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把自己的音樂審美從後搖培養到古典音樂么?
謝邀。有這樣的想法是好事,古典音樂反應了人類在音樂上對美的極限追求,能夠聽懂古典音樂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所以我覺得是有必要的。
前排打一個廣告。
http://music.163.com/#/djradio?id=350592054coop=bangmang (二維碼自動識別)
懂的自然懂。不一定非要從理論去研究。當然那是更好的。別勉強自己,喜歡就挺不喜歡就拉倒,沒必要折磨自己去聽出些什麼道道來。很多人,有時候甚至包括聽音樂會路上的司機朋友都會說,你這個興趣很高雅啊什麼的,我每次只是說,音樂沒有什麼雅俗之分,喜歡就好不喜歡也無所謂,反正活著開心就行了。謝邀
第一,沒必要
第二,聽個開心我就屬於那種哪種類型的歌都聽的,但也不是哪種類型的歌都喜歡聽,主要看我喜不喜歡這首歌(好抽象)。
舉個栗子
中國古典音樂喜歡二泉映月啊,漢宮秋月啊,春江花月夜啊這些歌,並且大多是在夜深人靜或者自己有點難過且很想靜一靜的時候聽。
還有一個酒狂,就喜歡比較開心又沒事情做的時候聽(對就是那麼閑)。然後比較興奮激動的時候就直接切歌單開始聽搖滾……最喜歡聽的oor
然後我媽也經常問我你前一個小時聽的那麼安靜,後一個小時聽的那麼吵,要鬧個哪樣?
我還沒好好想這個問題的時候她就又特別傲嬌的一甩頭,唉算了你開心就好
對嘛,聽音樂什麼的,我開心就好咯╮(╯_╰)╭
個人意見,歡迎指正音樂藝術無高低貴賤,多開闊眼界聽不一樣的音樂、去了解音樂背後的歷史、文化、社會情況等等知識…肯定不是什麼壞事…
自己作為一個古典音樂的愛好者當然希望更多的人去了解和聆聽古典音樂但是音樂乃至藝術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每一種音樂都代表著一個時代,自己喜歡聽什麼類型的音樂就放開去聽。我想這也正就是音樂的偉大之處吧。音樂說到最根本,聽的是與自己內心產生的共鳴。
沒必要強迫自己
喜歡什麼就聽什麼好了。
這個如果你是對音樂很感興趣也許隨著年齡增長會喜歡不同的音樂類型。
審美的話也不是說聽了古典樂就一定會上去,有意培養的話也不用強迫自己專門聽古典
反正我的話聽音樂就是聽自己。有的詞寫的就是我這種心情。或者有的曲子就是我想像中的那個畫面。非專業人士。音樂來說感性更多點。
謝邀
音樂審美不隨著音樂種類不同而有高低之別。後搖和古典的美只有表述之別,沒有高低之分。
音樂是用來描述世界,抒發情感,感染演出者與聽眾的多維度自然流動。
好的音樂一般有三個特徵:好聽,有趣,有意義。但凡擁有這三個特徵至少一點的音樂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好音樂。
音樂在聽什麼也可以用這三個特徵來引導:音樂是否讓你覺得好聽,是否覺得某些地方有趣,是否讓你心有戚戚焉,有時悵然若失甚至思考人生,只要有其中一點,就已經完成了你和音樂的交流,也就是你對於這個音樂有了自己的解讀與審美。
所以所有的音樂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來表述「美」,通過你的聆聽得到自己的解讀,也就是審美過程。Rock有自己的美,古典也有自己的美,只是表述方式有所區別。你可以嘗試多聽,無論喜歡與否,只要堅持,就會慢慢發現到頭來很多音樂的美學表述會變得殊途同歸,你可以從巴赫里聽出超前衛的搖滾感,也可以從Rock里發現肖邦的浪漫。
古典音樂這麼有魅力的東西,犯得著特意培養興趣么?只要花些時間接觸,自然而然就轉過去了。
其實我覺得如果只是停留在"聽"的階段的話,聽什麼都無所謂審美的。
有必要。
古典音樂上手慢,剛開始聽可能會排斥,但是聽多了會有種發現新大陸的感覺。
當然古典音樂聽多了後,音樂審美會有提高,你的耳朵可能會難以忍受一些旋律簡單的後搖了。聽音樂難道不是為了自己滿足嗎
之前我歌單里一直都是歐美歌曲偏多,中文歌一般都是情歌調子慢慢的後來突然喜歡上了小提琴曲 David Garrett的曲子有一半部分算不上純古典音樂 比如搖滾與古典的結合 那時候超愛聽 不聽不就舒服
這類型曲子我在宿舍外放,
室友都表示很折磨。換做以前我覺得純音樂 什麼小提琴大提琴聽起來很彆扭 還不如有節奏感的歌曲但那時候聽著那些曲子 心理得到了滿足甚至覺得自己的精神世界又豐富了不少。不用太刻意,慢慢培養就好。等哪天覺得後搖沒意思了,沒準就是古典入門的那天。
我當初聽古典就是把流行歌曲聽膩了,慢慢摸索到古典上的。
謝邀。
這個問題我邀請@巍小調來回答。
建議兩個都聽,按心情決定聽什麼種類。推薦閱讀:
※前衛搖滾(Progressive Rock)和後搖(Post-Rock)有什麼異同?
※有一首後搖 有12怒漢里關於老頭做假證詞的獨白 這首後搖叫什麼?
※後搖是不是 EMO 的唯一出路?
※後搖滾現在大概有多火?
※misswoman的單曲《ka [ioi ]》名字是什麼意思?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後搖PostR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