學習能力很強,有一定的演唱和表演才華,時尚,有不錯的團隊,技術能力無可挑剔。

她會獲得名利,能夠在一定範圍內做自己任何想做的事情。

但是梁博說:

你的你的你的祈求

我的我的我的理由

你的你的你的自由

我的我的我的持久

吳莫愁和梁博,這兩位90後音樂人,希望他們都能夠走好自己的道路。

有人去找月亮,有人去找六便士,這個世界才有趣吧。

———

又,

幾句題外話,

我也算是編劇比賽選出來的,得了兩次冠軍後,也開始很多商業合作,商業項目來找我談。

我面臨著一個選擇做吳莫愁還是梁博的分叉路口。

很多話,我更多的是在對自己說。

別著急,慢慢來。

壓住自己的貪心,記住自己最初要的是什麼。

理想要一步一步實現。

時間會給我答案。


看到吳莫愁,進來答一個。

Part1:

我個人的音樂愛好是從高中時期培養起來的,之前也聽很多歌,但是基本停留在人云亦云的狀態。

但是我入門的歌曲,估計很多人想不到,是張萌萌的《美人計》,熟悉搖滾樂的朋友可能知道,當年地下搖滾圈有過南張北崔的說法,而崔健現在已經是教父了,雖然是個有點兒掉渣的教父。

我後來一喝多了就唱這首歌,嚇壞過不少人。

聽過《美人計》之後,我發現原來歌也可以這麼唱,之後我就開始不斷的找各種怪異的音樂來聽,那會兒有本雜誌叫《我愛搖滾樂》,會附贈內容複雜的錄音帶,幫助我發現了各種前所未見的音樂形式,到現在我依然樂於嘗試各種口味,比如之前我出過的那個題,「有哪些歌讓人聽了之後想死」,然後lost
rivers我就聽了一個小時。

做人,有時候要對自己狠一點兒。

PART2:

我最初關注吳莫愁,並不是因為中國好聲音。因為我不太喜歡看娛樂節目,這些年完整看下來的,到目前只有兩部,一是中國好歌曲第二季,二是15個。

但是我看過一個社會新聞,說一個五歲小孩兒在北京地鐵站被嚇哭,嚇哭他的就是吳莫愁的照片。

後來我正好去北京辦事,在地鐵里,光與暗的變化總是讓人感覺措手不及,這也是我看到她照片時的第一反應

什麼鬼!

以我的長相,能讓我受驚嚇,難度其實有點兒大,但是她做到了。同時也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之後我就開始聽她的歌了,令我意外的是,不嚇人,還很好玩,你能聽到很清楚的,玩音樂的態度,她總是能給你一點兒意想不到的東西,有一種孩子般的狡猾。

但是歌手這東西,你知道很多人都只是曇花一現。

PART3:

我個人聽歌的標準,不是歌手,而是作品。

這些年能夠堅持關注下來的,每一首歌都聽的屈指可數。

男歌手是齙牙叔和黃家駒、李宗盛,今年加了個戴荃。

可惜他們現在都不怎麼活躍,特別是前兩位,每思至此,扼腕嘆息。

我關注的歌手,他們自己是自己音樂的靈魂,換個人就全完。

我聽吳莫愁的第一首歌是翻唱的《price tag》,當時我也有這種感覺,這首歌我聽過好多版本,有的抒情,有的華麗,有的到處掉渣,但是吳莫愁的這一首最好玩。

看了好聲音視頻就發現,她不是只用聲音在唱歌,她的每一個動作,都是這首歌的音符,即便是原唱JISSIE
J ,也沒有她玩得這麼嗨,還真是用繩命在唱歌。

或者說表演。

對於一個歌手來說,要唱好歌比較容易,要演好,有點兒難。

特別是現在經常上舞台的歌手,要麼歇斯底里貌若癲狂,要麼雙目緊閉故作深沉,不哭就得喊,不喊就得哭,演得不好連歌都被連累的支離破碎,其實不如在麥克風后面做個好好唱歌的美少年(少女)。

順便黑一把小公舉,可能我是80後,對他感情不足。他的特點是酷,弱點是太酷,嘿嘿不錯這個屌,下面沒有了。(跪求不打臉)

能玩會演其實是一種天賦,也是一種稀缺資源,怪不得現在國內的女歌手裡,只有吳莫愁算得上一線。

我後來看過吳莫愁和JISSIE的現場版《price tag》視頻,她居然唱下來了,給我的感覺和在好聲音里唱得差不多,另外演技上好像還贏了,這個有點兒牛逼,因為我相信sainkho
namtachylak沒法再唱一遍不走樣的LOST RIVERS.

