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媚宅到底指什麼呢?它到底有什麼壞處?

從四月份的某漫畫老師這個詞就出現在各種知乎想關問題的回答中。在此不是很能理解這個詞。媚宅是指人物各種屬性的無腦堆砌+簡單粗暴的劇情嗎?媚宅有什麼缺點讓各位知乎大手們批判?媚宅作品是否是業內必需的作品呢?

如上,感謝。


========= 答案索引 ==========

· 前言
· 投資者視角的「御宅族」源流
· 深夜動畫逐漸傾向「御宅族」
· 「『魅』宅」及其帶來的影響

前言

什麼叫「媚宅」?在不同的語境下會得出不一樣的答案,在本答案中,我把這個語境設置到我了解比較多的「日本的電視動畫市場」這個環境中來探討。

就詞語本身來理解,「媚宅」是「諂媚御宅族」、「向御宅族獻媚」的意思。「諂媚」「獻媚」都有「卑賤地討好、恭維別人」的意義,在市場環境中,就是以低姿態迎合(此點後面還會討論)了。而這個「別人」,則是指「御宅族」。我相信這是大部分人的理解。

但此「御宅族」既不是中國大陸語境中偏向「家裡蹲」「尼特族」意義的「宅」,也不是日本一些評論者心中具備「具有創造力和探究精神」「重視自我審美趣味」「閱歷豐富」等素質的「真正的御宅族」,而僅僅是「喜歡並長期消費日本動畫、日本漫畫、日式遊戲的消費者群體」。同時,這個人群隨著時間和市場環境還會發生變化,「 90 年代的御宅族」和「 10 年代的御宅族」並不是等同的人群,不是說「 90 年代的御宅族」群體,在 20 年後並沒有全部轉化為「 10 年代的御宅族」群體。

我要在這個答案中探討的,有三個問題:是否存在「低姿態迎合御宅族」這種行為?是誰在實施這種行為?這種行為會帶為市場參與者們帶來什麼影響。同時,本答案不會談及「好壞」這種模糊的價值判斷,只會試著探討上述行為對市場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本答案包含了我說明和推論的內容,會挺長。對上面三個問題的解答我擺在了最後一個小節。如果你並不關心我如何得出答案,可以直接讀最後的小節。


投資者視角的「御宅族」源流

在日本的電視動畫市場主要有四類參與者:

  • 投資者:玩具商、遊戲商、周邊銷售商等等和動畫業界沒有直接關聯,主要通過動畫節目推廣自己商品。

  • 出品者:電視台、廣告代理商、Aniplex 一類的映像制售商公司,他們是動畫產品的所有人,他們通過廣告授權、播放授權、商品授權等方式賺取利潤。

  • 製作者:典型如動畫製作公司,他們是實際製作動畫片的人,目前大多數動畫製作公司都是受出品方委託製作動畫的,作品的主要權利都會讓渡給出品方,他們主要賺取委託費用。

  • 消費者:典型如動畫觀眾,他們花時間觀看動畫作品、購買周邊產品,以獲得愉悅或者滿足社交需求。

在這之中的資本流通有兩種關係:

  1. 投資者→出品者→消費者→投資者。

  2. 出品者?製作者。

在第一個關係中,出品者拿出資金,製作了一部動畫,然後包裝成產品的形式推向消費者,消費者觀看動畫和購買商品以獲得滿足,錢又回到了投資者和出品者手上。

在第二個關係中,出品者委託製作者製作了動畫作品,製作者把成品交付給出品者,相當於出品者向製作者購買了一項服務。

在這種模式下,製作者和消費者實際上是分離的(除非製作者同時具備出品者的身份),由出品者決定了製作者要面向什麼樣的消費者;而消費者群體實質上是「被篩選」的——即出品者從整個消費者群體中,挑選出對他們有價值的消費者,然後為這些「被選擇的消費者」提供服務或者商品 。

而那些未被選中的消費者逐漸從電視動畫這個市場中退出,流向其他市場。

這種流動其實一直都存在,在電視動畫市場中的「御宅族」群體也是這樣逐漸分離出來的。

日本最初的電視動畫主要是面向兒童製作的(如同現在的晨間檔和傍晚檔),投資者贊助動畫節目,通過在節目中插播零食、玩具之類的廣告推廣商品。之後發展到把商品融入到作品中,比如各類機器人動畫(面向男孩子)、魔法少女動畫(面向女孩子)。動畫行業也得到了不少的發展。

但隨著少子化問題加劇,這塊市場其實很快就飽和了。另一方面,從 80 年代開始,錄影機開始在日本家庭普及、映像租賃業務蓬勃發展,而第一部 OVA 《 DALLOS 》商業上的成功更是證明了靠租售錄影帶(後來發展為光碟了)賺錢是可行的。於是動畫出品公司越來越多地把目光放到消費能力更強的「動畫御宅族」上面,映像制售方面的投資者也開始進場了。

這個時期日本商業動畫出現了「電視上放的兒童向動畫」和「以 OVA 形式發行的御宅族向動畫」的兩極分化。一直到 2000 年前後,映像租賃本身的式微,還有電視台開始拓展深夜檔,獨立電視台的崛起,《 EVA 》的成功帶動了「出品委員會」方式的流行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之下,出版社、映像制售商等等投資商轉向了深夜動畫市場,原本投放在 OVA 上面的內容轉向了深夜動畫。最終形成了「全日檔動畫」和「深夜檔動畫」兩個極端。

在這整個過程中,低齡觀眾其實是沒有變動的,他們一直是在看傍晚或者早上播出的電視動畫。而動畫御宅族先是從電視動畫中誕生,然後被引向 OVA ,最後被引向了深夜動畫,完成了「全日檔動畫觀眾」和「深夜檔動畫觀眾」的分離。

深夜檔動畫的觀眾當然也不是單一的,因此就有了更進一步的分離。喜歡美少女角色的、喜歡深刻故事的、喜歡激烈打鬥場面的……其實觀眾與觀眾之間的喜好也是存在很多差異的。

正如靠著銷售映像光碟盈利的投資者們把「動畫御宅族」從全日檔動畫觀眾中分離了出來一樣,靠著小說賺錢、靠著光碟賺錢、靠著 CD 賺錢、靠著遊戲賺錢、靠著現場活動賺錢的各種投資者們,也從「深夜檔動畫觀眾」中「抽取」出更純的「動畫御宅族」——他們可能是會看來動畫買原作的人、可能是會為了喜歡的角色買一堆光碟和周邊還會在遊戲中充一大筆錢的人、可能是會為了喜歡的配音演員買一堆 CD 和參加現場活動的人……

這個人群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叫什麼並不重要,但在投資者和出品者的眼中,他們就 是「御宅族」。


深夜動畫逐漸傾向「御宅族」

上一節所描述的「流動」之所以能成立,是因為能夠容納內容的空間是有限的。

電視這種媒體就有這種限制:可供使用的頻道在物理上是有限,每個頻道容納的內容是有限的,同時看這個頻道的人也是有限的。同時在日本,由於法規的限制,電視廣播可以用的頻段、可以廣播的範圍又有更多限制。於是某個電視台在某個時間段可以覆蓋到的人群就被被限制了。

比如說,T 電視台因為法規限制,只能在東京都範圍內廣播,這時觀眾的範圍就限定了。T 電視台「出租」某一天的晚間 10:30~11:00 這個時段,就只能放 30 分鐘的內容,這時如果你有 7 個 30 分鐘的內容,只能分開七天放;或者下周同樣時間再放,分 7 周放。這時,你租了這個時段,別人就沒法租了。

OVA 儘管不存在頻道方面的限制,但 OVA 的傳播性卻遠比不上電視廣播(必須經由物流運送到各個地區的銷售店鋪),加上本身消費成本就比觀看電視節目要高(即便是租借看,自家也得有錄像機),所以實際上能夠接觸到的 OVA 的消費者數量還是要遠少於電視觀眾。OVA 市場的容量是比電視動畫市場要小的。

在這種背景下,有不同訴求的投資者所採取的策略會截然不同。

尋求廣泛傳播的投資者(比如玩具商、零食商),他們需要產品能被儘可能多的目標群體(如小學生)看到,所以他們投資的節目必須在早晨、傍晚這種小學生會看電視的時間播放,還必須在很多電視台播出(因為不同電視台覆蓋的地域不同,日本各個區域都有當地的電視台)。

