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藥有哪些常見誤區和盲區導致不安全用藥?
中國紅十字會統計顯示,我國每年醫療損害事件造成約 40 萬人非正常死亡,是交通事故致死人數的 4 倍。其中,致死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不安全用藥。相關消息:我國醫療損害每年致死 40 萬人 為交通事故死者 4 倍
想請教醫藥行業的知友,在自我用藥、常備葯和用藥禁忌方面,有哪些要注意的?日常嘉賓用藥有哪些盲區和誤區?
誤區一:藥量過大通常治療量可獲得良好效果,若超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尤其是老人和兒童。然而有的人隨意加大劑量,這樣十分危險。誤區二:藥量偏小有人為了預防疾病或害怕藥物不良反應,認為小劑量比較安全。其實這樣非但無效,反而貽誤病情,甚至產生耐藥性。
誤區三:時斷時續
藥物發揮療效主要取決於它在血液中恆定的濃度。如不按時服藥,達不到有效濃度,就可能無法控制疾病發展。誤區四:時間錯位不少人服藥都安排在白天而忽視夜間。有的葯每日服2次,應每隔12小時1次,有的每隔8小時1次,可是患者往往在三餐時服用,這樣白天血液中藥物濃度過高,而夜間很低,影響療效。誤區五:隨意換藥藥物顯示療效需要一定時間,如傷寒用藥需3~7日,結核病需半年。如隨意換藥使治療複雜化,出了問題也難以找出原因及時處理。誤區六:療程不足藥物治療需要一定的時間,如尿路感染需要7~10天,才可治癒。若用藥兩三天,癥狀有所緩解就停葯,就可成為慢性感染。誤區七:當停不停一般藥物達到預期療效後就應停葯,否則會引起不良反應如二重感染、依賴性以及蓄積中毒等。誤區八:突然停葯
許多慢性疾病須長期堅持用藥控制病情,鞏固療效,如精神病、癲癇病、抑鬱症、高血壓、冠心病等。停葯應在醫師指導下逐步進行,不要擅自停葯。否則容易導致舊病複發甚至危及生命。誤區九:小兒用成人葯小兒肝腎功能差,解毒功能弱。如諾氟沙星(氟哌酸)可引起小兒關節病變和影響軟骨的發育,應禁用。誤區十:以病試藥有人患疑難雜症久治不愈,屢找偏方、驗方使用。這樣不少人病情加重,失去手術時機,甚至病情惡化,難以救治。為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應當走出家庭用藥的誤區,科學、合理地使用藥物,這也是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負責。臨床上有75%的療效是通過藥物治療來實現的。但是,藥物是把雙刃劍。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不合理用藥。近年來,我國每年因藥物不良反應住院的患者達250萬,而且還有繼續上升的趨勢,藥害觸目驚心!特此列出了部分容易忽視的禁忌,提醒大家注意!
用藥常識
1、不要濫用「雙跨藥品」
有一些藥品處於處方葯和非處方葯之間,稱為「雙跨藥品」。它們在醫院裡是處方葯,在藥店的貨架上就成了非處方葯。例如布洛芬就是一種雙跨藥品。作為處方葯,它主要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脊柱炎、腱鞘炎等,最大劑量為每日2400毫克,需要長期服用。作為非處方葯,主要用於頭痛、肌肉痛、痛經等症,最大劑量為每日1200毫克,只能短期服用。又如阿司匹林,作為處方葯,可用於治療風濕病、類風濕關節炎及心血管疾病。這時,必須根據醫囑服藥。作為非處方葯,可用於感冒後的退熱、鎮痛(頭痛、腰痛、牙痛等)。
目前,我國的雙跨藥品有2300多個品種,其中化學藥物300種、中藥2000多種。消費者在購買雙跨藥品時,一定要注意包裝、因病選葯、看準藥品的批號、閱讀說明書、不要隨意更換處方、病癒即停葯、無效即赴醫院就診。
2、藥物漏服不要下次加倍
一旦發現藥物漏服了一次,千萬不要在下次服藥時加倍,這樣做很有可能引起藥物中毒。
⑴解熱鎮痛葯一般是6小時服一次,如果漏服了,時間沒有超過3小時,可以馬上補服;如果時間已經超過3小時,就不必再服了,只要以後各次按時服藥就行了。
⑵瀉藥漏服超過2小時,不需再服,下次按時服藥即可。
⑶止咳藥漏服在3小時以內可以補服,超過3小時不必補服了,只要下次按時服藥即可。
