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寶寶三周歲多特別愛哭,怎麼和她交流好?或者更廣泛地說,孩子情緒調節和衝動控制能力差,該怎麼辦?

我女兒三周歲上的公家幼兒園,在學校里特別不喜歡人家碰她,碰到她了她就覺得人家是打她就哭了。

她從小就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爭搶玩具,她搶不過其他小朋友也會哭,我在家和她溝通了很多次,玩具是大家一起玩的,你可以和小朋友說這個玩具我玩好了給你,好像沒有效果。

還有家裡玩的人比較多,只要說的是她不喜歡的昵稱或者話她就會哭,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溝通了很多次,也和她說怎麼回答可是不起作用!

我應該怎麼引導她好呢


「僅僅」和孩子談看法、講道理,對於孩子情緒調節和衝動控制能力,起不到多大的改變和幫助

一、情緒是什麼?

發展心理學關於情緒的定義是:

當面對一個刺激時,個體會臨時整合以下四個通道,以便於在當前情境中採取強適應性和環境塑造性的反應(Keltner Shiota,2003,p.89):

  • 通道1-----感受(通常是積極的或消極的)
  • 通道2-----相關的生理反應,包括心率變化、皮膚電反應(比如出汗)、腦電波等等
  • 通道3-----認知,引發伴隨著感受和生理反應的認知活動
  • 通道4-----採取行動的願望,在感受、生理反應、認知的基礎上,出現採取行動的願望,如趨利避害、攻擊、退縮、哭泣、交流需求或願望等等

舉例說明這四個通道:

就拿題主描述的孩子的一個情況來舉例------「在學校里特別不喜歡人家碰她,碰到她了她就覺得人家是打她就哭了」

  • 感受:生氣、厭煩、害怕等的消極感受
  • 生理反應:此時孩子心跳一定會加快,甚至出汗,同時腦電波會發生激烈的變化
  • 認知:「他碰我,就是在打我」
  • 行為:在感受、生理反應、認知的基礎上,孩子哭

二、為什麼僅僅給孩子講道理,並不能提高孩子的情緒能力?

引用一下題主的原話------「......我在家和她溝通了很多次,玩具是大家一起玩的,你可以和小朋友說這個玩具我玩好了給你,好像沒有效果......」、「......溝通了很多次,也和她說怎麼回答可是不起作用......」

當孩子產生一個情緒,無一例外都包含著以上的四個成分,就像我們剛才所舉的例子一樣

而且,當孩子無法有效調節自己的情緒,如果結合四個通道而看得更深的話,會發現,主要是因為他被困在了這個情緒的四個通道中

還是以剛舉的那個例子來說明:

  • 他被困在了生氣、或者厭煩、或者害怕的消極感受的中
  • 他被困在了心跳加快等等生理反應中
  • 他被困在了「他碰我,就是在打我」的錯誤認知中
  • 因此,他就知道哭!

而很多父母(包括題主)通常的做法就是:僅僅只和孩子談看法,談認知,講道理,比如:
「......她從小就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爭搶玩具,她搶不過其他小朋友也會哭,我在家和她溝通了很多次,玩具是大家一起玩的,你可以和小朋友說這個玩具我玩好了給你,好像沒有效果......」

和孩子談看法,談認知,講道理,也許能將困在錯誤認知通道中的孩子,解放出來,孩子也懂得了「玩具是大家一起玩的.....

但是,題主覺得道理講了無數遍,孩子仍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原因何在?

  • 其它三個通道,包括感受-----搶不過時感到很不高興;生理反應-----很不高興時心跳很快;行為-----於是哭泣,將孩子封裝住了
  • 而這三個通道,並不能通過僅僅和孩子談看法,談認知,講道理,而自動解封

三、科學方法是什麼?