當某個動畫節目有比較穩定的收視率之後,投資商就不會貿然更換節目,而是儘可能延長這檔節目的壽命。

結果,早晨、傍晚這些全日檔的檔期,就被財大氣粗的投資商霸佔了。


瞄準「御宅族」群體的投資商則是採取完全不同的策略。

東京都是御宅族群體的消費中心,這個區域內的消費者也有更強的消費能力。所以只需要在東京都的電視台中播齣節目就獲得很大的收益。而御宅族群體年齡比較大,能夠接受在深夜(晚上 10 點之後)收看電視節目的。因此投資者可以選擇費用更便宜的深夜時段來播放節目,不需要去跟全日檔的投資商們競爭。

既然瞄準了更小眾的群體,自然就要銷售更高價格的商品。BD / DVD 和角色商品都是主流選擇。通過電視的傳播能力,先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到作品,然後沿用 OVA 的形式,銷售 BD / DVD 贏利。以角川為代表的出版社入場後,更是積極推動漫畫、輕小說的動畫化,借著動畫的傳播力量提升原作的銷量。說白了,就是把動畫當作是廣告。

這種模式下,動畫節目的定位就完全不一樣了。在全日檔節目中,動畫的任務是吸引觀眾觀看,以便觀眾能看到節目中間插播的廣告,進而引起觀眾對廣告商品的興趣。在深夜檔節目中,需要激起觀眾消費慾望的就變成動畫本身了。


那麼「御宅族」會為什麼買單呢?

我在這裡不會探討這個問題,對這個問題的完善解答並不是本答案的目的。就結果來說,一部分的御宅族確實會為「可愛的角色」,或者說「萌的角色」買單。在此基礎上擴展為對「為角色配音的演員」的索求,又反過來催生了對「這個演員配音的角色」的索求,本答案就不作贅述了。

那麼「只要提供『萌』就好了」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部分投資者的想法——消費者要什麼,我們就給他們什麼。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結論。而這個結論的潛台詞就是,消費者不在意的、注意不到的,我們就可以不給。

該思考的所產生出來的需求就是「由『萌』組成的解決方案」:一種更精簡的(意味著更小的投入)、更敏捷的(意味著可以隨時根據市場調整)、能被特定消費者更快吸收接受的(意味著更好的效果)內容產品方案。

「廢萌」其實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中脫穎而出、並茁壯成長的解決方案。

我們很難去探討是不是這種思想導致了「廢萌」的誕生,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過程。「廢萌」這個詞本身沒有確切的涵義,這個詞應包含、應排除的作品在不同的人心中也不一樣,因此總有一些作品比另一些作品更「廢萌」,我們沒法划出這條分界線,所以也沒法定義「廢萌」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

然而,這種思想無疑是給了「廢萌」作品抬頭並發展的契機。


正如本節開頭所提到的那樣,電視這種媒體可以容納的內容是有限的,不同的內容之間存在著競爭。

只有在競爭中勝出的內容,才能通過電視走到消費者的面前。

勝出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更精簡的、更敏捷的、能被特定消費者更快吸收接受。

正因為「廢萌」是符合投資者的需求的,所以「廢萌」就得到了在電視上出現的機會。「廢萌」取得的成功,又會刺激更多「廢萌」的誕生。

當投資者的需求越來越極端——需要更多、更快、更廉價的廢萌內容——「廢萌」的純度就會變得越來越高,除了「萌」之外的動畫不斷被拋棄,只有這樣才能降低成本、提高產能。

更多的「廢萌」作品憑藉著高產出的優勢,不斷侵蝕其他作品的空間,其結果就是觀眾看到的「廢萌」作品越來越多了。

但與此同時,「廢萌」作品是為「御宅族」高度特化的,不光非御宅族群體很難在其中獲得足夠的樂趣,在御宅族群體中,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這樣的內容。

當「廢萌」作品越來越「純」,數量越來越多的時候,無法接受這些內容的消費者就只能離開。這樣符合投資者期望的「御宅族」就變得越來越「純粹」。

我們可以用食物來做一個類比。為孩子製作的動畫作品是兒童餐,小孩子喜歡;合家歡作品是一般的正餐,大家都能吃;早期的御宅族作品是特色餐點,可能偏辣、可能多油。而這種特色餐點的逐漸向快餐演變——更多的肉、更多的油、更香口。

而「廢萌」則是更加的極端——向「製劑」的方向發展,我不需要具體的食材,我只需要知道那些食物中什麼成分能讓御宅族中意,我就把那些成分提取出來。

早些年御宅族群體被批判為「萌豬」,「廢萌」作品被譏為「豬飼料」,雖然有著很強烈的負面色彩,但所指的實質其實和上面的類比是一致的。

有人稱這種現象為深夜動畫內容的「單一化」,有人稱之為「硬核化」。名稱都沒有所謂,我們只需要意識到,深夜動畫在這 20 年,都在向著越來越單一的、願意掏錢的人群傾斜。


「『魅』宅」及其帶來的影響

我不認為「低姿態迎合御宅族」這種事情是存在的。雖然站在觀眾的角度,投資者、出品者為了討好「御宅族」,出品了投其所好的內容,可能是很沒有「節操」的行為。但正如給韭菜施肥、給豬按摩並談不上是什麼「低姿態」的行為一樣,投資者和出品者的行為也談不上是什麼「獻媚」的行為。如果真有「 mèi 宅」的話,我會認為那是「魅惑」的「魅」,而不是「諂媚」的「媚」。

儘管動機並不是「獻媚」,但越來越多的電視動畫為「御宅族」特化是確實存在的。我希望探討的是,是這種現象所帶來的影響。

對於已經入場的投資者而言,其實談不上什麼影響,畢竟這是他們自己在推動的事情。但對於後來入場的投資者(典型如海外資本),就需要想想,是要把那些被「拋棄」了、已經轉向了其他媒體的觀眾重新聚集起來呢,還是去競爭那些被「廢萌」寵著觀眾,還是開拓其他的觀眾群體。這種事情雖然一直都有人在做,但思路其實和「提純御宅族」挺類似的,是在「提純腐女」。

對於出品者而言,日本的深夜電視動畫市場其實已經太過狹窄,比較單一的觀眾群體反而讓他們的業務受到了很多限制。轉向國際市場、轉向在線視頻,脫離電視媒體的限制,吸引更多其他方面的投資者,這些顯然都是未來的方向,本土市場發展減緩無疑給了他們更大的動力來做這個事。

對於製作者而言,投資者的需求越來越極端,2016 年、2017 年顯然已經達到了生產力的瓶頸了,大部分公司都是為了生存而疲於應付。而嚴酷的工作環境導致的高離職率使得人才嚴重不足。即便有了其他類型作品的製作需求,真正能組織出人員來滿足這種需求的製作公司也不多。

對於觀眾而言,時間和內容兩種因素加快了觀眾的換代。很多人長大之後會覺得「動畫太幼稚」,不再喜歡看動畫。畢竟通常的動畫作品都是為小孩子製作的,不符合大齡觀眾的趣味。這就是時間和內容造成的觀眾換代,觀眾長大了,但內容沒有變化,那麼這部分觀眾就只能選擇離開。

深夜動畫也存在這個問題,本來能熬夜、能花時間追片的觀眾隨著步入社會,越來越難跟上新動畫作品的節奏,而動畫內容又變得越來越「無趣」的話,就會有觀眾離開,只剩下能感受到作品趣味的「御宅族」系觀眾。


觀眾流失、人才流失、市場失去活力,這在不少人看來就,這就意味著這個行業已經「死掉」了。不過事情現在已經起了變化。

首先是網路使得以前被電視台限制的流通渠道變得相當寬廣,接觸海外市場也變得比以往更加容易,這就意味著有了更多元化的觀眾。其次,動畫電影市場開始升溫,《你的名字》這部作品當然具有很多意義,但在我看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爭取到了日本本土市場的「大眾」(非御宅族群體)。不同於吉卜力的合家歡作品,也不同於過往深夜檔動畫的電影版,《你的名字》在「御宅族」群體之外爭取到了青年觀眾。

這兩點無疑都刺激了投資者轉換觀念,把目光從「御宅族」身上抽離,藉助網路、院線這兩個限制更小的渠道,從新以「大眾」作為目標人群。

過往「媚宅」的痼疾還拖累著整個行業的轉身,但我們都已經看到了變化。對於互聯網能帶來日本動畫的第四次「爆發」的看法,我還是很樂觀的。


宅這件事最可怕的地方在於,製作者根本不需要為了銷量而刻意媚宅,他只要真誠地表達自己的內心,10年後就沒人能看懂這片了。

說沒人能看懂不太準確,確切的說,是10年後就沒人覺得這個片子有趣了。對於日本動畫來說,沒人覺得有趣恐怕比沒人看得懂還糟糕

關於這件事,我有一個近乎完美的例子。

《機動戰艦》

機動戰艦大和撫子 TV版

這個片子在90年代後期,甚至於整個90年代日本動畫中,人氣都是僅次於EVA的。

現在被大家吹得神乎其神的那些片子,比如宇宙牛仔,魔卡少女,少女革命,高達倒A……在日本的人氣都是被機動戰艦吊打的。機動戰艦的女二號星野琉璃是90年代唯一能對抗綾波麗的女性角色。

(順便一提,平成御宅三神作是指EVA,機動戰艦,少女革命 )

但是你看現在國內動漫迷拿老日本動畫噴新日本動畫的時候,絕少有人想起這個作品來。歐美動漫迷頗有一些造詣很高的人,他們看過重戰機,看過王立宇宙軍,看過天空的ESCAFLOWNE,但是極少有人看過機動戰艦。

為什麼呢?

