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香港電影《點五步》?
小時候,最愛的動漫之一,是《棒球英豪》。一次次的揮棒擲球練習;陽光下投球手帥氣的側影;淺倉南輕輕蓋在達也嘴上的初吻……迷惘,拼搏,朋友,愛情……這些關鍵詞構成青春獨特的色彩,動人心魄。後來,也曾想,什麼時候在中國銀幕上,看到這樣清新明快又不乏現實殘酷粗糲面的作品?有少年少女們汗水與歡笑、淚水一起飛揚的青蔥模樣。
終於,在《點五步》這裡,我找到了青春夢想的留痕。
電影故事並不複雜,甚至有著滿滿的「套路感」:阿龍(林耀聲 飾)和細威(鬍子彤 飾)是一對在香港屋邨長大的難兄難弟,終日遊手好閒,惹是生非。盧校長(廖啟智 飾)力排眾議組建香港第一支華人少年棒球隊——沙燕隊,招攬包括二人在內的十名「問題學生」入隊。在突破自我的一次次鍛煉中,沙燕隊眾人逐步成長,迎來了與強敵日本水牛隊的終極一戰……
作為電影著力刻畫的「雙男主」,阿龍和細威像一枚硬幣,正反兩面互生互斥,詮釋著兄弟的複雜定義。細威膽大身強,是本事多人緣好的那個;阿龍呢?懦弱害怕承擔,習慣蔭蔽在細威的陰影下,默默做一個存在感稀薄的跟班。這樣的兩個少年在一起,前者似乎永遠會是燦爛奪目的那個,社團混得開,泡女仔輕車熟路,入棒球隊是理所應當的主力投球手。把喜愛藏在心底,只敢背著人表達的後者,似乎命定擔正了「廢柴」。
但青春有別於其他的精彩與殘忍,便是時間。精彩,是因為擁有時間。面前的道路鋪開,便有著無限的可能;殘忍,也是因為擁有時間。誘惑太多,總覺得選錯還能回頭重新來過,卻忘了人生很多時候並沒有「如果」。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如果說人生是場棒球比賽,那些關鍵人生節點,就是投手丘。就像教練盧校長說,「比賽的時候,一踏出投手丘,就回不了頭,輸贏,都在這半步。」
面對這投手丘,剛愎自用的細威退了,阿龍被推著向前了,人生就此翻覆,顏色從此不同。被港片熏染的我們,早已比主人公更清楚未來兩人的結局——香港屋邨里成長的渾小子,好比被圍籠困住的鳥,想往外飛往更遼闊的天,如非外力幫助,哪裡有那麼容易可言?所以,在逼戾公屋舊宅里呈現出的香港影像,總是苦的多,樂的少。智叔主演的《籠民》如是,《圍城》如是,《香港製造》如是,連叱吒風雲的《古惑仔》系列,反嚼激揚青春下,都是沒有退路的死巷。細威,就避無可避地踏上了這條路。最後一日的決戰當口,阿龍立在本該是細威站的投手丘,鄭重地踏出了投手丘;細威,則顫抖著舉起手中的砍刀,衝出去的那刻,斬斷了牽繫著亮烈未成年世界的那根弦。
太多的電影告訴我們,青春就應該義無反顧,一往直前。《點五步》也高歌青春「不放棄」的衝勁兒,但也告訴我們,別忘了,「點五步」本來的意思,就是「丟你老母」。輸贏的半步間,你要想好。因為,踏出,就不能回頭。
PS:
1、看的內地公映版,但作為一個港片迷,安慰的是看的為粵語版,也推薦大家可以的話,就看粵語版,那種細微的語感差別,真的不是翻譯能帶出來的。
2、作為新導新片,令我意外的是,完成度相當不錯——或許和強大的幕後支撐不無關係。看到最後,難免唏噓。80年代,過去,恐怕再難造出同樣的夢。
3、演員裡面,智叔不用提,兩個男主角表現都不錯,但最喜歡的是笑起來眼細細的排球妹,這個選角真好啊。
《點五步》:「一踏出投手丘,輸贏都系呢半步!」
近年上映的國產電影,以青春為賣點的電影很多,真正觸動人心卻很少。大多數所謂青春片「掛羊頭賣狗肉」,三四十歲的演員裝嫩演學生,劇情單薄、狗血,絲毫無法引起觀眾對青春的共鳴。與之不同,隔岸的台灣同胞簡直是挖掘青春故事的好手,創作了《九降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等全新人主演的口碑之作。可見,用心才是好電影的根本。
