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十歲左右的女孩買什麼讀物可以讓她對未來充滿希望?
說一下背景吧 我妹妹今年過十歲 我想給她買本書 她身世很可憐的 在她一歲多的時候 在火車上 她親生母親把她給當時在火車上當清潔工的我的婆婆 說去上個廁所一會回來 然後就再也沒回來 正好我小姑不能生育 就給了她們家 然而……我小姑的教育方式真的 有問題 比如 在我家做客 小姑打麻將 她就只好看電視 我小姑就訓斥她 訓斥了之後就故意抱起旁邊的小孩子 很親呢的稱讚他說你真棒 怎麼這麼可愛呀此類種種(小姑從來沒對她說過)她就很尷尬的垂著頭坐著 她可能也想媽媽為什麼不愛我呢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
她這麼小有段時間日夜不回家 說不想回去
你寫封信給她吧!
把你想的,說給她聽。書是好的,但比不過人心。
如果你能提筆寫上一段話,她會感到溫暖——原來她還不至於沒人憐愛。書的話,試試『小王子』,溫情治癒的童話。『解憂雜貨店』,最近在看,也是暖暖的故事。
不敢說都有用,不過值得一試哈哈哈。替我祝她安好!你小姑不是教育方式有問題,是腦子有問題
=。= 如果我罵了你小姑 那我肯定是故意的...給你小姑推薦《窗邊的小豆豆》至於你妹妹嘛...感覺到了能看懂宮崎駿的年紀了
多陪陪她吧。帶她出去玩,陪他一起看書,讓她感受到被接納的感覺。生活有希望,她才會覺得未來有希望的,不然只會讓她在現實和渴望的夾縫裡不斷掙扎而已。用一本書拯救一個人,這種低投入高收益的事情,風險通常也和收益差不多高…………
個人的看法哦。我覺得,正如生活的話題資料里寫的——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並不需要所謂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書。比如拿我自己來說,雖然我的爸爸媽媽很愛我,可是我生了病,我沒辦法工作,我沒有男盆友,朋友都在奶娃越來越見不到,目前來看沒有辦法治好,大概是另一種形式的孤獨絕望吧。可是如果有人,總會有這樣的人,只要我一陳述目前治不好這個事實,就會和我扯一篇哎呀你怎麼能這麼悲觀呢,你要有希望,會好起來的。希望就在前方,有努力就會有回報,抱著希望生活才是棒棒噠。說實話我的內心是厭煩的。我認為我需要認清這樣的現實,不抱有虛妄的幻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我的內心才更安寧。題主的妹妹我猜大概也差不多吧。並不需要製造希望。我的人生充滿希望可是我今天回家還是要面對不靠譜的媽媽……而是幫助她,建立一個即便看不到希望的困境也能坦然面對尋求希望的內心。
所以我更傾向於描繪真實世界的書,能幫助內心建設的書,她感興趣的某方面技能的書。
我覺得大概這樣吧。坐等看小姑娘大了虐待你姑姑
然後虐待下一代悲劇是可以遺傳的而且不一定是血緣關係特別是教育方法
你姑姑應該去看心理醫生不請自來。
說實話,挺讓人心疼的。
隔著屏幕上的描述,自己彷彿能夠看見一個小女生孤零零縮在角落裡垂頭喪氣不願回家的可憐模樣……
其實,個人更想給像是題主小姑這類「大人」們提提意見,替孩子們講講話。
【先表個態】
個人其實非常不喜歡題主小姑這樣的「別人家孩子好又棒」所謂的踐踏式教育,不僅粗暴而且十分自私,也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心態……
唉,是要過多久,這世間的許多所謂「大人」們才能真正地明白:孩子是天賜的饋贈而並非自身的附屬物,不要對她們為所欲為,更不要肆無忌憚地踐踏著她們稚嫩的心靈和尚未成熟獨立的人格。知乎上 @李瀟寒 曾經說過:小孩的沉默,隱忍,恐懼,以及討好,在麻木的大人眼中,便是:懂事。
……
事實上,聯結人與人之間並不唯獨只有血緣一座橋樑,愛與理解顯然才是高貴情感的真諦。
《小王子》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一旦你馴服了什麼,就要對她負責,永遠的負責。」
……
還望你們好自為之,如果希望別人投之以李,最好自己先報之以桃。
====下面推薦相關讀物給小姑娘====
在目前大陸魚龍混雜的圖書出版市場中,專門寫給孩子們的兒童出版物其實並不多,當然也並不是都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去閱讀。
為孩子們寫書,其實是一件貌似簡單實則很困難的的事情。
個人讀過的比較出名的兒童文學作品大概有以下這些:
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童書系列,曹文軒的 《青銅葵花》,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美國作家E?B?懷特的《夏洛特的網》、法國作家聖約克蘇佩里的《小王子》等。
以上除了《淘氣包馬小跳》的內容稍顯幼稚,其他感覺都還不錯,故事都比較暖心動人,值得一讀。