因為機動戰艦整個的趣味,都是面向當時的日本動畫迷的。不要說外國人,哪怕是10年後的日本動畫迷,都不一定能看懂這個片子。

那些在童年沒看過昭和機器人動畫,成人後才來補課的動畫迷,看到這個片子只會覺得不知所云。人物行事毫無邏輯,說話前言不搭後語,故事背景也是莫名其妙。為什麼外星人會這麼熱血又逗逼,為什麼女高中生會成為地球最強軍艦的艦長,激剛人3是什麼玩意?

1990年代正好是中國第一代宅出現的時期,日本的機動戰艦狂潮當然也影響到中國。於是國內動漫圈就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一部分人感動到熱淚盈眶,另一部分則完全不知道這個電波動畫要表達什麼。天可憐見,當時自詡為高達迷的人還有很多不知道卡爾瑪是誰呢,你給他看出自大和號的梗,他能不懵逼么?

同理,沒接觸過日本二次元的人看到《路人女主》肯定會奇怪,為什麼媽媽是日本人女兒卻是金髮碧眼,為什麼有白人血統她卻是平胸,為什麼她要梳雙馬尾頭,為什麼她明明喜歡倫也卻對他那麼凶?就算有人向他解釋,金髮傲嬌雙馬尾是日本動畫中的一個角色類型,他也不會覺得有趣。

就算拿機動戰艦給現在的動畫迷看,他們也不一定能欣賞,因為機動戰艦針對的是看昭和機器人動畫長大的那群人,而現代的機器人動畫,比如SEED、魯魯修、AZ,與當年的風情已經完全不同了。

我們大家對作品的評價差異其實是純粹的年齡問題,跟作品本身的水平無關。

1)大多數我出生時已經有的流行文化都是陳舊老土不值一提的。

2)大多數在我10-30歲之間誕生的流行文化都是無法複製的經典。

3)大多數在我30歲之後誕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愚蠢膚淺,幼稚可笑的。

經典可以重現,歲月無法再來,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我不知道為啥這個回答突然又有這麼多人看,不過姑且還是聲明一下,這個回答跟18年一月番引起的一系列爭論沒有關係。這個回答針對的是另外一種現象,並且我本人是不贊成濫用媚宅這個詞語的。

以下為原回答。

(分割線)

拿做菜來比喻的話,為了賺喜歡吃辣的宅男的錢,很多廚子會有意識地把菜做得比較辣。

而媚宅的廚子是怎麼做的呢?

宅男喜歡吃辣,他就給你上一盤辣椒粉。

這根本就不叫創作,就跟倒一盤辣椒粉不能叫做菜一樣。討好觀眾沒問題,但你不能除了討好觀眾以外一無是處。

不過要說批判,倒也沒啥好批判的,畢竟為了賺錢嘛。有些人愛看,那就愛看吧,無所謂的。

但是我看不慣有些人明明被無良創作者當成豚一樣在飼養,還振振有詞地說「我們宅男就喜歡吃這些」。

很多人說的話翻譯過來就是:

「這個廚師很清楚自己做的菜的定位。因為宅男喜歡吃辣,所以他就倒了一盤辣椒粉,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問題,我也吃得很開心」

不好意思,你們愛吃是你們的事,別把所有otaku都扯進去,也別把整個業界扯進去。

我還不希望業界完蛋。

我明白很多人看動畫就是圖個樂呵,我理解。

但是凡事都要講個度。不要樂呵到最後把腦子樂呵丟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什麼叫做把腦子樂呵丟了呢。

一個正常人,再怎麼喜歡吃辣,哪怕他確實喜歡吃辣椒粉,他也應該明白倒一盤辣椒粉不叫做菜,明白如果大部分廚師都學會用辣椒粉來忽悠顧客的話這個餐館就完蛋了。

然而有部分人天天吃辣椒粉,吃上癮了,到頭來反而以為吃辣椒粉才是正常的,認為那些要求廚師好好做菜的人是在挑刺,是在裝X。這就屬於把腦子樂呵丟了的。

比如說這樣的言論:

「我們otaku不就喜歡吃辣椒粉嗎?你們想吃別的東西為什麼不去別的地方吃呢?」


看了 @zecy 大的詳細的回答以後補充一下。

有部分人喜歡吃辣沒什麼,餐館廚師為了讓這部分人吃得開心把菜做辣一點也沒什麼。

但是如果店長眼裡只有這群愛吃辣的顧客,把菜弄得越來越辣,菜單里什麼菜里都會胡亂放一大堆辣椒,那最後會光顧這家餐館的人就只有吃辣的人了。如果這群喜歡吃辣的人真的能養活這個餐館的話也好,但是現狀是這個餐館的底層員工在不斷被壓榨,餐館的收入養不起這群員工。

如果這個餐館不想著拓寬財路,招攬口味不一樣的顧客,最後肯定會把自己勒死。

(以下是私貨)

我一直是把「可愛」和「色情」分開來看的。

業界產出過多完全以可愛的女孩子為賣點的動畫,後果也就是造成受眾的極端單一化而已。從最近業界的動作來看,發展成這種局面的可能性不大。

但在一般向動畫里肆無忌憚(劃重點,肆無忌憚)地賣色情要素,那就已經部分脫離了媚宅的範圍,屬於道德和價值觀的問題。這樣的行為造成的是業界和受眾兩方面的墮落。具體指哪些作品我就不點名了,大家心裡應該都有數。

而很多人在為媚宅辯護的時候順手還為動畫中各種肆無忌憚(劃重點,肆無忌憚)的色情要素正名,這就過分了。

你讓可愛的女孩子們換個衣服洗個澡,那還屬於「service」的範疇。但是你讓初中的女孩子畫著工口的插畫,讓初中的女孩子滿口的污言穢語,讓初中的女孩子脫下初中的女孩子的內褲仔細觀察,讓主角脫下初中女孩子的泳裝給她塗防晒霜讓她說些淫蕩的話,

那屬於不要臉。

麻煩去成人向的領域裡面搞,不要在一般向動畫里搞。一般向動畫,和里番、黃油、成人漫畫是不一樣的。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不明白。

不是說受眾想要什麼你就能給什麼的。

你要說我杞人憂天,那我是不同意的。你大可對比一下《妄想學生會》和《關我碧事》這兩部動畫講黃段子的水平,分辨一下誰是在搞笑,誰是在噁心人。然後你再看一下關我碧事在b站的人氣,你就知道最近的阿宅有多扭曲了。

以前外人說我們阿宅變態的時候,我還反駁兩句。現在再有人說這種話的時候我可沒有信心能反駁了。

因為有些人就是把自己當變態,並且臭不要臉地以此為榮,連遮羞都不會。

凡事還是講個度,完全沒有不現實,但是太過分也不行,很簡單的道理。


謝邀。

「媚宅」,個人理解,本質就是指作品過度追求商業化,跟風投機取巧,吃相不太好看的行為。

而「媚宅」的最大壞處,是降低了作品商業成功的標準,容易造成一段時間內的「劣幣驅逐良幣」,造成資源的浪費和對業界、圈子形象的全方位拉低。

但坦白地說,現實中對「媚宅」的批判,卻比媚宅的定義複雜很多,借用一句話:「觀眾其實並不抵觸『媚宅』,只是討厭沒有『媚己』。」

就像上邊學姐和宅梨爭論的那樣。

所以下邊自己想要說的,可能是誰都不願意聽的東西吧= =……

關於《埃羅芒阿老師》,自己之前也寫過類似的東西,至今想法也沒有改變。

其實,「媚宅」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在商業的層面)動畫也是商品,是因為業界嗅到了某種商業套路(收回成本的穩妥套路)。

而對作品評價的爭議,主要在於(在藝術的層面)評價角度和衡量尺度(或許還有立場)的不同吧。

在純商業的角度,「媚宅」行為「存在即合理」。

因為在打算和進行媚宅行為的時候,製作方明顯很「擺得正自己的位置」:製作方雖然創造文化產品,但製作方代表資本增值的本質沒有改變,一切以商業利益為準繩並沒有錯。

「媚宅」其實不正是尊重市場需求,對目標讀者和觀眾群的準確定位和精確打擊嗎?