香港近年也有不少展現青春成長的好電影,如《烈日當空》《狂舞派》《哪一天我們想飛》《王家欣》等等。而最近上映的《點五步》,我認為是近年香港電影裡面對成長講述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首先,《點五步》的主創團隊全是真正年輕人。從故事開發到執行拍攝,再到演員陣容,幾乎都是由浸會大學的師生包攬。 連導演陳志發都說:「25歲,我拍了人生第一套電影,至今也難以置信」。
導演兼編劇陳志發是浸會大學傳理系畢業生,2013年參與了由經濟發展局創意香港舉辦的《首部劇情電影計劃》,並且勝出獲得發展基金200萬港幣。他拿著這筆錢,拍攝了《點五步》。由於資金不多,要用200萬來拍40組戲,其中有10組還是動作戲,「手緊」可想而知,真是拍每一處都要「睇鎹食飯」。
然後,《點五步》其實是一部以運動題材為背景,簡述人的成長的故事電影。監製柯星沛也說起,香港從黃金年代開始大家都是各種類型的影片都去嘗試,但最後會選擇一些保證票房的類型,比如動作片、警匪片,但觀眾感興趣的題材不只是這些,「我們也在考慮要去改變,可不可以少拍一點動作片、警匪片,多嘗試一些新的題材,《點五步》可能是一個開始,希望可以帶動多一點新的題材出來。」
另外,《點五步》用含蓄的手法,如蜻蜓點水般,以一個全面、現實的角度去講述主角的成長過程,不是一部簡單的熱血勵志片。導演的意味也顯然易見,開篇就是佔中畫面,中間夾雜97回歸,最後直接「面對改變有人學會適應,爸爸自己學著縫衣服;有人選擇勇敢面對,懷孕的女學生學習考試;球向前滾,人卻向後走」的畫面來表達中心思想,意味深長。
導演還將更多的個人的情懷投射到了劇本中,「從屋邨到兩個少年,其實講得更多的是關於青春的成長,像是阿龍,他的家庭發生了改變,他最好的朋友也離開他,剛剛萌發的愛情也無疾而終,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青春。他們要如何面對那些改變,變成更好的自己,成長的時候可能並沒有一個很大的目標,不一定要得冠軍,但就是要面對改變。」
雖然電影到最後還是選擇大而化之,用和稀泥式的方式去反思社會,並沒有給出甚至是試圖探討解決問題的答案,但不得不承認,這部有著隱喻的作品不再是帶著激進與憤怒,反而有著難得的時代感和生活氣息。
最後,想分享一個香港朋友看完《點五步》的感受——
「一個人拎住200萬點完成一套戲,政府唔准外來注資,導演對作品有堅持,唔要拍垃圾。
一個好劇本,一班有心人,人傳人,一個拉一個,各路金像級人馬,明星,學生義務幫手,浸大電影系,浸大音樂系,Supper Moment,林海峰,導演,監製,攝影,剪接,混音,燈光,臨記,作曲,作詞…全部同你「贏就一齊贏,輸就一齊輸」,最後星星之火燒出一套《點五步》。」
導演陳志發用教科書級別的手法告訴內地青春片導演:青少年墮胎要這麼拍。
在中國大陸喜歡棒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沒有人會陪你玩,買不起高額的球具(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說),足球籃球場已經是奢望了,就算有人陪你玩,連一片草地都沒有。(一線城市就別說了,中國沒幾個一線城市)所以片中有個孩子揮著毛巾喊「我要當投手」那段,我特別感同身受,他們起碼還有球玩,我是隨手撿幾個土塊朝家門口的大樹扔,我家狗在旁邊像看傻逼一樣看我…我看的是普通話版,網上查了一下才發現片頭片尾關於「佔中」的片段刪掉了。很是可惜,這段能升華整部影片,時代的變遷,港人的無奈,個人的成長等等,會讓這部片子不是一部單純的「青春片」。關於棒球的電影,很多。前兩年有《KANO》,日本韓國的更是不勝枚舉,最著名的應該是布拉德皮特的《點球成金》。不同於好萊塢,亞洲這邊的棒球電影一般都是勵志劇,《點五步》去掉政治寓意的一段,反倒成了一部這樣的電影,也算圓滿。陳志發導演應該也是安達充的粉絲,片中出現《棒球英豪》,阿威還調侃阿龍「男孩子看什麼棒球英豪」。的確,男孩子不要看安達充,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孩子,阿龍也說「原來當主角的感覺這麼累」。青春期的男孩子,會把一切關於生活的不滿發泄在運動場上,最後一球之前的那些蒙太奇,正是這一縮影。出軌的媽媽,無疾而終的初戀,分裂的友情,幫朋友給懷孕女友擦屁股,一切的一切,都「一球入魂」。我一直認為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作品,多少都要反應一點時代的特徵。
