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和韓國人的名字的對應漢化名字,是純音譯還是確實有名字中那些漢字的意思?

相較於日語中較多的假名出現率,日本人的名字都是漢字寫成的,比如蒼井優、妻夫木聰、久多良木健、長澤雅美、宮崎駿,他們名是否是的確是有 「優秀」或者「聰慧」或者「健康」或者「優雅、美麗」、「駿馬」等這些寓意?

韓語目前去漢字化已經很完善,他們的名字,比如: 宋智孝、張東健、金秀賢、全智賢這些名字,是韓語音譯中文後取了一個發音類似的、有良好意向的中文字? 還是說對應的韓語確實有「智慧」、「健康」、「賢良」等蘊含的意思呢?


先說韓國,其實也可以帶入朝鮮

首先,明確一點,大部分(這裡感謝答友指正)韓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漢字名,這會被印在他們的身份證上。在翻譯韓國人姓名的時候,直接取他身份證上的名字肯定是最準確的。

不過,不知道對方身份證上的名字怎麼辦呢。朝鮮語中的諺文,可以理解是現代漢語中的拼音。根據諺文的發音或者最有可能採用的字進行翻譯。新華社有相關的翻譯標準進行參考。但這個譯名可能會和本人身份證上的真實姓名有出入。

舉個例子,英超的韓國球星孫興慜,姓名諺文寫作「 ??? 」。最後一個字「 ? 」這個發音對應的漢字有:民 敏 閩 閔 玟 慜 等字(源自wiki詞典)

在其未公開正式漢字名之前,媒體按照發音將其譯為「孫興民」或「孫興敏」。後其公開漢字名,故採用他的真實漢字名「孫興慜」。

補一張韓國人身份證示例圖:

經答友提醒,我發現韓國人的人名並非全部採用漢字,也有用外來語作為名的韓國人。比如說韓國國腳(又是足球W)高約翰,國內一開始根據選擇諺文對應漢字的原則翻譯成「高堯涵」或者「高耀涵」。但其實他的名字叫做高John,因為家族信仰基督教,所以將他命名為教名John,這裡應當採用外來語的音譯,翻譯為「約翰」。

接下來講日本(以下討論的多是現實中存在的人名,因為二次元的我不懂)

日本人的名字有點隨性,情況分多種

1.名字全是漢字

絕大多數的日本人仍然是名字全是漢字

那就直接按照漢字名翻譯(其中如果會出現問題的話,也只是因為中日漢字不同簡化方式導致的)

展開講一下這一條,目前大部分的日語漢字還是能和現代漢語中的簡化字進行繁簡對應的,不過會有少數特例:

(1)中國簡化的方式和日本簡化方式不同的

比如說「桜」,中國從「櫻」簡化成了「櫻」,但日本簡化成了「桜」

再比如說「浜」,「浜」在日語中是「濱」的簡化字,但中國簡化成了「濱」,但剛好現代漢語中又存在「浜」這個漢字,容易產生混淆

(2)中國簡化但日本未簡化的或日本簡化但中國未簡化的

(3)日本仍在使用但現代漢語中不常使用的

比如「辻」,應寫作「辻」,讀作「shi(二聲)」

比如「舩」,現在的意思是「同『船』字」,應寫作「舩」,讀作「chuan(二聲)」

2.名字中有平假名

平假名一般是藝人自己取得藝名比較多,如果是父母取的的話,可能是該平假名對應兩種不同的漢字含義。比如說 「あすか」,寫成漢字時既可以是 「飛鳥」,也可以是「明日香」。

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是,找到該平假名對應的漢字詞,翻譯成漢字。原則上不要根據發音直接進行音譯。

3.名字中有片假名

一般現實中這樣取名的,往往是混血兒,而平假名也是源自外來語。這時要根據原有外來語的發音進行音譯。

4.如果你看到一個日本人全部名字都是平假名

比如說 「すぎやまこういち 」,日本知名作曲家 椙山浩一 。

那他極有可能是日本右翼分子,這類人拒絕使用漢字作為姓名。(經答友提醒藝人取藝名很隨意,也會取全是平假名的藝名,但不一定是右翼分子)