在說「XX媚宅」的同時,是否應該先考慮一下,為什麼動畫、漫畫、輕小說和遊戲的製作者會認為自己進行「媚宅」能穩妥收回成本和賺錢呢?

這個理由可以套用一句話:觀眾就是上帝。

《動漫聖經·觀眾福音》

觀眾見了美少女,覺得美少女是極好的。

於是觀眾說:「要有美少女!」

故事裡便有了美少女。

既有了美少女,觀眾又說:「要有後宮!」

故事裡便有了後宮。

觀眾又對業界說:「後宮們應當信我,護我,疼我,愛我。這樣,你們便可得到收益。後宮不信、護、疼、愛我者,我不必給她們錢。」

於是後宮作便鋪天蓋地,觀眾覺得是極好的。

基本就是這樣的套路吧。

雖然帶有文化產品的信仰屬性加成,但商業動畫的生產的本質和日用品的生產一樣,正是因為製作方的大家知道(或者感覺知道了)什麼類型作品賺錢,才會一窩蜂去生產某種產品。

比如機甲動畫風靡幾十年,至今仍在通過各種方式探索新的出路(在科幻的基礎上增加成長、智斗、戀愛、傳說等等元素)。

比如自《俺妹》和《緣之空》等妹控作品大獲成功後,妹屬性的作品開始大規模出現。

很多時候,正是市場的需求決定了市場的供給。

很多時候,大家都是「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的」。

來看看僅僅播放不到一年的《埃羅芒阿老師》的總播放量。

再看看前段時間讓B站上熱搜的《干物妹!小埋R》的總播放量。

兩部幾乎公認「媚宅」的作品,播放量不到一年便以遠破千萬,有多達百萬以上的受眾。

而看看下邊兩部幾乎公認的藝術精品:

已播放五年了的《冰菓》,今年才破千萬播放量,這還不如某些人氣遊戲和鬼畜視頻。

公認神作的《秒速五厘米》則更慘

作為誠哥在《你的名字》之前的代表作,已經積累名聲十年了,播放量至今還沒有破千萬,這還是有大熱的《你的名字》加持下的結果。

當然,大家可以說這兩波觀眾不是一路人。

但是,僅僅看這個,就不難知道「媚宅」作品存在的合理性了。

更何況,同時喜歡這四部作品的人其實還是有的(比如我自己)。

而製作《冰菓》和《秒五》需要多深厚的底蘊和技術支持?製作《小埋》和《埃羅芒阿老師》又需要多堅強的底蘊和技術支持?而兩者的收益呢?

其實是不言自明的吧?

絕大多數時候,作品選擇了受眾面大,就不得不承受一些惡名。

而作品選擇了受眾面小,就不得不承受很大商業上的風險。

比如很多人都說「龍傲天」和「瑪麗蘇」討厭,那為什麼這種作品總是層出不窮呢?

因為製作簡單,收益可觀。

比如很多人都說神作好,但神作往往很少出現,為什麼呢?

因為製作需要更高的資金、技術與底蘊的支持,且有很大的「叫好不叫座」風險。

一個是利益,一個是信仰。

而現實往往逼著製作方利益與信仰只能取其一,就像光榮變成「暗恥」的過程那樣,為什麼騙錢的套路會越來越多,因為誠意與情懷滿滿的《太閣5》,大家都說好,卻是賣不過割草《戰國無雙》的。

「人生五十年」,已經成了絕唱。「身如朝露,飄渺隨夢,大阪叱吒風雲,繁華如夢一場。」

更尊重史實,更強調藝術感的《三國志》,

在《無雙》的割草面前,終究還是無力的

質量上的精益求精,不一定會得到經濟上的回報,從而難以為繼,這樣的話,還不如節操不要了,簡單愉快地賺錢。

雖然僅以銷量定義「名作之壁」,僅以銷量抨擊追求好作品的努力,把劣作和「大文豪」們捧上天,自然是非常勢利,非常不講道理的,但是這很現實。

「媚宅」作相對於(「神作」)藝術品,自然在賺錢的角度投資回報極高,同時門檻則極低,大大拉低了(商業)成功的標準,如果某一「媚宅」元素大熱,自然單純賺錢的商業製作就不用刻意難為自己了,跟風去做就好了,畢竟誰和錢過不去?

這就是媚宅最大的壞處。

媚宅降低了作品商業成功的標準,容易造成一段時間內的「劣幣驅逐良幣」,同時造成資源的浪費和對業界、圈子形象的全方位拉低。

但是,如果強行要求所有文藝作品都得精神內核高大上,只要不夠高大上就要批判一番,這其實也同樣挺不講道理的吧?這兩種其實都是在擅自期望,擅自失望啊。

因為只要是文藝作品,就都會有單純為娛樂而誕生的通俗作品爛大街,撐起行業的底層地基(擴大受眾面,比如《小埋》和《埃羅芒阿老師》)。

因為只要是文藝作品,終究只有極少數登峰造極的「神作」,能夠撐起文藝作品的形象和聲名,代言這種文藝作品(比如《玩具總動員》和《千與千尋》)。

當然,只要是賺錢的熱門話題作,人們不論看與不看,或多或少都是會要求更多一些,期望它們能夠盡量高大上,比如寓教於樂一些,內涵深刻一點兒,有教育意義之類,對得起它們賺的錢,而不是做精神毒品。

但這個經濟責任(作品以提高銷量,回收投資創收為目的)和社會責任(觀眾需要作品優良,儘可能精神內核高大上,熱門作要承擔更多社會義務)的矛盾,僅以市場來說,其實也是能夠得到解決的。只不過,不可能靠一部兩部熱門話題作解決,更不可能在同一部作品裡同時得到解決,而是要靠各種各樣的不同作品來解決。

因為只要作品有所側重,就必然會有所偏廢。也並不是賣萌賣肉內涵少的作品當道,就是業界藥丸,有需求才會有供給,而一般情況下,各種各樣的需求也都是得到了較好解決的。強行賦予某部作品某些它本不需要承擔的責任,如果完不成責任,就要打擊批判一番,並不公平。

在ACGN消費者里,單純需要輕鬆快樂有趣作品的人永遠不缺,《埃羅芒阿老師》等「媚宅」作品的目標讀者和觀眾,也正是這些需要看些東西讓自己輕鬆愉快一下的人,並不是所有人都要在二次元探尋宇宙奧秘,感悟人生哲理,讓作品把自己激勵。

比如喜歡文藝小清新可以去看《月色真美》,喜歡治癒系可以去追《夏目友人帳》,喜歡探尋挖掘深刻內核或者看戰鬥場面可以去關注《進擊的巨人》,如果實在這幾部都不喜歡看(或挑剔地看不上眼),也大可以重溫《CLANNAD》、《冰菓》、《灌籃高手》這樣的正能量經典作品,感動著尋找生活的意義與熱血激情,或在《秒速五厘米》、《千與千尋》里感受動畫作品的文藝氣質,各取所需。

用一個類型的審美標準去評價另一個類型,並不公平。

所幸的是,市場是有規律的,那隻看不見的手始終在。

過度的同質生產,終將帶來類型本身的死亡與重生。

只會投機取巧、媚宅騙錢而毫無特色的作品,終究會被釘在恥辱柱上。

那麼,既媚宅又能得到好評,利益與情懷兼得的情況有沒有呢?

其實還是有的吧?

