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道底盤是否真的存在這個問題?

對汽車完全不懂,最近想買冠道,關注過程中看到了一個拆車視頻,提到四驅版本冠道底盤的問題,想知道這個真的是個風險隱患?還是這個視頻在誇大其詞,吸引眼球?

http://mp.weixin.qq.com/s/PdFCGgkQhUNeYVYp6d2r8g 鏈接


簡直就是笑話,這不知道是為了提高公眾號關注數量還是競品廠家請來的車黑。且不說他說的是不是事實,倘若是簡單的試駕試乘,5分鐘不到的視頻足以闡述你主觀的感受。但是對於底盤這樣一個複雜的部分來說,用不到5分鐘的時間你一個人能代表所有協同標定底盤的工程師發言嗎?

接下來說說他說的那些東西。第一,這輛車前橋底部護板在溫度相對較高的地方用了鋁護板這件事實被他吃了?上來一句扣帽子的話,「日本車嘛」要衝他這句話,開個坦克吧,那用料紮實的很。廠家用什麼材料,那都是多方面考慮的,他敢說不是為了前後配重比或是別的原因?第二,汽車四驅分動箱那也是不一樣的,單就冠道這輛車,很明顯不是越野車,更不可能將四驅標定為越野取向。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四驅的意義更多是在路麵條件濕滑的情況起到穩定車身的作用,這樣的情況會每天遇見嗎?產生的熱量難道真會足夠把膠套燒老化嗎?再者說,那只是防塵套而已,作為橡膠就算老化也正常,跟分動箱扯關係是怎麼回事?廠家有沒有做耐久度測試他有了解嗎?四驅傳動軸和排氣管平行放置是為了營造後排全平地板。第三,他說到後懸掛的問題,含糊其辭說不清結構,明明是一縱三橫的多連桿,非說成三連桿,這種錯誤都能犯,憑哪點相信他說的斷軸隱患。當然也沒必要討論他說的斷軸的那些話了


他們這麼牛逼怎麼不去當工程師呢?


一切只看材料不看結果的評測都是耍流氓!


看這個公眾號名字就知道腦殘的一批,還大飆車 ,怎麼不叫摩的大飈客呢


汽車企業排名前十的都是有點歷史巨型企業,都有非常深厚的技術積累,每一款車的開發都有一個非常嚴謹的程序和過程,經過足夠時間,足夠里程的測試,可能會有一些小的問題,只有在大批量上路以後,才能反應出來,畢竟不能用幾十萬輛車來測試。

一輛車牽涉到很多零件,很多專業,還有,一個車企多少代人的智慧與經驗的積累,一個學汽車專業的人最多能看懂百分之十,一個媒體人最多看懂百分之一,

最不靠譜的事情就是參考媒體人的意見買車。


技術上不懂,只說看車評的感受上來說說

這個什麼大B塊額……

前一陣開始挑車時候什麼也不懂就到處看車評,雖然這哥們氣場我不咋喜歡,順便大飆車這名字也不像個車評節目……不過看他拆車,說這說那彷彿也還有點道理啊?然後就看了一陣,直到後來爆出一句「日本車嘛」,我就不想再看下去了(我愛國但是我不是SB)。好吧,即便他說的都對,我又不懂車,又無從考證,介於你預設腦殘立場問題直接路人轉黑

後來去看38的車評

38常說的一句話:「不信你可以去4S店試」,哪個車評還敢這麼說話的?

路人轉粉

而且他的所有內容,我去4s試駕,還真TNND都試出來了……

入手1.5T……

所以啊,對於不懂車的筒子們,看車評什麼的,技術問題看不懂沒問題,那我們就看看車評有沒有什麼念廣告詞啊,無故黑啊,預設立場啊這種行為,就能基本判斷這個車評是否靠譜了

綜上,這貨說的我反正不信


都是胡扯,外行自己想當然的論斷。

沒有完美的車,而且本身就一工具,穩定可靠就完了,買之前總是會想太多,你的心路歷程我們都走過。

建議,冷靜考慮自己的需求和經濟條件,設定一個硬性價格線,別搞添油戰術,預算20,最後往往買30,還別不服氣,被我說中的自己留言承認一個,看有多少


排氣管在那個位置的溫度已經不高了,談不上高溫。

還有,橡膠件在機艙內也有很多離高溫排氣近的,也沒見溫度變化加劇了老化。

實在不放心可以等半年後故障暴露。

那個是防塵套!


這個公眾號,除了想當車黑的時候可以看看,其他時候最好屏蔽了


反正冠道10年後還能賣10幾萬 神車10年後還有人敢買嗎??


「我比工程師牛b」系列


那是 防塵罩

大概……十塊錢?


這個公共號,就喜歡搞一點大新聞博人眼球,能不看就別看


推薦閱讀:

電影里的排氣噴火是真是假?
如何評價新一代寶馬 7 系的 Carbon Core 車身構架?
手工裝配發動機相比機械裝配的優勢在哪裡?
曲軸動平衡加工的技術要點是什麼?
汽車零部件平台化,應該怎樣操作?

TAG:汽車 | 汽車製造 | 汽車設計 | 汽車養護 | 汽車維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