情緒能力,包括情緒表達、情緒理解、情緒調節,要促進孩子這三方面情緒能力的良好發展,關鍵在於,當孩子發生情緒時,圍繞情緒四個通道,進行建設

比如:「......她從小就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爭搶玩具,她搶不過其他小朋友也會哭......」

1. 在感受這個通道上----去感受孩子的感受。感受孩子的感受,對處於困難情緒當中而感到極不安全的孩子,是最好的解藥

感受孩子的感受,分為兩個層面,其中第一個層面是第二個層面的基礎:

1)層面一,非言語層面:父母首先馬上設想自己非常喜歡一個東西,但是得不到或者搶不過人家,是什麼感受。當父母能夠這樣做,就能最深刻、最自然地對孩子當時的感受產生共情。最佳的共情,並不是通過嘴巴來說,而是孩子從處於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狀態的父母的眼神、面部肌肉變化、肢體語言中,看到並感受到

2)層面二,言語層面:在非言語層面的基礎上,對孩子說「你沒搶到玩具,既失望又生氣」。將心比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說的時候稍微誇張一點,如果覺得誇張說的方式自己不習慣或者很尷尬,那就溫和地和孩子說。通過言語層面,除了共情的感受之外,孩子又很自然地學會了給情緒命名

但是,看到孩子哭鬧、發脾氣,一開始就失敗了的做法是:

  • 先安慰----「哦,寶寶不哭」。
  • 安慰沒效果就轉移注意力----「寶寶看那個小朋友手裡拿的是什麼,我們過去看看」
  • 轉移注意力沒效果很可能就逐漸失去耐心----「這個有什麼好哭的,不準哭了哈」

這些方式對於孩子的情緒調節和衝動控制能力的發展,不是幫助,更大程度上是阻礙

因為,父母如果不能感受孩子的感受,還不具備困難情緒處理能力的孩子,就更不能感受自己的感受

「哦,寶寶不哭」、「寶寶看那個小朋友手裡拿的是什麼,我們過去看看」、「這個有什麼好哭的,不準哭了哈」......類似的對孩子說的話,不僅沒有感受到孩子的感受,而且相當於在迴避孩子的感受

既然迴避,何談有效調節?

「當孩子感到父母能感受到他的感受,他即刻會發現自己作為情緒而存在的事實,這才能為他的情緒調節和衝動控制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David J. Wallin)

特彆強調:在感受通道上,從非言語和言語兩個層面,去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感受孩子的感受,這是基礎,是前提,如果沒有這個作為保證,後續的行為,效果會很差

2. 在生理反應這個通道上----去和孩子一起體會緊張心跳、出汗的感覺,或者一起進行呼吸練習,該做法的理論依據:情緒的具身。將孩子的情緒感受,一定落實到身體上,和孩子一起體會、感受身體的變化,否則孩子的情緒體驗將永遠飄忽盤旋於身體的上空,而找不到落腳之處

無法落腳,何來有效調節?

3. 在認知這個通道上----去啟發並和孩子一起討論關於搶玩具的事,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討論和認識,比如-----「玩具是自己玩還是和小朋友一起玩更有趣啊?」、「如果別的小朋友不願意不同意一起玩,我們可以想想什麼辦法去商量?」、「如果確實最後玩不到這個玩具,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就不會這麼難受?」等等

和孩子一起從認識上進行討論,注意不要演變為父母一個人的說教,抓住每一次機會,啟發孩子的思維靈活性

4. 在行為這個通道上----去引導孩子,如果孩子想不到辦法,起初可以暗示,隨著孩子思維靈活性越來越高,逐漸以孩子為主想出更多的辦法,然後選擇最靠譜的一個予以執行

以上就是科學的方法,正確運用,假以時日,無論情緒調節和衝動控制,將促使孩子得到良好的發展


我女兒小的時候我也特別喜歡和她講道理,因此,她從小就特別乖,能懂道理,守規矩。

但是到了幼兒園好像一直到一年級,她會呈現一種很不好的狀態,就是哭得多,脾氣多。哭完了,鬧完了,道理講得比我還好:這個玩具家裡有,不應該買,我這麼哭也沒有用……

我就開始反思,為什麼她道理懂得這麼多,缺做不到?

嗯,我比她懂得道理多得多,做不到的事情也多得多。

讓幼兒園小朋友發覺自己的理智控制不了慾望是件很殘忍的事情。

於是我從她二年級開始就盡量不再講道理,她哭她鬧我就哄,然後問她為什麼哭,有時候會告訴她如果是媽媽媽媽會怎麼做,但更多的是告訴她:任何時候只要她她覺得難過,她就可以來找媽媽在媽媽懷裡哭。

嗯,現在她很少發脾氣,但的確很嬌氣。我基本上會努力控制自己,一年只講那麼一兩次大道理。

題主孩子的情況是不是和我們家的類似,這個不敢說,我只是給個例子,然後表達自己的觀點:幼兒園的小朋友,讓她懂道理,總是要理智,對孩子可能是個折磨。


這個事情的根本原因是孩子焦慮!原因在大人身上!