Price Tag - Jessie J feat. 吳莫愁 2014 上海演唱會 Alive Live-在線觀看-PPS愛頻道

這說明吳莫愁不會曇花一現,她具備一個成熟歌手需要的穩定性。(主觀感受,不涉及專業技巧討論)

有些人生下來就不是為了當明星的,是為了當巨星。

我想吳莫愁遲早會靠自己登上國際舞台,不像某些人去個金色大廳還要靠人贊助。

Part4:

但是有些我喜歡的歌手不會成為巨星,比如我近幾年關注的另一個女歌手黃夕倍。

她最近好像消失了。

她和吳莫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是自我型人格,一個是表演型人格。

在商業性上,無疑是後一種更受歡迎,自我的人容易任性,而善演的人容易忘記初心。

如果會演的天賦變成了愛演的習慣,那就是一個悲劇。

我就比較任性,屬於記吃不記打的類型,所以臉上的肉總也減不下去。

聽黃夕倍,我有時候能聽到自己,一種自由自在的自我封閉。

聽吳莫愁,我聽到的是無限的可能性。

PART5:

扯了半天,回來點題。

關於這張專輯,我個人的體會就是可能性。

你會發現,吳莫愁這樣的歌手並不是單一的,雖然搞怪已經成了她的標籤,她依然在展示新的可能。

這種合作創作的模式對於她來說,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在各種不同的音樂風格中穿梭,遊刃有餘。

音樂,其實就是個玩具。

這種感覺讓我著迷,讓我回到了小時候樹下挖螞蟻,上課削橡皮,鑽在被窩裡看小說,閑極無聊左右互搏。

其實每個人小時候都挺會玩的,長大了,反而不會了。

成長使我們必須付出的代價之一,就是越來越少的可能性。

而在這張專輯裡,多少得到了一點兒補償。

你會發現很多個吳莫愁,上一曲和下一曲都不一樣的吳莫愁,雖然依然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卻展示了完全不同的側面,是一個連著一個的措手不及。

說實話,我對她最近的作品有一些腹誹,比如《大奇葩》和捉妖記的片尾曲,我兒子倒是挺喜歡,不過我對他的審美能力還不太信任。《有何不可》倒是天天聽,可惜是個翻唱。

但是這張專輯讓我點開了關注列表,加了一顆星。

我有個不到十個歌手的關注列表,目前最高的是李宗盛,三顆星。

我會期待她帶來的更多可能性。

而從另一個角度,吳莫愁幫助我們發現了一些可能值得關注的90後音樂人,這多少幫助我擺脫了一點兒小鮮肉們的困擾,音樂從來都是多樣性的,而不僅僅是流行性,每一種今天的小眾,都有在明天成為流行的可能,而每一個真正來自心底的聲音,也都值得我們去尊重。

其實我倒是對專輯的封面有一些想法,我期待看到他們騎在馬上,揮舞著吉他、貝斯、鼓槌和自己的態度,殺向市場的滾滾洪流。

現在的世界是我們的,將來的世界是他們的。

我樂見其成。


謝邀。我日常聽歌的口味,跟這張專輯不是很符合,之所以會聽,是因為對吳莫愁的好感,和對這張專輯前期宣傳中「開放式專輯」概念的期待。

「吳莫愁聯手蝦米音樂人,誠邀90後音樂人打造一張專屬90後的全新開放式專輯,不同音樂人,突破不同風格,進行一次史無前例的極致創作實驗。在歷時兩個月的徵集中,9位音樂人在Momo的親自甄選下脫穎而出,成為《90後力量》玩樂計劃的正式曲目。」

當初看到這個想法的時候,我真想站起來給她的團隊鼓鼓掌。從十年前草根選秀節目在國內火起來開始,幾乎所有選秀歌手都會面對一種尷尬的境地:在比賽中,他們演繹的都是精心挑選的、來自大牌製作團隊的精品曲目;而選秀結束後,沒有大量適合他們的新歌支撐,往往表現平平,難以發揮個人特色,甚至被迅速埋沒。聽李宇春唱著《TMD我愛你》《冬天快樂》,張靚穎唱著《木腦殼》《放輕鬆》,總有種殺雞焉用牛刀的捉急感覺。

而相比之下,很多歌手雖然沒有驚艷的資質,但在唱片公司的包裝下,反而走得更加平穩。比如梁靜茹,相貌、聲線都算不得十分出眾,而在她的黃金時期,幾乎每張專輯都有幾首主打歌獲得眾多好評。她平淡的聲音條件甚至成了她的加分項——她的歌旋律簡單上口,很多歌在十年之後,仍然是KTV傳唱度極高的熱門曲目。