不過要說翻譯的話,參照第2條。

另外,以漢字取名的韓國和日本,取名時大多都是有對應的意向的。


日本人現在起名字會先想出比較喜歡的讀音,然後找對應的順眼的漢字,同一個讀音可能對應的是不同的漢字,比如最常見的yuki,可能對應的漢字是由紀,優紀,友紀,裕貴,由希等等一大串漢字,一般來說都是寓意比較好和中文中的漢字意思相近,但也有一些是日本化了的漢字意思,比如涼 咲 良這些字,中國人很少在名字里起涼,但日本人覺得涼是冷靜安定的意思,所以會用在名字里 比如勝地涼 廣末涼子 山田涼介。咲在漢語里是笑的異體字,但在日語里意思是花開,被認為很唯美優雅,所以會用在女孩子的名字里比如武井咲 伊東美咲。良在中文裡就是一般般的意思,但在日語里是優秀的意思,所以也會用在名字里。現在大部分日本人起名字不會太著重於漢字的原本意思和典故,主要是挑發音,挑長得美的字,而且大部分的名字都是日本常用漢字所以不太會出錯。只有少數人會在意漢字的出處,比如說松板桃李的父母給他起這個名字是出自史記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小時候還因為名字被欺負,因為日本名字叫桃的主要是女孩子。一般洋派的人,比如小說家歌手,如果起藝名就會喜歡用假名,因為假名有種英文字母的那種沒有字面意義的酷酷的感覺,現在的日本人起名喜歡用假名的變多了,但主流還是用漢字


1. 每個漢字都有對應的韓語讀音

2. 當代韓國人漢字功底差

最傳統的起名方式當然是先起好漢字名。但是目前也有很多情況是先考慮讀音,然後再找順眼的漢字,比如我要給孩子起名叫 zé mín,具體用哪兩個字要考慮一下。目前韓國往姓名上標註漢字的情況越來越少,要想知道對應哪個漢字,必須求證 ta 本人。

當然也有跟漢字完全沒關係的名字,比如 1988 里的 Bora,這個詞在韓語里表示「紫色」,與漢字無關,其實這種名字翻譯成中文是比較頭疼的,做到信達雅蠻難。

也有拿外來語起名的,比如說答主的名字。這種情況,如果這個外來語已經有了中文譯法,直接採用便是了,中間也不涉及漢字,某種程度上比韓語固有詞還好處理些。


日本人分情況,女生先選讀音後選漢字的比較多,甚至很多女生都沒有漢字名,直接用片假名,比如名演員「沢尻エリカ」。

男生我沒有見過不用漢字的人,即使父母頭腦混亂取「皮卡丘(ピカチュウ)」的也會用選音意相近的漢字「光宙」來做名字。

也不是所有女生名字都不用漢字。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有家生了女兒,取名「藍(讀作ai)」,是想借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個寓意,想讓自己的女兒成為比父母更優秀的人。

等手續辦完時突然想起來,如果要比父母優秀,應該叫「青(aoi)」不應該叫「藍」。

這時候一個親戚說了一個很好的話,好到可以選為「你見過情商最高的行為是什麼」的高票答案,讓父母安心了。

他說:「叫這個名字以後一定會成為一個教育出優秀兒女的好母親。」


日本人起名一般是先找喜歡的讀音,再選一個喜歡的漢字,這個漢字的寓意一般和漢語相同。

比如英雄聯盟里的疾風劍豪亞索,實際上的日文讀音應該是亞斯歐,寫成日語漢字是靖男、康夫、安雄、泰男、保雄、康生等等……如果希望孩子健健康康的,可以起康夫;希望孩子平平安安的,可以起安雄;希望孩子「面對疾風吧!」哦錯了,希望孩子溫柔的可以起靖男。

但其實漢字可以不按音讀訓讀隨意發揮,我記得有期報紙上介紹最近的奇葩名字,其中有個男孩的名字寫作虎王,讀作 ライオンキング(Lion king,獅子王的假名讀音)。

也有的人完全不知道自己名字的寓意,我認識一日本姑娘的名字就很生僻,她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什麼含義,還是我把她名字的漢語意義告訴她的。

韓國人接觸的不多,認識的大部分韓國年輕人不知道自己名字的漢字寫法,有個女孩寫自己名字的漢字寫成「柱」,後來又改成「珠」;也有女孩說自己的名字叫恩庇,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她寫錯了。


韓國人,傳統的普通人家都是有族譜的。這點很重要。生人見面,應聘,自我介紹,都要介紹「出身」。你是哪裡的什麼姓氏,第幾代,特別有考究。

韓國人的姓名起法跟中國類似,都要結合寓意和發音。當然韓國文字一個音對應好幾個漢字的情況屢見不鮮。時間久了也就不那麼重視對應的具體漢字。所以起名的時候更多的是看重發音,而漢字名,除了姓,名就隨便了。所以你會看到眾多生僻字,還有讀上去有點中二的名字。