⑷抗生素類藥物特別注意要按時服用,一旦漏服會影響藥效,還會使致病菌產生耐藥性。當發生漏服時應設法馬上補上,但要記住不要離下次服藥的時間太近。
3、不要忘記有些藥物服用後需靜卧
有些藥物服用後需躺一會兒,時間最好控制在1~2小時,不能服完葯立即直立活動。否則會引起體位性低血壓、脈搏加快、頭暈,甚至還會有短暫性的意識喪失。這是由於服用藥物後引起血管收縮,使腦部供血不足,產生短暫性腦缺血、缺氧。
這些藥物有苯二氮卓類:氯丙嗪、奮乃靜、舒必利、三氟丙嗪等;抗高血壓類:甲基多巴、帕吉林等;抗腎上腺素類:酚妥拉明、妥拉唑林、雙氫麥角鹼等;抗結核類:乙硫異煙胺等;抗心絞痛類:硝酸甘油等;利尿類:氫氯噻嗪、雙肼屈嗪等。
4、不要一病多葯
有些患者得了病後,想快點痊癒,這種想法很自然,但他們的解決方法不對。找了一個醫生,又找一個醫生,而且都要求每個醫生多開點葯。然後自作主張,把兩套處方中開出的葯合併使用。其結果不但病況不見好轉,反而引起藥物中毒,加重對肝、腎的損害,既浪費了藥物,又加重了病情。
5、不要以為舌下含服發揮作用慢
有些患者認為,舌下含服不及口服發揮作用快,其實這是想當然。比如,抗心絞痛的硝酸甘油片,含在舌下2~5分鐘即可發揮作用;若是口服,不但吸收慢,藥物還會在肝臟遭受破壞,其效果只相當於舌下給葯的1/10。又如,不少作用於咽喉部的含片,若口服則完全不起作用。
6、不要稍有不適就忙著找葯吃
現代醫學已證明,有些疾病是自限性的,例如普通感冒,只要能充分休息,適當飲水,保證營養,不需服用藥物,過一個星期左右,感冒就可以痊癒。
許多人稍有不適,就忙著翻小藥箱,找葯吃;甚至急著跑醫院,讓醫生開藥。如果醫生不給開藥,或者開的藥品種少了些,還會不高興。事實上,身體上出現不適,有時只是因為疲勞,休息一下就好了;有時可能是自限性疾病,也不一定要就醫服藥。
7、不要以為打針一定比口服效果好
不少人認為,服藥方式中打針要比口服效果好,顯然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有些藥物如抗生素類的阿莫西林、氯黴素等,口服吸收比注射更完全,效果更好;有些藥物如地西泮、可的松、氯喹、苯妥英鈉,由於經注射溶解、吸收很慢,效果不如口服。
所以,藥物效果的發揮,服藥方式是個重要因素,但是採取何種方式更好,還得由藥物本身的特性決定。
8、膠囊劑不可以剝了殼服用
用膠囊劑的藥物,一般都是些對食管和胃黏膜有刺激性的粉末或微粒,易於揮發,或易被口腔唾液酶分解而失效,粉末狀藥物直接服用也容易嗆人氣管。所以膠囊既保護藥物不被破壞,也保護了器官不受藥物的刺激。而膠囊是用明膠製成的,能溶於消化液,對人體無害。
9、不要隨意加大或減少抗生素的用量
要嚴格掌握抗生素的用量。當用於控制感染時,劑量要充足,療程要適當,除特殊需要一般還應避免長期用藥。不可任意加大劑量,以免引起毒副反應。也不可劑量太小,以免抗菌濃度不夠,起不了抑殺細菌的作用,反而易產生抗藥菌株。
10、有些藥物不宜用熱水送服
胃蛋白酶合劑、胰酶片、多酶片、酵母、乳酶生等藥物服用時,不宜用開水沖化和送服,這是因為這些藥物都是一些活體的酶或菌類,開水會殺死這些酶或菌類,從而使藥物失效。維生素C在熱水中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新的物質。所以,這些藥物不宜用熱水送服,應以溫開水送服。
止咳糖漿也不宜用熱水送服,這是因為它的作用機制是,讓糖漿覆蓋在發炎的咽喉黏膜表面,以減輕對黏膜的刺激,從而緩解咳嗽。若用開水送服,會使藥液稀釋而順咽喉吞下,發炎的咽部黏膜沒有物質覆蓋,咳嗽也就無法緩解。
11、不要不根據病情隨意服用中藥
對於中藥湯劑,咽喉疾病患者,可用多次頻飲、緩緩咽下的服法,使藥液能充分接觸患處,最大程度發揮療效。嘔吐患者,每次服藥量宜小,也可採用多次頻飲的服法。峻烈葯製成小劑量湯劑,宜一次服完,以便集中藥力,發揮作用。清熱解毒中藥,葯汁可以多一些,200~300毫升,生津止渴的葯也可以多一些,以葯汁代茶。健胃藥、滋補藥宜在飯前服用;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如散風祛濕、止痛、消炎解毒藥,宜在飯後服,因為飯後胃中內容物多,可以減少藥物的刺激性;鎮靜、催眠葯和藥酒,宜在睡前服;急性病用藥不分時間,可隨時服用。