吳莫愁是那年好聲音中我最喜歡的選手,因為她「不一樣」。這種不一樣,不是因為她標新立異的表象,而是因為她全身上下散發的一種充滿意外的氣質。用大一建築設計課上老師的口頭禪來形容,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乍一看怪怪的,但又很自洽,很合理,並且最重要的,讓人很開心。

比賽時,她提到去世的父親,一句瀟洒的「他不唱啦!換我唱了!」輕鬆帶過;她的選歌也舉重若輕,充滿個人風格。有的人可以讓所有人都覺得「恩,還好,不錯啦」,吳莫愁不是這種人,對她來說,80%的人是否喜歡她都無關緊要,但20%的人會對她愛之入骨。

這樣的吳莫愁,不怕她出格,不怕她犯錯,怕的是她平庸。

我在寫「窮人買不起好設計」是真的嗎? - 毛羽立的回答這個答案時,曾經提到過:「作為概念的探索,也許看起來很可笑,不現實,太貴了,買不起。但此刻的設計,它的目標人群並非『普通消費者』。它們是在提供一種『改善的可能性』。」

吳莫愁在這張專輯中的嘗試,正是這樣的一種「可能性」。她「玩對了」,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未乾的水泥路」,無論你是否喜歡,都看到了她留下的腳印。

所以,《90》這張專輯,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她和她的團隊敏感又聰明,把握住了這個時代生存的主旋律:

不再打造一個面面俱到的完美偶像,而是抓住一個重點深挖下去;

不做閉門造車小心謹慎的孤家寡人,而是提供一個思路讓人共享。

她的音樂嘗試,是高級餐廳的開放式廚房,她的歌是讓人回味無窮的分子料理。她不需要所有人都明白她在做什麼。

回到這張專輯。9首歌,這個數字挺值得莞爾。延續她的風格,雖然充滿實驗性,雖然讓很多人感到無法欣賞,但製作精良用心,充滿了對新鮮音樂元素的成功借鑒,和屬於她與這些年輕音樂人的創新的小火花。

除了主打歌《No Confusion》以外,我最喜歡的是《想要什麼樣的愛》和《河流》,估計這兩首歌也是很多人的最愛,或許會被認為是「這張怪怪的專輯中僅有的能聽得懂的歌」。我喜歡它們也是因為旋律確實很好聽,歌曲的結構簡單,起伏也不大,與其他歌相比不是那麼的「怪」,卻又不平淡,可以純粹為了滿足耳朵而聽。像《You Dont Care About Me》《I Know》這樣的歌,雖然也許在內行看來可圈可點,但畢竟在傳唱度上略遜一籌——就算扎哈·哈迪德的腦殘粉,也未必會請她來給自己設計卧室,同樣的道理。

至於缺點,作為一個不怎麼懂音樂的純聽眾——我只能吹毛求疵說,雖然看得出在歌詞上下了功夫,但功夫下得還不夠。「歡迎來到這一片人造景/你會想要揮霍也想要成名/難得分分秒秒問問自己/也該靜靜的喝一杯白水」,顯得過於刻意。

而《萬夫莫敵》的歌詞就更加糟糕,糟糕到我簡直覺得聽不下去的地步:「太多的瘋狂/太多的假象/活在這世上不就是這樣/看不清方向/前方路太長/這地球轉的太匆忙/不停止想像/不停止瘋狂/我就要變得特別不一樣/把過去埋葬/讓自己發光/不再為別人偽裝」。

這種水平的歌詞,讓我彷彿一秒鐘回到2003年,街頭站著個長發、耳釘、背吉他的頹廢少年,為了自己的搖滾夢而與家長鬧翻、離家出走……湊湊押韻就能隨口唱出來,歌詞裡面的意向可能倒是很符合長輩們對90後的印象吧。拼湊符號的感覺太強,我個人覺得很遺憾。

但還是那句話,畢竟她只要一直走在她的路上,不要流於平庸,她做的事情就有意義。她的東西或許是怪異的,但卻是精緻的——新銳的表象下有真正用心的思考。3年後,10年後,30年後,我期待著她繼續帶來不一樣的音樂,把她的怪品味發揮到極致。


謝邀

得知吳莫愁的《90後力量》音樂計劃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後來蝦米又歷經了高大頭與宋柯的加入,也是同個時段,吳莫愁的《90後力量》的專輯曲目被公開。

後來在知乎日報看過一篇關於蝦米老大的採訪,蝦米老大倒是很客觀的描述了目前國內音樂平台的窘境,也坦露蝦米將會在獨立音樂人這塊土地上的想法。像吳莫愁這樣的新星得益於中國好聲音這樣優質的平台,但大多數的地下獨立音樂人是沒有這樣的機會與渠道嶄露頭角。高宋兩位掌舵阿里音樂後也意識到未來音樂產業如果需要持續發展,發掘更多優秀的獨立音樂人是必然趨勢。像這次吳莫愁與諸多90後音樂人的通力合作,也意味著阿里方面並未因為戰略急進而放棄獨立音樂人這塊難以耕犁的版圖。