我舉個例子,我女兒小夥伴,目前3歲半。之前由於搬家,媽媽忙著考職稱忽略了她。她去幼兒園面試當著老師面丟東西,發脾氣。老師拒絕接收。

媽媽和家裡爺爺奶奶才意識到孩子情緒出狀況了。

那會孩子也是動不動就哭,一言不和就動手打人。甚至,一隨便說一句她也要哭。別人喊她都不準喊。

後來,我好好跟我朋友聊了一次。我跟她說,是由於你焦慮,孩子才焦慮。這麼小孩子出現情緒,肯定在撫養她的人身上找原因。

首先,家長跟孩子的溝通出現問題了。

家長不知道怎樣溝通。我那個朋友說她主要是脾氣太好,從來都依著她,不懂拒絕孩子。

我的意思是,跟孩子溝通一定是溫柔而堅定的。比如孩子做錯事情,孩子一哭就滿足,這樣肯定不對。做得對就表揚,做得不對,就要批評。批評的語氣是嚴肅認真,且語調要溫柔。表揚也要告訴她哪個地方她做得對。批評也要告訴她哪裡做得不對,且要怎樣做才是對的。甚至示範給孩子看。

然後,發現了溝通問題。家長要做的是去學習怎樣跟孩子溝通。推薦三本書:

圖片發不上來,不曉得怎麼回事。我打出來吧。

《這樣表揚,孩子進步快 這樣批評,孩子改正快》

《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 孩子才肯說》

還有一本《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這本名字有點嚇人,但內容挺好。

最後,多跟孩子讀繪本,多陪孩子,提高親子陪伴質量。這個才是最重要的。我想你的孩子是以這種方式來發泄心中不滿。

你按照這幾步做了,你會發現孩子真的很好說話,也很好相處。

孩子成這樣是正常情緒,也是做得對的情緒,她估計是不會表達媽媽你陪我,或者是她表達了你忽略了。她會以發脾氣的方式告訴你,需要關注我的情緒了。是她的一種表達方式。所以你應該跟她好好談談,孩子其實都懂。家長切記不要焦慮,你不焦慮了,靜下心來,你會發現孩子也沒那麼焦慮了,試試吧。


我想,和孩子交流,最重要的是,共情。

既然能理解孩子為什麼哭,又何必非要追問孩子為什麼哭呢?

孩子遇到了不喜歡的人和事,想哭,就哭唄,她還是小孩呢!

明明是幼兒園其他小朋友的錯,老師也沒管理好,為什麼非要她理解和體諒呢?

就告訴她,因為這個幼兒園費用低,爸爸媽媽為了省錢,所以她忍著點別的小朋友,看到那些欺負人的小朋友就躲著點,別被人給打了。

這個社會可不是人人懂文明講禮貌的,別把孩子教的太老實了。

說不定,就是有人在幼兒園叫難聽的外號,讓孩子在家裡也不開心呢。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怎麼可能說幾次就見效?難道學走路學幾天就見效了?學說話幾天就會說了?你家孩子從會翻身會坐會爬會站會走到能跑不摔倒用了多久?為什麼對孩子身體能力的緩慢增成長得正常大腦能力的緩慢成長就覺得奇怪呢?大腦發育也是一樣的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遇到問題不滿意她不哭還能怎麼辦?講道理說服別人嗎?或者自己坐下來思考人生?她就是想也做不到。


我的寶寶比較小才剛快2歲,在這裡交換一下我應對寶寶哭的一些做法。

我覺得孩子並不是通過哭來尋求解決問題。而是在語言能力發育完善前表達自身情緒的一種方式,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他開始面對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產生了許多他並不熟悉的情緒,比如憤怒,惶恐,迷茫,失望,相對於成人可以用語言外化自己的情緒,小孩子們只會用哭來表達。所以我認為單純通過講道理,或者教孩子應對事情,只是單純的處理事務,而沒有處理情緒。(類比於心情不好時老公讓你多喝熱水吧。。)不讓孩子哭,只能使孩子壓抑負面情緒,不利於孩子的情感發育。