一念無明是這樣的,點五步也是這樣的。
都是香港的電影,也都體現著如今香港的人文風貌。在經濟蕭條,人心惶惶之下的何去何從。
李大眼說他是通過寫足球來寫人生,我看點五步就是通過演棒球來描述那些生活在香港最底層老百姓的現狀。棒球少年阿龍和細威都是生活在屋邨的貧苦人家的孩子。狹小的單位,沒有溫暖的家庭,無能的父親,不滿足於現狀的母親,青澀的成長,懦弱的性格,永遠不敢對自己喜歡的女孩開口的愛情,太多太多的壓抑和憋屈,是棒球給了少年一個發泄的出口和證明自己的方式。
高高的屋邨啊,四面高聳入雲,只留一個狹小的天空的空間供人仰視,那就像一個生命的出口,但是遙不可及,阿龍和細威都曾經憧憬著能夠衝破這命運的枷鎖,不同的是一個用棒球一個用刀,相同的是都執拗得告誡自己決不能輸,這不能輸的心態的背後卻有一種深深的絕望情緒籠罩著,因為輸了就意味著要在哪裡過一輩子沒有希望的人生,正如當下港人的現狀,面對窘境如困獸之鬥,悲愴而又無奈。
一念無明在這一點上其實和點五步是一脈相承的。父子困於逼仄的出租房內,兒子瘋了,好友跳樓啦,女友杯葛啦,鄰居排斥啦,父親在捨棄還是承擔之間痛苦的徘徊,內憂外患之中折射的都是現代都市人的迷茫和無奈。在這巨大的生活壓力之下才會產生人性的扭曲親情的畸變和世道的涼薄。
其實不止是香港,在後工業時代的都市之中,有太多的人這麼孤獨地穿行於鋼筋水泥的叢林里,掙扎於情緒幾近奔潰的邊緣,受困於生存家庭婚姻愛情住房疾病等一系列現實問題,戰戰兢兢如臨大敵,一有變故便如臨深淵無法自拔。其實也不止阿龍,細威,不止阿東父子,不止港人,很多很多的現代人,在這個風雲際會的新時代十字路口,都面臨一個何去何從的問題。
在這一屆香港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提名榜單中,《點五步》應該是唯一的一部「純港片」,也就是說,沒有大陸資本和明星摻和的港產電影。片子著力在港式情懷上面,拍出了香港80年代亂糟糟的街景,亂雖亂,卻是很有魅力的那種。
想想陳果的《香港製造》,還有王家衛的片子就能感受到。香港人愛那個時代愛到發狂。
《點五步》講的是兩個在同一棟屋邨長大的香港仔,阿龍和細威,他們每天各處野,各處惹是生非。在他們兩個之中,細威是大哥,阿龍則是個乖乖仔,整天跟在細威屁股後面,打架也是細威幫他打,細威摳女阿龍就幫忙看水;細威打籃球阿龍也跟著打籃球,結果打得巨爛,拿到球手都發抖,被對手一番嘲弄,於是細威又衝上去幫他打架。
有一天,細威和阿龍所在的基覺學校(多好的名字)的盧校長突然把他們叫進辦公室里,問他們願不願意加入他新建的棒球隊。就這樣細威成了棒球隊里的一號投手,阿龍則接他投的球。
細威屬於典型的壞小孩頭頭,脾氣很大,打球技術卻不咋地,導致整隊人埋怨他。他又好面子,往往就靠打架來擺平。在一次公開比賽中,球隊因為細威的自大輸的很慘。在這時,盧校長突然衝進場中,臨時換人,讓阿龍去頂細威的位置。
阿龍不知怎辦是好,他從來躲在細威身後當小弟,看細威喜好做事——從沒想過自己能出頭,甚至能取代他。這次變故惹惱了細威,也毀掉了他們的友誼。
細威從那天起就離開了球隊,每天在街頭跟著黑幫混;阿龍呢,突然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大樹」,面臨著孤獨和自我懷疑,痛苦不已,迎接各自的成長……
往後的發展可以預見,細威變成一個真正的社會混混,而阿龍則一心一意地打球,終於帶領球隊贏得了一場大賽。
片名 「點五步」,導演說是想傳達 「輸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踏出那半步(也就是點五步)」 的價值觀。電影里阿龍踏出的這半步究竟是什麼呢?