特別提醒:這是一張開放性的多元合作專輯

評價這張專輯之前先闡明一些觀點:

1.
吳莫愁之所以從出道至今引發非議,大多是因為部分人無法適應她的演唱方式;

2.
除了吳莫愁的唱法與長相以外,她對於自己想要什麼樣的音樂,都拿捏的很好;

3.
吳莫愁是否可以代表90後?這番說辭顯然比較浮誇,可如果你稍微認真的俯瞰一下國內活躍的90後音樂人你會發現,90後並沒有成為樂壇的先鋒隊,相比知乎上的獨立文青小眾民謠、萬年不變的陳奕迅周杰倫五月天、國外搖滾金屬朋克鄉村的死忠,國內就很少。

吳莫愁的「音樂計劃」與其師傅庾澄慶愛玩音樂的天性如出一轍,整個計劃也是按照吳莫愁+90後獨立音樂人進行的實驗過程,下面是個人初次的試聽感受(不作為參考依據):

  • 《No Confusion 無惑》

歌曲充斥著赤裸裸的電子氛圍,這與Tsunano不無關係,編曲經常會在過渡部分下限突兀產生莫名的跳躍,使得歌曲顯得非常的特別。再加上吳莫愁非常精準的律動與尾部的顫音,實在沒法想像幾個90後在做這些音樂,不適應的人會越聽越毛。

  • 《You Dont Care about me》

張瑋的加盟讓這首歌煥發了不少亮點,男女聲在音色上都很有時尚感但不油,這是他倆難得具備的優點,而這首歌又恰恰需要這個「優勢」去擴大電子節奏的情調。副歌部分很有代入感與魅惑成分,這多少歸功於歌曲作者,適合單循。

  • 《那個》

很好奇吳莫愁(的團隊)都是去哪兒找的這些90後音樂人,一個比一個「怪」。

真是怪咖配怪咖,這首十足的叛逆嘻哈風,如果單純讓Fcyco去唱,可能也蠻好。但吳莫愁的聲音加入後,就有了男饒女和的效果,讓歌曲的可聽度增大。

  • 《萬夫莫敵》

這是整張專輯裡第一首在旋律、編曲與演唱處理上讓我印象較深的歌曲,再仔細聽一遍之後發現作者是3ASiC @貝塞克 。講真,這類風格再加上配唱,在國內還是很少見的,這個實驗效果非常新鮮,歌詞內容也很巧妙的表達了標新立異的態度。

  • 《人造景》

邱比的作品,電子迷幻走向詭異空靈,漸入過程竟然需要1分鐘,不知道的人還以為竇唯又出來嚇人了...這首歌從聽感上非常有特點,辨識度很高,配合吳莫愁多位置的出聲效果貼合了編曲的所需要體現的意境和畫面,亦真亦假,真假難辨,若即若離,那種真假的距離感很微妙。

  • 《想要什麼樣的愛》

最喜歡的慵懶嗓又來了,看來還是稍微大眾一些的「搖滾味兒」適合「正常」的我。

整首歌曲的速度控制很到位,編配簡約但恰到好處,吳莫愁的演繹將歌曲高處的張力可以遊刃有餘地來回收縮,它就像你丟了一個溜溜球,丟出一個弧線又迂了回來。

輕快的節奏,慵懶的聲線,愜意舒適的節奏,自由自在的另類著做自己的東西。

  • 《Blue Moon》

這首歌是吳莫愁點名最適合自己的專屬歌曲,阿克江的聯袂配唱讓歌曲多了一層男聲嫵媚階梯,他不像張瑋那麼忽上忽下,他反而像一個溫柔男版吳莫愁,沒有吳莫愁那般刻意的變化唱腔,但是卻擁有自己獨特的演唱路數。況且歌曲本身質量不錯,若置身於某個酒吧,想想感覺會很有情調。

歌曲後半部分二人搭配的呼應感越來越有味道,尤其是一起合唱的那句:「愛~情」,太有感覺了,那種脫離感控制的很到位。

  • 《河流》

Easy Mind的創作能力不錯,雖然編配只有一把「破木」吉他,但是這首清新淡雅的小民謠很有味道,旋律簡單、編曲簡單、歌詞簡單、演唱也簡單。

就是這麼簡單的東西,卻跟上了這個時代大眾最喜歡的一個詞兒:「走心」

吳莫愁的慢歌不多,這首歌其實對她來說很考驗她的駕馭能力,如果過分浮誇表現,會讓歌曲失色。好在momo小朋友收緊了許多,算是聰明。

  • 《I Know》

這首歌最讓我喜歡的是編曲部分,聽起來非常的舒服,沒有任何的壓力。吳莫愁的FB風格實驗以這首歌來說是及格的,甚至可以給到70分的位置。原因在於這是吳莫愁的第一次嘗試,有突破的意義。