中藥湯劑一般以溫服為宜。三伏天藥液可偏涼一些,三九天湯液可偏溫一些。一些解毒藥(如甘草滑石湯)和清涼葯(如清暑益氣湯)、止吐葯,可以冷服,以便增強療效。
12、不要以為什麼時候服藥無所謂
一些解熱鎮痛葯如阿司匹林、去痛片、保泰松、吲哚美辛等,催眠鎮靜葯如苯妥英鈉、氯丙嗪等,一般在飯後15~30分鐘服,藉助胃內的食物減輕和緩和了對胃的刺激。
一些健胃藥、滋補藥、解痙葯、收斂葯、吸附葯、抑酸葯、利膽葯、止瀉藥一般在飯前服用,藥物可以不受食物干擾,有利於完全吸收和快速發揮作用。
一些助消化葯如胃蛋白酶合劑、澱粉酶、稀鹽酸等一般與食物同服,這樣有利於與食物充分混合,及時發揮療效。
一些緩瀉藥如酚酞片(用藥後需8小時以上才發揮作用),驅蟲葯如驅蛔片,或貴重滋補藥(臨睡前胃已排空,此時有益於滋補藥品的吸收),宜於睡前15~30分鐘服用。
一些鎮痛葯如顱痛定片,解熱止痛藥如復方對乙醯氨基酚片(APC片),解痙葯如阿托品片,止吐葯如甲氧氯普胺,防暈車船葯如異丙嗪片,治冠心病葯如硝酸甘油片等,宜在必要時服,以便及時緩解癥狀或進行急救。
一些利尿葯和瀉下藥,一般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這是為了避免患者夜裡因起床大小便而影響休息。
13、不要忘記老年人服藥的注意事項
⑴用藥少而精。可用可不用和療效不肯定的藥物一律不用,儘可能將用藥壓縮至5種以下。老年人常同時患多種疾病,用藥時,應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先服用治療急、重病症的藥物,待病情穩定後,再適當兼顧其他病症的治療,服用其他藥物。
⑵用藥劑量不宜太大。老年人肝、腎功能多有不同程度的減退,或合併有多器官嚴重疾病。因此,用藥要因人而異,一般應從「最小劑量」開始,然後密切觀察病情,隨時進行調整。
⑶在用藥過程中,如發生與原疾病無關的癥狀,應及時停葯,或改用其他安全有效的藥物,若不良反應嚴重時,應及時送醫院進行搶救,以防發生不測。
14、不要一發熱就用解熱葯
一般來說,發熱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而解熱葯只是一種對症治療葯,不能消除病因,在沒有明確診斷前,不要隨意濫用解熱葯,以免掩蓋病情,影響診斷,延誤治療,而且,隨便用藥後,病因不但不能消除,反而影響了抗病能力。
遇到患者發熱,首先要區分低、中、高熱。如果是低熱,一般不需服用解熱葯,只要多喝點水,多休息,多增加些營養,吃一些清淡泄熱的食物就可以,但須注意觀察,防止體溫升高。如果是高熱,或者發熱時間較長,則應立即送患者去醫院,請醫生診斷,查出病因,並服用解熱葯。
常見病用藥
1、不要以為只有血脂高才用調脂葯
常用的降脂藥包括他汀類(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貝特類(非諾貝特)、煙酸等。降脂葯不但有降脂的作用,還有穩定、甚至抑制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作用,從而延緩甚至減輕血管狹窄堵塞,有效防治冠心病和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所以降脂葯現在一般稱為調脂葯。調脂葯(主要是他汀類)一般用於:①高脂血症的患者;②動脈粥樣斑塊(無論血脂高低)如冠心病、腦卒中的患者。高脂血症的治療是長期的過程,如同高血壓病的治療一樣,需要終身服藥,不要自行停葯。另外,不同疾病患者服用調脂藥物降脂達標水平是不一樣的,應定期門診複查,監測療效和不良反應。
2、不要認為使用胰島素會成癮
胰島素一般用於1型糖尿病患者,因為此型自身免疫引起的胰島B細胞破壞較多,體內不能或極少分泌胰島素,所以尚需終身用胰島素替代治療,不可隨意停用,否則有發生酮症酸中毒造成死亡的危險。
事實證明,胰島素並不會引起成癮。但少數患者也可能由於應用過久,對胰島素變得不甚敏感,常需加大劑量,這種情況稱為胰島素抵抗。再使用一段時期或採用結合其他療法後,待胰島細胞功能恢復後,可以減少用量直至改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治療。
