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堅持全平台通用的方向和蘋果堅持全平台不同系統但是能緊密協作的方向,究竟哪個更科學?
微軟從win10開始決定徹底打通全平台,並將win10發展成一項服務,不論手機,平板,桌面全部用一套系統,一套應用(UWP),但是至今收效甚微。
蘋果則堅持iOS、macOS、tvOS、watchOS,幾大系統並行發展,針對各自設備應用場景不同差異化升級,並且利用軟硬體技術不斷優化各系統之間協作互聯的效率。還有最大的一點就是保持在macOS上堅持不使用觸摸屏。問:在桌面(或者是專業,或者是需要高效工作)的場景下,究竟是微軟的觸屏好還是蘋果堅持鍵鼠輸入好?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兩家選擇的方案不同?全平台通用和差異化發展哪個才是出路?未來哪家的方案更合理科學?---------------------------以上為原問題,以下為2016.11.01修改-------------------------------------------
鏈接:蘋果:不會推觸屏版Mac電腦
無論是蘋果的多元化(不好聽的說法恰恰是果粉說的碎片化)還是微軟的整合,目的都是為了推平台,圈利益圈
只不過原發的動力上的區別導致了蘋果微軟路線的區別蘋果在於賣硬體,通過蘋果強大的硬體推廣能力來推平台,但面對安卓高中低的競爭,蘋果雖然在硬體利益凈值上能夠保持優勢,但起不到「堵截」的作用,雖然主流宣傳上和一些蘋果擁躉的口徑里蘋果平台的應用質量和優先性都高於安卓,但實際上有對稍微深度一點的應用需求的用戶就會發現安卓的好處,同時安卓各第三方廠商競爭激烈多元化需求滿足也更全面,一個很淺顯的例子就是中國線下市場OV稱霸的環境蘋果如何推apple pay?就算安卓廠商自己不處理,支付運營方軟體設計也會拉平這些差距,何況安卓廠商又不會幹等著蘋果圈平台
這樣的背景下,蘋果就必須在軟硬體設備方面多個方向分別對應其對手才能在各自的市場爭取將消費者向蘋果的統一平台靠攏,以期爭取賣更多的硬體,並圈更大的平台,進而爭取賣更多的硬體,而要實現這個格局,你就不能指望以移動為初衷的IOS完全適應桌面,或者osx完全適應移動,碎片化就產生了,這不蘋果又出了兩代手錶么。相信隨著市場競爭的深入和電子設備影響力縱深在更多領域的拓展,蘋果的碎片化會更加嚴重。而微軟則是情況完全相反,在於賣軟體,這兩年微軟熱衷於做硬體並不是他要做,而是win生態陣營的疲軟需要微軟親自站出來擺個明確的姿態教友商做人,第三方意識上去了,跟得上微軟軟體設計思路和平台構建步伐了,win的影響力才會回歸,而第三方廠商那麼多,微軟如果要輸出更多的非通用平台,勢必更加加劇碎片化和第三方廠商的惰性,同時對於他想要去推進的移動端應用的市場反響也不利,統合平台可以讓第三方硬體商和移動部門共享win的技術和市場紅利,利於win平台本身價值的個體層面最優化和市場鋪展擴大化
簡單來說就是一門兒靈需要多向鋪展,而樣樣通樣樣松需要握緊拳頭瀉藥,先說個人看法:
微軟和蘋果,最後是殊途同歸。
微軟的「全平台整合」,這個「全平台」其實是指Windows、iOS和Android,至於微軟自己,自始至終只有一個平台:Windows。
無論是Windows Mobile還是Windows Phone,微軟從來沒有要作出一個與Windows割裂的平台,它做的東西都是以Windows為基礎的,與其說微軟要做越來越像電腦的手機,倒不如說微軟從一開始就只打算做一個能打電話的電腦。蘋果也在做「全平台整合」(macOS和iOS),但是是一點一點地做,比如長久以來的iTunes、Airdrop、這一次macSierra中新添加的「無縫剪貼」功能,因為蘋果自己也知道,在技術發展的最後,移動端的需求和固定端的需求是越來越相同、並且數據傳輸的能力也是能夠滿足的,所以這個事,要麼自己做,要麼被別人搶佔市場。
況且比起硬體產品不多的微軟,蘋果自家豐富的產品線和封閉的生態決定了它做整合的趨勢,如果要和微軟競爭,就必然不能被微軟搶先融入它的生態中,那麼只有將自己的生態完善,才能和微軟抗衡。事實上正如大家所說,蘋果實際上是一個硬體廠商,它的任務是做出完美的硬體產品,比如Mac,比如iPod,比如iPhone。
在前期競爭中,囿於通信和電子技術的瓶頸,在各個領域做出最好的產品來霸佔市場,是很好的方式,所以我們看到在移動播放器領域裡有iPod,在移動端領域有iPhone/iPad(iOS),在個人電腦領域有Mac(macOS)。在這個時期,人們習慣於使用體驗的割裂,人們明白什麼事要在什麼機器上做,那麼人們只需要在特定領域中擁有最好的商品。但是隨著通信和電子技術的發展,當「全平台整合」成為可能,人們便會爆發出對單平台的需求。現在,人們會覺得一件事在iPhone做不成,在Mac能做,這樣是理所當然的;以後,人們會問:為什麼一樣的機能,這件事不能做。但,雖說微軟早就在做單平台的事,可效果很差,用戶體驗糟糕,所以基本可以說和蘋果還是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真正的軍備競賽,從現在才剛剛開始。毫無疑問是uwp,蘋果想統一的時候,已經沒有統一的機會了。