上述作品總結

  1. 連周杰倫在編曲中只用了少量的電音就被歌迷吐槽,你說這張專輯得有多少人說「不好聽」?所以不論是被打亂的AB歌曲結構還是大量融入電子元素,都會讓保守的流行愛好者不適應,甚至難以融入和抵觸。畢竟國內流行音樂的趨勢一直是以「情歌」為主,其他小眾作品為輔的路數;
  2. 上述幾首歌曲作品從質量上嚴格講是良莠不齊的,雖說不論是弱化主從與傳統歌曲結構還是強調編曲與新元素的疊加,但歌曲本身的品質是擺在那兒的,想真正讓這股流入流,還需努力;
  3. 想單靠一張概念十足立意新鮮的《90》去開疆拓土,其實是很難的,這年頭熱度能保持一個月就不錯了,而且音樂這東西很需要碰撞磨合,需要更多人投入參與才有一定的成果。

記得之前答吳莫愁的時候就有人問我如何評價,其實當時我還沒聽全呢。這張專輯計劃在初始階段就有人跟我一樣好奇,吳莫愁究竟能玩出什麼花樣?還是會像周筆暢變身小女人那樣質的改變?後來發現,都沒有,她只不過在做自己罷了。就我看來吳莫愁的這張實驗開發性專輯《90後力量》,幾乎是國內很少見的混搭風格多方合作的專輯,初聽給人感覺是專輯內的曲目非常雜亂,但如果多聽幾次,你會感受到吳莫愁與幾位90後音樂人在新風格、編曲、演唱方式上的合作成果是成功的。

雖然吳莫愁曾經備受爭議,但必須承認吳莫愁是好聲音出來的學員里不論是音樂還是商業上最成功的,她也是最年輕的一枚異軍新星,很多看盤者都持樂觀看好態度,而所謂的「樂觀」,因為商業可能性很大,潛力足,何況目前國內的流行音樂態勢也確實需要這樣的元素與聲音。

概念這個東西很久以前就有人在玩了,可你會發現玩來玩去都是音樂人自己在玩,很容易陷入自我自嗨的境地。而吳莫愁這次的新鮮嘗試打破常規,全新的90後音樂人之間不同的碰撞,甚至有吳莫愁很少嘗試的清新慢抒小民謠,這對吳莫愁都是有挑戰的。

其次就是最有爭議的「90後」標籤,90後是一個缺乏意見領袖的群體,80後你還能說個韓寒,但到了90後這一代好像沒有「人大代表」了。彷彿每個人在音樂或思想上各尋寄託,你聽你的青春周杰倫,我愛我的十年陳奕迅,偶爾跟著朴樹嗨起來的時候卻發現朴樹已經可以當自己的爸爸了。

是的,沒錯,想要在90後找到十分統一的意見領袖,幾乎不可能。因為90後相較於上兩代人而言,他們的思想、價值觀、偏好等都進一步多元化豐富化,對於他們來說可能自己就是自己的偶像,不需要依靠誰來做自己的信仰。所以你會發現90後們其實都很有個性,即便表面上在逢迎,但內心是有獨立信仰的,他們不討好不迎合不將就。

嚴格來說90後們還剛剛起步,70~80們已經面臨三十而立,他們從中國搖滾再到如今的流行音樂已經體會的很透了。今後,是該輪到90後異軍突起了。而未來的樂壇,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鄧紫棋或吳莫愁,需要的是每個90後大膽的創新與開拓,攜手翻開新篇章。否則,90後們真的甘願被70~80s統治一輩子嗎?90後們真的希望被00後的內存卡男孩們統領「樂壇」嗎?

我不知道你們想不想,但換做我,我不想,所以我在做自己的音樂。

噴、譏諷、瞧不上,這些低成本的情緒宣洩誰都會,可這些行為是沒意義的,鍵盤俠太多了,真正敢拿實力叫板的人太少了,不論是吳莫愁還是其他某個90後音樂人,只要能用實力叫板,就是好樣的。

最後

流行音樂的趨勢一直是靠實力去引領的,單靠情懷與夢想也是無法做好音樂的。別讓你懷揣已久的夢想最終變成了被人調侃的笑柄與雞湯,也別總擔心別人接不接受,會不會火,能不能流行,有沒有聽眾,會不會喜歡,我們先把作品用心地做出來,做到問心無愧,做到開開心心,這比什麼都重要。


對吳莫愁來說,真是一件很好的選擇。

我聽完最想說的是,蝦米真棒

以前拋棄蝦米轉戰網易雲時,我心頭就壓積一些遺憾,蝦米那麼多好資源,可惜啊。

如今我已成為了一個網易雲音樂九級用戶,對網易雲過度娛樂化的現狀我卻開始不滿。

蝦米如此一役,我,太,開,心,了!

