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項心理學研究是否有意義?
研究意義和價值體現在哪裡呢? 如果一項研究是出於研究者個人興趣,能夠揭示出一些未被關注或者得到大眾關注但在此之前尚未得到科學證實的現象,能否算是好的研究?
謝邀。
心理學研究,如果你要遵循科學範式,其目的在於以下五點:
對一個心理現象不僅僅達到敘述其發生髮展過程,至少達到給定一些條件,在概率情況下預測其結果是一般心理學研究最基本的要求,而要達到能夠發表的程度,得到同行的認同,至少要能夠達到解釋水平,能夠解釋這樣的心理現象的發生髮展的心理機制是怎樣的。當然最高的要求就是控制,即能夠解釋心理機制的基礎上,減少消極心理結果的出現,增加積極心理結果的出現。
所以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心理學研究,應該至少達到預測水平,甚至達到解釋水平。不管你的選題出發點是基於個人興趣還是前人理論。
也就是說,心理學的研究是要能夠真實的反映現實情況的,並且達到控制水平的研究是能夠對問題提出干預措施的。例如,我們研究的PTSD(反映了現實情況,現實中的確有這樣一個群體是患有PTSD的),如果達到控制水平,我們是要提出何種心理諮詢的方式方法和何種藥物治療的方法是能夠儘可能高效的治療PTSD的。
那麼說到研究問題的選擇,我說一下,至少有三種心理學的選題策略:- 個人策略:即題主目前主要運用的策略。題主似乎正在腦海中構建一個題主自我認為的未被他人關注和證實的自己感興趣的心理學課題。那麼這並非是完全不可以的。在心理學研究的早期,心理學和哲學是關係非常緊密的,很多心理學理論的提出都是心理學家哲學家們思辨的結果,其中帶有許多心理學的個人觀察和個人經驗在裡面。所謂「思想是從生活中孕育出來的」。
例如:這樣一位心理學家,他1870年出生於維也納郊區一個中產階級猶太人家庭,在兄弟中排行老三,長相既矮又丑,幼年患有軟骨病,身體活動不便,四歲才會走路,又患佝僂病, 無法進行體育活動,被汽車軋過兩次,5歲時患過嚴重的肺炎,上學之後,起初他的成績很差。
他是阿爾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奧地利心理學家。我們都知道他的「自卑與超越」,知道他強調兄弟排行對個體心理發展的影響。- 人際策略:多和他人討論,多參與科學研討會議,從別人的思想中汲取經驗。前面提到的這位心理學家,以及榮格,都曾經多次和弗洛伊德討論精神分析,討論人類心理動力的源泉是什麼。以及我們知道的提出個體終身發展的八個階段的埃里克森同志,作為晚輩也跟隨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共事,探討個體發展的心理動力。
- 文獻策略:做科研必須要做的就是多讀文獻,至少你要知道前人的研究都做到哪一步了,做了些什麼,別自以為是認為自己的想法最獨到,人類文明5000年來,你第一個想到了。心理學雖然還是一個年輕的學科,但是它在哲學的思辨中發展了2000多年了,很多很多的思想早就被翻來覆去討論了很久很久了。所以文獻必須多讀。就算你不打算從文獻中獲取思路,想另闢蹊徑,也必須知道前人開闢了哪些徑,否則你如何知道自己的徑是蹊徑。例如,這位小夥子年輕時候的故事:你有哪些曾經自認偉大、能賺錢的創意,被發現已經被別人實現,或被證明不可行? - 田雅夫的回答。
想起了我在申請課題的時候寫的研究意義了。
通常,一項科學研究的意義有兩項,一項是理論意義,一項是應用意義。二者各有側重。
一項科學研究必須要有科學的理論做指導,總不能是天馬行空隨意想像得出的。先抽象點講:用A理論指導了某項研究B,得出了一個結論C,這個結論C就會對A理論產生影響這就叫理論意義。有可能C證實了A,那麼這項研究最大的理論意義在於證明了A的可靠性;如果C證偽了A,那麼則可以發展理論A,修正理論A。應用意義比較好理解了,就是這項研究如何指導我們在生活中採用結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研究偏重於理論研究,有些研究偏重於應用研究,因此研究本身的意義也就不完全相同了。對於一個研究不能過分苛求理論意義和應用意義都要大,其實經常會出現重此薄彼的狀況。舉個栗子: 國外研究者發現 女性穿紅色的衣服會讓男性覺得她更有魅力,並且這種魅力只體現在性而無關智力,宜人等其他因素。