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最近打算開始研習禪修,所以想請大家給在下推薦一些相關的有用的書籍或者一些技巧,不甚感激。?

禪修


南公懷瑾的:

《如何修證佛法》

《禪海蠡測》

《習禪錄影》

《定慧初修》

包你看完了白看,因為禪修不是靠看,而是靠修。

依然推薦一本南公的:

《呼吸法門精要》

如果看完了不實幹,依然包你看完了白看。

禪,重在修,而不在看。

看的再多,也是觀察義禪,攀緣如禪,愚夫所行禪

都是頭上安頭,都是知見立知,都是雜耍,都是神經病……


正規的禪修是這樣的:

諸比丘。譬如恆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

如是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于山林。見大芭蕉樹。[月+庸]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峰。葉葉次剝。都無堅實。諦觀思惟分別。 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

如是比丘。諸所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焰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日種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 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 無有我我所

於此苦陰身 大智分別說

離於三法者 身為成棄物

壽暖及諸識 離此余身分

永棄丘冢間 如木無識想

此身常如是 幻偽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 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 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 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 永得清涼處


題主現在正在收集資料,那我推薦一些吧。

不過首先我要吐槽一下,為啥一說到禪修就是緬甸印度南傳佛教,漢傳佛教沒有腿子?我就呵呵噠了。就連推書都少見漢傳,是不懂文言文?

言歸正傳,天台的止觀是很出名的,也很詳細。初步有童蒙止觀,也稱小止觀。然後有大乘止觀。相信這兩本可以滿足題主的要求。網上有童蒙註解本。

再提一個人,題主百度美國法雲寺,看看妙境法師關於止觀的講解。也有對天台止觀的講解。


南傳佛教,看看馬哈希尊者的著作,關注腹部起伏是有效且安全的業處。

進而看看《清凈道論》,《六門教授習定論》等修行實踐手冊型論著。


強烈建議!不要看那些亂七八糟的書。如果學止觀就辦個禪修簽證去南傳,比如帕奧禪林。如果學祖師禪就多問問山裡的禪師,去尋訪一下。因為禪修這法門很多人都是以盲引盲,市面上隨便個居士拿點錢就敢出書。你一旦形成知見就很難改了。

最後,去緬甸帕奧系統的學習是最保險的。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界定,這裡指的「禪修」是否是佛門禪修?因為禪修屬於共法,也就是各種宗教或者靈修門派都有禪修的方法,其並非是佛門獨有。

假設,你問的是佛門禪修,那麼其禪修入門主要分為兩大部分:

1、基礎正見的學習;2、禪修方法的學習。


根據我的個人經驗,分別推薦兩本必讀教材:

一、基礎正見的學習

1、《正見》 作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2、《禪門第一課》 作者:聖嚴法師


二、禪修前行與系統化方法的學習

1、《無正見不解脫》 作者:傳明法師


2、《不是為了快樂》 作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以上書籍在噹噹和Amazon都可以買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看看阿姜查的《關於這顆心》吧,先學一些基礎吧。禪的意思是靜思、靜慮,學禪是思維什麼,思考什麼呢?佛法的目的是讓痛苦和煩惱熄滅,那麼禪修所思維的即是痛苦是如何產生的,如何讓痛苦熄滅。禪法的核心就是這樣,其他的自己慢慢了解吧。


修行的次第步驟、方法:

1、問題:修行佛法次第是怎樣的?

回答;一般眾生,從凡夫位開始發心修行,必須歷經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等,總共有五十二階位的菩薩修行,才能次第的圓滿佛道的修證。
修行分為五個階段: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和究竟位。最初是資糧位,資糧位要積集福德、積集信心,才會對比較勝妙的佛法生起信心,才會發心想要修行。見道位是關鍵,見道就是見到那個道路、真理,知道如何修行。聲聞見道就是「初果人」,會知道修到阿羅漢的方法。緣覺見道會知道修到辟支佛的方法。大乘見道就是七住位明心開悟的菩薩,會知道修到究竟成佛的方法。從第七住一直到初地都算是見道位。初地以上一直到等覺菩薩,還沒成佛以前,都算修道位。究竟位就是究竟佛所演說的最深妙的法義。