作為一個螞蟻般的小用戶,互聯網音樂平台整合多方資源做內容的夢想,我從去年就開始做了,終於!

拋棄十級賬號重新用回蝦米的日子不遠了,我好特么期待。


幕後黑手來發言,專輯叫90是因為整張專輯的音樂都是由90後音樂人製作的,要說代表的話,我們的用意是這些製作人代表了90後音樂人的力量。吳莫愁作為傳統意義上的主流藝人做這一次嘗試,老實說功德無量,能讓更多人關注到這些新人多好。

另外,我個人認為吳莫愁是很不錯的藝人,她未來不紅的話絕對是經紀公司腦子進水


啊,90

你比80多10

你比100少10

--------------調寄《岳雲鵬 五環之歌》

Ps:底下這貨是他自己作的,不是PS的。


第一,我沒收錢喲,但是我覺得幾乎就是年度華語最佳專輯了。雖然從個人喜好上我更喜歡燕池的《燕歌行》。

第二,李小丟的回答全是情懷,這本無可厚非,確實曾經樂評領域就是比拼撒情懷的,這也算是個老傳統,不能一棒子否決,甚至很多當紅職業樂評人如今依然喜好時不時撒點情懷。但是,我要說但是了。濫用逼格鄙視鏈這種偽概念姑且不提,用目前對音樂一無所知(也就是說對於音樂市場來說沒有任何貢獻的所謂)的主流人群代表了全部非90後如何可笑也先忍了,後面盲目開地圖炮到底是為了啥?朴樹和吳莫愁有啥關係?Miley Cyrus真的和吳莫愁有相似的地方嗎?這些糟糕的類比,只能證明音樂領域的門檻真的不是誰都能碰的。沒聽過,不懂行的人,就是會被真的了解大的流行樂領域的發展方向的人眼中似是而非的邏輯所欺騙。

最後是關於外貌的部分。你們是不是被港台毒藥灌多了啊?歌手和外貌真的有那麼大關係嗎?不知道歐美太好看反而不容易紅嗎?霉霉好看還紅那是因為她寫旋律的天賦實在太逆天了,把美貌拖的後腿生生拉回來了好嗎?


誠意十足好嗎。應該是我今年華語聽過很好的專輯了,而且聽起來一點都不土。很多人沒有聽過就說爛也是挺無語的。很推薦《萬夫莫敵》 和《No Confusion》

這張專輯高速我們內地其實還有很多年輕的很棒音樂人只是我們還沒去發現。


覺得很棒。

在音樂性上這是非常靠近「主流的」獨立音樂的一張專輯,製作邏輯也和吳之前的作品大相徑庭。這是吳莫愁的獨立音樂大雜燴,然而卻難符合(過於領先)90後這個時代標籤。

首先僅從我所了解的吳近來的作品來看,她進行了非常多的嘗試,但大都處於一種孤芳自賞的詭異維度。比如和庾澄慶的所有合作,以及和常石磊的愛愛愛。不可否認,庾澄慶是非常優秀的音樂人,但是他並沒有能力在現今的樂壇做出一張討人喜歡的專輯。 常石磊的作品則完全充斥他自己的個人風格。最完整又具有受歡迎潛質的就現在 (百事廣告),突出吳最擅長的「做我自己,我最棒」自我標榜。然而吳,作為在華語世界來說十分優秀的演唱者和表演者,最需要的應該是找到自我準確地音樂定位。以此為基,90後是吳莫愁滿載歡歌的大篷車,也是她在流行音樂上更近一程的中轉站。

從 Vocal 來看,吳莫愁還是延續了她以往的奇怪咬字的 RB 唱腔,更準確的形容應該是,缺乏足夠聲樂訓練的單口藝人模仿(或者嘲諷?) RB 唱腔。但由於她得演唱風格更接近於正在嘔吐的2012年之前的 Jessie J,就聽眾的觀感來說,其實並不討喜。這導致對於對這一風格並不熟悉或者偏好的聽眾很容易產生反感,或者被其他語感正常的合作對象完全蓋過。比如,在和張瑋合作的 You Dont Care About Me. 吳的聲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釋放,左三圈右三圈的轉,而張瑋的詮釋完全讓人驚艷,至少一詞一句都是能聽清楚的程度,相較而言,吳完全變成了人聲 background. 其餘幾首英文歌曲,則把吳的吐字問題暴露無遺,浪費了前衛的編排。