盧校長在比賽中換了人之後,告訴阿龍說,「我是故意這麼做的,我不想你整天縮在他身後,沒了自己。」 因此,阿龍踏出的「點五步」,也許就是讓自己擺脫了好友細威的影響,進而找到了自己。
可是換一個角度來看,細威呢?細威的「點五步」,則是選擇了放棄,放棄了友誼,放棄了棒球,最後放任自己去給黑幫做打手,差點丟了命。
這樣看來,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踏不踏出這「點五步」。在電影的一條暗線里,導演試圖談論香港精神、香港和大陸的關係問題,在我看來,「點五步」其實是一個幌子,要往哪裡去踏,才是他真正要探討的問題。
「輸贏只在半步間」? 這個說法雖然熱血,但是片面了些。全片看下來,反而會產生深深的懷疑,人生哪有這麼多制勝點?這碗雞湯,我不喝。
最後推薦兩部我挺喜歡的棒球題材電影,一部是14年的台灣電影《KANO》,講的是1929年台灣誕生了一支由日本人、中國人和台灣原住民組成的棒球隊,在魔鬼教練的魔鬼訓練下,最終代表台灣踏上了甲子園的綠草坪。不同於《點五步》試圖塞太多的社會問題進到電影里,《KANO》是一部單純的熱血青春故事。
不過,據說14年上映的時候,因為片子有某種「親日」傾向,被人批得很慘。但照我說,片子講述三國少年一同朝著夢想奮鬥的故事,本身就是在嘗試打破「國界」這個觀念,是很有勇氣的。並且電影對2、30年代台灣的還原做得特別好,攝影和美術非常棒。
另一部是動畫,在我心目中跨越了少年少女漫的《TOUCH》(漫畫原作家是安達充),譯作《棒球英豪》,或者《鄰家女孩》。在《點五步》里也出現了這個漫畫,阿龍最開始打棒球,其實就是因為他喜歡上了鄰居一個愛看《TOUCH》的女孩,他為了追她才進的棒球隊,結果到最後還是沒追到……
《點五步》借鑒了《TOUCH》里的很多情節,比如後者也講的是哥哥和弟弟之間相互競爭的關係,也跟一個女孩有關。但安達充絕不是能輕易被模仿的,他的精髓在於,那種若有若無的青春期的小心思,初戀般的小觸動,複雜又純潔的感情,跟熱血沸騰的棒球運動結合在一起…… 許多人看完都這麼說:「這輩子對戀愛的審美都被《TOUCH》帶著走了。」
《TOUCH》的動畫是TV版,有101集,也可以去看三集的劇場版,我前幾天因為《點五步》又刷了一遍劇場版《沒有背號的王牌投手》,片子里有大量的空鏡頭,靜靜凝視著學校操場與空無一人的街道,整個片子緩慢而憂傷的氛圍就是靠這些慢悠悠的鏡頭搭建而成,與之相比,我覺得《點五步》也好,近幾年其他的港片也好,大陸片也好,都太著急了,心急如焚地把各種情節、特效、亂七八糟的人物關係、價值觀疊在一起。
就像好萊塢電影之父D.W.格里菲斯說的,有時候,精心堆砌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還不如靜靜地拍一片落葉更能給人帶來觸動。
文/ 坨坨肉
巴塞電影APP/公眾號【moviebase】
在兩個角度而言,《點五步》絕對稱得上是部「厲害」的香港電影。我不是電影人,自然也不好、也沒什麼資格談論香港電影工業的現況;作為一個不合格的電影愛好者、或許也還說得上是個「喝香港電影奶水長大」的影迷,看到《點五步》這樣的作品出現在經已呈現死氣沈沈氣氛多年的香港影壇裡,實在難免會讓人感到有眼前一亮。以運動為題材的電影很容易會讓人輕易為其打下兩類標籤:或是「勵志暖心」,或是「賺人熱淚」,特別是當這項運動又是主角的夢想時,所以以運動為題材的電影,在劇情的大方向上,常與以夢想為故事的電影多有相通之處。而這些作品,在很多時候又是有其「青春」背景。講青春時代的夢想的香港電影,在過去幾年,稱得上叫好叫座的,至少有兩部:《哪一天我們會飛》、《狂舞派》。也許是看同類型的電影看得多了,也也許是因為自己不是個那麼熱血的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對這種以熱血、青春、夢想為賣點的電影,不會有多大的感覺。看《點五步》也是一樣,對團隊合作精神、實踐美夢、熱血取勝等情節,實在是以被感動。這倒不是故事、劇本的錯,只是類似內容的電影,實已是多不勝數。這樣說來,如果說這部作品有什麼能吸引香港觀眾的地方,那應該是故事是以真實人物作改編:無論是故事、或是電影製作,這部電影都說得上是部原汁原味的港產片。但同樣地,我也不覺得「原汁原味」的港產片,就等於是一部好的作品。此乃後話,在此不表。另一個但:說了《點五步》沒有、不能吸引我的地方,但在另一方面,就劇本而言,我覺得該片有一處做得相當好,而且可算出色。在電影開始之初,主角阿龍本是一名沒有自我、畏首畏尾、不想長大的年輕人。