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量子力學中對波的坍縮有這麼多種解釋?請使用數學語言和公式進行解釋。不要含有文學性的描述。?

有人把波的坍縮解釋為測量對系統造成的干擾。還有說測量的精度回影響坍縮的結果的。還有人說當我們不去探究粒子時,它以概率的形式同時通過雙縫,然後疊加干涉,呈現出波動特性;如果我們去觀察探究它,那麼它就表現出粒子特性,波動特性消失了。聽起來好像有神奇的力量在測量時作用在波函數上。

我覺得量子態的變化不過是一個隨機過程。觀測一次,只是知道了這個隨機過程的一種可能結果而已。就算不測量,這個隨機過程也在進行,並且每時每刻都表現出粒子特性,有確定的位置,只是不知道。這好像不需要很多解釋。

還有,為什麼要用坍縮這樣含義不明確的詞語?

至少使用本科物理知識回答。


因為目前觀測不到具體的相關的現象,或者說目前的各種不同的解釋在面前的實驗數據下是等價的,所以造成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現狀


反駁一下問題中第二段話

對於一個多個空間模疊加的量子態,粒子並沒有一個確定的位置,測量之後才會坍縮到一個確定的空間模,雙縫實驗正是兩個空間模的疊加,測量與不測量的差別正是接收屏上有沒有干涉條紋。如果粒子具有確定的位置,那麼不論測量不測量都沒有干涉條紋


你這樣想,那是因為你沒有真正理解這個問題的複雜性。

這個問題的複雜性,超出你的想像。連波爾、愛因斯坦這種超級大佬都搞不定這個問題。

非常複雜,所以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公論,還是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理解,誰也說服不了誰。

坍縮這種定義不明確的辭彙,這個是因為翻譯的問題,中文語言沒有一個準確的辭彙來表達這個意思,量子力學本來就不是中國人提出的。

坍縮這個辭彙的準確意思是,量子狀態從一個不確定的狀態(有的又表達為從一個混合的狀態),轉變為一個確定的狀態。舉個例子,從多個本徵值幾率混合的狀態,轉變為一個確定的本徵值的狀態。坍縮這個辭彙的準確意義,體現在本徵值問題裡面。

只有你仔細討論思考本徵值這個問題,你才能真正理解這個問題的準確意義,這個問題的複雜性在哪裡。

所以說,物理學理論,並非真理。不要把物理學理論當作永恆不變的真理,不要認為你搞科研,是在追求真理。這個觀點,非常害人。


對於量子理論,我有個猜測,可稱為多宇宙的變體。

會不會,我們認識的遵循牛頓定律的宏觀世界,並不是宇宙的整體,而是隸屬於整體宇宙中的一個低層次空間。

假設,真正的宇宙有一個(或N個?)本體空間,而實證科學認識的遵循牛頓定律的、機械的、宏觀世界,它是由本體空間派生出來的一個附屬空間。我們從一出生,就生活在這個附屬空間之中。

當本體空間的規律向下進入『』附屬空間『』的時候,『』本體規律『』隨即演變成『』牛頓規律『』。

就是說,在『』本體空間『』與『』附屬空間『』之間存有一個邊界——正是有了這個界限的存在,才保證了兩個空間的相對獨立,使二者各自遵循自己的定律,相安無事。

當『』本體規律『』逾越這個界限,將要進入『』附屬空間『』的當口,有一個設定。按照這個設定的要求,物質必須由符合『』本體規律『』的高能態,『』墮落『』為符合『』牛頓定律『』的低能態。

這個過程對於人而言是無法觀察的。這是由一個人類尚未知曉的高層空間,向人類己知的、遵循宏觀物理定律的低層空間過渡的邊緣地帶。

就是說,高層的『』存在『』湮滅,瞬間轉化為低層有形的實體。這個神秘的過程——物理學稱之為『』波函數的坍縮『』;道家說成是『』無中生有『』;佛教中描述為『』由空界生出(有情)色界『』。

這樣一來,就將量子力學的難題轉化成了兩個空間的交變。

假設,高層空間相對於低層空間是靈動、自由、整合的;低層空間相對於高層空間是機械、制約、分裂的。那麼,量子理論就像是一扇讓人得以窺見那個神秘的『』本體宇宙『』的窗口。

簡單的說,『』坍縮『』之前屬高層空間;『』坍縮『』之後屬低層空間。『』坍縮『』——是兩個空間邊界的設定。

以上。


如果概率就能解決,人們就不用那樣燒腦了。你看的實驗不完整。

重點在單電子雙縫干涉實驗 ,這個概率無解。

蹋縮這種解釋流行的原因在於,比起其它解釋來說,蹋縮已經是最不奇幻的解釋了。比起無限多平行宇宙什麼的,蹋縮簡直平淡無奇。

至於對蹋縮的多種解釋,一方面可以看成不同角度的解讀,就像嘗試十種不同方法證明一個定理。

另一方面人們沒有辦進一步法證明哪個解釋更貼近實際情況……凡是結論自洽的理論都難以排除。

至於觀察者問題,以被觀測對象為主體,「當粒子與外界互動時發生蹋縮」,這樣描述就容易接受得多了。也是眾多解釋中的個。


當你知道薛定諤的貓之後,就知道這個問題有多麼恐怖了!對於坍縮的解釋,哥本哈根解釋認為隨機性就是物質的基本屬性,沒有討論必要,這無異於鴕鳥心態!到後面的平行宇宙理論,退相干理論,隱變數理論都是為了解釋坍縮的機制!但所有的猜測理論,都會出現一些恐怖的推論,完全顛覆人類對自然界的認知!


你可以把任意的量子測量結果與測量前對比,給出關係即可!


因為沒法用公式解釋。要是能公式表示它怎麼坍縮就不是量子力學了。


假設隨機過程的解釋是成立的,那麼兩個相互commute的operators就是兩個獨立的隨機過程。如果波函數沒有坍縮到一個本徵態,怎麼可能每一次subsequent measurements的結果都是對應同一個本徵態的兩個本徵值呢。


前面很多人談了各種相關的理論,我只是想反駁你這種隨機粒子的想法,簡單的論證,如果粒子是你第二段所說的那種隨機,那麼我們個人是不會存在的,乃至整個宇宙。


我覺得這是一種 lazy loading …


不敢說話了 解釋量子態若是沒有公式作為基墊 基本可以說是民科物理

聽起來好像每個人都能討論一番學術 其實大部分人的想法或者說理論非常幼稚

就是想吐槽一句 非物理本科畢業的 能不能不要討論量子力學? 看著非常尷尬!


這些解釋長啥樣?

你倒是說說呀


推薦閱讀:

一位龍愛量子受害者的來信丨套哥答疑時間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背後的科學家潘建偉,中國最大的魅力,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你完全可以理解量子信息(14)| 袁嵐峰
在量子研究上,中國側重於量子通信, 而美國側重於量子計算?
家人陷入龍愛量子傳銷怎麼辦?請看這部大片!丨無路可套

TAG:物理學 | 量子 | 量子物理 | 高等量子力學 | 量子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