其實,只要真的精益求精,只要作品的內核足夠好,在大義上不虧,「媚宅」的小節就不會成為關注的重點,反而有可能會成為某種多年後追憶往昔時的美談。

同時,即便再吐槽業界風氣越來越不好,純粹的創作者和製作方們也在不斷挑戰這樣的業界和市場,努力引領、提高和主導市場的品味,讓業界走向另一個高峰。

宮崎駿也好,新海誠也好,丸戶史明也好,渡航也好,綠川幸也好,伏見司也好,大家都在努力,雖然金錢和輿論可以在短期里主導市場的走向,但只有時間和歷史才是最後的裁判,最終時間和歷史會選出真正的精華名作。

如果不能作為創作者接受時間和歷史的選擇,那麼在二次元尋找自己喜歡的快樂,順帶也在時間和歷史的選擇中,為自己喜歡的作品和類型默默投上一票,就足夠了。

以上,就是這樣的想法吧。


「媚宅」這個詞,其實已經用了很久了,並不是2017年才出現的新詞。只是令我詫異的是,居然真的有這麼多的人,這半年間才聽聞這個用法的...

媚宅,拆開來是「」、「」,意思如同字面,簡單地說就是討好OTAKU、誘惑OTAKU。

由OVA動畫演化成的日本深夜動畫不媚宅是不可能的,換句話說,「媚宅」並不是一部深夜動畫的黑點,多年以來就是男性向動畫絕對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喜歡看美少女撒嬌、喜歡看美少女賣福利,喜歡看美少女做這樣那樣的事...在以男性受眾為主的OTAKU向動畫中,這是再正常不過的。

有人喜歡人物各種屬性的無腦堆砌與簡單粗暴的劇情也是沒有錯的,就像快餐有快餐的吃法、快餐有快餐的刺激,沒有營養的東西很多但知道這些沒營養會發胖還喜歡吃的人也很多,大口大吞不需要細細咀嚼的快感也很過癮。

「媚宅」從作品的角度看,除了創作思路的單一化之外,應該是沒啥問題的;任何時候的業界都需要這樣的「流水線」作品來滿足觀眾的需求,維持一定的生命力。不好看的動畫很多,但是讓人討厭的動畫是很少的,大部分同類型作品也僅僅只是火過當季話題後就無聲無息了。

但是「媚宅」的問題在於,「OTAKU」的喜好,是能更多人被理解的嗎?是能被更多人承認的嗎?

不,肯定是不能的。

——「媚宅」的一些優勢所在,恰好是另外一部分人眼中的壞處。

以同樣A-1 Pitures製作的兩部動畫為例:

十月新番《調教咖啡廳》里,前輩對後輩是這個態度

「你可以去玩,但是下次開紅燈之前,要好好學習」

四月新番《埃羅芒阿先生》里,哥哥對妹妹是這個態度

「雖然父母雙亡,不過初中生年紀的妹妹家裡蹲不上學沒事,自閉不和別人交流也沒事,哥哥我寫輕小說養你」

...

這樣的細節並不會讓故事變得好看,但是能看出創作者的一些態度。

「OTAKU文化」毋庸置疑是小眾文化,可是為了滿足這樣的小眾文化,越來越多在過去「不正常」的場景、設定,在迎合受眾的目的下變得堂而皇之了,觀眾也早早習慣了這樣的設定。只是很多人是不能分辨好看和新鮮感、新鮮感是非常容易被耗盡的東西,乃至於諸多水平不濟的創作者會採取更加新穎更加極端的思路去博出位。

雖然總有人說「在虛擬的故事尋找真實感一定有問題」。

但是寫這部作品的人看這部作品的人 都是實實在在活在真實世界裡的,對一部作品的創作思路與觀看態度,都是真實世界下的經驗結合。脫離真實體驗的作品,是不存在的。

不喜歡這樣的作品,僅僅是因為水平太低,乃至於無法產生更大的共鳴而已。

最後曬個書,雖然這樣的妹妹是假的,但是表面上的可愛卻是真的呀wwww


討好觀眾有什麼錯?

作為一部動畫,妹子萌點是不是更討觀眾喜愛?周邊手辦是不是就能賣的飛起?

作為一部動畫,賣點肉是不是能讓觀眾興奮?無修BD是不是能賣的更好?

商業動畫在作為藝術之前,它是一件商品,商品的存在意義在於賺錢,如果討好觀眾能賺錢,那為什麼不做?

黃漫老師的錯不在於媚宅,不在於討好觀眾,而在於它不能討好所有觀眾,它劇情太過於薄弱,有些地方太過牽強,得不到合理解釋,為了媚宅強行讓劇情變得奇怪。

你讓關注劇情的觀眾不噴它,怎麼可能?

討好觀眾,還能讓人人都誇的動畫也不是沒有,《飛躍顛峰》不就是嗎?SF,怪獸,機甲,美少女,露點,夠討好觀眾了吧,就差跪下來說:「觀眾爸爸,你們還想看什麼?我畫給你」但《飛躍顛峰》至少劇情不差呀。

劇情爛,這鍋不該是想討好觀眾這點來背。因為劇情爛,你不管媚不媚宅都會被噴。


我個人一般不太答這類題目,太大也太過務虛。不過這次有些想法想正好藉此說說。有看到框框框子的小黑屋的徵稿,不過一來怕寫得不好,二來不願意實名,所以就不投稿了。

可能有人可以認出我,這倒也無所謂啦,也不是什麼知名答主。

作為典型的黑話,媚宅的含義,我覺得如果要討論,就不能從字面上來定,而是應該用使用的語境來確定。

(註:實際上,媚宅被作為一個攻擊不同意見者的詞語而出現,其含義會隨著攻擊者的立場而產生微妙的偏移,這也是我覺得應該在最初使用者使用語境下做討論的原因。)

以下以黃漫老師為例。讓我們說他媚宅時,我們想表達的是什麼?大體來說是為了迎合主流的目標觀眾的市場,加入娛樂化市場化(媚俗化)元素,甚至最終破壞了本身的故事展開與人物塑造,忽視了劇情邏輯。

(註:這裡的目標觀眾一般被認為是深夜動畫的觀眾,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並非都是深度宅。在此語境下,解釋為討好真正核心的小眾群體,抑或解釋為討好更為普遍的一般大眾都顯得不太合適了。)

我覺得,這裡更準確的表述也許是,媚宅是對於創作者缺乏作家性的(其中)一種可能性的批評。作家性自然不是一個良定義(well-defined)的概念,不過我可以姑姐做一個描述:作家性應當是創作者具有獨創性的自我表達意識在作品中的體現。在這種表述下,作品實際是創作者在自我表達和觀眾接受之間的權衡。

而對黃漫老師的指責,根本上是由於作家性的缺失。從作品中,相對想要表達的主題而言,一種女角色紛紛圍繞在男主角身邊而最終兄妹在修羅場中擺平困難成為情侶的概念化的宣言佔據了壓倒性優勢,這樣的宣言(可以隨意地合理化一些缺乏合理性的劇情)就缺少了應有的獨特性而顯得廉價了。話說短一點就是作品沒有真誠性。

(註:如果對於從作品推測作家意圖這樣不夠現代的表述不滿意,那麼也可以換成下面的表述:失去作家性大概是一種深層的共情的失敗,就是打動不了人。因為缺乏真誠性而成為了快速消費品。)

這並沒有給黃漫老師蓋棺定論。四月播出的時候對於作品裡真正想要表達的主題知乎上有爭論。具體作品的評價當然會有不同,我覺得這是有益的。這裡我是想一次舉例來說批判媚宅時,我們批判的是什麼。

商業動畫追求迎合目標人群,創作者達成商業利益,觀眾看得開心。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我覺得問題就在於這件事「在商業」上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在作品品質的層面上看來,則應當是可以被討論的。你看的開心是沒有錯,但你好意思說這作品是真正的優秀作品嗎?這也就是類似@MEGUMI和@淺色回憶表達出的意思了。

當然,對於媚宅一詞反感的人群也許也並非覺得黃漫老師是什麼優秀作品,或說真的有什麼作家性,而是覺得在商業作品裡討論作家性本身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用媚宅攻擊黃漫老師一類的作品的人更多是通過政治性地打擊不同意見者試圖構建小圈子的話語體系:你憑什麼覺得你是對的?憑什麼覺得你對業界的擔憂是正論?憑什麼覺得你的審美比別人更好?更進一步憑什麼覺得審美有高下?