(這是結論C)我們來看看理論A:研究者從生物進化的角度思考,列舉了一大堆非人類哺乳動物求偶及性高潮時周身變紅的現象,認為這種紅色時具有遺傳意義的;隨後從社會文化角度思考,認為紅燈區是將紅色與性聯繫起來的。因此,提出了紅色——性吸引的理論。(當然,這個因此並不是這麼簡單的,我只是簡要介紹一下)很顯然,結論C驗證了理論A,這就是它的理論意義。那麼應用意義也是顯然的,出席酒會的時候,要想約到,也許穿件紅色衣服是個不錯的選擇。Womens use of red clothing as a sexual signal in intersexual interaction. (這是論文題目)再舉個栗子:管理心理學中有個經典實驗叫做霍桑實驗霍桑實驗_百度百科。霍桑實驗得出了很多有趣的結論,這裡我只講一條。研究者認為照明條件的改變會影響工人生產產品的效能。結果卻並非如此。不管是亮一點的條件還是暗一點的,工人生產產品效能都很高(結論C)。後來研究者詢問這些工人為什麼會這樣,工人憨憨地笑道:我知道你們在做實驗啊,當然要表現好一點。這個結論C對於原始理論就是否定了的。因此研究者修正了最初的理論,這一結論也就是著名的霍桑效應極大的發展了心理學理論,為後面的研究打開了一扇門。心理學的主要目標是對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進行陳述、解釋、預測和控制。就眾多心理學研究課題而言,就是要解釋人的心理活動發生髮展及其變化的規律。包括人的行為的本質是什麼(陳述),這種行為為什麼會發生(解釋),能否預測這種行為將在何時產生(預測),影響行為變化的條件有哪些(控制)。 主要目標也是人們一般情況下所理解的心理學研究意義的體現。
但是
通常,科學研究常常被區分為兩大類型:
一、應用研究:
應用研究旨在解決某一具體問題。二、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則沒有馬上要解決的實際目標。基礎研究積累起豐富的數據、理論解釋以及應用研究者可隨手取用的概念。沒有這些的話,應用研究很快就會幹涸停滯。 基礎研究確立的概念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為社會所用。 亞當斯在1972年追蹤調查了對社會來說很重要的五個產品,以便從中找出基礎研究的作用。結果發現,產品中百分之七十約源於二三十年前的基礎研究。所以,有時候,心理學界所收集起來的數據乍看起來不太重要,是因為所做的基礎研究與當務之急的社會或個人問題之間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並不代表其沒有意義。現在無法說明那些與人們實際相聯繫有些距離的基礎研究在以後會否發生作用。 像作者說的,就算是出於個人興趣的研究,若是依據科學的程序所得出的結論,也是必然有一定意義的。對人類有好處的的,就算是有意義吧。
通常,一項科學研究的意義有兩項,一項是理論意義,一項是應用意義。二者各有側重。
一項科學研究必須要有科學的理論做指導,總不能是天馬行空隨意想像得出的。先抽象點講:用A理論指導了某項研究B,得出了一個結論C,這個結論C就會對A理論產生影響這就叫理論意義。有可能C證實了A,那麼這項研究最大的理論意義在於證明了A的可靠性;如果C證偽了A,那麼則可以發展理論A,修正理論A。
具有一定代表性,且能自圓其說吧..如果是偏分析和統計的,要能夠反覆驗證
擴大人類的認知,就有意義
心理學基礎研究的意義在於為未來奠定無限可能。
更接近於靈魂的研究就是有意義的。
比如心理學是基於物質機理,有沒有超越物質的「心理」?如果有,它的學問又是什麼?看研究者的病治好了沒
推薦閱讀:
※學習心理學幫你解決過哪些問題?
※大學選擇心理學專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場獨立性和場依存性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心理學專業出身的人在戀愛時也能保持冷靜理智嘛?
※如何才能矯正知乎網友對心理學的錯誤認識?
TAG:心理學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