如果蘋果這個方案科學,你們現在用的IT產品就應該是日本的了,論本廠產品的系統化和對外封閉,蘋果連日本人1%的水平都沒有。
蘋果這個方式在某種技術發展初期不穩定的情況下可以有效提高客戶體驗,但是到技術發展起來之後就會阻礙市場擴張和技術。
日本人的牛逼,我給你們舉個例子,這是SONY電視上的螺絲,要了我60歐元。MS兩邊都在走,UWP是全平台統一,MS全家桶是跨平台協作。通過Cortana,你可以在Win10+Android上實現大部分類似iPhone+Mac的協作
蘋果設備使用不同系統我可以理解,但是前後版本,一年換一套介面真的好嗎?並且同期上市的產品還不兼容,iPhone7插不上MacBook Pro,送的小白耳機也插不上筆記本怕是蘋果在這條賣配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我只說一句話,出門我會帶iPad,或者MacBook,但我不會帶一台顯示器、一個鍵盤還有擴展塢……然後掏出手機,咦,我的連接線呢,哎呀,忘帶了……
題主你忘了MS手機不能更新到新版windows的事情了咩?
起碼apple放棄老款設備是因為機能無法支撐新版系統,而不是強制用戶迭代。MS現在只是硬體普及度還不夠罷了(看清楚再噴,說的是硬體)
普及度高了之後換介面及強制用戶迭代的頻次絕不會比蘋果低。天下的烏鴉一般黑,MS也不是什麼好鳥,只是還沒有長大罷了。台式機上用觸摸屏真的是一場災難來著。兩隻胳膊舉在半空中幹活不是虐待是什麼?
系統是很重要,但其實還是被生態,被應用綁架了。
舉個例子,要是當年wp7大獲成功,體量到了iOS一半,應用遍地,那現在你應該看到wp9或者wp10,而不是windows10 mobile。
事實則是wp半死不活,從windows桌面滿滿向平板,再到手機遷移,反倒看起來像是條好的道路。對於蘋果,他不會選擇合併系統,畢竟萬一合併了,是保留macOS的軟體還是iOS的應用?
當初的一個小決定,到現在已經幾乎沒有更改的餘地了。和同學討論過ipad的命名規則,結論:ipad將會有如下系列:ipad air,ipad mini,ipad pro,ipad air mini,ipad mini air,ipad air pro,ipad pro air,ipad mini pro,ipad pro mini,ipad air pro mini,ipad pro mini air,ipad air mini pro,ipad pro air mini,ipad mini pro air,ipad mini air pro。「air pro mini」就像rpg遊戲中的裝備詞綴,通過位置不同表達著不同權重的屬性。。
哪個都不科學,要是科學早就火了,桌面就用windows,手機就用android和ios,平板買都不買
這些年我用過的蘋果產品:rmbp,mba,Mac mini,ipad air2,mini4,mini3,ipad air,ipad4,mini2,ipod touch4,ipod touch5,ipod classic,iphone6,iphone6s plus,iphone5,iphone4s。不算多也不算少,目前在用的是rmbp,air2和iphone6。看了最新蘋果新發布的產品,感覺它越來越混亂。也許過不了幾年,它又會走上老路,再現出品一些襪子、T恤什麼的。
我和@狂野之弦的感覺一樣,蘋果正在越來越成為當年的諾基亞。我記得當年諾基亞手機的耳機介面和別的手機介面(3.5mm)都不一樣,而且連接到電腦還需要額外的一條數據線,並且諾基亞的系統也是獨一份,並並且諾基亞當年也是宣稱諾基亞手機不需要高性能,到後來也是不得不提高了性能。蘋果藥丸
蘋果已然變成當年的諾基亞,就差微軟空降埃洛普了
拋開場景談需求都是飯後侃大山。
回題主問題,這兩種方向並不是非此即彼。微軟也是看到蘋果封閉生態的好處,而同時信息高度集成化的今天(互聯網也已不止是web、mobile了),將pc優勢延伸是它需要考慮的。
而蘋果在mac上積累,iPhone上發家而帶動mac,發展路徑不同。
另外,兩家企業的產品思維是不一樣的,微軟是典型的程序員PM,而蘋果是典型的設計師PM,所以在最終產品形態上,差異很大。
也導致目前微軟的多平台一致性體驗非常的激進,而蘋果倒是在潤物細無聲的步進優化(硬體比起微軟很激進,但這是另一個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