在現在的環境下,這樣的說法是有其道理的。正是由於去中心化的大環境,才會產生各種亞文化圈子,而亞文化圈子本身也沒有建構起公共的話語體系,試圖建立權威實際是值得警惕的。而同時,媚宅在語言上攻擊性過於鮮明,使得它成為了一種打擊異己的用詞,我是不希望如此的。

然而,我覺得看動畫就是玩玩而已並不是說有什麼錯,許多人都看黃漫老師看著玩。但這和許多人都要吃炸雞一樣,你不好說它健康有益吧。對黃漫老師的指責也許尖銳,當然比他更沒有作家性的作品大把的有,可是這樣的指責卻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你不能拿著一篇寫得不好的作文和我說,還有好多話都說不利索的呢(比如本文,笑)所以不要罵我啦。

(以下就是純粹的私貨,毫無道理的那種。這一段也許有@朱安一些回答的影子吧,雖然一件未必一致。)

我們回到審美和圈子的話語體系,我還是認為,排斥話語體系的建立仍然是不合適的。審美當然應該有水平之分,即使認為圈子的審美作為建構出來(而非本質)的審美是扭曲的不合理的,我覺得也應該去身體力行解構乃至重建,而不是排斥審美的建立本身。退一步說,其實圈子的話語體系是在每個個體的發言中建立起來的,只要個體還在發言,圈子的體系就在被構建。並不是和稀泥地說,審美只有口味之分(這裡想強調只有),就可以迴避這個圈子的審美正在並且必然被建構起來的事實的。

(註:這樣的古板觀點可能非常不後現代吧,笑。)

這個圈子的意義也許是人為建構的,在建構的過程中大概一定會有話語權的衝突,然而我仍然覺得這樣的建構是我們需要去做的(相應的我不切實際地希望話語權的衝突里能避免情緒化扣帽子的攻擊,討論的權利應該是平等的而已)。如果大家都覺得作品看著玩玩就好了,那麼這個圈子本身也無從成立了。

並不是說有什麼不對,只是我不希望如此。也可能是我中二病腦子燒壞了吧。

寫得倒是很爽,不過寫著寫著就開始胡扯了。剎不住車了,就不刪掉了吧。


媚宅這件事,本身沒有問題。

問題發生首先在於劑量和毒性的正向聯繫,其次在於內容趨於小眾化(也可說是硬核化? @熊騰浩 輕小說內容硬核化?——從妹非妹到閃偶大叔)和受眾卻越發大眾化的矛盾。

兩者才構成了問題的存在。

當媚宅=好賣這個等式成立之後,出於商業化的考慮,各種往這個方向的作品被不斷的推出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然後為了市場的差異化不斷探尋市場的底線也是如此。

但按理來說,不斷突破底線的結果就是受眾的縮小,變得不再那麼好賣,於是收斂,由此達到一個動態平衡。

即完全不媚宅的作品屬於一部分小眾市場,一般媚宅的作品(數量占絕大部分)屬於大眾市場,而極端媚宅的作品屬於另一部分小眾市場,然後偶有一些突破標準的佳作出現。

每個人都找到自己可以承擔的劑量和毒性,不會有任何的問題存在。

但現在的問題是,不斷突破底線的結果是發現了市場就是沒有底線。

不斷地尋求差異化的結果證明了差異化就是好賣。

當然這可能是我需要反思的地方,我極端媚宅的標準在大眾看來或許也只是一般,只是我不屬於大眾而產生了天然的不適。

但我更覺得這是由於近年海外版權收入的上升,以及市場本身的不斷擴大等種種因素造成的疊加效應。

黃漫老師這部作品,掀起討論的因素在於動畫化,但更本質的是,它太熱門了,由於動畫化,它被推向了那些本不應該接受這種劑量,無法承受這種毒性的受眾。

Gigguk自嘲的說,Anime is trash and so am I.

他自身是小眾的,事實上能get到那些動畫梗,能在那些其實已經極度小眾的情節(放下了基本的常識)安排中獲得樂趣的我們都是小眾的。

批判或許不是無法在這樣的作品中獲得樂趣,而是來源於受眾錯位,以至於對未來市場結構崩壞的擔憂。

讓小眾的歸小眾,大眾的歸大眾。

我想這就是在市場本身無法調節,而站出來批判發聲,揭露問題的人的動機之一。

以上。

PS:果妹(僅限輕小說)是一部值得不斷對外推薦的好作品,不是因為它不媚宅,而是因為它很好的把握住了平衡。


看了一年多動畫的萌新來答一下。

最近我在看《星際牛仔》,也想到了蠻多的。

被很多人所讚歎的的《星際牛仔》,faya該露大腿露大腿,身材也超棒。套用「賣肉」這個寬泛定義,《星際牛仔》與後來者相比不遑多讓。(當然,我自己去看了,的確是難以逾越)

今年四月的《埃羅芒阿老師》,妹妹無意中直播脫衣服,以及後來興奮的泳裝回,也同樣是「賣肉」。

今年10月的《如果有妹妹就好了》,更為直接而色情,可兒那由多的很多話不修改的話我們就見不到這部動畫了。前幾話這部動畫就有所謂泳裝回了,甚至還裸體。這也可以稱之為「賣肉」。

我舉了三個例子,再來回答關於「媚宅」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媚宅」不是所謂泳裝回所謂賣肉,不然《路人女主》得哭死,也不是展現在觀眾前的毫無顧忌的色情,那麼《如果有妹妹》不就是垃圾輕改嗎?我個人認為「媚宅」是部分動畫相關創作者對於市場的精妙把握和妥協。

比如說《埃羅芒阿老師》,伏見司早年在寫出《俺妹》後從而大火成功,從此以後嘗試過其餘短篇但火不起來。於是他寫了《埃羅芒阿老師》,就今天來看,後者的名氣絲毫不亞於前者。他所把控好的就是「妹控」與「理想後宮」,放棄了《俺妹》中對於女主角的豐富人物塑造,在單純塑造「宅男眼中的色情」上更明顯。這樣的寫法和迎合,現在想想和「媚宅」是相似的。

而今年《如果有妹妹就好了》為什麼會被吹捧呢?我個人也是每集必追的,也去看了漫畫。

想來想去,唯有毫不掩飾的真實吧。我所指的真實,不是關於輕小說業界的真實,而是主要角色的真實塑造。如果不看到後面我們會以為羽島伊月是後宮男主角,但實際上羽島伊月是個很坦誠的人,明顯拒絕了可兒那由多,只為了「想寫出那樣水平的作品」。如果非要給出一個寬泛定義,我個人形容《有妹》為「披著色情的真實物語」。

同為類似題材,同樣是妹控和倒貼,同樣寫了輕小說家,《有妹》能得到大家認同的原因,就是在劇本和原作上勝出,即使「某種方面」更為色情,但這種色情卻更直接更自我,有著類似的女角色,但大都坦誠而直接,一點也不遮遮掩掩,業界輕小說是可怕的,責編是個中年大叔,寫作的地方可能不是自己家而是小黑屋。如果是我,「我絕不認同這樣的輕小說家」,沒有銷量千萬,沒有倒貼美少女。

《埃羅芒阿老師》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雖然更偏向於遮遮掩掩,表面上是「欲拒還休」,但實際上卻比《有妹》更加色情,毫不掩飾原作者在作品中所表達的那種噁心感,就差沒有直接把所有女角色直接脫光送到男主角面前了。

人們說很多網路小說都過於「自我意淫」了,但我想《埃羅芒阿老師》也差不到哪裡去,甚至猶有過之。

《埃羅芒阿老師》全面拋棄了《俺妹》中的胃痛,把一個個女角色送上觀眾眼前,附帶著各種有意無意的「助攻」,泳裝胖次樣樣不差,比男主都還有錢。如果這樣不是「媚宅」,我也很難想像怎樣的作品不是媚宅了。

《埃羅芒阿老師》人氣銷量雙豐收,因為人家拉的下臉,人家知道什麼受市場歡迎。我無法決定什麼,也不想痛批一番業界或者這屆觀眾,只是想說《埃羅芒阿老師》很噁心,又「媚宅」,僅此而已。


前面幾位大大已經說的很好了,我就是說說我自己的看法

媚宅,實際上就是商業化的賣萌,潛在危害比賣萌要大得多,但是我們也可以採取措施避免它

(每人出一大筆錢支持非媚宅向的作品就行了)

賣萌是一種希望得到大家稱讚的刻意行為,它和表演者本身的個性是有一定距離的。

而媚宅呢?是一種希望以此獲利,讓老闆發的起工資,員工買得起車,股東不隨意撤換ceo的刻意商業行為

別說它和創作者本身的個性有一定距離了,估計創作者在創作這個作品時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我他xx的又寫了些什麼鬼東西?

媚宅是指人物各種屬性的無腦堆砌+簡單粗暴的劇情嗎?