在這個時代裡,在找具有這些特色的、與阿龍同齡的人,應該不難。但是棒球改變了他的性格,逼使他面對現實,直視他自己的懦弱,而不能迴避。我認同指出該片劇本有硬傷的評論,甚至是,講述阿龍的成長,是該片劇本唯一出彩的地方。但這還是屬於該片的光芒,在承認其他硬傷的同時,對比其他港產青春片,這無疑使得《點五步》更為突出。因此,我不全然認同那些指說「一部運動片應該要……」的評論。首先這種說法就有不妥當之處,再來就是,嚴格來說,棒球始終都只是反映阿龍的成長過程。在文章初段之所以說《點五步》是一部厲害的港產片,這是其中一個原因。在香港電影裡、特別是以青春為題材的香港電影裡,很少會看到像是該片般,用一個較全面且現實的角度去描述人物的心路歷程。由此,我想大可以說,《點五步》是近年的香港電影裡面,講「成長」講得最好的一部作品。電影裡提供資金給盧校長,讓其籌建「沙燕隊」的曾先生的原型,就是前行政長官曾蔭權。曾在當時為沙田的政務專員。除了曾蔭權以外,還有另外一位政治人物也是與組建「沙燕隊」有關。那就是在過去幾個星期裡,與曾蔭權一樣,常出現在新聞紙上的行政長官候選人曾俊華,曾在當時為沙田區的助理政務專員。《點五步》另一個「厲害」的地方,就是其滲透意識形態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十年》絕對是望塵莫及:用一個通俗的講法,後者是硬橋硬馬向觀眾、向影迷推銷「恐懼」,且具有鮮明的政治性質和一定「戰鬥性」;但前者講情懷,講了一個甚至比《十年》還要更「本土」的故事。在寫這部評論之後,我想到的是,其實講阿龍的成長,和講電影裡的政治性,是無可分割的。阿龍就是當下的「香港人」。在影片最開始時,阿龍在佔中現場,說他和這裡很多人一樣,都不想輸,他說,他已經有很久不記得這種不想輸的感覺。謝志龍從來都不想長大,與好友范進威在一起的時候,細威擔當了大樹的角色,為謝志龍遮風擋雨。但是因為棒球,因為阿龍終於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註定了他和細威走向兩條不同的道路,令二人決裂──所以也是因為棒球,使阿龍找到了自我,逼使他離開了大樹而面對現實,獨個面對自己的懦弱和生活的糟糕,沒有人再能為他抵擋一切了。80年代的阿龍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開始成長,學會了不想輸。阿龍在影片中最後說,80年代是香港最輝煌的年代,亦是他最想要回到的日子。他已經有很久不記得這種不想輸的感覺了。戲裡也不是不無悲傷的,這一點甚至可以說是近年來,兩岸三地出品的青春片所共有的特點。但該片未曾在悲傷中卻步。按阿龍回憶語,「他們」都學會了勇敢面對。如果脫離意識形態、脫離於政治去作評論,這部電影能夠表現到這一點,實在是非常的難得。作為一種文藝作品,電影亦有承載文化和傳播思想之用途。去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將最佳電影獎項頒發給《十年》。此舉在陸港兩地間引來了不少的爭論。在意識形態上,去到最後,《十年》和《點五步》其實也並無什麼差別的,只是一者以較露骨、一者則以較隱性的手法,去闡述某種的政治思想。放在現實,這其實也是香港目前政局的一種面向。要談論香港政治,當然還有很多是可以說的。就以《點五步》而論,他緬懷港英時代的統治、以之反映香港在其時躋身「亞洲四小龍」的行列。嚴謹一點去說,這樣抽空脈絡去帶出歷史中的一幕,固有危險之處。但細想,這不也正是時人談論政治和歷史的慣性嗎?或是辯證一點去說,能拍出具有如此政治性質的作品的團隊,選擇講什麼、不講什麼,不也是一種政治表態?
原文發表於豆瓣,作者:威先生的鴕鳥 已獲授權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448936/
寫在最前面, 原本以為這部港片不會在內地上映,因為之前在網上看了電影較為完整的粵語版,這個版本電影開頭跟結尾合起來的一共大約四分鐘(其實並不怎麼影響劇情),展示了前幾年發生在香港的某不可描述事件。想到這點,我為此部還算不錯的電影點了個蠟燭,畢竟依照廣電草木皆兵的尿性,估計是GG了。然而就在過了一段時間後,驚聞電影將在內地上映,感慨之餘,決定寫下一些關於觀看這部電影之後的一些感受,與大家分享。
(一)看,你周圍也可能有過像阿龍一樣的感情獃子
這部電影中有一條故事線,就是主角阿龍與自己喜歡的那個鄰家女孩(公屋鄰居)的感情線,這條故事線平淡無奇,卻讓當時觀影的我一度哽咽,最終哭得像個傻逼,嗨,這特么不是當年的我嗎?
