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o Coelho 「保羅柯艾略」的文字是心靈雞湯嗎?

@paulocoelho Its one thing to feel that you are on the right path, but its another to think that yours is the only path

I prefer to be crazy and happy rather than normal and bitter. #Paulo Coelho# 我情願瘋狂並快樂著也不願正常但怨憤滿腹。保羅柯艾略

paulocoelho的微博


不邀自來。

由於「心靈雞湯」這個詞在詞典里沒有釋義,姑且引用百度百科:

心靈雞湯,就是「充滿知識、智慧和感情的話語」,柔軟、溫暖,充滿正能量。可以怡情,作閱讀快餐;亦可移情,挫折、抑鬱時,療效直逼「打雞血」。這也是「心靈雞湯」風靡不衰的原因。大眾化口味,勵志化包裝,快餐式文本,無需動腦就可腦洞打開。當前快節奏的生活和無處不在的壓力,偶爾也需要這種激勵味十足的「語言藝術治療」。

同樣一段文字,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必然含有不同的意義。一本書在被出版印刷,交付到讀者手中之後,它所含有的意義就完全不同於作者想表達的。閱讀畢竟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情,就跟試菜試酒一樣,除卻一些徹底無用的垃圾,其他的東西應該都不能用同樣的標準來判斷。所以它是不是雞湯,你自己嘗過就知道。

我的態度是,它不是。或者說,不是那種提供短期精神慰藉的(其作用僅限於一秒的決心、一晚上的安眠、一周的效果)快餐式消費品。柯艾略的書能夠一擊而中,並且其中的某幾本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他有些書就是用這句話打的廣告,這個廣告很特么扯淡,鬼知道區區幾百頁的文字能不能百發百中地把別人三觀給扭了?只能說它出現的時機非常契合,僅對我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而已。

我看柯艾略的第一本書是《維羅妮卡決定去死》,在蘇州市古舊書店的外國文學架子上,被標題吸引,隨手一買。當時我在念高二,還有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要小高考。當時我的選科是理科,念物理化學。本來也沒什麼,但當時大病未愈,處在一個剛從閻王門前找回一條命來,狀態極度脆弱卻不得不投入複習應對小高考的階段。在經歷這些事情之後,我對於自己當下在做的事情處在過度懷疑狀態。我對於理科開始感到迷茫,並且初步有了藝考轉學電影藝術的想法。但是在那種環境下是不可能的,家長這一關就過不去,況且從有著穩妥就業保障的理工科,轉換到一條競爭壓力巨大而無所安定的路上,我自己這關也沒法過得去。讀完這本書以後,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來權衡,三個月的時間和家長攤牌談判,一年的時間來準備藝考。時間過於倉促,談判也沒有爭取到最好的結果,最後沒有去最想去的學校,但我終於能學習自己最渴望的專業。我可以明明白白地說,是這本書帶來的改變。

現在歸納起來,比如要安利這本書的話,我大概會先問這幾個問題:

1、假如給你五天生命,你要如何度過?

2、假如你這短短五天的生命,被人限定在一個地方,被關在圍牆內,衣食無憂。你會拼盡全力地逃出去,還是會留在裡面給自己一個安穩的結局?

3、現在我們來增加一些預設。圍牆的裡面,你幾乎能夠擁有絕對自由。我的意思是,你可以肆意叫罵,想打誰打誰,你可以脫光了衣服在所有人面前自慰,親吻土地,砸碎琴鍵,而沒有任何人會對你進行阻攔,甚至沒有人會對你產生非議。而圍牆的外面,相應的,你要遵守人類社會的所有規則,包括道德上和法律上的約束,不能做出任何一件過分出格的事情。這樣,你是要出去,還是留在裡面?

4、保留以上預設。把期限拓展為50年,你會不會出去?

