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90 年代的電影依然十分清晰震撼,而同時代國產電影畫質很差,是保存原因還是技術原因?
例如:《阿甘正傳》《肖申克救贖》
遺憾的告訴大家,最高票數吳蒙的答案並不準確。
美國90年代的電影依然十分清晰震撼(阿甘正傳,肖申克救贖),而同時代國產電影畫質很差,保存原因還是技術?
這和用什麼攝影機拍攝並沒有關係,同時我要告訴大家,90年代中國電影用的攝影機和膠片完全和好萊塢是同樣的。Arriflex(Panavision)+Kodak。電影畫面質量和攝影機的關係並不是很大,主要來自與膠片和鏡頭。
畫質差異主要原因在於你用什麼方式觀看到90年代的這些影片。
我們大家能看到的90年代的美國電影,主要來自於DVD,這些DVD畫面是用電影底片轉磁數碼化而來的。
注意,電影底片是指電影負片,不是拷貝片(正片),底片又叫原底片,是保存電影畫面最原始的版本,並不用於電影院放映,電影院放映的是正片,又叫拷貝片。原底片的畫質,色彩飽和度,寬容度都數倍於電影正片。那為什麼不用電影院放映呢?只是因為電影原底片只有一個,在放映機上放映很快就磨損了,所以為了大規模放映,電影拷貝的製作是這樣的:原底片-翻正片-翻底片-拷貝片。每一次轉換的數目都擴大數倍,比如原底片可以製作五到六個翻正片,然後在製作幾十個翻底片,最後做出數百上千的拷貝片。經過數次轉換,拷貝片的質量已經大大不如原底片。但是美國的洗印廠的拷貝片水平是相當驚人的,即使這樣,拷貝片的質量還是蠻高的。但是為了發行DVD,都要將原底片拿出來數碼化,畫面質量優異是肯定的。國內呢?
很遺憾的告訴大家,我們在電視台或者錄像帶看到的90年代中國電影,絕大部分是用拷貝片或者正片轉磁而來的,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調色和修正,所以你看到的效果是很差的。那為什麼不用原底轉磁呢?主要是因為原底太嬌貴,上轉磁機器很危險,怕劃傷,這是原因之一,另外主要原因是對畫面並不重視。我們看90年代的電影畫面,你還可以看見劃痕和換本的小圓圈(這是拷貝片的標準特點),以此可證實。90年代的中國電影,有很多是在日本東京現象所做的正片(國內的沖洗原底的工藝還行,軟肋在拷貝片上),畫面很好,相應日本發行的幾個90年代中國電影,畫面是很優異的。我能說歐美日60年代的彩色電影都依然亮麗嗎……
你看到的視頻都是DVD、VCD等介質轉成的。國產DVD的製作水平相對不行 ,畫質瞅著就達不了標。想想吧 轉格式、壓制的步驟都一樣 但出來的效果不一樣 那不就是原盤的質量差異嗎
我想這個印象的產生應該來源於下載或者盜版光碟。
國外會大規模發行DVD,製作精良,盜版也發達(中國盜版環境要比國外好,但反而是國外盜版界良心頗多,無論是技術還是熱情,遠超國內),因此清晰版(原版)廣為流傳。國內的話DVD發行熱情度不是很高,很多都沒有DVD,即便有,質量也差很多,所以最後廣為流傳的片源質量很差,盜版界也不甚給力,片源質量不高。實際上如果你在CCTV6看過國產老電影,你就會發現畫質還是相當不錯的,因此,可以說正版畫質獨CCTV6一家(還有CCTV6旗下的電影網),其他地方除了國際級別的國產大片,你能下到的大多是劣質的盜版,乃至電影院盜攝的版本。
至於說片源獲取、製作過程差異在何處,可以參考@羅登的答案。不能簡單的按照年代來劃分。要看當時拍攝這部影片時候用的什麼攝影機,多大的膠片尺寸。
你說的同時代國產片畫質差,要看他用的是什麼膠片,什麼設備拍攝的。設備可能是美國很早就不用的電影攝像機,甚至乾脆用的就是新聞級攝影機拍攝的。
———————————————科普知識線—————————————
1962的《阿拉伯的勞倫斯》的畫質你也可以去看看,比你說的90年代的美國片子,甚至比最近拍攝的片子還要好。因為當時就使用了,現在也是極其奢侈的imax級的「70毫米膠片」。
(該片進行過幾次重新製作,每次畫質都有巨大的提升,也是拜當時使用了「70毫米膠片」的福)ps:「70毫米膠片」的理論解析度達18K(每幀18000X13433像素)說畫質應該看看《亂世佳人》,三十年代的作品,你敢信?