所以我的處理方式一般是當孩子哭的時候,抱住她,重複剛才的情景,再描述她此刻的心情。比如幫她打開奇趣蛋又幫她把玩具拿出來以後她開始大哭,我趕緊摟住她說「媽媽幫你把蛋蛋打開了,又把玩具取出來了,但是你想自己把玩具取出來對不對?你沒能自己把玩具取出來感到很失落很生氣對不對?」這時她一邊哭一邊說對,然後我把裝著玩具的蛋給她,告訴她這次讓她自己把玩具取出來,很快她就不哭了。這時候再告訴她,下次再有事先和媽媽說,光哭媽媽是聽不懂的。如果是她特別傷心,尤其是要求無法滿足的時候,我會抱著讓她哭一會兒,一邊和她說寶寶想做某某事,但是媽媽不允許,寶寶好傷心啊。她哭一會兒就會自己說不哭了。

我認為鼓勵孩子表達情緒,教給寶寶表達情緒的方式,是培養情商的好辦法。寶寶現在能描述一部分自己的情緒,比如她會說我生氣了,我好著急啊,哭的情況很少,語言能力也發育的比較超前。

其實我想說的是,哭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想哭的時候哭哭也挺好的,可以釋放壓力呢。


自我情緒的控制關鍵時期在2-6歲,所以這個階段得愛哭愛鬧,應該欣慰,給予安全感的關注即可,甚至值得感動。每一次哭鬧是多麼可愛,是一次自我情緒管理提升的機會。

當孩子憤怒失控時,父母不要壓抑著孩子釋放情緒,要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正確的表達情緒。比如,小孩面對今年五月份幼升小面試的時候,獨自去面試的時候,會害怕,不想去。但家長想著好不容易得到面試的名額,自家孩子怎麼那麼軸。在家長和孩子的幾次爭執下,孩子自然就會發脾氣,失控。

孩子情緒失控時,家長不該發脾氣,應該更多的是要反省自己,是哪裡出了錯。要找到孩子情緒失控的原因,然後蹲下來,和孩子平視,耐心的問:你是不是害怕自己獨自面試? 得到孩子肯定的答案後,再對症下藥,慢慢疏導。

還有孩子就是使勁的哭的時候,不要大聲呵斥孩子,也不要一味的說教。這個時候孩子是不太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與其訓斥,不如動手做。家長可以和孩子說,寶寶,我們不哭啦,和寶寶一起深呼吸。來,呼氣,吸氣……這樣就是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讓他體會自己的情緒表達。

記住家長要用耐心和溫柔的話語和孩子對話,不要最後自己發火。

其實就如我經常說的那樣,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在處理情緒的過程中,父母怎麼處理情緒的方法也會潛移默化的交給孩子。所以,家長也要注意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方法。

在這裡我提供幾個我覺得還不錯的幾個方法,大家可以嘗試下:

1、發現孩子即將爆發的苗頭,阻止一場孩子還在醞釀中的情緒大爆炸。

2、講道理沒用時,轉移注意力

3、逃離事發場所,換個安靜的環境

4、提前培養規則意識

5、冷靜下來,先找原因,對症下藥

我覺得問題中描述的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還出現情緒失控。在這樣親子關係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不要教導孩子,再教導會讓孩子感到一種否定的消極感。其實諄諄教導、循循善誘是比較合適於親子關係融洽時。講道理不行的時候,家長可以用遊戲的方式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再設計下遊戲環節,在玩遊戲的同時讓孩子學會分享。


老子不開心了為什麼不能哭?道理是什麼東西?能吃嗎?

我給你講,小孩子哭是算好的,有的兩三歲就會摔東西了。因為講道理沒用啊,他又不懂什麼是道理,說的好像我知道1加1等於2就知道哥德巴赫猜想是什麼東西一樣。

為什麼3周歲的小孩每天可以吃好幾次飯,但不能哭好多次?