簡單地概括這條感情戲就是,阿龍一直暗戀著這個女孩,卻從未敢鼓起勇氣與她搭訕,即便兩人住的很近,且又是同校同學。然而阿龍又在暗中不斷關注著關於女孩的事情,比如她喜歡的漫畫,並一定程度上因為這個原因加入了棒球隊,幻想著打好棒球之後,能夠找到機會跟女孩搭訕,進而俘獲她的芳心。
看到這個情節,我不禁想到了大約十年前的自己,在一所普通初中的快班讀書,成績最開始中等偏上,而我後桌的同桌是班上經常考第一名的女生,D小姐。D小姐在那個還沒有「學霸」這個詞的時候,被我們視為開掛一般的存在,尤其是D小姐的英語,不僅考試卷子做得好,平時課文跟單詞也讀的很流暢。那個時候的我,恰好其實是有些仰慕D小姐的。但是苦於沒有什麼話題可說,正巧自己英語單詞讀寫不怎麼過關,便在一次偶然狀態下(估計應該是D小姐那天心情好,平時其實她不怎麼理人的,因為比較內向),請教D小姐幾個單詞,開始還好,D小姐熱情的教了我第一遍,我讀的一般,但是有一個比較長的單詞不怎麼會讀,D小姐又教了一遍,我還是不怎麼會那個比較長的單詞,最後D小姐第三遍有些無語地說道「dangerous,dangerous」。最終我學會了這個單詞,並一直記到了現在,不是因為MJ的那首同名曲,而是因為曾經那個可愛的D小姐。
後來的事情就比較俗套了,我自此之後,用心學習英語以及其他科目,一步步向D小姐看齊,最後去了同一所高中,然而跟電影中的阿龍一樣,我可以在其他人(無論男女老幼)面前講東講西,談笑風生,但是,但是,每當我遇到D小姐時,卻又說話結巴,吞吞吐吐,或者詞不達意,心跳加速,有時候甚至直接裝看不到D小姐(現在想來也是真的搞笑,我一個男的當時那麼慫),還美其名曰「遇女神失語症」,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高考結束也未能好轉。至於跟D小姐的關係,也若干年內一直毫無進展。
但是就跟電影中阿龍一樣,在為了能靠近喜歡的女孩近一點的過程中,我也收穫了許多其他不一樣的東西,無論是勇氣,友情,榮譽還是其他成長,D小姐,謝謝你,沒有你當年教我單詞的那件事情,我後來可能不會那麼喜歡學英語,也不可能跟自己高中以及大學的歷任英語老師保持良好的師生關係,更不可能在大學的時候加入口語俱樂部,也不會跟外國友人自然歡愉地談笑風生。
(二)不雞湯的獅子山精神
提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香港,你首先會想到什麼?是繁華富庶,高樓大廈,賺不完的錢,豪車靚女,還是其他什麼?
我想是拼搏,拼搏的獅子山精神。
無論是上層的富豪,中層的中產階級,又或者像阿龍一家一樣住著破舊房子的底層人民,在那個香港經濟與文化相對發展良好的時代,大部分普通人都看得到希望,堅信只要自己敢拼敢博就會成功。「用心做工就會翻身出頭「,這句看起來有些雞湯的話,卻是那一時代許多普通香港人生活的真實寫照。不管是市井小民,中產階級,甚至是街邊混混與正宗古惑仔,都是如此。
電影中阿龍曾經提到,「八十年代是香港最好的時代」(大意如此),讓我們看看當時他所處的生活環境,其實還是比較差的,上的學校也是被列為差學校,家庭還遭遇了母親出軌跟人跑這種事。但是電影卻一步步證明著,只要你用心拼搏就會成功。無論是故事主線上的棒球隊一步步訓練,不斷成長,打敗一支支球隊,最終獲得勝利,還是在電影為數不多的鏡頭中,成年後一副中產形象的阿龍,對此都有體現。換成如今的香港,與阿龍相似家庭條件與教育環境下的學生,還能夠在成年之後混到中產,怕是不如從前那麼容易了。
(三)關於兄弟情、友情以及青春熱血與運動
香港電影中關於兄弟情、友情的電影其實並不少,但是如果再加上熱血與運動,則少之又少,這部電影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此類香港電影關於此類題材電影的空白。其實縱觀這部電影,當中關於兄弟情以及友情刻畫的部分,與國內外其他許多電影相似,感覺平平,無非就是一起共患難,中途插入一些這樣那樣的波折諸如誤會,背叛之類的套路,然後再在最後獲得和解,兄弟之間相逢一笑泯恩仇。
再說說關於熱血與運動部分,平心而論這部電影做的一般,中等略偏上,比不上歐美類似電影的華麗狂野,也比不上日韓類似電影的成熟,再與前幾年台灣類似題材電影《kano》相比,也略顯有些短促,總的來說一般,但是想到製作成本,以及一眾新演員等等諸多因素之後,不得不說還是做得不錯了。
最後談談關於青春部分,雖然說電影出現了比較惡俗的搞大肚子情節,但是拋去這一點,其餘部分也還不錯,主角不是開了掛逆天的瑪麗蘇王子,只是一個長得稍微帥一點點的人,細威以及其他一眾配角,與青春期時候絕大部分的我們也相差無幾。大概越真實的越貼切的東西,越容易打動人。
錯過了那年的《kano》,這次我不會再錯過《點五步》了,咱們4.7號電影院見!