差距在於每個環節都落後,第一:首先是空氣,用同樣的機器在北京和紐約拍,紐約要清晰!能見度高!第二:資金,美國商業片夜景光圈能開到5.6,國內夜景能開到2.0就不錯了,5.6意味著景深更深,呈現的細節更多,這需要3倍於2.0光孔的燈光花費,對美術道具服裝的花費更高,國內基本光孔全開,後景一模糊,啥都沒了,第三:後期處理,90年代國內電腦都沒幾台哪有後期處理,達芬奇調色機都是上千萬一台國內到2001年才有,總之是全面落後!
90年代的國產電影也有畫質好的,比如霸王別姬。至於那些差的,估計跟拷貝的條件有關。另外後期修復也可以提升畫質。
我認為還有數碼修復的功勞,還有美國膠片保護的能力,另外柯達膠捲的寬容度是非常好的,(膠片的寬容度是現在的數字攝像機不容易達到的,雖然Red的大龍和艾麗莎這樣的數字攝像機已經快超越了)。
我只想說美帝的技術是世界頂尖的,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卓別林電影清晰度遠超90年代的中國電影,中國六七十年代的電影畫質更不忍直視了附一張1940年拍攝的電影大獨裁者截圖,感受下美帝上世紀40年代的畫質。
很多美國電影在膠片轉藍光的時候會經過digital remastering的數碼修復過程。《星球大戰》之類的科幻片會重新做電腦特效;《亂世佳人》藍光版連配樂都會重新錄音,比DVD版又好了很多;《泰坦尼克號》還花了一大筆錢做成了3D。
我覺得樓主這個是偽命題,請問樓主去影院看過上述兩片嗎?
千萬不要以為是因為「我們中國拍電影的器材不好、技術不好,才不如人家美國」。不過中國的器材也不可能美國完全一模一樣,而且美國的技術也比中國好。中國當時的電影,一部分可能沒保存好,另一部分可能不是因為保存原因導致畫質不好,畫質保存的好的肯定有,可能沒找到而已。畫質不好,可能因為下載到的片源壓縮過度。
首先,美國技術的確比我們先進。就工業光魔公司來說,很多電影技術都是由他們摸索研究出來的。但是我們不能只局限於技術,還要看內容。那個時候的中國電影有很多都融入了民族文化,有文化底蘊。老一輩電影人的奉獻和對電影的熱愛都能夠升華於電影技術之上。
還有一點可以補充的,就是數碼修復。以港片為例,日二區的DVD,藍光大多修復的很不錯,而且完整度較高。法二,德二等的修復版雖然也很不錯,不過部分有刪減。美一區的喜歡大刀砍,有的甚至重新剪輯,畫面修復再好也很令人討厭。自家好萊塢的片子倒是加長版,DC版,終極版……各種出啊。港三區的修復版就良莠不齊。內地六區的無敵吐槽,逼著人去收九區的。
錢~!美國本來就有錢,拍攝時的條件就好,拍攝水準也高,轉數碼的條件就更好了,最好加上你能看到的都是些經典好片。和國內這種低成本製作的片子當然沒法比。甚至香港的很多片子現在看也不清楚。包括什麼重新剪輯的東邪西毒。
推薦閱讀:
※許冠文經典電影《合家歡》,不要認為它有諷刺大陸人的片段而低估這部佳作
※丑娃們的快樂與成長後的覺醒——魔發精靈
※有色人種、百米飛人、師徒情誼、法西斯與奧林匹克
※DC《正義聯盟》講訴了一個《七武士》的故事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