但是這張專輯對於獨立電子音樂人的提攜非常值得稱讚,饒舌,Urban,Future bass? 儘管一些曲目充斥盲目地模仿,比如那個,應該是想取 Nigger 的諧音,表達一種酷炫?吊炸?這簡直是文化認知上最詭異的自我標榜。不了解詞作者的背景,但貌似是一個母語漢語使用者,自稱 Young Nigger,可能他們從小出生於一片黑人社區而且很喜歡金鏈子和籃球然後吃炸雞撒錢泡大屁股的妹子? 這種亞文化的詭異使用實在是太尷尬了,如果單從「新」和「怪」「另類」的角度是有一種好新鮮哦的感覺,我聽過只覺得好尷尬。

這就跟 Taylor Swift 突然出了一首歌叫 少先隊員,然后里面說要做社會主義接班人一樣錯位。

當然也有佳作比如前面說的 You dont care about me,和 No Confusion, 以及最能體現吳性格的 萬夫莫敵 。雖然聽上去有一部分很像 Jamie XX 的 I know theres gonna be 和 2013年的 Rudimental. 節奏較快,吳並沒有過多時間展現出自己轉呼啦圈一樣的詭異轉音,電子合成器應該也掩蓋了一些她的人聲馬戲團咬字,同時延續她向上自信的我最棒!的音樂人格!

與其說,是代表90後,不如說這是一張代表90後音樂人想要與西方電子流行音樂發展接軌的專輯,以風格來說十分出色,對於90後群體來說卻也十分小眾。這次嘗試對於吳莫愁更加找准自己的音樂定位來說應該是意義非凡。不論怎麼講,在同期藝人各種回鍋,音樂風格停步不前的現在,吳莫愁就像當年在選秀舞台上講的,真的開出了自己獨立音樂的大篷車,誠然不太可能掀起什麼波瀾,但這一勇氣和覺悟都值得羨慕甚至崇拜。

---------------------------------

更正一下,關於 那個 這首歌,之前聽的時候耳朵進shi了, 並沒有整體聽下來,把意思聽反了。找來歌詞發現其實這歌就是寫來諷刺說唱 自稱 young nigga 的那幫人。這個角度看,這首歌及其有態度,很批判,是極佳的嘻哈作品。But,明明是個鞭辟入裡的作品,最容易產生記憶點的hook 句都只用自己所批判的 Young nigga shit, 讓人容易產生誤會。


第一次聽,我下載了《No Confusion》,吳莫愁用高低起伏轉折的歐美嗓演繹了最流行的Trap,儘管有人說編曲形式流於浮表,但也證明了吳莫愁音樂血液的新鮮性和務實性,而當她敢於做這張專輯的時候,也意味著她已經在嘗試改變和提升人們對音樂品味的提升或轉變。


2012年,

吳莫愁通過《中國好聲音》,一舉成名。

2012--2015年,也不過才三年而已,很多事情都模糊了,唯獨她當時唱的那首《price tag》還記得很清楚。

JESSIE J剛出道時的第一張專輯《Who you are》,2011年發行,那時候我還是一個念高中的小鬼。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怎麼與老師鬥智斗勇,怎麼反抗周圍操蛋的環境。

初聽到這張專輯時,帶著強烈的個人色彩感撲面而來。最奇怪的是,儘管Jessie J和B.O.B合作的《Price tag》大熱,但我對這首歌感觸卻並不深。那張專輯裡還有很多歌像《Do It Like A Dude》,《Nobodys Perfect》、《Whos Laughing Now》以及《Who you are》等等製作精良,印象深刻。無論是歌詞,還是MV,Jessie J 的個性都十分鮮明。前衛又浮誇的造型,誇張的表演,以及尺度略大的畫面。但JESSIE J 又恰巧並不完全靠形式來博公眾眼球,不管是帶著一點批判當下金錢至上觀的《price tag》,還是以自己早年受欺凌的經歷為創作母本的《Whos Laughing Now》。在我看來,都是言之有物不空洞的。橫空出世的Jessie J一面收穫關注,一面又飽受爭議。

2012年,吳莫愁帶著一首Jessie J一年前的金曲《price tag》,出現在好聲音的舞台。當時看她唱歌,我第一個冒出的 想法就是,這就是在模仿Jessie J,她演唱的個人風格以及唱腔,都像極了Jessie J。吳莫愁本身也十分有個人特點。她的出現,帶來了一種,至少在國內大部分觀眾眼裡看來,一種全新的視覺表演風格。這自然要被標籤為充滿個性。