現在提倡2型糖尿病應儘早使用胰島素,這樣做有兩大好處:一是可以保護胰島B細胞的功能;二是可以更快、更好地控制血糖,有效減少併發症。
3、感冒後咳嗽不應隨意使用抗生素
感冒通常是由呼吸道病毒感染所引起,抗生素治療對病毒感染無效,因此不必常規使用抗生素。感冒的急性癥狀如發熱、咽痛、鼻塞、流涕等緩解後,常會出現咳嗽持續不愈,成為感冒後咳嗽。而感冒後的咳嗽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後,引起呼吸道上皮損傷和非特異性炎症,導致氣道反應性的增高,通常持續6~8周左右,以後可逐漸減輕,直至消失,因此更沒有必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不斷調換和盲目使用抗生素,不僅造成醫療資源大量浪費,而且可能引起不良反應,影響身體健康。
對於感冒的治療應以對症治療為主,如注意飲食起居、適當休息、避免過多外出活動、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多飲水,並適當使用一些退熱鎮痛葯和止咳祛痰劑作為對症治療。
4、不要不了解治療前列腺增生症的藥物
治療前列腺增生症的藥物主要有下列幾類:
⑴5α還原酶抑製劑——縮小前列腺的體積(治本)。最常用的是非那雄胺,它能顯著改善癥狀,使前列腺癥狀評分降低、最大尿流率增加、前列腺體積縮小等。
⑵α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降低排尿阻力(治標)。良性前列腺增生時,除增大的腺體可引起機械性梗阻外,前列腺部位平滑肌張力的增高也是導致排尿困難的重要因素。目前常用的α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有:①選擇性α1a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包括阿夫唑嗪(桑塔,25毫克,每日3次)、特拉唑嗪(馬沙尼、高特靈,2毫克,每晚1次)、多沙唑嗪等。②超選擇性的α1a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坦洛新(哈樂、坦索羅辛,0.2毫克,每晚1次)。坦洛新的藥效高而不良反應少,能增加患者的尿流率、改善下尿路梗阻癥狀,對血壓、心率無明顯影響,幾乎不影響常規抗高血壓藥物的應用。
⑶其他藥物。主要是一些植物類製劑,如前列康、舍尼通、翁瀝通、癃閉舒等。
5、不要不合理使用外用藥
外用藥和內服藥一樣,若使用不當,對療效也會有影響,甚至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⑴皮膚病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現,在治療時要有整體觀念。在施行外用藥治療的同時,應服用一些適合的內服藥,如抗生素、抗過敏葯、維生素類、皮質類固醇等,以及一些中成藥如小金丹、連翹敗毒丸、生肌散等。
⑵外用藥品毒性多較大,口服後可引起中毒,千萬不得內服。最好與內服藥分開貯存,而且放在小孩接觸不到的地方。
⑶對於人體敏感組織如黏膜、眼、鼻周圍、肛門、會陰等部位,不能使用刺激性大的藥物(如碘酊等)。
⑷皮膚病用藥時還要注意觀察。一旦發現紅斑樣或濕疹樣皮疹,且有瘙癢、頭痛等過敏反應,就應立即停葯或及時去醫院就診。首先針對家裡人的某種疾病備急救藥品。例如,心臟病就要備硝酸甘油一類的藥品。其次,對於感冒,發熱,以及手上的小傷口之類的備常用藥如感康一類的。最後,不建議在家備止疼片,如芬必得,傷濕止痛膏,較為高級的抗生素,如頭孢克肟等。
你好,一般有中成藥和西藥,一般不建議混吃。還有的葯說明書中有說明不能跟某類葯一起吃,會讓藥性降低。另外,常用藥以感冒藥居多,要分辨好那些吃風熱和風寒的葯。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是葯的有效期一定要看好,過了有效期一定不能服用。暫時想到這麼多
相信自我診斷、網路診斷、藥店小妹。
朋友圈看到的消息,兒童醫院的一位醫生髮的。遺憾,兒童安全用藥很重要,避免誤服。