當然,韓國是個資本主義國家,接受外來文化很容易。好多有出國經驗或者完全不在意的漢字教育的家庭逐漸排除了漢字名使用。比如:??(蔡?)這就是一種,只有姓氏蔡能用漢字標註,後面那個字則沒有漢字可以代替。再比如:????(韓???)這是個韓裔美國籍的名字,諸如此類。

當然,大部分韓國人都是傳統的,古風猶存。每年大學開學的日子,新生入學入科系都避免不了對自己名字各種介紹的這些禮節,作為中國人在旁邊看著,總會像是在看一部歷史片。


寫在最前:對日本文化一竅不通,對自己不懂的領域保持敬畏。

對於韓國人的名字(或者同學的朝語名字),我說說我見過的有趣現象。

本人朝鮮族,小時候上的是朝族小學。我是先有的漢語名字,再音譯成朝語名字——只要不是特別傳統的朝族家庭都是這樣。所以我將會從「漢語名字如何譯成韓語」的角度來回答問題,這一點也許會和其他答主有所不同。

話不多說,先上一個結論:大多數的朝語名字是可以從漢語根據讀音字字對譯過去的(後面有一個特例)。而此處的「根據讀音字字對譯」又分成兩種:

一、漢語讀音相同的若干個字,都音譯成同一個字。比如我名字里的「霖」、森林的「林」,包括很多女孩名字里的「琳」,這些字都應該譯成?(念lim)。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像「慧」和「惠」都譯成?(念hiae);「奇」和「琦」都譯成?(念gi);「洪」和「虹」都譯成?(念h?ng)......諸如此類。

二、漢語中字形、讀音都不同的若干個字,也譯成同一個字。比如「臣」和「信」都譯成?(念xin);「棟」和「潼」都譯成?(念d?ng);「恩」和「銀」都譯成?(念en);「和」和「花」都譯成?(念hua),等等。

關於上面加粗的兩個例子,我講個有趣的故事。

當時班裡有位女同學名字叫「恩和」,朝語名叫??,很好聽的名字。

這位女同學姓金。

有一次,朝語老師看了她的朝語名字??,就用漢語喊她

「金銀花」。

敲黑板——在前面的「結論」部分

大多數的朝語名字是可以從漢語根據讀音字字對譯過去的

我加了一個「大多數」,那就是說有特例咯。

來,再講一個故事。

當時,隔壁班有位同學叫南,朝語名叫??

朝語里望叫??(念hi mang)

我們班有位同學叫南,朝語名叫???

朝語里水叫???,?是水的意思。

不用我過多解釋了吧。這個例子就屬於意譯了。

要說「韓國人的名字的對應漢化名字, 是純音譯還是確實有名字中那些漢字的意思」,我們班曾經有位韓國同學,名字叫??,翻譯過來叫「文洙」。

至於這個「洙」字的意思,知網上搜索到的詞典給出的絕大多數詞義都是河名「洙水」,只有下面這一條提到了「孔子或儒家文化的代稱」。也許把?譯成「洙」就是取了這種詞義?

古水名。洙水,在山東省境。原為泗水支流,故道久已湮沒;後改道合入汶水,今為小汶河上游。《水經注·洙水》:「洙水出泰山蓋縣臨樂山。」

【洙泗】洙水和泗水。《禮記·檀弓 上》:「吾與女事夫子於洙泗之間。」 春秋時屬魯國地,孔子在這一帶聚徒講學。後因以為孔子或儒家文化的代稱。宋·王禹偁《潭州嶽麓書院記》:「弘洙泗之風。」
-- 古代漢語詞典

(說實話,連我自己都不信)

這就是我看到、聽到、了解的全部了,有觀點歡迎積極討論。

以上。


日本尤其男生名字的話漢字多半對應實際意思...比如在下的兩位好基友 淺本成功 和 佐藤拳 ...