2、對修行人的建議:佛法分為三乘菩提(聲聞乘、緣覺乘、大乘),修行人應該注重基礎佛法,從聲聞乘見道位的法義入手,弄清楚基礎名相(五陰、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等)的內涵與外延,次第進入緣覺乘見道與大乘見道,再由大乘見道位轉入修道位,乃至究竟位。次第實證,終能順利圓滿。若不在基礎佛法上面用心,喜歡探討研究深妙而又難以了知的佛理(中觀、唯識、佛性、如來藏、阿賴耶識等),反而浪費時間。因為基礎不穩固,上層的推理和判斷,就像空中樓閣,靠不住。

「五蘊無常、苦、空、非我」,必須一開始就要學。輪迴當中的主體常不變異,也要一開始就學。(無常的五蘊和永恆的輪迴主體,合起來就叫做六見處。)不然,你一定會走彎路。走彎路還不打緊,你可能會誹謗三寶。

3、修三乘菩提,在入手的時候,一定只有兩種方法,沒有第三種。一種叫做毘缽舍那(觀),一種叫奢摩他(止)。毘缽舍那和奢摩他都是梵語,毘缽舍那是法相的觀察,奢摩他是禪定。

4、推薦一本非常好的「佛學教科書」—— 《實證佛教導論》

該書從小乘聲聞乘佛法到中乘緣覺乘佛法再到大乘佛菩提乘佛法都進行了十分詳細深入的解述,其特點是科學、嚴謹、客觀、邏輯嚴密、論證全部以佛經原文為依據。處處強調「實證」、「現量」。是一本非常好的「佛學教科書」,實在稀有難遇。希望有緣人能夠珍惜這個正法因緣,深入學習此書,避免走彎路甚至誤入岐途。
初次接觸者,先閱讀下面的《實證佛教導論》內容簡介和《實證佛教導論(部分內容)》電子版,確定您初步信受書中所講之法義,升起歡喜心之後,再來請一本《實證佛教導論》紙質的全書,進而報名參加真觀老師的免費函授課程。如若不信受,請不要斷然下誹謗的結論,等待今後「資糧位」圓滿具足之時可再次親近善知識。  《實證佛教導論》內容簡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7df8590101byki.html
《實證佛教導論(部分內容)》電子版下載地址:http://pan.baidu.com/s/1mg6yJv6(用PDF閱讀軟體打開) 請《實證佛教導論》書的方法:直接向實證佛教研究中心總務組發郵件即可,並請留下你的收件人姓名、電話、地址,以便寄送。電郵:saddharmapun@hotmail.com 該書免費結緣,讀者如果看了之後感覺很受益,也隨喜您出錢贊助弘法工作經費。(由於實證佛教中心經費比較緊張,今後請書的人會請他先閱讀《實證佛教導論》(部分內容)的電子版,對電子版升起信受,升起歡喜心的人才發郵件請紙質的全書。該書都是免費結緣,但很多人請了書又不珍惜。這可能是「得來太容易就不會珍惜的原因」)

概述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修行:

一、小乘(聲聞乘)的修行:

解脫道分四個層次(果位):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解脫道的修行主要是斷煩惱、出輪迴、入無餘涅槃。聲聞法把煩惱分類為五下分結(我見、疑見、戒禁取見、貪、瞋)和五上分結(無明、掉舉、色界愛、無色界愛、慢)。把這些全部斷除即證阿羅漢果。
先實證「六見處」,證得「初果」。初果只要斷三縛結(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二果是薄貪瞋,三果是斷貪瞋,四果叫做殺賊。「賊」是指能夠引生未來世生死的煩惱,「殺賊」就是把這些煩惱全部斷掉,這個是阿羅漢的證量。你在這一輩子當中,要證到三果、四果當然是很困難,但是初果跟二果比較容易證。即使你已經結婚了,也不用擔心配偶會起煩惱,因為初果跟二果是欲界的果位,這兩種果位的修證,完全不影響夫妻的生活。 等到證二果之後,你就可以緣著見道的智慧心心無間地修習正定,用這樣來斷掉貪瞋、發起初禪,而證三果──這是從觀行入手,然後修習禪定,它是最好的修行方法。在證初禪以前,你都可以不用打坐,因為初禪是有覺有觀的禪定,可以在動中修,不一定要打坐。證初禪之後,你如果想要證二禪,就一定要在坐中修,因為二禪是無覺無觀的禪定,只能在坐中修。如果你對二禪的修證沒有太大的興趣,你也可以直接把五上分結斷掉,而取證阿羅漢。這種阿羅漢只有初禪的定力,沒有滅盡定的證量,所以不能稱為俱解脫阿羅漢,只能稱之為慧解脫阿羅漢。(俱解脫,是指定與慧兩方面都解脫。)
註:聲聞乘(小乘)佛法的修行,請深入聞思以下核心文章:

聲聞乘(小乘)佛法的修行,請深入聞思以下核心文章:
1.《詳解:怎樣實證「初果」(論述版)》http://url.cn/Xs2SdW

2.《欲證初果,請讀《阿含經》「六見處」及註解》http://url.cn/UsOtyT

3.《佛法的真修實證:第一步——六見處 (論述版)》http://url.cn/X7QYjQ
4.《六見處--實證小乘初果(綜合版)》http://url.cn/cz7NGj

5. 《小乘佛法的核心——六見處(引經據典版)》http://url.cn/TOMqIa

二、大乘(菩薩乘)的修行:

如果有人明知道輪迴很苦,但是為了救度眾生,甘願承受輪迴的苦,這就是菩薩發心。發心之後,只要不退失「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菩提心,就是菩薩。這種菩薩又分兩種:未斷三敷結,與已斷三敷結(聲聞或緣覺見道)。前者為凡夫菩薩,後者則是通教見道菩薩。三界有很多的雜染因緣,凡夫菩薩一不小心也會墮入三惡道。因此,凡夫菩薩應該先求聲聞見道(證初果),見道後得到聖戒成就的功德,就不會墮入三惡道。再依菩提願與聲聞見道的功德,進求緣覺見道和大乘見道。大乘見道之後,便可現觀諸法皆是第八識所生所顯,能夠修習真如三昧,以定力和慧力對治生死輪迴當中種種的苦迫,成就菩薩道上種種的難行苦行,最終必能圓滿一切的智慧與福德,究竟成佛。

大乘法的實證,必須先勝解大乘法的法義,然後發起疑情、參禪而見道(證解阿賴耶識)。見道之後,即可轉依於第八識的真如性,修持真如三昧,一路證到佛果。 大乘佛法的修行提倡:以普賢行願總攝戒學,緣般若正見修真如三昧以為定學,遵循四依三量修習慧學。發菩提心之大乘修行人在觀行實證「六見處」證得初果之後,緣大乘法的正知見修習「真如三昧」,發起「修所成慧」。(一方面可做為大乘見道的前行,一方面可證得聲聞二果。一般人學佛都停留在聞思慧,無法進入修證。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修習真如三昧,所以沒有辦法發起修所成慧,更沒有辦法大乘見道。)
註:
一、修學「普賢行願」發無上菩提心。請點擊:《勸發普賢行願》http://url.cn/Z2y8WT

二、遵循「四依三量」修習慧學。「四依」和「三量」是修行的方法。請點擊:《修行佛法首先應該知道的方法和原則》http://url.cn/aH70AP

三、緣大乘法的正知見修習「真如三昧」,發起「修所成慧」 ,請參閱:

1、《怎樣修習「真如三昧」?(詳述版)》http://url.cn/aH70AP
2、《心經所說的解脫與成佛方法》http://url.cn/UUkRBt

3、《大乘起信論導讀》http://url.cn/VETRvj

4.《(似)真如三昧的修學》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7df8590101c24r.html


參加過的禪修:葛印卡老師的內觀禪修;台灣禪宗祖師禪傳人果如法師的祖師默照禪。相比較而言,內觀更有次第,祖師禪對我來講,不太適應。

個人比較推薦內觀禪修,基本每個月都要十日課程,可以上「中國內觀網」查詢。也可以諮詢我。


書推薦德寶法師的《觀呼吸》

更好的方法是參加一次葛印卡內觀課程


推薦閱讀:

功法|大圓滿舉手功
如何平衡佛教消除妄想與現實社會追求功名的衝突?
現在人對禪修到底知道多少,禪是什麼?
禪學 禪修 禪商三者合一才能在生活中起大用
禪給予她真正的美,自帶香氣,由內及外

TAG:禪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