歡迎喜歡電影、音樂、電視劇或者講故事的朋友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交流分享
( 樂話弦心,分享好歌、電影以及講故事的公眾號 )
北京點映場,見到了監製導演兩位主演還有廖啟智本人。智叔非常平易近人,戲外耍寶搞怪樣樣精通,但戲內卻是十足的嚴厲范兒。就像導演說的,這片子並不是像《kano》那樣完全為了展現體育精神,而是想描繪一種青春軌跡,棒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雖然脫不開一些狗血套路,但香港很少拍出如此熱血的片子。
沖著獲得了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八項提名,花掉一個晚上時間,專註看這部電影。
電影《點五步》是完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而且歷史上的盧校長和沙燕隊確實在1984年戰勝了日本水牛隊。
雖然是青春片,但《點五步》絕非大眾青春片。一個配角老戲骨廖啟智帶著一幫很年輕的演員,沒有偶像明星的原味港產青春片,在整個青春電影寥寥無幾,這點比較欽佩。
電影描述兩個八十年代香港屋村少年的視角,還原了香港那個最輝煌時代的人情風貌,一群貧民窟少年在青春成長的歲月。
整部電影看完後,一片沉寂。每個人都有缺陷,95%的人知道自己缺陷,怯於邁開半步之間,往後退縮,至死也沒有改變缺陷;5%的人在缺陷掙扎,挑戰,在貴人幫助下,打開自己心魔,邁開半步,破碎重生。
這部電影,就是一個好教練,碰到一堆廢柴,然後和廢柴演繹一個」點五步「故事—上前半步未必贏,退後就肯定會輸!
01 一個名字
當聽到這部電影名字,開始是不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吐槽導演是純理想主義,不知道一個好名字重要性。
想起咪蒙說過:好的標題,就談戀愛時一個人的外貌,決定了你們有沒有可能在一起。
一部熱血青春主題,連一個偶像明星都沒有,想想沒有一個熱門名字,也很正常,說明這部電影就是任性,導演和編劇就是獨特。
那麼「點五步」究竟是什麼意思?
點五即是「0.5」,是粵語對這樣數字的稱謂。點五步也就是半步的意思,說出的電影主題——多邁出那0.5步未必會贏,但是退後就一定輸!。用導演的話來說:「在棒球世界,贏或輸在於半步之間,即使處於劣勢,只要不斷堅持,鼓起勇氣踏出半步,仍有機會扭轉局勢。」
點五步並不是棒球專業術語,而是電影想通過,這個看似每個人都會的動作,告訴一個最簡單又是復極其雜的道理。
無論在棒球場上還是生活中,你是否有勇氣去改變。
02 一個教練
影片中校長是一位對棒球從一而終的人,竭力改變了一群青春期迷茫而叛逆的學生,改變的其實不僅僅是狀態,有時候是影響自己一生的性格。
電影開始,校長力排眾議,用僅有的資金為廢柴少年們建立起一個棒球隊,和外國棒球隊平等的比賽,最後和日本隊對決獲勝。
從劇情里可以看到,每次改變多麼曲折和難求,慶幸他們遇到這樣的教練。每個人生都需要這樣教練,在彷徨失措的時候,他會拉你一把,讓你醍醐灌頂。
校長和這幫廢柴少年說過很多意味深長的話,有的罵的句句戳心,但每個人都受用,在這裡摘抄出來,供大家鞭策:
- 我相信這顆球,可以改變著這一幫學生。
- 自己都瞧不上自己,你的人生就只有一個字,就是輸。
- 一支球隊,贏就一起贏,輸就一起輸。
- 我跟一般人一樣,都不想輸 。我從來沒有說過要贏,但是我有說過,叫你們不要放棄。
- 輸贏,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勇氣踏出這半步。
- 踏上投手丘,就沒法回頭,輸贏就在這半步!