個性這個詞是個中性詞,但對它的解讀,卻又可以延伸出不同的方向。這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後來吳莫愁總是吸引著完全兩極化的評論。那一屆的好聲音,梁博第一,吳莫愁第二。一個堅持著搖滾選擇默默淡出遠離爭端,一個迎著無數爭議在風口浪尖中繼續大紅大熱。我沒辦法用一套標準的評價體系來評價這兩個人,這說得微觀一點,無外乎就是兩個本來路子就不同的人,繼續走各自選擇的那個方向,本來也就沒什麼好比。

從比賽里出來的吳莫愁,她早期的歌並不是她可以拿得出手的,也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分量,大眾對她的關注都是話題多過於作品。她賽後的發展,我從未關心過,甚至都不會想起。而喜歡吳莫愁的粉絲們,更多的早已是對她身上的所傳達出的那種個性的一種追捧。往往人最缺少,就越會去追逐最缺少的那件東西。

在當下的中國,大眾被中庸綁架,但每個人又都有強烈的為自己發聲的意願。可以說,吳莫愁的出現,讓一部分人發聲的意願轉移到她的身上。大眾並不需要吳莫愁完全表達出他們想要說出口的具體的東西,只要是有那麼一種精神以及敢於開口的那種形而上的態度,就足矣。

如果不是今年夏天,她發布的這張專輯《90》,吳莫愁在我心裡,就還是一個不咸不淡的存在,知道你的名字,但對你完全沒有一絲實質的感官印象。但《90》這張專輯,聽完後完全改變了她在我心中的存在。

首先,這張專輯的出發點,和蝦米的9位獨立音樂人的合作是很好的一個形式。獨立音樂即使是在大眾傳播飛速發展的今天,仍然會被劃分在小眾範疇之內。可想而知,在群體基數最大的普通群眾面前,獨立音樂甚至根本不會進入他們的視線範圍之內。和吳莫愁合作的這些音樂人,單拎出來來說,有幾個是大家知道的?邱比、3ASIC、Fcyco、Chace 、 Tsunano這些都是業內無論是製作水準還是藝術水平上,都挺不錯的一批音樂人。但他們的關注度能和吳莫愁比嗎?

在我看來,吳莫愁這次做出的嘗試,是一次非常好的突破。我能感受到她也在摸索自己的風格,以及對於新東西迫切地也想要追求的渴望。她有了這個念頭,她就去做了。所以有了現在我們聽到的這些歌。這張專輯裡歌曲的風格都十分突出並且各異。難能可貴的是,蝦米音樂人製作的歌曲,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他們自身的風格,3ASIC的《萬夫莫敵》還是濃郁的「Drum n Bass「風格,密集細碎的節拍和強烈的低音撞擊交織在一起,聽覺體驗十分好。而吳莫愁的演繹也並沒有將原有的風格抹殺,可以說是達到了很好的一種和諧。最讓我驚喜的就是和邱比合作的《人造景》,能非常強烈地體會到,那個製作風格還是邱比式的迷幻電子。但吳莫愁和邱比完全不同的唱腔和表現形式,又使這首歌也帶上了吳莫愁自己的色彩。

把整張專輯循環一遍下來,對我來說,覺得有那麼點不舒服的地方是,吳莫愁唱歌的咬字有些太黏,也有可能是故意營造那種吞吐不清的唱法。但《河流》這樣一首很偏民謠的作品,吳莫愁仍然在用這種唱法繼續演繹,可以理解成這是很強烈的個人風格,但從這首歌來說,太過於堅持自我,有可能是會造成一種齣戲和尷尬。

吳莫愁的這次努力,嘗試了許多不同的種類,專輯風格完全不同於以往的華語樂壇的風格,以至於沒有一個一致的基調,更像是一種混亂的美感。

不管怎樣,吳莫愁的嘗試,至少讓我看到了一個拋開了浮華之下,一位在努力的歌手。雖然我不喜歡她被稱為90後標誌性歌手,她無法代表整個90後,每一個90後也都不喜歡由別人來代表自己。就像是《萬夫莫敵》里唱的那樣:「我就做我自己 管你怎麼看沒關係。別再發號施令 不知你們又算老幾。我是萬夫莫敵 根本不怕流言蜚語。

還有太多奇蹟 依然等著我去證明。」

世界的多樣性在不斷增強,希望我們這一代人,最終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去證明自己。


young nigga young nigga有點莫名其妙……是個黑人和她合作的嗎,即使是這樣,歌詞真的OK嗎?


雖然答了這題也沒什麼用,但還是要說一聲,太牛逼了!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