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里的女人為什麼脖子上都系著白色的布條?

如圖,不管地位高低都有,這個東西叫什麼名字?是有特殊用途還是純粹裝飾?


一般稱之為領巾或卷領,是清代中後期出現的一種搭配氅衣的裝飾

領巾:方言「帍裱謂之被巾。」注云,「婦人領巾也。」案今京師婦人領系白絹巾,長垂數尺余,即其遺象。

            ——《北平風俗類征》

氅衣原本是用嵌縫在衣身上的假領,後來女性的改為這樣,自然是為了美觀。但同時也還是有保暖作用,材質也因時節而變,不只是「布條」。

敞衣無領,隨時必加卷領。隨時者,皮、絨、緞、紗之別。

            ——《道咸以來朝野雜記》

顏色也不只是白色,比如西王后的這條。

至於當時的假領子,宮女的「紙領」還更「假」些。

宮女衣皆以紙為護領,一日一換,欲其潔也。

            ——《北平風俗類征》

領約和領巾是完全不同的。領約是一條鑲有寶石的項圈,屬於正式的裝束,有嚴格的等級之分。

(皇后)領約,鏤金為之,飾東珠十一,間以珊瑚。

(皇貴妃)領約,鏤金為之,飾東珠七,間以珊瑚。

(皇子福晉)領約,鏤金為之,飾東珠七,間以珊瑚。

(民公夫人)領約鏤金為之,飾紅藍小寶石五。

            ——《清史稿·輿服二》


這貌似清代才開始有的吧,清朝服裝因為對襟高度問題,就需要一個假領子。「不用卷領,以圍脖手絹代之」,這個圍脖手絹起的就是領子的作用。這和旗袍同理,旗袍的對襟高度也有限,你看老照片很多時候著旗袍的女性也有條領子,可以是分開披著像抗戰劇的軍官夫人那樣,也可以像圍巾那樣圍著。裝飾和禦寒作用皆有吧


清宮戲裡的妃嬪脖子上戴的類似圍巾的的那個白色的叫領約。

清 代皇后、貴妃、妃和嬪套於頸間的飾物,用以區別身份。貴妃、妃和嬪所用同。《大清會典圖·冠服·領約》:「皇后領約,鏤金,飾東珠十一,間以珊瑚。兩端垂明黃絛二,中各貫珊瑚,末綴綠松石各二。」《清史稿·輿服志二》:「﹝皇貴妃﹞領約,鏤金為之,飾東珠七,間以珊瑚。兩端垂明黃絛二,中貫珊瑚,末綴珊瑚各二。

也有稱龍華的。

龍華,是清代滿族婦女的一種配飾。顏色為白色,質地多為絹、綢。在使用時圍在脖子上,起到領子的作用。

滿洲的傳統服飾,是沒有領子的,或者說衣領分開,男女裝都是如此。但是,在穿官衣的時候,除了夏季的伏天,會另襯上一件逗領衣地或是戴上一條假領子,女便服也是如此,襯衣、氅衣都沒有領子,圍在脖子上的那個條形織物,實際上就是領子的功用。到了清末民初,女便服上逐漸出現了固定的領子,這種逗圍脖手絹地就不再使用了,一般情況,女便服沒有領子的都圍逗圍脖手絹地,而有那種固定立領的,都不圍。

婦女穿旗袍時也需戴領子。這是一條迭起約二寸左右寬的綢帶子,圍在脖上,一頭掖在大襟里,一頭垂下,如一條圍巾。至同治、光緒時期,逐漸出現帶領的袍、褂,至坎肩也有領子。

來自網路資料。


推薦閱讀:

如果你是李鴻章,打算怎樣打贏甲午戰爭?

TAG:中國歷史 | 清朝 | 中國古代歷史 | 甄嬛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