這是維羅妮卡的窘境,也是我當時的窘境。除卻祭祀宗教以外,柯艾略一直在謳歌一種奇妙的精神:

我可以為了這個世界上的美好,付出我的一切。這對我來說理所當然。

好了,說回正題。我認為它不是雞湯,是因為它同成功、成材、努力、奮鬥沒有任何關係,它告訴你的所有要義是保留住本心。但你完全可以認為它是,理由可以有千千萬萬。

另外關於柯艾略此人:他不是一個多麼深刻的作家,他的小說也不值得一個字一個字去鑽研。但是我感激他所作出的探索和思考。

附上幾段話:

我們臨死的那一刻,每個人都能理解自己存在的價值,那一刻就會誕生地獄與天堂。

地獄是在臨去的一瞬間回顧,意識到自己浪費了一個本可以彰顯生命奇蹟的機會。天堂則是在這一刻能夠說:「我曾犯下一些過錯,但是我不是懦夫。我享受了自己的人生,做了該做的事。」

在我死後,請將我站立著掩埋,因為我跪著活完了一生。


同不請自來。

此刻剛合上他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熱乎的心指引我為你作答。首先闡明,我沒有宗教信仰。

我的答案很明確,那不是雞湯,而是作者由心而發的生命感悟,其實也已經是你的感悟或將是你的感悟,作者不過是幫你捋清楚,以老嫗能解的方式說出來。今天你視之為雞湯的,或許明天就已你的選擇和經歷。

如果看過安蘭德的《源泉》、《阿特拉斯聳聳肩》,或許會有同感。

比如,《牧》書闡釋,天命只告訴孩子,但之後也從不曾離開。我有一個兩歲多的兒子,我從他和同齡孩子身上發現,他們非常明確自己內心的喜好,甚至明確自己未來想做什麼。這件事或許會因未來某些經歷打斷或暫時更改,但心中將永遠對此念念不忘。

我自己也是如此,而今我終於放棄別人羨慕的生活追尋兒時夢想。這在心理學上好像稱為「自圓」。

再如,《牧》講,萬物皆為一物的表現,世界使用同一種語言。或許,對於不信「上帝」和「安拉」的人而言,這好似騙局。然而,仔細想想就能明白個中道理。如果要用馬克思主義來解釋,或許是「事物是客觀存在的」,而「意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正因如此,世界各地的人才能不約而同有同樣的科學發現和哲學感悟。

冒昧舉個例子,柯艾略《牧》中有一段話∶「……鍊金術的全部知識可以寫在一塊普通的翡翠板上。但是人們根本不重視普通的事物,便開始著書立說……」在明代王陽明的心學中也有類似的闡述(抱歉,此時陽明著作未在身邊,不得而查)。

總之,如若你經歷得足夠多,思考得足夠多,就會覺得此書在說你的心事,並在某種程度上開示你。我想,這種感覺與讀人人讀得的雞湯是不同的。這或許就是一些了不起的人也欣賞柯艾略著作的原因。

當然,信仰不同、經歷不同、年歲不同,對其作品的認同感有異,對他的文學造詣也可能有質疑,但不要輕易否認任何一位作者,因為他們至少是勇敢追隨天命之人。

手機上敲真不輕鬆,呵呵。


我實在受不了動不動就把此書說成雞湯的人。我極其懷疑他們是否看懂此書。


最近只看完了他的一本維羅妮卡決定去死,看完之後我還是挺糾結的,其實是來知乎找同理心來著,看到題主的問題,(慌神),這本書確實觸動了我的心靈,但是,不是雞湯 ,因為我還是很糾結。想起之前有人抨擊瓊瑤小說三觀不正,有人回答,瓊瑤只是寫了這個女主角的故事,沒要求學習女主角當綠茶什麼的,這本書同理也沒讓人去冒險。作為一個喝心靈雞湯都要吐了的人,這本書沒有鼓勵我去冒險,但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來自一個正在建立初心的老少女的感悟)


這本書支撐著我走過很多歲月。如今我也在追求天命,仔細地去聽取上天給我的種種預示。

相信。倚靠。交付。

並且告訴自己,要勇敢。


推薦閱讀:

《楚門的世界》和《傀儡人生》帶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反思?
我為什麼要寫作?
送書結果出爐了!
怎麼寫心靈雞湯?

TAG:治癒系 | 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