比賽獲勝後,校長說:今天你們不僅贏了日本隊,你們更贏了我,更重要的是,你們贏了你們自己。
03 一個廢柴
劇中的阿龍和細威是一對在香港公租屋長大的難兄難弟,兩人從小頑劣,長大後依然遊手好閒,愛惹是生非,進到中學,也是出眾的差生,或許沒有「沙燕隊」的機遇,兩人再難找到證實自己的機會。
阿龍是一個典型活在別人陰影下自卑少年,生活經常被人開刷,沒有一項值得稱耀的技能。
父母感情不和,媽媽出軌,最後出走。暗戀對象被咸豬男欺負,連話都不敢說,最後被別人搶佔先機當了別人女朋友。在死黨里,永遠只能求罩,永遠只能當小弟。
在一次比賽,校長了為了讓阿龍快速成長起來,換下一直驕傲小威,讓小威當阿龍的替補。
校長說:我不希望你老是躲在他的背後,當縮頭烏龜。
他才開突發意識到生活這麼多年的現狀,面對現實,他依舊逃脫不了在小威庇佑之下。事後找小威聊天,小威告訴他,要是盧校長讓他們交換位置的時候,我走你也走,才是兄弟,現在什麼都不是。
踏出半步很難,但是退縮很容易。
最後阿龍選擇歸隊,在隊員幫助下跑了100圈,重返沙燕。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拼勁,一路過關斬將,敗敵無數,但贏得一次次對自己的認可。
漸漸懂得:在沒有小威的沙燕隊,比之前更好。一個團隊,不是因為一個人離開,就不能活。
其實是跟自己內心的較量,跟自己的缺陷坦然面對。但是很多人,這一步沒有勇氣去邁開,直到年老時懺悔不已。
影片里回放著幾次盤旋在空中的球衣,飄著,盪著,漫無目的。就像那些迷途的少年,或者像似生活中那些無可奈何花落去的選擇,因為我們不敢破碎自己,所以無法獲得重生。
阿龍是好樣的,破碎自己,也贏了自己,是廢柴里逆襲的少年。
也告訴一個道理:有些輸贏,真的和起跑線無關了。
想起阿里的人才培養,馬雲說,在阿里呆1年不是阿里人,只能充當輸送新鮮養料,3年才是阿里人,因為破碎過,還能留在這裡。5年才是阿里橙,這些人在破碎後,獲得重建。
就是會遇到事情,碎掉,然後再重建。看似簡單道理,但是很少人能做到。
耳朵想起那首主題歌曲:
「我只是個長不大的小孩子,
多麼尷尬的歲月,多麼尷尬的日子,多麼尷尬,
好想改變一切,只是沒有銀子更沒有方法,
人生的關卡,我被不停沖刷,
到屬於這人生棒球場,上場,
我和遊戲規則一起成長。」
電影最後一個畫面:球向前滾,人卻向後走。你是否理解其中的意義。
2017.5.7 晚
http://weixin.qq.com/r/sETXz-rETacyrb6s9xGi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是一部很用心但卻沒做得很好的電影。 首先電影改變自真實的故事,但改編得真的太一般了,主角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公屋青少年,身邊有一個跟著黑社會分子混,長得又帥又高大朋友,從小一直保護著主角,後來出現一個想改變他們人生的校長,在改變的過程中兩個人慢慢走上不同的道路,最後主角改變了一生,而他朋位卻走上了歪路。這樣的故事太俗套了吧。 其次,從台詞的編寫和情節的設置可以看出導演,編劇功底不行,就拿校長開會想拿下六十萬資金那段來說,校長那些話真能說服人?不能吧,而且整段是電影第一段小高潮就這樣處理也太不長心了吧 不過總體來說,作為青春片,電影還不錯的,該表達的還是很好表達出來了,畢竟這是個很多電影連講好一個故事都做不到的年代。
繼「盧海鵬試咪」後又一句可以用來代替粗口的話,哈哈!早前在網上看的盜版,電影上映一定要重刷,還有一念無明!很好的香港本土電影!
推薦閱讀:
※回到過去,是我們明知故犯的一枕黃梁:《夏洛特煩惱》
※《時間之旅》
※《熔爐》:當《釜山行》中的喪屍活在現實中
※《劍網3番外之四海流雲》名俠初現鋒芒,影游成功破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