考慮到閱讀對象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女生,正值心理斷乳期,無論各方面都漸臻成熟,儘管有些偏題,但個人更傾向於推薦日本動畫工作室吉卜力的一些相關作品(1984年-2014年),比如說:
- 1984年 《風之谷》導演/宮崎駿
- 1986年 《天空之城》導演/ 宮崎駿
- 1988年 《龍貓》導演/宮崎駿
- 1989年 《魔女宅急便》導演/ 宮崎駿
- 1991年 《歲月的童話》導演/ 高畑勛
- 1995年 《側耳傾聽》導演/ 近藤喜文
- 1997年 《幽靈公主》導演/ 宮崎駿
- 2001年 《千與千尋》導演/ 宮崎駿
- 2002年 《貓的報恩》導演/ 森田宏幸
- 2004年 《哈爾的移動城堡》導演/ 宮崎駿
- 2006年 《地海戰記》導演/ 宮崎吾郎
- 2008年 《懸崖上的金魚姬》導演/ 宮崎駿
- 2010年 《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導演/ 米林宏昌
- 2011年 《來自虞美人之坡》導演/ 宮崎吾郎
- 2013年 《輝夜姬的物語》導演/ 高畑勛
- 2014年 《回憶中的瑪妮》導演/ 米林宏昌
吉卜力的這些作品大多以「青春·成長·傷痛」為主題,或敘述孤單的成長巡禮,或刻畫青春期少男少女間細膩動人情感,或描繪旖旎美麗的異域風光和故國傳說,觀看時如同沐浴在午後和煦日光,傾聽世界和弦般自由洒脫,令人心生懷念與嚮往。
實際上,吉卜力的很多作品都改編自同名的兒童文學小說原作,比如說新近作品由導演米林宏昌監督的2014年新作《回憶中的瑪妮》就改編自英國小說家瓊安·G·羅賓森的同名兒童文學作品。
當我補完劇場版動畫後,就順手在中亞入手了本實體小說,翻了幾頁感覺還可以:文字通俗易懂,情節相對流暢歡快,小說開頭還附錄有插畫家Lisk斑駁迷離的插圖,意外地符合原作的氣質。
而關於原作書名「When Marnie Was There」,如果我是中文譯者的話,我可能會更傾向於翻成「與瑪妮同在的時光」。總體來說,瓊安·G·羅賓森的原作或許算不上什麼盡善盡美的兒童作品,甚至還有些中規中矩,但是卻適合8~14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去閱讀。
(《回憶中的瑪妮》簡體中文封面 )那麼,《回憶中的瑪妮》究竟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在實體小說最後的書頁上,羅列不少推薦語,從中節選一段,大概可以在不劇透原作的前提上概述其主要內容:(這是)一個關於孤獨的故事,卻並不那麼悲傷。英國60年代諾福克相間如夢幻的風情被逼著描繪得躍然紙上是……在成長的巡禮上中,一步步的人生階梯,需要攜帶多少生命能量去艱難翻越,恰好能遇見「那個人」。讀完這個溫暖的故事,彷彿自己也添了份成長的勇氣。 By 陶海悅
顯然對於孩子們來說,相比實體小說,吉卜力改編的動畫無疑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無論是其精良的作畫,還是清新動人的配樂,亦或是鮮明靈動的角色性格。
隨手截取幾幀動畫看看:
……事實上,當自己還年輕的時候,如果能夠選擇的話,我最想在這個星球上的兩處地方工作。而更碰巧的是,它們的英文名稱都是以G開頭:其中之一是科技公司Google,而另外一家就是吉卜力(Ghibli)了。
EOF.《我飛了》黃培佳
小時候看過的一本兒童小說,至今記憶猶新,是講好朋友去世了變成了小天使陪伴主人公的故事。
以下複製於百度百科:
《我飛了》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黃蓓佳的長篇兒童小說名作,講述了一個少年微微疼痛的成長和兩個少年之間清澈純真的友情。小學六年級男生單明明的生活和其他同齡人不太一樣,在家裡,母親的去世使這個家庭早早地失去了溫暖,父親根本顧不上管他,單明明總是一副邋裡邋遢的樣子。在學校,單明明的學習成績勉勉強強,也不是老師寵愛的學生。唯一使他驕傲的是他的跑步特長,但他也開始感到力不從心了。一天,班上新來了一個清秀瘦弱的男生杜小亞,在其他男生欺負他時,單明明挺身而出保護了他,兩個人成為了鄰居、好朋友。和杜小亞的友情成為單明明灰撲撲的生活中出現的唯一亮色,也給他原本單調壓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單明明也開始嘗試新的生活,可是杜小亞卻因白血病離他而去。一個清晨,杜小亞回來了,不過只有單明明能看見他……這本書可以鼓勵她去結交好朋友感受溫暖,也可以告訴她世間有許多善意,汲取快樂和陽光。看到這樣的問題蠻心疼的,也許一個好孩子就這樣被家庭教育給毀了。你應該多買幾本書給你小姑。
推薦閱讀:
※「學習投資」,如何用金融學策略,賺取時間金錢上的超額回報
※小孩在幼兒園害怕老師,不敢去幼兒園怎麼辦?
※徹悟 道德經 第8章 合道,謂之善
※十五歲的伯羅奔尼撒戰爭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留學:性價比