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國電影里出現那麼多的漢字,比如墓碑、地契、等等,韓國人對漢字到底是個怎麼樣的態度?

看過不少韓國電影,經常發現墓碑上都是漢字,而且很多發音跟普通話都很相近,尤其是一些名詞,怎麼有時會感覺韓語像是中國的一個方言吶?

本問題不帶有任何民族情緒,純粹只是因為沒有出過國的好奇。


本人學韓語的簡介的回答一下

1.一直到1443年之前韓文被世宗大王發明之前,整個朝鮮半島用的文字都是漢字。

2.當時的漢字普及率低,只有王室和貴族認漢字。

3.從時間來看,漢字在韓國影響深遠,至今韓國還受漢字的影響。具體體現在:一,韓國的詞語一半左右都是漢字詞,發音與漢語相近,可以以漢字標註寫出來。二,韓國人的名字每個字都有對應的漢字,他們的身份證上都有寫。三,至今很多地方都能找到漢字的蹤跡,比如韓國報紙上。

最後補充一下 近年來在韓國漢字詞的使用傾向下降,韓國人更傾向於試用從英語等西方語言變化而來的外來詞。從這兒就能看出來韓國現在對待漢字的態度


更新了一幅圖,是在圖書館社科類隨便拿的一本書,隨手翻開的一頁,大家感受一下中文和英文的比例。見最後。

————以下2015.07.06原帖————

韓國原來就是中國的附屬國啊。附屬國和朝貢體系還不一樣,他們這裡最大的官就叫:王。不是皇帝,皇帝是中國的。朝鮮一直到清代滅亡後,才脫離中國的附屬國地位。是所有藩國和邦國中,離開中國最晚的。也就是說他成為獨立法人國家,不足百年而已。之前一直是附屬國,一切部級官員任命,科舉制的最高考試都是要到北京去的,還有每年都過春節和皇帝壽誕必須去北京進貢。

具體到語言上,韓國有自己的語法,但沒有文字。世宗大王按照中文的筆畫造字,以拼音書寫。就是因為百姓覺得中文難以認識,簡化為拼音。

韓語去中國化不過是最近不到五十年的事情。去漢字後,出現大量易混淆的辭彙。現在韓國也舉棋不定,在是否使用漢字問題上搖擺。

那麼,你說電視劇上好多漢字,那當然了。五十年前就更多了,大量使用漢字的。我在韓國跟六十歲的人,可以說幾句韓語,想不出來韓語了,就寫中文給他看,他們就可以看懂。有點像日本人了,可以手談。但是,年輕人完全不行。現在的90後,因為已經廢除漢字多年,很多孩子連自己的漢字名字都寫錯。高中生要求會三千漢字,但因為考試沒有硬性要求,大部分人也都高中畢業就忘記了。80後認識的漢字也就是上下人口手的水平了,因為韓語標音而已,很多字他們都不知道意思。

公共場所,有的有漢字標示,幾乎七八個字里就一定會有錯字。比如請不要,寫成清不要。等等。

韓國人對漢字的態度,就是覺得難,學不會。但是和日本人類似,還是覺得正式場合或者有學問的書應該注釋漢字,法律法規是必須注釋漢字。

韓國去漢字化,我覺得是一大錯誤。為了掃盲,而乾脆大家都一起不認字,這是多麼荒謬。我現在在韓國大學裡工作賺錢,他們的大學生是很慘的,文科類的韓文書籍裡面都是大面積的中文,或者只能用英語原版。去漢字化的結果是大學生要麼看英語原著,要麼就只能一個字一個字的查中文。我們上大學看教材是直接理解學術內容。而他們看教材也要從認字開始,就彷彿是我們的小學生二年級學生在讀大學教材。韓語書或者翻譯本如果全部用韓語,則無法準確表達。我在圖書館翻閱文科類的書,幾乎每頁都有十幾個中文注釋,或者七八個英語注釋。而這些詞,他們都要再查一遍。

韓語口語聊天沒什麼問題。但是因為它在過去產生時候,本身就是給沒有文化的人用的,所以在引入學術辭彙和準確表達上,完全沒辦法。韓國去漢字化的結果,只能是全國弱智化。只能像韓劇里那樣天天談戀愛,而學術和科技很難有一席之地。

————更新一幅圖:


推薦閱讀:

《建築學概論》男主、嚴正花親弟弟,醜聞後回歸
如何評價EXID的hani和率智在sugar man中的表現?
"乾杯」太過時,這些才是韓國人常用的喝酒口號
韓國人到底有多恐怖?(二)
如何區別金鐘大,金鐘仁,金鐘鉉,金鐘雲,金鐘國,金鐘獎?

TAG:韓語 | 韓國電影 | 韓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