各種屬性的無腦堆砌

有些是有些不是,acg作品中每個人物的屬性和組合是通過商業化運作中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反覆篩選過的,它的含jin量(別問我這裡為何要拼音)可比我們想像中要高得多,你去看看像紳士之庭,e站,琉璃(額垮了)這些社會主義青年喜聞樂見的網站上搜搜,投稿量標籤欄上最多的是什麼?

永遠是淫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巨乳傲嬌,幼馴染雙馬尾,黑長直純愛,後宮ntr(ntr這個見仁見智)

剩下一些小眾的還算好的啦,更可怕的是在時間長河中被淘汰的那些屬性,它們只有被歷史銘記的份

對,被歷史無情淘汰的也有這種,我絕對不同情

至於你愛不愛看就是另一回事了,資本家只會關注願意用鈔票砸錢的客戶,而創作者也是要吃飯的

觀眾們表示還好還好,紙片人都是我老婆

簡單粗暴的劇情

對,就是粗,暴

資本家敢用罷黜百家,獨尊萌術,自然敢把創作者的良心不當回事

別拿n+社那幫基佬說事,人家想賣,可惜沒人買

俺妹熱潮過後實際上已經在昭示今後業界的趨勢了(動畫市場豚化)

是人家苻堅,不,伏見司寫的不好?

哪有,許多年之後,面對宅男處刑隊,自宅警備隊上校也會想起,麻奈實爺爺為了孫女的戀情假裝觸發了戰後心理綜合症的那個晚上

好的不得了,可惜和is一樣,開了個壞頭

每個創作者都會盯著成功者的道路模仿的,可惜不是每個人都模仿的好的

大多數人只是模仿了人物的人設,卻把人物的靈魂搞丟了

他們誤以為只要妹妹傲嬌,就會有讀者願意掏錢(還他xx的真有)這個道路就算成功了

以為青梅竹馬的定義就是賢妻良母

以為病嬌一定得和黑長直綁定

最後,以為這種簡單無腦的劇情和精心設計的人設可以良性循環,順便掙點軟妹幣

可惜,哪有這麼簡單

一個小小的用心的片段,過去超過5年了,我還是記得,這不是簡簡單單靠揣摩讀者g點的純粹的媚宅向作品能輕易做到的。

俺妹實際上還是在媚宅的同時把握了底線的

對新一代的手機小說內容電波措辭空洞無力的批判,和對動畫改編方為了賺錢大肆刪改劇情的投機行為的不滿,還有對抄襲者的敵視

這些都是一部被推廣的小說應該具備的內容,畢竟我們都生活在社會當中。

但正是因為這個作品太成功了,不應該被吹捧的缺點(媚宅傾向)也當成優點了,導致了後來者大量拙劣的模仿

等到is這個不講道理的插畫包裝性廁紙大賣特賣的時候,業界已是一邊豚聲:藥丸藥丸了。

缺點?自然是加劇破壞了生態多樣性

本來這個圈子就不大,還急功近利,這和殺雞取卵有何區別?

商業化沒錯,可是這樣的短視,最後大家還不是都要吃虧?

只在乎旱澇保收是件特別危險的事

現在的市場可是在萎縮的啊,如果真要這麼下去,那以後大家就只好哼哼:業界乙烷乙烷了

媚宅不可怕,怕的是如何媚

西尾曾經接垃圾君之口說:賣萌豈有不買之理。

化物語好嗎?當然,能在葷段子和性騷擾的同時啟發人思考,而不是把讀者當白痴凱子耍的作品當然好 ,你敢賣,我就敢買

可其他媚宅的作品呢?

就拿小黃書老師來說,這是本我對苻堅十分不滿的小說

妹妹從俺妹時代中討厭哥哥的妹妹一下子變成好感度漲滿的狀態

每個女角色比上作更誇張的對豬腳莫名奇妙的好感,人物之間的劇情衝突被削弱的厲害

還有,為何總是有和豬腳沒啥血緣關係的角色喜歡叫豬腳哥哥啊?

先前還在努力維持劇情和人物媚宅化之間的平衡就此徹底打破

(所以說不要以為編輯不管事就對作家是件好事啊。。。。。。)

劇情不是失衡,狗血那麼簡單,這位作家直接把一出戀愛喜劇變鬧劇了啊

大家有什麼感受?對,就好像自己剛買回來的gal直接被廠商預先通關順便全部支線cg收齊了一樣

他們還善意的在包裝盒上寫上大擼傷身,小擼怡情,強擼灰飛煙滅幾行大字

更噁心的是實際上這個遊戲劇情一開始就處於主線接近全通狀態,你要做的,只是走馬觀花擼cg就行了,對了cg你還可以跳過

劇情?你可以一邊推巫師3的死而無憾難度一邊打著哈氣看,順便從腦中擠出几絲對前作的美好回憶來支持ctrl鍵的正常運轉

別把讀者真當成豬了啊 獻媚也不是這個獻法啊

最可怕的是,苻堅司對這本作品的定義是放飛自我的小說

他居然還產生了文藝作家在賣純文學時的心態:沒人買吧這小說

這說明了什麼?

在你愚弄他人的同時,你也在被自己愚弄

——魯迅

這就是媚宅的壞處啊,連創作者本身也產生幻覺了,這才是最可怕的

或者還有更恐怖的:創作者本身的萌豚化,這意味著業界自身造血功能的全面衰減

媚宅作品是否是業內必需的作品

從來都不是,我並不討厭它,說白了就是媚宅都是商業的事,大家都能理解,業界不景氣嘛

可它並不必需,希望大家能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資本家還沒覺得宅男身上能榨多少油的上古時代

那個時候妹妹就真的只是妹妹而已

說的太羅嗦了,感覺還是有很多沒說到點子上,望各位諒解


不謝邀,花樣卡文找不到碼字狀態,借這個問題發泄一下。

所謂媚宅,就是製作者的主要目的不再是寫故事、塑造人物,而是從銷售角度出發,什麼最能取悅用戶就提供什麼的行為。

比如用戶喜歡後宮,好,那我們就讓主角肆無忌憚的開後宮(名作之壁IS)

比如用戶喜歡又倒貼又色情的妹妹,好,那我們就讓主角獲得一個黃漫妹妹(工口老師)

比如用戶喜歡龍傲天,天上地下我最牛逼,好,那我們就讓主角一發滅艦隊(司波大爺)

比如用戶不僅喜歡龍傲天,還喜歡低調裝逼,好,那我們就給配角上一堆降智光環(歡實)

在以上這些例子中,固然有情節,也有人物。但是情節和人物全部都是為「取悅讀者的目標」而安排的,邏輯能吃嗎?豐滿(想歪了的都去面壁)的人物能用嗎?不,作品銷量才是一切(以上作品的商業成績都蠻好的)。

對於這種作品,我是沒有意見的。

畢竟全世界都一樣,中有起點無腦,美有暮光之城。從商業角度來說,賺大部分人的錢永遠是真理,那麼把作品降低到絕大部分人都讀得懂的層次,追求利潤,並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

金庸的武俠小說如果直接端來當年的報紙連載版,也是不太能看的wwww

但是,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談成功的商業策略就談商業策略,在談商業策略的同時還非要捧作品品質就讓人無法忍受了。

比如——

IS里的後宮真棒。

工口老師在人物塑造上強無敵。

司波大爺實力強大,超級帥氣。

路哥算無遺策,鬥智鬥智。

是的,我討厭的不是媚宅作品,而是不了解現實就妄下評斷的言論。

吹後宮作,你吹神知道啊。

吹女主角的塑造,你吹路學和冰菓啊。

吹龍傲天,你吹刀劍我都不反對。

吹鬥智..........同季度播出的重啟咲良田能把歡實踩在地上摩擦生火。

退一萬步說,你想要又倒貼又聽話的後宮(包含妹妹),你想要王霸之氣遍體,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主角都沒問題..........拔系黃油和台灣小黃文里這樣的存在多了去了,寫的還更好,非得看這些半吊子的玩意幹啥。

我就想起兩個典故來:

仆往聞,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於虛也。

以上,想到再補充。


字面意義的媚宅等於向小眾妥協,跟大多數人對著干。

可是如果作品商業上比較成功那就證明被大眾接受了,那還叫毛的媚宅啊。

媚宅=賣不出去,全劇終。

近期偏向於真·媚宅的片子

1 天使3P,面向我;接檔的是龍王工作。

2 Gamers,披著戀愛皮的遊戲爛梗堆積,有點像動畫版的一幣通關小子。

3 來自深淵,跟ログホラ其實是一路,嚴肅文學。

能被吊在牆上打的沒有幾個真算媚宅片的,已經算是深夜檔里的大眾片了。

你現在懷念的所謂不媚宅的老片子絕大多數都是回憶美化過把廁紙橋段自覺切掉的,夏娜→Re0,魯魯修→革命機,輕音→Lovelive。黃妹算個幾把媚宅片啊大哥,再弱智起碼說了個人事,我覺得比顛三倒四沒主題沒中心的涼宮TV觀感人道主義多了。

其實字面意義媚宅的年代是黃色遊戲呼呼呼改動畫那幾年,京都三部甚至到俺翼其實還算好因為畢竟有點劇情在裡面,星橋緣之空敗犬公園這種白開水改動畫就屬於莫名其妙了,黃色遊戲是真正的肥宅專利,擺明瞄準忽悠原作愛好者掏錢。

面向的就是日本青中年,就算電視上天天播紙片人光屁股大妞那也頂多叫媚日本小伙…真正的日本肥宅都不稀罕看…深夜動畫本來也算不上啥高雅文學,跟飯點兒電視劇平均水平差不多,你覺得你研究EVA十分高級,殊不知可能同一個樓洞里就有人把毒辣辣生殖器視若圭臬…老覺得深夜檔動畫非得深黑殘的跟買個刺客信條就覺著品味飆升差不多,純屬是海外文化落差錯覺。

深夜檔動畫其實有一部分確實是有刻意媚宅傾向的,但不是這種特別大眾的東西,相反最典型的是小圓,你們阿宅就想看吃屎嘛就播給你們看。加班加到深夜開著電視想聽個響的一般會社員對不起我是不伺候的。

實際上真正的媚宅警報應該是本來面向所有深夜檔用戶的作品,甚至真·全年齡作品有向特定Mania討好的趨勢,這個才是最危險的信號,本來面向所有人的東西傾向於它不該傾向的人群了。

╯  乀

ヘ  へ

 ′

 ﹀

相反國內高呼媚宅的那群人高呼這種橋段才是我們真正想看的,突出一個錯位式喜感。


就是迎合「宅」觀眾——當然咋樣算迎合阿宅任你想像。

你說光靠角色屬性堆砌人設空洞——往前倒倒,只有萌要素,那是「廢萌」。

你說一群美少女曬日常只顧嘻嘻哈哈劇情沒看頭——這好像是「美少女動物園」。

你說賣肉……賣肉可不就是賣肉么。

真說媚宅,我怎麼覺得奈亞子那樣,宅梗肆意亂飛才叫「媚宅」呢?

按破乎DSSQ的標準,我覺得今年已完結動畫,最媚宅的是《天使的3P!》——但是天使的3P確實好看啊!

跟這個比,某漫老師可能算玩砸了。

所以說,媚宅最大的壞處是:

當一部作品差勁到一定地步了,媚宅都不夠拿來遮羞。

批評應該更多落在作品本身,而媚宅不是重中之重——別拱紅布啊,拱鬥牛士身上,把他的胸腔捅穿吧。

====================

媚宅值得討論,理由有三:

第一,這是有精神追求的宅周期性的自我反省。

第二,光說好話的都是看熱鬧瞎起鬨的,有褒貶才是買主兒。

第三,《天使的3P!》太好看了,誠信媚宅。


它會讓宅男把商業上的成功當做藝術上的成功。並同時發明例如【不要跟虛擬人物講邏輯】這種詭辯。

當然這不是作品的錯,為了票子幹活理所應當。

所以我會對那些為了理想幹活的人,多一份額外的尊重。

這次聽你們的,不指名道姓。

P.S.

媚宅的核心在媚,不在宅。

更不僅僅是軟色情。

雖然大家都在調侃《黃漫老師》

但實際上。

【觀眾不想主角死所以主角爆種開掛】

【觀眾喜歡反派所以給個回憶殺洗白】

【觀眾想被感動所以有角色恰到好處地犧牲了】

【觀眾想要大場面所以一次打鬥撐了五集連帶上萬字嘴炮】

【觀眾想要刺激所以是個好萊塢大片必須飆車,有的還要飆飛船】

這些都不比刺激你的【捷豹】更加高貴。

這也是我認為商業類型片上限只有八分的原因。我整個人爽嗨了兩小時,值八分。再往上,你得讓我思考人生。

說著說著就遠了,就此打住。

補一張斯坦李老爺子的圖。說的就是這點破事。我要看到作者的思考,而不是去看我喜歡的。你想盡辦法討好我,不如給我去展現你有趣的靈魂。


媚宅

狹義上大概是指無底線的討好,迎合宅的口味吧,這個套太大,啥都可以裝。

廣義上不媚宅的(深夜檔)動畫,基本是不存在的,即使有,也很難逃脫銷量暴死的命運。哪有不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商品?這種商品天生是沒有市場的。

狹義上的媚宅也不是近幾年的事了,本人鶸雞動漫達利特,聽說過的設定媚宅的大概有幾部,但是實在沒有閑心去看看是不是真的,最早見到的大概是to love吧,可能現在看來就是普通福利番,但是跟同季動畫比起來,下限接近的大概只有親吻姐姐。

10年10月番對我的幼小心靈造成了暴擊傷害,天降之物to love緣之空俺妹弔帶襪天使,(其實最後一個算不算存疑因為我羞恥到根本沒能看超過兩集)

11年的名作之壁帶了個相當壞的頭,業界看到了竟然還可以把買插畫送廁紙搬到動畫上來,還能大獲成功。從此媚宅踏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軟色情變成了無腦軟色情。

約炮和魔劣是兩個我很想婊但是略微夠不到婊的標準的動畫(這要感謝IS拉低了標準)。約戰動畫完全靠人設,故事給人一種尬聊的感覺,魔劣可以說是另一種熱血意味上的媚宅,龍傲天的套路接近起點網文。但是微妙的又還保留的僅存的智商/故事脈絡。

然後本達利特基本就脫坑了,偶爾看看動畫,大部分時間TESV或者HALO,偶爾wa2或者SG。艦以前還上上,後來太忙也就只活動打丙摸魚了。

業界每況愈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但是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目前的業界沒有痞子當年造EVA的氛圍和能力了,誰媚宅誰來錢,媚的越狠來錢越快。

故事的主要結構甚至都可以被破壞,敘事能力低於大學中文系畢業的普通本科生習作的故事比比皆是。然而只要不是尬破天際,沒有人管你那麼多。照樣會有人沖著人設買單。有妹子舔是第一生產力,劇情什麼的可以選擇性放棄。

黃漫老師在其中還算動了點腦子了,雖然故事支離破碎強行連接兩條主線,但是伏見老賊至少給了你一個有邏輯的敘事過程。

怎麼說呢,現在的這種尬聊型故事,不是定義而是副產物,是迎合宅的口味的同時降低成本和製作周期而採取的措施。


不謝邀,不友善。批判的婆羅門說的差不多了,我達利特來補幾句。

媚宅,很好理解,討好阿宅。媚宅元素直接等同於商業元素,我認為沒有太大問題。

部分人的媚宅:扣得得心應手,充分體現自己優越感的帽子。

最噁心的某部分:完全沒有評判作品的能力,看風向扣媚宅帽子。

舉例而言。以我個人的觀察,最噁心的某部分中很大一部分組成是什麼呢?某邪教部分教徒,以及七月番前半段某哥的粉絲們。

「我們有內涵,和那些妖艷賤貨不一樣。」

「好,某哥深沉,有內涵。和那些只會無腦倒貼賣肉的不一樣。」

http://www.zhihu.com/question/66911931

別說我對著空氣打靶。這是以前答過的一個問題。也別說這是個例。分明自己吹得作品也沒高到哪去,扣帽子的手法可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至於某邪教部分教徒這股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我想了下,好像就是跟風。X戶大師厲害!我們有大佬分析!我們的作品有內涵!

那自己說得出一二三嗎?說不出來。但反正你喜歡的作品什麼玩意兒啊,媚宅。

摘自果妹評論區(笑)

至於各位婆羅門大人言之鑿鑿的說「媚宅」提出時的本意,痛心疾首一番,卻幾乎不提被實際應用的時候「媚宅」代指何意,是不知道呢,還是有點小狡猾呢?

而用媚宅引起批判風潮的時候,各位婆羅門大人有沒有看清楚這些風潮里跟風的牆頭草有多少呢?

不好意思,達利特冒犯了。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