初次見面介紹的時候他們有和我交換名字的寫法...然後我為了解釋我的名字想了半天,然而他們只用「success」和「fist」就解決了...非常羨慕...混蛋


韓國人起的名字大多是漢字的,很少有人起韓文名字,也有,比如張娜拉,她的名字是沒有對應漢字的,娜拉的意思是國家。

但是大多數韓國人的名字是漢語的,比如閔成愛,這類的,和漢語都是逐字對應的。

不過如今大部分韓國人對自己的漢字名字也就是認識而已,碰見過多個寫自己的漢字名字寫了好久最後放棄我幫他寫出來的例子。笑。。

也有一些漢字名和中國翻譯過來的不一樣的。比如歌手張潤貞。她其實是叫張允貞,漢語讀起來有點拗口。就被改成潤貞了。

還有一個叫李同國的。一直被國內翻譯成立東國,原因是韓語漢字中同童等tong音的字和東動冬dong是一個音


日本名字大多會根據漢字意思去取名,很多確實寄託了父母的願望在內。哆啦A夢裡的大雄(のび太)就有希望他成為一個堅強的男子漢的意味。

至於韓國,取名還是得查字典,對應漢字來看意思,但最近一代人對漢字名也不是特別看重。像我認識一個女孩叫李幼美(???),漢字名意思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補充一下,當日本名字有假名或韓國名字只有諺名時,譯者會用常用且好聽的漢字來翻譯。


日本和韓國名字是有意義的。但是韓國傻叉政府去漢字。我在韓國接觸很多韓國人,他們四五十歲的都可以準確寫自己名字,名片上印中文名。可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名牌名片基本沒有漢字了。甚至很多人連自己名字也錯,筆畫不對。或者名字的意思不理解,只說父母告訴他是好的意義。


韓國人如果是用漢字起名字,當然就有對應的漢字,而且韓文名字一樣而對應漢字不一樣的情況很常見。這時候通常名字中的含義與所用漢字是有關的。但是因為現在韓國人對漢字的了解相對弱化,很多人並不是很了解漢字,所以漢字含義有時候體現的並不明顯。

至於用固有詞,或者英文起名那就沒有相對應漢字了。一般情況下就是純音譯。


同樣一個韓語發音會對應好多漢字。比如你提到的張東健(???),?的漢字有張,場,障,掌,腸,長,將等,?有動,東,洞,冬,同,通,痛等,?有建,健,見,件,乾,巾等。但不是漢字相同讀音的譯成韓語就一定相同,比如乾是?,但是前是?,千是?。韓國人的名字也是按照漢字意思取的,他們現在的身份證上韓語名字後面還有繁體字,問名字的時候有時候也會問,你名字張東健是哪個健,回答是健康(??)的健,而不是建設(??)的建,所以問的人也會知道他的名字里有健康這個意思。日本人的姓氏一般是兩個字或三個字,沒什麼意義,名字包含漢字的意思。日語名字在譯成漢語是都是直接按照漢字寫出來的,實際上和日語發音不同,而譯成韓語是按照發音寫出來的。比如蒼井空,她的日語名字是蒼井そら (そら的意思是天空的空),發音是 Sola Aoi,韓語譯名是?????(和發音完全相同)。這一點在地名的翻譯也一樣,比如大阪,英語是osaka,韓語是???。


日本,

有個女性日本前輩,本來只有假名名字的,後來為了到中國留學,取了一個中文名。(姓是中文。)

韓國,

如題主所說,韓國人是先取韓文拼音名字。

然後大多數家裡面有懂漢字長輩的,會給取漢字。或者是去街上找算命的取名。

最重要的是大多數都是有美好寓意的。

不過有時候不太常見就是了。。。

我見過叫宙伊,希主。。。之類的名字,大家自行體會。。。哈哈


都有。

韓國後者居多。

日本男生後者多些,女生前者多些。


日本名大部分都是純粹漢字,翻譯時直接拿過來,遇上假名的會選擇一個比較好聽的或者通常用的訓讀字。當然這個時候就不一定對上本人的胃口。比如沢尻えりか,本來是翻譯成 澤尻繪里香的,結果她本人要求用 澤尻英龍華,你也只能改。

韓國名由於放棄了漢字,翻譯就很難準確。由於對應的漢字超多,不問本人是無法知道的。韓國人在身份證上會有漢字寫在括弧里,但是翻譯的時候又看不到,只能找一個諧音的。等那些明星真的要來華髮展了,通常會發正式的名字過來給媒體。比如,李俊基實際上是李准基,車太賢實際上是車太鉉,朴善英實際上是朴宣暎。但是好像我們的媒體也不是很當回事,還是用原來的亂譯。再一個,現在很多人取名也是不太在乎漢字含義的,只管韓語中的意思,報戶口的時候隨便選個漢字對應,這樣就算原原本本拿過來,也未必傳遞了他名字的含義。比如比較有名的電視劇《我叫金三順》, 三順的韓語發音聽起來很土,跟「翠花」的感覺差不多,所以我覺得這個翻譯不錯,但是實際上片中出現過漢字名,金三珣。我估計就是隨便取的漢字,要是翻譯真的照用了,我覺得效果不如三順。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