小孩子哭是正常的,你和他講道理才是不正常的。因為生理上的難受導致的哭泣除外。

哭是因為小孩子感受到自己無法控制的難受,他不懂得這些難受不是由於自己的錯誤而產生,他就只能哭了。因為這些難受即使是道理也無法減輕的。

道理我都懂,可是我難受。

用哭來告訴你他很難受。但身為家長你不但體會不到他無法控制的痛苦,反而還嫌棄他。孩子沒有錯,但你認為孩子哭泣是錯誤,他就會覺自己的難受是自己造成的,碰到任何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都覺得是自己錯誤。

我覺得你和你的孩子都有習得性無助。


哭的時候陪著她,等她哭完。小朋友應該會喜歡這樣的方式。


哭也是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三歲多的寶寶正在建立自我世界的秩序,希望世界按她的想法運轉,一旦和自己想的不一樣,敏感的寶寶會做出一些抵抗的行為比如哭、鬧。

可以引導她說出她為什麼哭,有助於她認識自己的情緒並正確處理情緒,這個時候家長一定不要急躁。然後根據她說的,幫她分析原因去解決,試著讓她去接受這個世界和她想法不一致的事情,有助於她成長。小孩子的世界本身就偏執狹隘,慢慢長大了,想得多,見得多了,就好了。

我家寶寶和你家的差不多大,之前也是愛哭,什麼事情不按他的方式來弄或者他自己什麼事情沒做好,就著急然後就哭,我就一遍遍問他比如為什麼哭,讓他自己主動說自己的情緒,知道之後可以說:媽媽遇到這種事情也會和你一樣可能不高興,但是媽媽會想辦法解決,媽媽不會哭。。。然後幫助他解決,或者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總之,要營造一種哭鬧不能達到某種目的的氛圍,理解他的情緒,也不助長。

鼓勵孩子多靠溝通來表達情緒,孩子的語言能力足夠強大的時候,遇到問題靠說就可以解決可以宣洩可以保護自己的時候,就不那麼愛哭了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在學習在成長,為人父母也是一樣,育兒路上共同成長


我家寶寶2歲半,我有時也會看到她各種哭。大致寶寶的哭有兩種:有時是傷心的哭,有時是假哭(「作」的那種)。不管是哪種哭,都可以歸結為不樂意了吧,只不過前者嚴重些,後者輕微些。

作為爸爸,我應對的第一條就是講道理,不管她現在是否能聽得懂,是否能接收,道理一定要先講出來。有些道理很簡單,有些較複雜,我盡量簡單的表達。有人或許要說了,她都不懂,講這個有什麼用。我那麼我要反問了,什麼時候講她才能聽懂呢?誰能給出確切的答案?如果沒開車確切答案,就早點開始講吧,每次都講,總有一天她會明白的。

第二條,迅速轉移注意力,比如引出一個新的話題啦,換一個地方啦等等。因為道理講完,就迅速離開戰場,去開闢一和諧愉快的新場景。沒必要也不應該跟小孩子糾結於道理。

第三條,就是堅持使用第一個第二條,持之以恆。告訴她是與非,但不要求馬上懂,慢慢來,總會越來越好的

以上只是我的一點點經驗,拋磚引玉吧……


是不是父母管的太嚴了,從小不允許和小朋友有肢體衝突,不允許搶玩具?父母眼中是問題,孩子才會覺得是問題。

我兒子也三歲多,從小我跟他一起打鬧,他和小朋友搶玩具我盡量不干涉。現在別的小朋友無論是友好的還是敵對的打了他,他首先是覺得好玩,完全不生氣。我見過一個管的很嚴也很嬌氣的女孩,我兒子又蹦又跳手舞足蹈的跟她打招呼,她緊張的以為要打她,還滿懷敵意的踢了我兒子一腳,我兒子以為在開玩笑,格格的笑著也踢她,結果那女孩哭了……

還有搶玩具,無論是吃虧還是占強,只要兩個孩子差不多大,只當看不見,孩子也會心大一點。現在他跟大一點的小朋友玩,吃了點虧,他也不很在乎,還裝作無所謂的樣子來撐面子,笑死我了。

不過最近也開始愛哭,做錯了不讓批評,語氣稍微重一點都要哭一場,我感覺是不是我太凶了?


推薦閱讀:

別看我小,給你的Surprise確是大大滴【寶寶有話說二】
作為當事人應該如何處理「校園欺凌」?
輸卵管被「堵了」,這些常見癥狀你有沒有?
孩子為什麼就是不肯聽話?
別天真了!性侵無處不在,家長不當心就是失責!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