現在藥店要求配備執業藥師,就算是非處方葯OTC,理論上都應該由藥師做出簡單的診斷,並根據藥物的適用範圍,毒副作用,劑量等因素給患者選用藥物,但是實際情況是大部分的藥店都是沒有全職執業藥師的,都是掛證。
既然主要的購葯渠道沒有起到用藥指導作用,我認為一般人用藥應該注意
避免經驗性用藥
很多人因為一次生病去看醫生,如果再次發生類似的情況就會按照以前的處方依葫蘆畫瓢,其實這種做法是很不對的,有些疾病的表徵是很像的,依據經驗用藥可能會延誤甚至加重病情。避免濫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濫用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時會導致人體正常菌群紊亂,體質下降。如果非要用抗生素一定要有明確的用藥指證,盡量使用窄譜抗生素,禁止胡亂雙聯三聯用藥(多種抗生素同時服用)。自愈性疾病就不要用了。記住一點,抗生素是殺菌的,不殺病毒!注意用法用量、注意事項以及禁忌症
不是所有葯都是一天三次每次兩片的,一定要按時按量按方法吃,有些葯是要飯後吃,有些是飯前吃,有講究的。吃多了會產生嚴重的毒副作用,吃少了達不到血葯濃度。注意事項、不良反應和禁忌症一定要看,這相當於一本用戶協議書,它明確告訴你存在的風險,有大有小,明白了之後權衡利弊和明確自身抗風險能力再決定是否接受慎用中藥
不想爭吵該觀點,慎用的原因是,在藥品說明書中,中(成)葯的禁忌症和不良反應90%以上都是不明的,這意味著風險不明,從臨床經驗來看,療效也是不明的。收益和風險都不明的事情,還要掏不菲的成本,自己掂量用不用吧。總結一下:最好是能夠做到用藥經過專業諮詢,比如身邊的醫療行業朋友;使用抗生素一定要取得醫生的處方再用;說明書好好看;慎用中藥。
既然是家庭用藥,那就說簡單一點。
1、藥品儲存,所有藥品都應放在原包裝盒內,方便查使用症、效期。所有藥品都能避光保存。有些需冷藏的,單獨放於冰箱保鮮如胰島素。有些須保存於20度以下。所以要仔細要讀說明書。
2。使用問題。滴眼液等直接接觸皮膚的藥物,開啟一個月後應果斷丟棄;開啟使用中的胰島素無須放在冰箱,可以常溫放置一個月。
3.用量過大或偏低,私自加倍或不按療程服藥,這類問題太多,舉幾個例子吧。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應在發熱38.5以上,兩次用藥間隔4~6小時。而且有些感冒藥中含有退燒藥,再同退熱葯一起服用必定超量,副作用風險也肯定增加。患者自己擅自加倍,感覺多吃幾片能好得快,您怎麼不怕中毒。病情好轉就停葯,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類的,這類病尤其是糖尿病最怕的是併發症。
4.藥物與食物相互作用。如食物中的纖維素可以影響礦物質的吸收。綠豆可以解一部分葯的藥效等。
需用提醒的是:用藥前仔細閱讀說明書,一定要到正規醫院、藥店買葯,不要貪圖小便宜,不正規的黑診所或網路,買到假的後果不敢設想。我們醫院有一患者在網上買的減肥藥,吃了之後肝損害,住院治療了39天才出院。還有就是:過期或變色污染的藥物就不要用了。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健康護衛隊」
藥物製劑專業,藥理學是主要課程之一。關於用藥安全是國家葯監局重點關注的內容,也是對自身健康負責的態度。說一下生活中常見的用藥錯誤現象:1.用藥過量。經常會說是葯三分毒,主要是因為藥品除了含有主葯成分外還有其他添加劑,作用不一。在藥品上市前都是做過大量的藥理、毒理實驗,確定最佳時效,如果劑量過高,肯定會有副作用。2.配伍禁忌。不同藥品混用,有協同作用,有拮抗作用,還有產生毒性,這是很危險的。所以在服藥之前要閱讀說明書以及諮詢一下藥師。3.藥效過期。有些老年人為了節省,沒有吃完的葯收藏起來,下次用的時候也不看有效期,直接服用,這個時候可能由於時間關係藥效減退。後續補充常見葯的知識,配伍禁忌。
曾經不過敏不證明永遠不過敏
推薦閱讀:
※「癌度FM」抗癌往事第二十四章:往事酒吧的奇遇
※亮劍大魔王之一:RAS基因突變和藥物
※「兒童感冒藥基本無用」的說法靠譜嗎?
※有的板裝藥片為什麼還要再覆蓋一層鋁箔包裝,這樣既看不見藥片也浪費材料,為什麼要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